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大2004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10分)列出如图1所示电路的节点方程,计算出三个节点电压。

图1二、(15分)列出如图2所示电路的网孔方程,计算出三个网孔电流。

图2三、(15分)如图3所示电路原已稳定,,时开关S由a扳向b。

试求t>0时的电感电流。

图3四、(15分)如图4所示电路,在阶跃电压源作用下,试求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的响应。

图4五、(15分)如图5所示电路中,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为,。

试求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和单口向外传输的最大功率。

图5六、(15分)如图6所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负载阻抗为何值时可以获得最大平均功率,并计算此最大功率值。

图6七、(15分)如图7所示电路中,已知:。

欲使电压和电流相位相同。

试问:(1)负载应该为一个电感或一个电容,其数值为多少?(2)计算此时的电流和。

图7八、(15分)如图8所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8Ω电阻吸收的平均功率。

图8九、(15分)如图9所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电流。

图9参考答案一、解:节点电压方程:整理得,u1- u2- u3=4解得u1=-2V;u2=-5V;u3=-1V二、解:网孔电流方程解得:i1 = 2A,i2 = 6A,i3 = 10A三、解:I22S2s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初始值i1(0)=10i1=2+8e-0.5t(t≥0)i2=-2+2e-0.5t(t≥0)四、解:2/s 0.5s/3I2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 c==I1=I2=3I 1五、解:求开路电压:i2=0,所以,,所以,,又,由一次侧图,结合理想变压器特性,所以,等效电源为=16V.短路电流:8i1+102=0,u1=8i1=-10i2,又,由一次侧图,结合理想变压器特性,0.5u1=2(10-2i1)算得i2=2A所以电阻R0为8Ω,最大功率为R负载=R0=8Ω时,功率为8×()2=8W 六、解:+-2j-j-j-jZ LZ L将此电路转化为相量模型,等效电源内阻为(0.8+0.6j)Ω。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大2004年管理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大2004年管理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310管理学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霍桑实验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需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

2.孔茨认为“合理性决策标准”的实质,就是能够实现的决策方案。

3.如果环境较稳定,组织正处于迅速发展中,那么则相对集权。

4.“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总是优于“以任务为中心”。

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性表现为“经济人”的特征更为突出。

6.网络系统的沟通就是全通道式沟通,它的特点是成员满意度低,士气不高。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2.你如何理解目标管理的特点。

3.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4.简述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5.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25分)试论委员会与个人负责制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适应性。

四、综合分析题(35分)微软公司(Mircorsoft Corp)正成为20世纪后期企业经营成功的—个典范。

创建于1975年的这家个人电脑软件制造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以其销售额为例,1990年为12亿美元,1991年达到了18亿美元:1992年尽管面临经济不景气,销售额仍然增加到27亿美元。

微软公司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企业,它的持续成长,依赖于一个稳定的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员工队伍。

正如公司的一位高级副总裁指出的:“你不可能使用低水平的编程员编制出伟大的计算机程序。

”发现和选聘最优秀的人才,是微软公司的首要任务。

当比尔·盖茨被问到他过去几年为公司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时,他回答说:“我聘用了一批精明能干的人。

