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赏析

合集下载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 读 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 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 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 思念。
“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 “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 谊。这里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 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 “为求贤而愁”和“待贤以礼”,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 “明明如月”这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是对以上的强调与 照应,从结构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第一节中忧叹人生苦短,要人们对酒当歌。诗的开场就劝说人们“对酒当 歌”,诗人的理由是:“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能有多久啊,
它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会干了,还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去日”,指逝 去的岁月。这四句猛一看很像《古诗
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劝人们及时行乐,其实不是。这里讲“人生几何”, 是说自己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这从表面上看,是曹操在抒发个人的情感, 发愁时间太快,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 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已经流逝,应该赶紧拿定主意来施展 抱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 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 传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接下来诗人说,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 激昂,而诗人的忧愁难以消除。用什么来解消愁闷呢?只有借助酒。世事混乱, 诗人目睹百姓的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 的忧叹。这一点他的《蒿里行》中可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 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以这八句作者写的不是“愁”字,也不是“愁”需 要用酒来消解,要人们“及时行乐”,而是奉劝人们真正懂得人的生命规律而及 早成就事业,下面的诗意由此伸发开去。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导语: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 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短歌行 的翻译及赏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 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shēng): 出自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 拾取, 摘取。

另解: 掇读 chuò, 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一作:水)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解释: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曹操《短歌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曹操《短歌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键入文字]
曹操《短歌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短歌行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
1。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短歌行》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曹操《短歌行》【题解】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建都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采用乐府古题,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造,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善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在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的提倡、带动之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光采夺目的一章——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建安文学”。

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本诗选自《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2],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

曹操短歌行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翻译及赏析《曹操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作家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文学宝库的瑰宝。

这首诗以简洁的言辞,揭示了曹操的深刻思想,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就《曹操短歌行》进行翻译与赏析,以求更好地了解这位政治家及思想家的文学成就。

《曹操短歌行》共六句,主要是曹操对自己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的自我赞美,这句诗也被视为曹操精神的传承。

全诗表达了曹操的愤怒对待险恶的时代,充满了抗争的精神。

《曹操短歌行》的原文如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夜深千帆远,唯见江心满。

更喜江上见,风帆一叶隐。

中文译文如下:风吹进夜里,滋润物体无声无息。

野路里茫茫一片黑暗,江船处烛火独显神彩。

夜深万帆远影,只见江心意满满。

更喜江上出没,风帆一片犹如一朵隐约的云。

这首短歌行透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反映出曹操思想中的理想状态。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所描绘的是他自己的实际情况,他的态度、运用智慧和勇气在抵抗艰难困苦的现实生活中取得胜利。

在这样一个深邃而又艰难的时代,曹操很自豪地承认,他不仅能够抵抗困难,而且还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这是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的明证。

《曹操短歌行》的诗中展示了他政治家的风范,表达出一种对抗困难的抗争精神。

他把可以抵制困难和改变苦难的勇气称为一种自豪。

政治家应当有这样的气质,以保持清醒,勇于抗争,精湛的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败。

《曹操短歌行》充满政治家特有的抗争精神和勇气,同时又表达了他对自己智慧及决策能力的自豪。

它对曹操的精神贡献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展示出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激励政治家不断的抗争精神。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最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莫过于《短歌行》。

《短歌行》是曹操为表达个人志向与抒发胸襟而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他治国安邦的决心和坚持,同时也描绘了当时乱世的残酷和无奈。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短歌行》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体裁的角度来看,《短歌行》采用了古典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四句一段。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同时,诗歌还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呼应和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和“流”,正是通过对偶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要追求理想并奋发向前的决心。

其次,从意象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意象,使诗歌更加鲜活、感人。

通过描绘风景和自然景观,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得到了更加具体的表达。

例如,“白日依山尽”的描绘,立刻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壮丽的山水画面;“黄河入海流”的描写,则传递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治理乱世的决心。

诗歌中出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语句,表明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展示了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坚定。

而“心悦诚服”。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仅勾勒出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坚持与决心。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短歌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对比,以形象鲜明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追求理想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中的艺术手法,则通过反复加重的语气,展示了作者在战乱中的果敢和英勇。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赏析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诗22首,全是乐府诗。

曹操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他的《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分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

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

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

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

第二节主要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子衿》中的诗句。

“青衿”,作为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

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操对贤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业的最最根本的基础,他的忧他的愁主要是因为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只能通过使用人才,加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唯一去达到真正消愁的方式。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引自《诗经•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

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

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主要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

“掇”,拾取,摘取。

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

“枉”,枉驾,屈驾。

“用”,以。

“存”,探问,问候。

“契阔”,久别重逢。

“讌”,通“宴”。

“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这四句意思是: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

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

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

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

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

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

诗人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

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

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

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

”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训练分层训练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________(2)青青子衿()________(3)何时可掇()________(4)周公吐哺()________(5)羁鸟恋旧林()________(6)榆柳荫后檐()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阅读与品味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6.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薄(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与创新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解释诗中加粗的字。

荫:________罗:________兴:________带:________荷:________荒秽:________1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wèi赠送(2)jīn衣领(3)duō拾取(4)bǔ口中所含食物(5)jī系住(6)yì遮盖3.(1)为→遗(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颠4.(1)《文选》(2)乐府(3)乐府歌辞统一中国(4)潜田园靖节五柳先生5.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远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6.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

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7.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8.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

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

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

“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