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位论文引言部分写作注意事项

本科学位论文引言部分写作注意事项
本科学位论文引言部分写作注意事项

引言

INTRODUCTION

1.简述该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2.简述该论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而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

3.本研究的目的;

4.本研究的范围界定;

5.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引出正文。

(如果文章较长,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范围可作为正文部分分别单独另列)

英汉小句复合体内部衔接对比研究

引言

自从韩礼德、哈桑出版《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以来,衔接已成了语言研究的热门,此书也成了该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查CNKI数据库,近十年来,国内以衔接为研究内容的论文就不下百篇。另外,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还出版了这方面的专著。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几乎都是在语篇层面谈论衔接问题,而小句复合体内部的衔接基本尚未有人论及,更

不用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原因似乎与韩礼德、哈桑对“衔接”的界定有关。他们将衔接定义为构成语篇性(texture)的机制,一种不受结构限制的语义关系而非结构关系。虽然他们也承认句子内部同样存在衔接关系,但由于成为一个句子的语法条件已经保证该句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紧密结合,即句法结构本身具有很强的衔接力,所以他们认为衔接在句内起到很小的作用(Halliday & Hasan,2001:8-9),也就无需多加讨论。无疑,这种研究方式对于句法结构严谨、句式呈“聚集型”(compactness)的英语来说,是基本合理的(注意韩礼德、哈桑的书名表明研究的是英语的衔接),但对于句法结构呈“流散型”(diffusiveness)的汉语却很难作这样简单的处理,因为汉语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使一繁复但表面结构松散(“形散”)的句子达到语义上的连贯(“神聚”),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句内衔接的问题,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问题。本文将借鉴语篇衔接以及英汉对比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展开英汉小句复合体内部衔接机制的对比分析,重点放

在两者间相异之处以及现有研究较少或尚未涉及的部分。

汉英小句复合体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lause Complexes Introduction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in this field reveals that far less effort has been made in comparing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an in contrasting their phonetic, lexical and semantic aspects, i.e.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mostly below or at the clause level. Even if som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above the clause level, attention has almost exclusively been paid to the relatively simple sentence with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minant and the dependent clause and rather complex sentences have nearly been neglected. This may be

justifiable as far as English is concerned, for the structure of an English complex sentence is in essence the same as that of an English clause and, as a result, the basic framework of an English complex sentence will show itself as long as the SV structure of its main clause is identified. But this is not usually the case with Chinese because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a Chinese clause and that of a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 owing to the fact that a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 in most cases, does not simply evolve by expansion outwards from a dominant clause or by addition of some equal clauses to a primary or initiating clause. From the contrastive point of view,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ex sentences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at the clause level. Therefore,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lause complexes will lead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languages and facilitate C-E and E-C translation and Chinese and English learning. In fact, exploration of 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the starting-point and also the destin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C-E contrastive studies.

1 Purpose and Scope of the Study

Before defining the scope of our study, we will first make clear some related terms such as clause, clause complex and sentence by giving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grammatical hierarch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1.1 An Overview of the Grammatical

Hierarch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grammatical hierarchies of the Chines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have caused some controversy among grammarians and linguis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will also start with this issue because identification of units of

gramma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not onl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 language but to 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as well. Important as it is, we will not make a detailed discussion about it because it is, after all, not the major concern of this study. We will only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ome grammarians’opinions and then present our own view over this issue by making some modifications to them. In the process, we will focus our attention on clauses, clause complexes and sentences for the sake of our study.

1.1.1 The grammatical hierarch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t is usually assumed that th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organized into five ranks: the sentence, the clause, the phrase, the word and the morpheme. Let’s look at Quirk’s categorization first. According to Quirk et al.(1985), units of grammar may be placed in a hierarchy of ……….

1.2 Scop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This study takes Chinese as its starting-point and explores both the explicit and the implicit struc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lause complexes in order to (1) reveal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lause complex, (2) discover the laws underlying these features, (3) expose the deep-seated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lause complexes and (4) provide principles for transformation in translation of the sentences in question.

Since we take as our principle for this study the difficulty i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velation of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e will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paratactic complex sentences and English clause complexes and include finite and nonfinite embedded clauses serving as noun

modifiers in our study while excluding those clauses functioning as the subject, or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complement of their main clauses, i.e. rules for the definition of a clause complex are not to be strictly observed in this study.