”微软公司是如何发现和选聘人员的?负责招聘者每年要访问130多所大学。

申请者在汇集到西雅图的公司总部前,可能已在校园内接受了多次考察。

到总部后,他们要花1天时间与公司中从各部门来的至少4位考官进行面谈。

面谈的问题侧重于应聘者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程序编制知识。

2004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4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 ,&-./"0"'1%&'
2)/$ 3
!"#$ %&" '())(*+,- '(./ %"0%12 3,1*"/ %&" 4."1%+(,1 5")(* "#6& %"0% 57 6&((1+,- 38 98 : (/ ;2 <=/> 7(./ #,1*"/1 (, 3?@AB! @CBBD E2(FG H(
!"#$%&'()*+,-.,/
!"#$%&' ( )%*$"'%'+ ,&-./"0"'*%&'
1"2$%&' 3*" &4 5'+6%*0
!"#$ %&" '())(*+,- %".% / 0&((1" %&" 2"1% *(3$ (1)'(3 "#4& ,562"3"$ 2)#,7 #,$ 6#37 89 :9 ; (3 < (, 8=>?@A >B@@C DE(FG H(+,%1) + ,-(. / &0$'#"$) / %'(%$#("(1 / &0$ / %-2)3) / '4 / 526$("7$ / 837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大2004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大2004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403 宏观经济学 试题一、 (5 分)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净投资; 净出口 企业间接税
140 25 85
政府购买 个人消费 资本折旧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2)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举措和作用。 (3)举例说明紧缩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举措和作用。 试题三、 (1)说明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和投机需求两部分及影响因素。 (2)说明银行系统及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的原理。 (3)说明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试题四、 (1)宏观经济均衡的含义。 (2)结合图形说明 IS—LM 模型中非均衡点向均衡点移动实现 均衡的过程。 试题五、 (1)作图分析关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2)对生产者的影响。 (3)对政府收入的影响。 试题六、 用“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计算下表的国民收入变动,并说明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包 括哪些时期? 时期 CO b.Yt-1 b=O.8 10 10 l0 10 10 10 10 80 80 88 104 126.4 152 176.32 1O V(Ct-Ct-1) V=1.5 0 0 12 24 33.6 38.4 36.48 G Yt 周期阶段
试题二、 (15 分)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试题三、 (30 分)试述货币供求理论。 试题四、 (20 分)作图说明 IS—LM 模型中均衡实现的过程。 试题五、 (20 分)试分析关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试题六、 (20 分)用“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计算下表的国民收入变动,并说明经济周期 的四个阶段分别包括哪些时期? 时期 10 2 3 4 5 6 7 10 10 10 10 10 10 CO b.Yt-1 b=0.8 80 8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V (Ct-Ct-1) V=I.5 G 0 10 l0 10 10 10 10 Yt 周期阶段 100

西方经济学宏观考研真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考研真题

国民收入核算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中南财大2003);国内生产总值(GDP)(北交大2005,华中科技大学2005,上海交大2006,四川大学2006);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2000);潜在产出(北航2006),国民生产净值(NNP)(武大2001);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厦门大学2006);消费物价指数(武大2006,南开大学2006);国民生产总值(GNP)(南开大学2005);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3、单纯用GNP作为经济活动衡量标准有何不足?(南京大学2006)4、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

(南开大雪005,武汉理工大学2006)5、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6、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直中?(武大2002)7、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1999)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9、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复旦大学1995)(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10、“GNP=C+I+G+(X-M)”的内涵。

(武大2002)11、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998)1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说明“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

(中山大学2005)14、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1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一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论述题1、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2006)2、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代替GDP?(北师大2006)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名词解释均衡产出(武大2001);加速原理(北方交大200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2000);政府支出的乘数原理(北航200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2002,东北财经大学200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2000)边际储蓄倾向(东北财经大学2006)持久收入假说(武大2002);税收乘数(武大2001);投资乘数(东北大学2004);平衡预算乘数(对外经贸大学2006);相对收入假说(武大2000);乘数(华中科技2004);节俭悖论(中南财大2005);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迷”?(上海交大2001)2、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北交大2005)3、简述生命周期假说。

04年考研真题答案大全

04年考研真题答案大全

04年考研真题答案大全2004年考研真题答案大全考研真题是考生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材料之一。

它们提供了历年的考试题目和答案,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整理了2004年考研真题答案,供各位考生参考使用。

