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参与家乡建设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地调查: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调查家乡的变化,了解背后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家乡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详细解释概念)。了解家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关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变化,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课堂,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5.学习参与家乡建设、保护家乡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6.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变化,增强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小组讨论,发现家乡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家乡新变化》为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20世纪八十年代航拍渝中半岛图,可谓是渝中半岛的首张航拍图,最前端的朝天门码头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地标之一。

朝天门开放了重庆人的世界,重庆人的生活成就了朝天门的繁荣。

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对朝天门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6、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有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

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

有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57%的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5%的不知道。

有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 家乡新变化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 家乡新变化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并能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好家乡的优点。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组织学生围坐在课桌前,老师带着学生谈论一下:你们最近有什么发现家乡新变化吗?比如哪些新的建筑,哪些新的商店,你们感觉对家乡有哪些变化,家乡变化对你们生活的影响等等。

2.创设情境(10分钟)让学生看PPT,老师解释PPT中列举的家乡的新变化,并引导学生跟着PPT跟读并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

3.小组活动(2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介绍每个学生家乡的变化和观察,要求介绍数量不少于3个,时限20分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察。

4.展示活动结果(10分钟)要求学生集中在课桌前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察。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展示。

5.课前预习(5分钟)老师给学生留下剪报作业:每个人找一篇相关新闻,发言人汇总新闻并发到班级群里。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家乡近年来的新变化。

2.小组讨论法:进行小组活动。

3.展示法:让学生展示其所完成的小组任务。

六、教学评价与总结:1.学生对家乡变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学会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和情感。