从英汉对比看中国学习者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Problems

——A Study Based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引言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无非有语言性与非语言性两大类。语言性因素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非语言因素主要指文化背景知识、心理因素、认知因素等。

较为传统的听力研究集中在语言性因素,绝大部分是经验性的定性文章,其中也有少量采用了实验与调查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国伟秋(2006)的“英语语

音知识与听力理解能力相关性实证研究”。该研究组采用英语听力测试与听力和语音知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为此举办的英语听力实验班展开实证研究,主要调查学生英语语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程度。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重视非语言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汲取了西方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领域的理论,对听力理解的过程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譬如,根据认知心理语言学,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对意义的构建、一个积极地对听觉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者的语音、语速、语调,所说内容的复杂程度,听话者的语言知识、知识面、记忆能力、分析综合推理能力、听悟技巧等都会影响听力理解。再如,根据图式理论,口头语篇的含义是听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和口头语篇交互摩擦的结果,而听者头脑中固有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背景知识在听力

理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语用学理论说明了语用推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等等。(李冬梅,2002)

这后一类研究基本上突破了简单化的经验总结,具有了一些理论色彩,对英语听力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从发表的文章看,基本还停留在国外理论的简单介绍,且多有重复,理论的应用则显得生硬与勉强,有的只是概念的搬用,而对于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缺乏具有说服力、针对性的分析与解释,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本文作者认为,低下的辨音、辨词、辨义能力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而这些都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尤其语音方面的差异密切相关。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分析

引言

随着境外旅游、学习、工作与生活机会的增多,国内经济、文化、学术、旅游、政治等方面国际交流的增加与深入,人们普遍

加深了对外语交际功能的认识,尤其开始重视快捷、方便的口头交际。各级、各类外语教学与考试大纲以及许多用人单位也纷纷增添或提高了对外语口头交际的要求。著名语言学家H.G. 威多森说,讲(speaking)与听(hearing)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的活动,而理解(listening)与表达(saying)是一个活动---交谈(talking)---的两个方面。只有听懂,才能反馈,才能交流,从而达到交际目的。所以听力理解是口头交际的基本保障,没有理解就没有交流。遗憾的是,听力理解问题始终是外语学习的顽症,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将从英汉语言的语音特征、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认知模式、学习者整体英语水平等方面分析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Topic Structure Introduction

Translating is a difficult task. It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lex type of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smos. The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mainly result from the linguistic and/or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example, it may sometimes turn out to be quit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Chinese “topic-comment” structures into English, which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This is, in fact, the very field this paper deals with. However, translation being the focus, it does not study in great detail “subject”, “topic” and their division ——a still controversial issue; instead, it begins with some relevant terms and basic assumptions, followed by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pic structures, and in itsmain part explor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the Chinese topic sentence.

汉语主题结构英译研究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Topic

Structure

从事过翻译的人都会感叹翻译的困难。正

如I. A. Richards 所言,翻译可能是宇宙历

史上最复杂的活动。其困难与复杂主要源于

译出语与译入语之间在语言或/及文化上的

差异。例如,汉语中的主题结构有时便很难

译成英语。本文要讨论的正是汉语主题结构

的英译问题。但是,由于旨在翻译,对尚有

争议的“主语”、“主题”的界定及其它们间

的区别这里将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首

先介绍相关术语,接着对汉语与英语中的主

题结构作一简单的比较分析,然后在主体部

分探讨汉语主题结构英译的一些方法。

An Analysis of Common Error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译汉常见错误分析

Introduction

After China’s WTO entry, talents in the future should not only be equipped with

a good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assimilate and introduce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from foreign

countrie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translating ability become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in realiz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rrect translation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successful, and vice versa. Hence,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is catch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eyes. Moreover, how to avoid some common errors is worth analyzing and exploring. Among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faithfulness is the most difficult one to achieve. The foremost task for the translator is to assure of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Unfortunately, even the master of translation can not avoid making mistakes. Therefore, translation errors need studying thoroughly. We can probably find out ways to cope with translation errors only if we scientifical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errors, so as to improve translating skill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ly lists the common error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n generalizes their caus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draw all translators’attention. Hopefully this paper will be beneficial to every reader.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Major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的因素Introduction

F or a longtime,“m u te English”, a prevalent term, not only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Chinese students’ oralEnglish competence, but also indicates an “underdeveloped” level of their listening proficiency. To understand authentic English is really a challenge even for English majors who have received formal Englishtraining for years. The final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o understand

authentic English, but not pass the listening tes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authenticEnglish listening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 thefirst part,a review of research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s given. Some commonly recognized factors hindering listening are discussed. Thesecond part presents methods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The third part comes to the results and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 the fourth part, method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suggested.

Translation of Number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troduction

Whenever numbers are mentioned, people may think of mathematics or statistics and take their existence for

granted. People thus think it is easy to translate numbers. In fact, number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language, are endowed with non-quantitative and rich meanings.

I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languag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a culture and the main means by which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development of a culture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flected in its vocabulary. Even within the same language family, words of the same spell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have absolutely different meanings due to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will run into language barriers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people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numeral meanings between cultures.