一、英语试题答案Section I Use of English1-5 BCBAD6-10 DABDC11-15 ACDBA16-20 CDACB21-22 CDSection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23-26 ABBB27-30 CDAD31-35 DCCDA36-40 CBACB41-45 DAFHCSection III WritingPart A46. Inflation in China47. Impacts of piracy48. The significance of hobbies49. Social networks50.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Part B51. Sample answer:In today's society, transport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ves. It enables us to commute, travel, and transport goods efficiently. However, the rapid growth of transportation has also led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ation is air pollution. Vehicles emit harmful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and nitrogen oxide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climate change. 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air we breathe but also leads to global warming. Furthermore, noise pollution caused by traffic can disrupt the peacefulness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harm people's health.To tackle these issues, several measures can be taken. First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us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reduce their reliance on private vehicles.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s well as implementing policies such as congestion charges and carpoolingincentives.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emissions and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Lastly,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through education campaigns can inspire individuals to make more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choices, such as walking, cycling, or using eco-friendly modes of transportation.In conclusion, transportation has greatly benefited society, but it also poses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By implemen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encouraging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practices, we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and create a greener future.52. Sample answer:The advent of social network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se online platform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societ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individuals to connect, share information, and collaborate. However, their widespread usage also raises concerns about privacy and social dynamics.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social networks is the ease of connecting with others. Whether it is reconnecting with old friends or forging new relationships, these platforms offer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way to stay connected. Moreover, social networks enable individuals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opinions, and experiences with a wide audience,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promoting the exchange of ideas.However, privacy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in the era of social networks. Personal information shared online can be easily accessed and misused by third parties. This raises concerns about identity theft and online scams. Additionally, the constant exposure to social media can negatively impactmental health, as individuals compare themselves to others and experienc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or anxiety.To address these issues, users should be mindful of their online presence and exercise caution when shar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hould also enhance their privacy settings and provide clear guidelines on data protection. Furthermore, individuals should seek a healthy balance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ons, as excessive use of social networks can lead to social isolation and dependency.In conclusion, social networks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but they also pose challenges related to privacy and well-being. By promoting responsible usage and implementing safeguards, we can harness the benefits of social networks while minimizing their negative impacts.二、政治科学试题答案Part I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1-5 DBCCB6-10 ADDBC11-15 ACDAC16-20 CBBADPart II Short Answer Questions21.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acquire political beliefs, values, and attitudes. It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family, schools, media, and peer groups.22. Political culture refers to the attitudes, beliefs, and values that shape political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 within a society. It influences how individuals perceiv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23. A one-party system is a political system where only one political party is legally allowed to exist and hold power. It restricts 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limits the diversity of opinions and ideas.24. Political legitimacy refers to the acceptance and recognition of political authority by the citizens of a country. It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nd stability.25. Separation of powers is a principle of governance where different branches of government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have distinct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It preve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and promotes checks and balances.Part III Essay Questions26. Sample answer: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has evolved over time, reflecting the changing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societies. At its core, democracy entails the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s. However, the practice of democracy can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facing democracies today is the issu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hile the right to vote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democracy, many citizens ar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political process and choose not to exercise their voting rights. This can lead to a lack of representation and undermine the legitimacy of elected government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mote civic education, engage marginalized groups, and ensure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political system.Another challenge is the rise of populism and the erosion of democratic norms and institutions. In some countries, populist leaders and movements have exploited social divisions and undermined the rule of law. This poses a threat to the principles of inclusivity, pluralism, and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that underpin democracy. To counter this trend,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uphol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and promote media literacy to combat fake news and disinformation.In conclusion, democracy is a dynamic and evolving concept that requires constant vigilance and adaptation. By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opulism, societies can strive towards more inclusive and resilient democratic systems.27. Sample answer:Globalization refers to the increasing interconnectedness and interdependence of countries and peoples around the world. It has l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es,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 and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challenges that require collective action.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is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d standards of living. The free movement of goods, capital, and labor has facilitated trade,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has resulted in higher productivity, job creation, and access to a wider range of goods and services. Moreover, globalization has fostered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promoting tolerance and diversity.However, globalization also presents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s of ine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have not been evenly distributed, and income disparities have widened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 This has fueled social tensions and political discontent. Additionally, globalization has led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resource depletion, necessitating collective effort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 harness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while mitigating its negative impact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governance are crucial.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ivil societ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inclusive growth, reduce pover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Moreov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gains of globalization are shared equitably, through policies such as progressive taxation and social safety nets.In conclusion, globalization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henomenon that offer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y pursuing a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societies can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and build a better future for all.以上是2004年考研真题答案的汇总整理,供各位考生参考使用。

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04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宏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1.支持价格2.成本递增行业3.效用可能性曲线4.三部门经济5.非自愿失业6.乘数—加速数模型二、简答题(5×10分=50分)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2.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3.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4.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5.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在短期和长期中有何不同?三、计算题(3×10分=30分)1.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1221121),(X X X X U =。

(1)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 1=12,P 2=10,求消费者均衡;(2)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 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某地农村有三个农村,共同在一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梁。

建桥的总费用是桥的宽度m的函数:TE =760m+5m 2。

各村对桥的宽度需求m i 与本村承担的单位(宽度)费用E i有关,具体如下:A 村:A A E m 05.025-=B 村:B B E m 04.016-=C 村:C C E m 04.020-=(1)求建桥的宽度;(2)求三村分别承担的建桥费用。

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25.02k k k f y -==,人均储蓄率s 为0.3,假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 为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四、论述题(2×20分=40分)1.最近几年,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和沿海打工,造成农村中的土地荒置。

试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和评价这一现象。

2.结合中国近几年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性。

参考答案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宏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1.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基础2004年(含答案)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基础(401)一、判断题(共15分,每小题1.5分,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分别研究个体行为和总体经济活动。

()2.“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这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该商品为低档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4.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其会计利润和正常利润都有可能大于零。