七、教材评价:本节课用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中的《4.16 家乡新变化》课文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图片及视频《惜时光》
三、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快乐暑假巧安排》
四、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安排。
一、让学生意识到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按计划执行暑假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让学生明白暑假生活应该怎么做才算有意义和充实,让他们杜绝一些坏习惯,做到按计划行事,劳逸结合健康快乐的过暑假。
暑假计划有长期的,也有详细到每天的,有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是很重要的。
讨论:那么你的暑假是怎么安排的,每天都做哪些事?
每天的事情很多,你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的?
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对我们的暑假生活有什么好处?
如果不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原有计划,可以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
视频《暑假计划》
暑假作息时间表的制定,有助于于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回忆小时候的家乡面貌
对家乡的旧貌和新貌产生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
1.穿戴升级—衣
从前衣服破旧,现在美美的衣服数不胜数。
2.尽享美味—食
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现在大鱼大肉,有时还会浪费。
3.街道道路综合整治改造—住
改造前,破旧的小路承载着父辈们的希望,改造后,宽敞干净的街道满载孩童的嬉闹欢笑。
课堂小结
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只要小朋友用心学习,相信我们的学习生活会更快乐!
板书
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 收获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假期有收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假期有收获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
2.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板书
家乡特色
家乡更美好
弘扬家乡传统文化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假期有收获》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假期有收获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分享暑假生活经历的快乐,重温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2.展示在暑假中学到的本领,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3.懂得放暑假的意义。
重点
分享暑假生活经历的快乐,重温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出示图片:炎热的夏天,我到河边和小朋友快乐玩耍、捉鱼……;我和小伙伴去捕蝉……;夜幕来临时,能看到满天繁星和亮晶晶的萤火虫......;我们吃得是自己种的新鲜、绿色蔬菜……;我体验到的摘花生、种菜、掰玉米的快乐……
在农村的生活不但充满乐趣,也增加了生活常识,真是收获多多!
2)出去旅游:炎热的夏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玩,欢乐不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让时光倒流,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老师记得小时候,村民走的是小土路,吃水要从水井里担水回家,住着茅草屋或者土屋,农忙时节看大人们栽秧,吃着自然成熟的果实。那时的生活,虽然物质匮乏,但是也很美好。现在的家乡又是什么样子呢?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3.学会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养成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重点
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难点
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你们的暑假是怎么度过的?你是否有可行的暑假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呢?
介绍了这么多传统文化,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家乡特色吧。
我用家乡话给大家说一段小快板。
欣赏快板:吹牛
我给大家表演一段地方戏
欣赏黄梅戏:女驸马
我的家乡会更好
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希望河流更清澈,
希望道路更平坦,
希望交通更通畅,
希望环境更优美……
说出你的愿望,你希望家乡变得怎样?
歌曲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乡好,才是真的好!
(有打算 不忙乱)
四、出谋划策畅想下个假期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暑假计划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合理,才能让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为他们出谋划策,想一想下个假期该如何做好计划,如何合理安排使假期过得更有意义吧。
一、学生参与交流,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暑假计划》
二、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讨论一下上图中的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这样过暑假是不行的,这样做会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视频《惜时光》,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何感想?
小结:我们应该按照计划,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控制看电视和游戏时间,快乐玩耍,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暑假就会过得快乐健康。
三、暑假中的烦恼
第二课时
课题
家乡新变化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的变化,以及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对比发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传统文化是家乡的底蕴,热爱传承传统文化。
重点
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难点
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家乡新变化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对比发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热爱家乡。
重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
难点
对家乡的新变化产生自豪感
改造是项大工程,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改造街道,以便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风景更优美。
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于是每座城市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启航。
4.我们走在大路上—行
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前走路靠双腿,慢慢有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现在轿车都很普遍,地铁,高铁,飞机,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
3)这是我假期采集的蝴蝶标本……
小结:学好、玩好、休息好,我们过得很快乐。用心过暑假,收获真不小!
(板书:用心过 收获大)
一、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自己的暑假体验。
二、学生相互交流,并回答有关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个重温和分享暑假愉快体验的机会,他们与同学、老师亲切友好地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让学生进一步交流暑假里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事情,分享快乐,分享经验!
二、有意义的暑假
暑假生活很快乐,怎样过才有意义呢?
1. 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的两个小男孩他们是怎么度过假期的,出示课件。
说一说:你们认为这两个男孩的暑假安排得如何?是否合理?
你们的暑假是怎么度过的?你们的计划安排是否合理?
在暑假里,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学玩结合,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2.课件出示:长时间看电视、熬夜玩游戏、睡懒觉、把作业放置一边……
但是改变不仅仅是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工厂偷偷排放污水,造成沿河的污染。碧水青山变成了污水一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在风俗习惯上,家乡有哪些变化呢?
清明扫墓,从前是大量烧香,烟雾四起。现在改用鲜花祭拜祖先了,经济环保。
过年庆祝,从前是过年的前几天每天放鞭炮真热闹,现在电子鞭炮成新宠,没有噪音污染,也没有空气污染了。
二、假期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事
1.交流:同桌互相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
离开座位说给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听听。
(可以随带自己带来的图片、纪念品等,出示给大家看。)
2.出示图片:
1)印象最深的是:我学会了游泳
游泳好处多多,但是小朋友知道游泳要注意什么吗?
视频:《游泳的安全》
2)暑假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看星空。我和妈妈找到了像勺子似得北斗星。
我们美丽的家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通过比较小时候和现在的家乡面貌就能体会到家乡的这种蓬勃发展。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家乡。
板书
家乡新变化—衣食住行乐
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板书:暑假计划)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入新主题内容。
讲授新课
一、暑假计划回顾
1.小明在上个假期里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认真做好暑假作业,既巩固了已经学习的知识,又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二件,是跟妈妈去旅游,开阔眼界。第三件,是看了很多课外书增长了不少知识。全班范围内交流:这样过暑假好不好?为什么?
5.丰富多彩的生活—乐
以前人们的娱乐几乎就是坐一起聊聊天,慢慢有了露天电影,只要一有电影,全村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搬着板凳,早早就坐好了。后来,广场舞流行了,茶余饭后,老人们随手就舞起来。
年轻人更喜欢的是荧光跑,慢跑,现在喜欢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
勤劳的人们,将荒漠变绿洲,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前的荒地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或是良田绿洲。
合肥的肥西老母鸡,想想都流口水。
藏族的酥油茶,体验一种心境和风情。
陕西的biangbiang面,字虽不好写,但是面好吃。
糖画,小吃与艺术的结合,糖画历史悠久,口感极佳,视觉效果好,但是现在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
传统第二站—传统手艺
学个传统小手艺压压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