Numbers,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varied contexts, are not simply used to measure or calculate now. A lot of works on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have been pu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with closer and meticulous studies on the language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ountries, and focus on literature, law, economic and trade contracts and so on. However, few are about number translation. As discussed above, it is advisable to correctly translate numbers as well as their connotations in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V ocabularyAcquisitionthrough a

Context-based Approach

Introduction

Vocabulary learning has long held the attentions of scholars abroad as well a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a has taken on a new role.

In the past,when talking about the aims of English learning, people usually focused more on the so-called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Recently, howeve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has been aim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which it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to improve one’s word power. But in middle schools, grammar-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 still prevails; that is most teachers organize their courses around a set of grammatical points, with vocabulary selected to support the topic of the course units. That is, they teach grammar and words separately, with grammar as their main concern. As a result, after six years learning of English, some of the student can not even write correct English sentence though they have learned some grammatical rules and “remembered” a large member of vocabulary, for they can

not logically link the two together. Furthermore, when it comes to the reading practice, they may find it extremely difficult to interpret the associative meaning of words, thus failing to understand or appreciate the texts they are reading. After ent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are still accustomed to the old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o learn English well, they should first of all grasp grammatical rules, then “remember” a large vocabulary. But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learning of words is a fundamental part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it should go together with the learning of grammatical rules. There are other respect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learning of words. To repair the deficiencies of word learning method and to improve the word power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ies of students, the acquisition of word meaning based on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暂行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暂行办法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毕业论文综合地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水平。 毕业论文写作在教学计划中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设置,占6学分。本科层次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60分)方可毕业;申请学士学位者,毕业论文成绩应在良好以上(含良好80分)。为组织好毕业论文写作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和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 论文周期约9个月,具体时间以网上公布时间为准。 二、毕业论文写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 本科(含专升本、高起本)学生应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论文写作。申请毕业论文写作需满足以下要求: 1.学期条件 专升本:第三学期末选第四学期的毕业论文。 高起本:第八学期末选第九学期的毕业论文。 2.学分条件 专升本:已取得30学分以上,并且已修、在修达到50学分。 高起本:已取得100学分以上,并且已修、在修达到120学分。 学生应在选修最后一批课程的同时选修毕业论文一科,即在申请毕业论文写作前的选课阶段选修该门课程,选课操作与其他课程相同,也须统一交费。毕业论文一科没有选课或选课没有按时交费的同学不能参与毕业论文写作。 (二)选题阶段 1.选课前,毕业论文成绩合格但要求重修的学生,必须在我院规定时间内进入学生工作室-【论文重修申请】提交申请,经我院审核批准后方可参与本批次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 2.选题(包括提交)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开始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学生工作室点击 "毕业论文"参与论文选题。选题时,学生应根据学院提供的论文选题、写作指引,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论文写作题目,确定后在网上提交,"是否为当前题目"状态为"是"时,则选题成功;否则为选题失败,应重新选题。选题期间允许更换论文题目,选题结束后则不可随意更换论文题目。每个学习中心最多不允许超过5个人选择同一论文题目。 选课却没有按时参加选题的学生视为放弃此次毕业论文写作,可下一批次再写,不算重修。选课又选题的学生,学分费用已扣,必须在本批次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否则将判为零分,必须在下一批次重新选题参加写作。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在指导老师许可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同一研究方向内修改原来的论文题目,以便更好地写作。但如果未经指导老师批准而擅自修改或更换题目的学生,指导老师有权判其论文不及格。 (三)写作阶段 选题结束后,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与学生利用留言板互相联系。 学生可进入学生工作室点击"论文操作"利用留言板留言提问,并以附件形式上传论文提纲、初稿、二稿、终稿;学生上传论文后应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论文。不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学位论文指的是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位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就目前而言,不管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在毕业时均要参加相应的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位。赛恩斯编译指出,在整个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一些事项是必须要注意的。这些事项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位论文质量第一原则。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情况怎么样,学位论文质量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而言,只有写出合乎质量标准的学位论文,才能顺利获得相应的学位。反之,如果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那将会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失去应有意义。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讲,学位论文的质量更为重要,因为通过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可以为以后的学术生涯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语言文字表述要精确。语言表述,是论文写作基本功的具体表现,研究生在整个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务必要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应当使用学界有一致看法、不容易产生分歧的规范用语,不要随意制造新词。即使出于表达需要必须使用自己创造出的新术语,也必须首先对该术语进行明确界定,以免别人望文生义,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此外,学位论文的表述要力求简洁,不要用冗长、啰唆、拗口的句子,而应用简短明快的句子。 三、标点符号使用要准确。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与否,是一个人