()5.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6.双头的利己逻辑使双头产量低于完全垄断的产量,价格高于完全垄断的价格,利润大于完全垄断的利润。

()7.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8.当两国基于比较优势而实行专业化,同时彼此进行贸易时,只有较富裕国将比贸易专业化前消费得多。

()9.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挣投资也不可能是负数。

()10.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一国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之一。

()二、单选题(共25分,每小题2.5分)1.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A.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通货膨胀D.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2.在特定时期内,牛肉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可能是()A.牛肉价格上涨 B.牛肉预期价格上涨C.猪肉价格上涨D.猪肉预期价格上涨3.对于一个既定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比长期边际成本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平均成本在上涨B.长期平均成本在下降C.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点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4.差别价格的存在需要的条件是()A.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B.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且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C.厂商的规模相当大D.A和B5.某工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2美元的时候每周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的时候每周挣105美元,由此可以断定()A.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D.无法确定6.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可。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基础》真题和答案(2016-2002试题和)[完整版]历年

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21经济学基础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写出正确答案代码。

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几个关于经济学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的绝对数量无关,而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

B.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

C. 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以及行为之间互动。

D. 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促进帕累托效率改进,很少关心其他社会价值。

(2) 下列关于偏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偏好是一种二元比较关系。

B. 理性偏好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

C. 偏好总可以用效用函数表示。

D. 偏好的基数效用(函数)表示不唯一,但序数效用(函数)表示唯一。

(3) 下列关于需求函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价格上升将导致需求增加。

B. 需求曲线向斜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

C. 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给定商品的需求行为的变化。

D. 需求价格弹性由需求曲线的斜率决定。

(4) 对于消费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如果其效用函数为y x y x u +=),(,其中x 和y 分别为商品X 和商品Y 的消费量,则当消费组合),(A A y x A =和),(B B y x B =无差异时,则消费组合B A 7.03.0+对应的效用水平 ( ) 消费组合A (或者B )对应的效用水平。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无法确定(5) 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min{),(y x y x u =,其中x 和y 分别为商品X 和商品Y 的消费量, 则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 )A. 商品X 和商品Y 的消费量必相等。

B. 商品X 的消费量必为0。

C. 商品Y 的消费量必为0。

D. 由于缺乏商品X 和商品Y 的价格信息,无法判断A 、B 和C 选项的正确性。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第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考点难点归纳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I C Y +=。

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Y C C =。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bY a C +=(a ,b 均为正数)…(i )。

(1)边际消费倾向(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 =dYdC 。

在函数(i )中MPC =b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YC 。

在函数(i )中,APC =b Ya YbY a +=+。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Y S S =。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ii )。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MPS =dYdS 。

在函数(ii )中,MPS =1-b 。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公式为APS =Y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 600 80
解: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净投资+资本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 =600+140+80+220+25 =1065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1065-80 =985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985-85 =900 试题二、 (15 分)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答: (1)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 策。 (2)扩张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 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例如,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都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分析如下: 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都会使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提高。但对 投资的影响却不同,因而在 IS-LM 图形上的表现也不相同。 ①直接增加财政支出。它使得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下图(a) ,投资曲线从 I0 右移 到 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增加 I 0 I 1 ,即从 I0 增加到 I 1 。但是,投资增加会相应地增 加国民收入,IS 曲线右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 LM 曲线不变动)的条件下,利 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增加投资,使增加财政支出的投资增加量达不到 I 0 I 1 。如下图 (b)所示,IS 曲线因投资需求增加而从 IS0 右移到 IS1,结果使收入从 Y0 增加到 Y1,利率 从 r0 增加到 r1。在下图(a)中,实际的投资不是增加到 I1,而是增加到 I 1 ,因此只增加了 I0I1。 ②降低所得税。降低所得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消费支出,这同 样会使 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情况也是下图(b)得到中的 IS0 到 IS1,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 Y0、r0 上升到 Y1、r1,因而投资得到抑制,投资量从 I 1 下降到 I1。这就是说,所得税率的 降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提高了,但投资却减少了。
M 1S ຫໍສະໝຸດ 1 k B ,其中, M rd e rt t k
代表货币供给量, rd 代表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e 代表超额准备率, t 代表定期存款占活 期存款的比率, rt 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 k 代表现金漏损率, B 代表基础货币。从上述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试题二、 (15 分)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试题三、 (30 分)试述货币供求理论。 试题四、 (20 分)作图说明 IS—LM 模型中均衡实现的过程。 试题五、 (20 分)试分析关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试题六、 (20 分)用“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计算下表的国民收入变动,并说明经济周期 的四个阶段分别包括哪些时期? 时期 10 2 3 4 5 6 7 10 10 10 10 10 10 CO b.Yt-1 b=0.8 80 8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V (Ct-Ct-1) V=I.5 G 0 10 l0 10 10 10 10 Yt 周期阶段 100
试题七、 (20 分)某国经济总量:S=-100+0.2Yd(Yd 为可支配收入) ,投资 I=50,政府 购买 G=200 政府转移支付 R=62.5,税收 T=250(单位均为 10 亿元)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试题八、 (20 分)若交易性需求为 0.25y,投机性需求为 200—800i (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 i=0.1,y=1000 时的货币需求量; (3)若货币供给 M=500,当收入 y=1200,可用于投机的货币是多少? (4)当 y=1000,货币供给 M=410 时均衡利率水平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要点 试题一、 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净投资+资本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1065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985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900 试题二、 (1)宏观财政政策的含义。
M S B M ,其中, M S 代表货币供应量,B 代表基础货币,M 代表货币乘数。其中,
基础货币受四组因素影响: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净额,对政府的资产负债净额。国 外资产负债净额和其他资产负债净额。这四个净额的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增加,在其他条 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则货币供应量增加,相反,基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应量减少;影响货 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 比例。根据以上因素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给模型

