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⑴、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⑵、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⑶、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一氧化碳的性质【知识链接】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呢?, 。

【学法指导】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构成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

到底有哪些差异呢?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吧。

【学习过程】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探究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密度(请看大屏幕) 实验步骤: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结论:。

【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课本P114)实验现象:塑料瓶变扁了。

实验结论:。

1.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常温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易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水井、山洞之前,都要做来检验这些场所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序号ⅠⅡⅢⅣ实验现象紫→红紫紫紫→红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 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最后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用途。

教材还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所采取的措施;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1、二氧化碳于水的反应;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实验室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就会停止?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什么?说明理由。

3、若实验室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试管可用哪些仪器替代?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有一个猎人举着火把带着猎犬进入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不久,猎犬死亡,当他蹲下看时,火把熄灭了,同时他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跑出洞口。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山洞底部沉积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设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到底和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有关呢?三、新课讲授板书、(一)CO2 的物理性质展示: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提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板书:无色、无味、气体演示:一位同学演示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提问:实验室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呢?演示:找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验满的方法讲解:此试验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演示:【实验6-4】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小结:实验现象和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板书: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是1.977g/L。

提问:还可以设计什么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呢?设问: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呢?演示:【实验6-5】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3 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塞子,振荡,塑料瓶变瘪了。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得瓶内压强减小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板书:能溶于水讲解: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继续降温加压,还可以变成固体,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的用途作制冷剂--- 人工降雨、冷藏食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讲授新课:一、二氧化碳(板书)(一)物理性质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塑料瓶变扁了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L为空气的倍3、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板书)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的分解:H2CO3==CO2↑+H2O3、与石灰水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讨论: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点燃成CaCO 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C+O 2== CO 2 CO 2+Ca(OH)2=CaCO 3↓+H 2O(三)CO 2对生活影响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篇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_%,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 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 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探究实验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在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充分运用问题情境,交流与讨论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在活动中抓好知识和技能的落实,结合具体的案例从问题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问题情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阐述.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发现奇妙的现象。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出课题,并说明探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板书)。

活动2【活动】探究实验一:向燃着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走入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各组的现象,并与其它组比较。

然后,学生相互分析现象,可推知什么样结论。

【交流、评价】学生向教师汇报。

教师跟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分析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活动3【活动】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概念,了解其结构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产生、应用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差异和应用。

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二氧化碳的概念、结构和化学性质。

2. 讲解一氧化碳的概念、结构和化学性质。

3. 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差异和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配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式,并探讨如何减少其排放。

2. 讲解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如植物光合作用、饮料制作等。

3. 讲解一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煤气中毒等。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产生、应用和影响。

2. 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七、检测练习(10分钟)1. 配置选择题和解答题,检测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练习。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号召大家共同保护环境。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影响和应用。

2. 思考如何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并写出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概念、结构和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及危害。

二、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分钟
2.齐读目标
3.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本节课你想要探究的问题。

5分钟



4.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5.请同学们围绕根据本节课的自学提纲,自学课本解决你的疑惑(5分钟)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5分钟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10分钟
1、各小组按分工实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做好点评。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使用拓展15分钟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编一道题目,编完之后组内交流
(2).教师补充当堂训练:
1、以下相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一氧化碳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能够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燃烧时有蓝色火焰
D、一氧化碳能够用排水法收集
2、以下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且是化合物的是()
A、氢气
B、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其体?如发生煤气泄漏时理应怎么办?
4、有A、B、C、D四种气体,A和B、B和D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都会爆炸;A和B化合生成C,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和D 化合生成E;C溶解在E里生成F,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
E F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6、设计题:你能设计几种方法鉴别CO和CO2?(并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五)、教师引导学生实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