书面表达能力高低的明显标志,也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标点符号,虽然是经常使用的,但完全掌握并能准确使用的人却并不多,很多人会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出现误用的现象。由于越是常识性问题,一旦出现疏漏,越容易引起他人的非议。因此,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 四、经常寻求导师的指导。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与导师的指导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论,得到导师精心指导的学位论文质量会高些,而导师指导不到位的学位论文质量要次些。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对于导师的指导,一定要虚心听取,并将其指导意见作为论文写作的指南。 五、学位论文引用要规范。在进行学位论文写作时,不可避免地要引用其他人尤其是经典作家的观点和材料,这就牵扯到论文的引用问题。使用别人的资料,一定要在文中以引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既是对别人脑力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当然,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化。直接引用就用直接引用的方式,间接引用就用转引的方式,引用别人的大意就用参见的方式,诸如此类,都要真正搞清楚。 六、了解最新动态十分必要。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与论文有关的最新情况,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关注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各方面与论文相关的最新动态,使论文材料得到及时更新,使其在学位论文中有相应的体现,学位论文写作才会不断实现材料创新,论文也才会更

引言的写作规范

引言 引言(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论文写作的背景知识,写作的动机和目的,使读者了解和评估研究成果。因此,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一引言书写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引言的作用,文章根本就没有引言,直接进入正文; (2)引言过于繁琐,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3)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 (4)夸大本文的研究意义,如“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 (5)用一些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等;(6)引言的内容与摘要雷同,或者是摘要的注释; (7)引言没有跟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没有解答,或与结论雷同;(8)在引言中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 (9)在引言中存在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推导证明。 (10)引言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仔细选择,不能提供重要的背景材料。 二引言书写的基本原则 (1)尽可能清楚地指出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2)向读者介绍该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突出所研究问题的位置。 (3)归纳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前人研究工作及有关文献,指出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4)说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必要时须说明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5)介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构安排。 三引言书写的注意事项 (1)行文要自然流畅,交代要清楚,不要似是而非,给读者留下悬而未决的印象;(2)给自己的研究工作一个恰如其分的地位; (3)若引言中不存在大量公式,引言部分不需要标题。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读期间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总结,是展示科研成果和表明学术水平的报告,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成果。为了帮助研究生撰写好学位论文,根据我校对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参照一些作者对撰写学位论文的体会或认识,编写了这本小册子。希望能帮助研究生对我校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撰写学位论文时能将自己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见解,经过数据处理,理论分析,逻辑加工,整理成一篇内容和格式均符合我校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满意之作。 一、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的三个规范 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可体现出论文作者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合格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与格式上体现如下三方面规范: 1.国家学位条例和学校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规范。 2.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 3.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是一些通行的习惯做法,而且许多形式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会很自然地把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看作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展现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硕士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2~3万字。 2.中文、英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 3.论文详细摘要一般不超过3000字。 三、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书写要求 论文封面包括以下11项: (1)中图分类号可在本栏目下点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询; (2)单位代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代码是11414; (3)学号以《研究生名册》中的研究生学号为准; (4)论文标志“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题目应简短、醒目、切题,不宜超过25个字; (6)学科专业以录取的学科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 (7)研究方向以《硕士生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培养方向为准; (8)硕士生以《研究生名册》中的姓名为准; (9)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名册》中的导师为准; (10)入学时间指入学年月,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1)论文完成时间指论文印刷年月,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四、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书写内容及注意事项 1.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是反映论文内容梗概和研究深度的短文,其目的是使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以及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论文有一个简单而又

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是培养训练本科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研究规范。为保证我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一、对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的、作为申请授予本学科学士学位的科研成果。这一成果能够说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文献综述和正文的写作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正文两部分。 (一)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

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

文献综述的字数在1000~3000字之间。 (二)正文的写作规范 正文是在完成文献综述后对选题进行研究、设计或创作而形成的作品。财经类专业的毕业论文正文可以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 1.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内容,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所在,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包括引论、本论、结论或结束语三大部分。 引论部分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缘起、沿革、目的,以及文中拟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等,应言简意赅。 本论部分是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形成作者自己的主要观点及其论据。因此,要求作者充分展开论题,对所研究的问题和获得的成果作详细的表述,深刻地进行理论分析,周密地进行逻辑论证,确切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和见解。为充分有力地阐述作者的观点,需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引论是提出问题,那么本论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科学位毕业论文格式及写作规范

