鲁迅研究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的时候在我们的课文里读到鲁迅先生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在小小的年纪里还不懂爱河恨的时候,只知道鲁迅文章描述的那番景致很美“高高的皂荚树。。。。”药中小栓的坟墓旁边夏先生坟头上不知名的小花,和鲁迅一起成长起来的闰土进城见到少东家的拘谨,人物形象那么贴切!景物描述那么美妙!怎么能是过时了呢?你看现在的所谓大家、诗人都在以什么样的作品示人?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鲁迅,这位被无数人肯定的文学大师用笔来战斗,不知道要比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强过多少倍!唐人图书最近出了一套中国经典图书全集,价格也不贵 10元一本,我一气买了10本中国文学经典。其中就有鲁迅文学全集,时过境迁,再读鲁迅的经典《阿Q正传》《药》《为了忘却的纪念》仍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到这位文学大家对当时社会的鞭挞和愤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为民族危亡鼓与呼。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物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的精神层面正面临着枯竭,需要更多的营养。我认为,鲁迅的文章完全不必要只有撤下来一条路好走,从初中时期,在语文里都可以让学生选读。伟大的鲁迅,他的精神永存!

近期微博上流传消息说,20多篇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课文已经从语文教材中消失了,其中,《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鲁迅作品的撤出,引人瞩目。

鲁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特殊的地位,历来非议颇多。鲁迅文章在现代汉语作品中所占比例之大,语言之艰涩,时代语境的差别,常常成为教学的争议话题。而鲁迅文风的“刻薄”,匕首投枪一般的战斗特征,和“一个都不宽恕”的不妥协态度,也都仿佛与提倡包容、和谐的现代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去鲁迅,让鲁迅撤出语文教材的呼声早已有之,但是留住鲁迅,还原鲁迅,正视鲁迅作品现实意义的意见也同样强烈。[详细] [微博讨论]

争议声中终于等来了“鲁迅大撤退”

语文课本大换血“鲁迅大撤退”成为现实

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其中涉及《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事实上,在这之前,有关鲁迅作品将撤出语文课本的传闻由来已久。

现实条件:“一纲多本”的教材改革

语文出版社编辑、著名时评人十年砍柴接受凤凰网独家连线时说,2000年以及2001年之后中国的教材,采购方式跟以前不一样的。2001年以前,全国的中小学基础教材用的都是“一纲一本”,就是一个大纲一本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之后,教材改革为“一纲多本”,就是一个教学大纲,但可以有多家出版社出教材,只要国家教材选取委员会通过,就可以出教材,之后各家出版社在市场上竞争,这就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教材。以语文为例,就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还有江苏教育出版社等。不同的出版社选的课文本身就不一样,比如鲁迅的文章,可能这

调查

1.你是否赞同鲁迅作品撤出语文课本?

赞同

反对

说不清

2.你是否认为鲁迅作品撤出语文课本会造成鲁迅影响力下降?

不会

说不清

3.你认为鲁迅作品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鲁迅从未过时

已经丧失现实意义

说不清

家出版社选,那家出版社就没选。

权威解释:将更多更好的文章介绍给学生的需要

此次关于“鲁迅被剔出中学课

本”引发的争议,人教社直接回应

“这是一个伪话题”,“可能是对新课

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人教

版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是从过

去的5篇减少到3篇,“但并没有刻意

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

出中学课本”。

“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

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

秀的作家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

范围。”这是教材出版者和部分学者

家长的共识。于是,才有了巴金的

《小狗包弟》、杜甫的《咏怀古迹》、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入选。4.你会去主动阅读鲁迅其他作品吗?

不会

看实际情况

5.你认为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用户

信息

年龄

18岁以下19-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

学历

中学及中学以下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

鲁迅为什么不招人喜欢

教学中多年的抱怨:难懂难教与脱离社会实际的鲁迅

“鲁迅作品太艰涩”、“与学生有时代隔膜”、“鲁迅作品过时了”等是人们主张删减鲁迅文章的主要理由。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鲁迅作品始终难懂难教。具体而言《药》、《阿Q正传》等作品,如果没有对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特征有所了解,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多半是晦涩难懂的。甚至可以断言习惯于和平幸福生活和娱乐喧嚣的中学生本身很难对以上的作品产生兴趣。

一个都不宽恕的态度:刻薄无情的鲁迅

在一些人看来,鲁迅不懂得和谐之道,与今天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严重不协调。鲁迅一生论敌无数,下笔狠辣无情,绝不躲避推让,绝不虚与委蛇,身后落下喜欢骂人的名声,临去世时又留下了“一个都不宽恕”的著名遗言,以致甚至有人将后来“文革”期间人们互相攻讦无情斗争恶习的根源上溯至此,“归功”于他。

神化与政治化:被简化为脸谱的鲁迅

陈丹青就这一话题曾说,长期被神化、非人化、政治化后,鲁迅反而被过度简化了,鲁迅资料中丰富翔实的日常细节,后人视而不见,绝大部分人谈起他,就是好斗、多疑、不宽容。语文教学成功地使一代代年轻人厌烦他,疏远他,今日的文艺中青年多半不愿了解他,因为怎样看待鲁迅早已被强行规定,以至几代人对威权的厌烦、冷漠和敷衍,也变成对鲁迅的厌烦、冷漠和敷衍。敷衍一位历史人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简化他,给他一个脸谱,很不幸,鲁迅正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今天,鲁迅的读者们已经有可能稍微接近鲁迅生前的语境,理解这个曾经被神化、非人化、政治化,也曾“最被污蔑的人”。

还原鲁迅留住鲁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