基础货币供给模型可知,影响和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主要变量有五个:基础货币、法定存款 准备率(包括活期存款准备率和定期存款准备率) 、超额准备率、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占 活期存款的比率。 (3)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决定。以横轴表示货币供给量,纵轴表示利率,货币需求 曲线由左上向右下倾斜,货币供给曲线则垂直于横轴。两曲线交点决定了利率和均衡水平, 即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试题四、 (20 分)作图说明 IS—LM 模型中均衡实现的过程。 答: (1)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 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 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 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 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2)均衡的实现过程 ①在 IS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 LM 曲线上,有一 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 曲线与 LM 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 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 IS 与 LM 的联立方程得到。 ②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 即 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会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 IS 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当收入与利率 组合点位于 LM 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 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 导致利率下降, 提高货币需求, 组合点会下移;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 LM 曲线右下方时, 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 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下面举例来具体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 IS 曲线和 LM 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I、Ⅱ、Ⅲ和 IV(如下图(a)所示) 。 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 IS 曲线上,也不在 LM 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 区域 I Ⅱ Ⅲ Ⅳ I <S I<S I>S I>S 产品市场 有超额产品供给 有超额产品供给 有超额产品需求 有超额产品需求 货币市场 L<M 有超额货币供给 L>M 有超额货币需求 L>M 有超额货币需求 L<M 有超额货币供给
参考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403 宏观经济学 试题一、 (5 分)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净投资; 净出口 企业间接税
140 25 85
政府购买 个人消费 资本折旧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2)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举措和作用。 (3)举例说明紧缩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举措和作用。 试题三、 (1)说明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和投机需求两部分及影响因素。 (2)说明银行系统及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的原理。 (3)说明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试题四、 (1)宏观经济均衡的含义。 (2)结合图形说明 IS—LM 模型中非均衡点向均衡点移动实现 均衡的过程。 试题五、 (1)作图分析关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2)对生产者的影响。 (3)对政府收入的影响。 试题六、 用“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计算下表的国民收入变动,并说明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包 括哪些时期? 时期 CO b.Yt-1 b=O.8 10 10 l0 10 10 10 10 80 80 88 104 126.4 152 176.32 1O V(Ct-Ct-1) V=1.5 0 0 12 24 33.6 38.4 36.48 G Yt 周期阶段
' ' ' ' '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图 IS-LM 模型和投资曲线 (3)紧缩性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 济存在总需求过旺时,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例如, 政府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都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机 制与上同理,但效果相反。 试题三、 (30 分)试述货币供求理论。 答: (1)货币需求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凯恩斯将货 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 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而投机 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 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满足交易动机和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假定以 L1 表 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Y 表示收入,则 L1 L1 ( y )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 求与现实利率成 负相关,假定以 L2 表示投机动机的 货币需求, i 表示市场利率, 则 总之, 以 L 表示流动性偏好, 即货币需求函数, 则 L L1 ( y ) L2 (i ) L ( y , i ) 。 L2 L2 (i ) 。 很显然,当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强烈时,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和扩张(或收缩)货 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 这种货币供给量对银行 系统而言是一种负债,对非银行系统而言则是一种资产。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