本科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 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用中文撰写。 3、标题:论文原则上只分至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居中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左对齐,行距25磅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左对齐,行距20磅 为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或特殊的排版需要,段前、段后及字间距可适当调节,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 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6、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7、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要采用斜体。 二、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中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英文摘要、致谢,并严格按上述顺序排列。 1、封面:封面(见附件1-1、附件1-2)要求如下: 2、中文摘要(见附件3):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300~500左右,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20字以内。 3、目录(见附件4):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一般列至三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 4、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5、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等。 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或调研方法、对实验结果或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内容应简练、重点突出,不要叙述专业方面的常识性内容。各章节之间应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切忌条块分割。 7、结论:结论应明确、简练、完整、准确,要认真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新见解的意义。应当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如果是探索性而不可能得出明确结论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8、参考文献: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标明出处。所有引用过的文献,应按引用的顺序在文中编号排列。参考文献一律放在结论之后。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标注。 9、附录:凡不宜放在论文正文中,但又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如较为冗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或者辅助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有关说明、调查材料等,均应放入附录。附录以“附录A,

学位论文撰写注意事项(自己总结,仅供参考)

学位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的总结,可以体现作者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水平。下面,从通用的技术角度,谈谈学位论文的撰写。 一、题目:应当醒目,突出特色或基础。特色是指如果同类研究较多,自己的论文在什么方面与众不同;基础是指自己的论文是在什么同类研究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例如,是否自己的研究可以针对复杂条件(背景、光照等)下的视频?如果可以,则题目中可以增加复杂条件视频的字样。考虑到研究过程中研究内容可能会有调整,学位论文题目可以与开题报告略有出入。 二、摘要:字数以600-800字为宜。在简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归纳论文的主要工作,逐条阐述其原理及得到的实验结果。如果必要,还可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既要避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的介绍篇幅过多,又要避免自己的工作归纳不清楚(直接后果是答辩时答辩秘书和答辩老师难以概括答辩的评语)。 三、正文: 1、绪论: 选题来源及意义:如果有研究课题资助,可以首先明确指出(既然可以申请到课题,从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论文的选题来源和意义)。如果暂时没有研究课题,则只能从技术角度简要阐述,这样的研究是必要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可以比学位论文题目在稍广的范围内阐述。例如,假设题目为基于H.264的压缩域视频水印技术研究,可以简要说明视频水印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的热点是在压缩域。H.264是新标准,研究还相对缺乏等。这样,可以自然地过渡到论文的选题。然后,在简单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之后给出论文的组织与章节安排。 3、研究基础:一般只写一章,只写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的,在正文中用到或有体现的才需要。以前面举过的题目为例,研究基础将包括两部分:H.264编码基础;视频水印的基础理论。本部分不能为凑篇幅写得过多过滥,更不能用往届己经毕业同学的章节直接拷贝(直接后果可能是通不过论文查重)。 4、自己的工作:一般需要两个独立的研究内容,分成两章。因此,通常来源于两篇小论文,写法也与小论文类似。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将两篇小论文作为两章,而需要注意避免与研究现状、研究基础中的内容有重复,同时也要避免前后两章之间内容的重复。此外,与期刊或会议论文相比,学位论文受篇幅的制约相对较小,因此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讨论得更多和更细。 5、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对论文工作的评价/总结要客观,既要突出亮点,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研究展望可以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不足,指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来自文献的总结,出现了哪些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热点。进一步研究需要有自己的理解,体现对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

毕业论文引言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毕业论文引言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2)开门不见山。有的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创新性,往往把本研究的发展现状详细地进行说明;也有的作者图省事,往往把课题申请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过来。 (3)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成果,不能把别人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区别开来,使所述创新点含糊、矛盾。 5.正文 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 5.1正文的要求 正文是作者总的写作意图或基本观点的体现,它对论文的发表及其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次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一篇成功的科技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1)体现创新性 正文是否有创新,是决定一篇论文采用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刊物决定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一篇论文的创新程度有大有小,但总要有自己的观点,总要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总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推动作用。虽然许多论文不属于首次提出、首次发现,但作为一一篇论文总应该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有新意,或对某种算法有改进,或对某一技术指标有提高。那些基本上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尽管是作者经过千辛万苦潜心研究的成果,也不属于创新之列。

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目前论文写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作者的来稿中,常见的创新点不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观点雷同或重复他人的工作。 2)研究深度不够。 3)作者根本未作研究,整篇文章是东拼西凑的材料堆砌,因而这类文章的语言叙述显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无创造性可言。 4)论文立意很新颖,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但作者写不出自己的创新点。 也有的论文虽有一点创新,但由于作者表达不清楚,哪些是前人的,哪些是自己的,所以,仅有的一点新颖性也被淹没了。 (2)论点突出 (3)尊重事实 (4)表达准确 5.2正文的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尤其讲究结构层次,因此作者要精心策划。 (1)结构层次的要求

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为规范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师教文[2013]132号)和《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师教文[2007]186号),结合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如有不一致以后者为准。请统一使用《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模板》。 第一部分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二、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等,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小括号注明原文。 三、论文一律用A4(210mm×297mm)大小的白纸双面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打印时,要求纸的上下左右边距分别留边25 mm,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 第二部分学位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要求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论文封面、封二、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论文正文(引言、选题论证、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论文封面 一律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模板》中的封

面。封面内容均须打印,论文题目为3号宋体加粗,院(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等为4号宋体加粗,日期为小4号宋体。 二、论文封二 学生应签署《北京师范大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承诺书》,保证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存在抄袭和剽窃。必须本人和导师同时签名。 三、中英文摘要 (一)内容要求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明归纳,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用语要规范,一般不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在300字左右。 论文应附有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应明确、简练,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二)文档格式要求 1.摘要要写在目录之前;原则上中英文摘要写在一页上,一页写不下的,中、英文摘要各一页。 2.中文摘要:小4号仿宋,行距20磅;首行缩进两字符;“摘要”两字:4号仿宋加粗,中间空两格,居中。 3.英文摘要: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4个字母;“Abstract”: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4.中英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四、关键词 (一)内容要求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

谈谈我对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一些体会

硕士学位论文是申请MPAcc学位的重要依据,重要性不必多言,下面是笔者搜集整理的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1.Introduction: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模型上,观察…指标,以探讨…(目的) 2. M & M ⑴材料的写法和意义; 伦理. ⑵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⑶统计学处理 3.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 ⑵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 ⑶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与两组资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Δ值,变化%; 联合×、÷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 4. Discussion ⑴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 ⑵本实验结果分析:各指标的意义(与文献值比较),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⑶进一步对结果机理分析:结合文献 ⑷本工作的意义、结语或小结,进一步提出的新问题 其它注意点: ①引证讨论文献知识太多(不同于学位论文),掩盖了本工作的贡献 ②分析不合逻辑,结论不当 ③讨论太浮浅,文献知识不熟悉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山东建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建大校字[2007]74号 硕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学位论文)工作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现对我校学位论文工作中学位论文撰写环节提出如下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要求 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起讫日期按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到答辩日期止计算。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其论点、实验方法、成果或提出的意见,对社会发展或对本学科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体现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论

文选题范围内,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一般用中文撰写(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除外),论文字数一般为2~4万。 (三)学位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学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四)学位论文的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正确,解决了本学科、专业范畴内前人没有解决的理论问题或某一重要问题中的一个环节;或将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或方法引入本学科,解决了某一有意义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 (五)应掌握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针对生产实际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取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来发掘前人所未见,或发展前人的观点,或研究前人已研究的问题,有独到见解,取得新成绩。 (六)论文撰写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几个人合作研究项目,论文应侧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有关共同工作部分应加以说明,不得抄袭他人文章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中如引用他人的论点或数据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要加注说明,否则将被视为剽窃行为;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超过250个字符而未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 凡属下列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学位论文: (一)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成果虽有价值,但没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没有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论文达不到一定的理论水平的。 - 2 -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及格式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要求装订成册并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二、开题报告 三、**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四、毕业设计(论文) 1、中文摘要 2、外文摘要 3、毕业设计(论文)全文 五、外文资料原文 六、外文资料译文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有题目、摘要、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和谢辞等几部分构成。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题目 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外文摘要约250个实词左右。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这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

学位论文中部分常见格式错误及注意事项(精)

学位论文中部分常见格式错误及注意事项 姚成玉 时间:2007年12月5日(周三)晚19:30 地点:A101 时长:60 min 页面设置:100*75 引1: 1、仅供参考、共同交流 2、有非专业术语 3、结构逻辑问题 引2: 1、我校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来由及意义 2、规范与Word的关系 一、基本规范 1、题目 字数:不超过25个字;按汉字占位计 样式:对于两行者,断行的问题 2、关于错字 导师、副导师的姓名及职称(包括中、英,致谢等处) 3、英文的翻译问题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博士论文)、图题、表题 注意单词错误与语法错误 4、关键词 一般5~10个,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例如 关键词冷连轧机;AGC;神经网络 5、中图号 中图分类号CLC:TP、TH、TG、O等 U.D.C. 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6、目录问题 只限三级标题,四级及以下不进入目录 7、背题问题 各层次标题均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即不允许“背题” 8、空格问题 (1)各级标题的序与名之间,图表题序与名之间,均空一字 (2)数值与单位符号间,英文单词之间,均应留一个空格 9、参考文献 (1)著录格式 不标注文献标识码,如[J]、[M]、[C]等等 请参考规范 30 刘波,王凌,金以慧,等.微粒群优化算法研究进展.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5,32(3):1-6 31 张大志.以板形板厚为目标的冷连轧机及其轧制参数智能化优化设计.[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论 文].1999:98-101 (2)数量

总数外文近5年 硕士≥50篇≥20篇≥1/3 博士≥100篇≥50%≥1/3 (3)文献的引用,引用顺序及密度,只能在正文段落中标注引用10、关于引用 如图2-1所示,见表3-2,见式(5-6)等 (1)注意先出文字,后出对象 (2)多个呢? 如图2-1、2-2、2-5所示 如图3-1~3-3所示 注:标注蓝色为示例 第五章第一节 11、关于项后的标点问题(如下例) 一般组态监控软件至少应该具有下述基本功能: (1)集成化的开发环境; (2)增强的图形功能; (3)报警组态; (4)趋势图功能; (5)数据库连接能力; (6)画面模板及向导。 12、收录证明的问题 13、作者简介 二、其他问题 1、版式先行 (1)制订大纲,分块与一体的问题 (2)版心 硕士论文:29行×32字 博士论文:30行×36字 对于全是正文段落的一页尤其注意 (3)对其方式 两端对齐 居中 表格中文字上下对齐(垂直居中) 表2-1 日期 另: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上、下边线为粗实线(1.5pt) 续表2-1,且标题行重复 (4)字号 小四(12pt):正文 五号(10.5pt):页眉页脚、图题表题、参考文献正文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因此,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为保证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复印前应送交指导教师审查修改,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并在教研室(或研究室)作介绍,同时必须经过预答辩小组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征求意见修改后方可复印。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为做到学位论文在格式上的规范化,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特作如下要求: 一、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用中文撰写,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题目),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目录,5、符号说明,6、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致谢,10、附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专业特点、学科范畴和研究深度,做到一目了然。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字,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要求作者同时用中外文不加注释和评论地简要说明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本课题的意义; ②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了什么重要结论;④有何独到见解或创新;⑤主要结论、方法的理论和技术水平;⑥应用前景。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口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目录 应将论文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明其首页页码。 1.4符号说明 解释论文中所用符号表示的意义、单位或量纲等。符号说明主要为帮助阅读论文,如论文中没有采用符号则该部分略去。 1.5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最新各种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各种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一、关于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这门课 写文章固然要有方法,写出好文章自必更讲究方法,然写文章的方法作为教学课程,写文章方法的书作教科书,并且要我来做,总感到忐忑不安。坊间这一类的书还不在少数,从过去的“八股义法”到现在的“论文指导”,类似“指南”、“揭秘”、“宝典”、“金手指”、“法术、法程”的论文、作文指导书籍,真所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西方那样一个物化态势严重的社会,研究写作指导和教学早已从单打独干、辗转抄袭过渡到开宗立派、模式纷呈乃至蔚为潮流,比如形式法、学科中心法、现时一传统法、修辞法、表露法、模仿法、程序法,等等不一而足。或谓其不然,在我看来,也未可厚非,看文法指导类的书并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然也;听老师讲论文写作不能代替撰写论文,然也;不懂得一般的论文写作规则就可以写出好论文,未必然;不听老师讲解论文格式和普遍性写作要求就可以完成论文撰写,未必然。中国先贤早就说过,“文有大法,无定法”,“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里的体与法,说的就是写作的规则和撰写要求。西方人有写论文规则八条,被称为美式八股:一是研究背景,二是假设论点,三是想要论证或论辩的论点,四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五是新的材料、信息、数据,六是统计分析,七是结论,八是作者的见解。据此来看,美式八股也不过是美国学校和学院专业人士、教师所要求的论文写作格式和基本的构成元素。这些要求内容和元素特性,对于学生或初入此道者,没有指导类的书籍或没有在教学环节中得以贯彻,恐怕也是难以

掌握的。那么就规则而言,倒是应然中的必然,而就格式要求而言,则是必然中的应然了。在中国来说,一向反对文章作法和设立作家学校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曾多次说过文学创作要掌握“画眼睛”,这种不应该如何如何写的技巧,其实这也应算作是写作规则的。 写作规则和格式要求看来还是必要的。没有写作规则对写作活动予以规范,写作的成果或者说作品、论文就不能在学术界交流,不能在社会上传播,写作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没有格式要求来条理、规整写作内容,思绪和论点的文字表达就丧失了逻辑,要么让人不能了解文章的真实意义,要么杂乱无章,论点被淹没在叙述中,同样使写作的目的难以实现。因此,我开的这门课,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既要讲学位论文写作特定的、规范的格式要求,又要讲学位论文规范格式规则指导下具体的写作要求。当然,规则是普遍性、普适性的,只要在学位论文范围,就必须遵守,这是规矩。而要求则随用而用,在写作实践中,当然需要遵守要求,但论文阐述的内容不同,要求则随之有更动,要求的规范性、规制力取决于具体性、针对性。为此,我感到,讲格式要求须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具体内容与实际要求相结合,一是论述要素与写作逻辑相结合,不能单纯讲规则、法程、要求,还得讲具体写作内容,讲规则的运用和适应要求的技术方法。 《金德万讲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这门课程作如下安排:首章是缘起。次之讲学位论文的形式特征和写作逻辑,包括写作的形式特征,专讲写作这种形式是一种劳动方式,有目的性,求真、求善、求美,是一种高尚的劳动;有特殊性,形式与内容统一,文心与文德的规范要求,

广工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硕士(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本撰写规范主要参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及CAJ-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第一部分论文撰写 一、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3.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正文要求5至8万字。学位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数据真实可靠。 4.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有关文献,并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40篇。分析综合是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概括,了解选题的状态。 5.在论文中引用了文献内容的,必须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第二章 本科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2007年4月修订)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按照《运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结合我系专业特点,特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目录等; (二)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结论等; (三)后置部分:包括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等;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 (一)封面: 毕业论文封面包括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和毕业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其格式和内容见附表。 (二)中(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 1、题名(标题):就是毕业论文的题目。 (1)标题应简明扼要、有概括性; (2)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 (3)如有必要可以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是论文研究内容及结论的简明概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应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结论和意义等。(注意不要写成“提要”)(1)“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2)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来写,禁用“本文”或“笔者”等称呼;一般不分段,不引用公式、图表或引文。 (3)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到400字左右为宜,(不超过500字),并译成外文,中英文各一页。 3、关键词:就是精选几个最能代表或说明本文精髓、本质或核心的词组,主要用途之一是为了他人查阅或引用本文时提供便捷。 关键词均应为专业名词(或词组),注意专业术语的通用性,数量一般为3-5个。 (以上三项内容,中文为一页,外文为一页。)

硕士研究生答辩材料提交注意事项

硕士研究生答辩材料填写、提交注意事项 为方便各位毕业研究生填写、提交毕业答辩材料,请认真阅读此注意事项,此注意事项按照答辩档案袋封皮中标明的所需资料逐条分析。 1、答辩材料的档案袋由学院提供,档案袋的封皮记录的是所需提交的所有答辩材料的顺序,研究生需自行粘贴在档案袋上,学术型硕士的档案袋封皮见附件1-1,专业型硕士的档案袋封皮见附件1-2,一定不要弄混淆。提交时,请按照顺序放置。 2、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由学院发给各个方向,有修改论文题目的同学,务必提交学位论文题目更改申请表见附件2,请导师在上面签名。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相应的做出修改,最后保证开题、中期和最后论文的题目完全一致。其中开题、中期报告中的导师签字请找相应的老师签好,主管院长签字和学院盖章的部分等上交答辩材料后学院统一弄。11月份已经上交学位论文题目更改申请表的同学,本次无需再次提交。 3、答辩前研究生处审核资料阶段,需在档案袋中提交六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研究生处审核后,将答辩档案袋所有材料返还给准备答辩的各位研究生,研究生此时把自己的六级成绩单拿出妥善保管,不必再次放入答辩档案袋,答辩之后答辩档案袋中只保留六级成绩单的复印件即可。 4、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提交所投期刊的封皮、目录和正文的复印件,如果论文已被接收尚未发表,需提供导师签名的录用函原件,所投期刊任意一期的封皮复印件和发表文章的样稿。部分英文文章所属期刊,没有目录,需提供任意一期的封皮复印件和发表文章的样稿。发表英文文章的研究生需填写附件5内容(尚未过六级的同学发表的英文文章务必填写附件5),等后续通知上交,由学院汇总后统一去图书馆进行检索。 5、毕业研究生答辩申请表见附件6,其中共性的内容已经填好,同学们需注意将个人信息、签字,导师签字,所在教研室意见部分签字找相应老师签好。 6、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评阅书见附件7-1,企业外审评阅书见附件7-2。学术型硕士2份,专业型硕士3份(含企业外审1份);校外盲审的学术型硕士2份(由研究生处下发),校外盲审的专业型硕士3份(由研究生处下发2份,企业外审1份)。企业外审由学院负责联系,专业型硕士需配合学院按时将论文和评阅书集中送出。学院内评阅由学院负责安排,具体见附件中的2012级硕士评阅安排。研究生在送出学院内评阅、和企业外审的送审论文封皮上需要有导师同意送审的签字。论文评阅费用、企业外审评阅费用由研究生处统一发给各位老师。研究生送审学院内评阅论文时建议在送审论文附上一个纸条,建议采用以下格式: 尊敬的------老师: 您好!您是我的论文评阅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请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多批评指正,并于2015年1月7日前反馈给我,谢谢您!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联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