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与改革——以嘉兴南湖学院为例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传统课堂教学通常能够完成科学知 识 ㊁ 技能技巧的传授
解决各种困难的过程中 , 高校大学生心理 素 质 与 意 志 品 质 较 为欠缺 . 在选择创业 时 将 面 对 一 系 列 未 知 的 风 险 和 较 大 的 经济和精神压力 , 一些 大 学 生 因 此 而 选 择 放 弃 自 主 创 业; 此 外大学生面对创业 问 题 时 容 易 剑 走 偏 锋 , 不 够 冷 静, 或者情 绪消沉 , 失去斗志 , 在 抗 挫 折 能 力㊁ 团 队 合 作 精 神㊁ 奉献精神 等诸多方面也有待 培 养 提 高 . 但 目 前 高 校 的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鲜有创新创业心理方面的课程或培养内容 . ( 四 )创新创业知识积累浅薄 创新和创业知识的掌握和储备离不 开 日 积 月 累 , 然而现
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中相对单 一 , 大学生获取创新 . 创业知识的渠道相 对 有 限 创 新 知 识 和 创 业 知 识 是 成 功 创 业的基础条件 , 因此 , 对于计划自主创 业 的 学 生 来 说 , 首先需 要弥补创新创业知识的差距 . 三 ㊁ 第二课堂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第二课堂 是在教学计划外 , 引导 和 组 织 大 学 生 开 展 的 各种有意义的课外 活 动 , 包 括 政 治 性㊁ 学 术 性㊁ 娱 乐 性㊁ 公益 性等活动 . 第二课堂 以 提 高 大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和 训 练 大 学生的基本技能为重点 , 与课堂教学共同 构 成 了 完 整 的 教 育 整体 ,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 少的重要环节 , 第二课堂 为其提供 了 实 践 载 体 . 一 是 场 地 载体 , 校内外各类实 习 实 践 基 地 面 向 大 学 生 开 放 ; 二是团队 创业计划 ㊁ 创业实践等专题竞赛定期 举 行 . 大 学 生 可 以 根 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活动 , 在活动中 将 课 堂 所 学 的 创 新 创业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 ( 二 ) 第二课堂 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必备 因 素 , 可划分为三个 ( 一 ) 第二课堂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 育 , 实践是其不可缺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初探-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初探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 Class" Carrying outEnterprise Innovation Education PathZHONG Jianping, WANG Tianhong, WANG Fei(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0018)From the current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the highly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economy,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s. To this end, the author of Hangzhou 20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200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to learn about the status of schoo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tudent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dvic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posed the use of "second cl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carry out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当前,高职院校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除了通过传统的第一课堂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外,各高职院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新的途径。
一、引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以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涵1.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包括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等多个方面,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参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3.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前沿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 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开设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课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从必要性、方向、策略、案例、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建设的意义、未来发展和建议,展现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社会需求的契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议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合作,不断完善评估机制。
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必要性、方向、策略、实践案例、评估、改进、意义、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的重要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
而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外积累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和创业激情。
通过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二课堂中的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定义、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定义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2. 创新创业教育:如创业大赛、创新项目、创业培训等。
3. 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支教等。
4. 艺术体育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
5. 学术科研活动:如学术论文、科研竞赛、科研项目等。
三、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创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14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创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刘洪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以创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切入点,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对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重要作用和实践应用的研究,寻求解决当前制度中存在的功利性和评价方式固化等问题,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提出创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与发展,并为高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出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力求丰富校园文化,创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方式,拓宽评价视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发展机会(空间),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推行该制度时,高校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深入探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的要求需求日益提高。
为此,我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旨在通过课外活动的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然而,在实践中,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当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过于功利,过度强调学生活动的绩效和成果,忽视了活动的过程和个体的差异。
这种功利性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参加活动时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活动本身和学习过程的价值。
因此,高校需要通过改革制度和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使其更该制度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高校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以嘉兴学院商学院为例

嘉兴学院商学院依 照学校“ 强经管 ” 做 的理念加强 学科 专业建设力度 , “ 使 商科 ” 内涵愈 加 深厚 。 目前学 院 国家特 色专业建设点 2个 , 省重点建设专业 2个 , 省重点 专业 1 。 个 商乃人术 , 人术 的基础 是 诚信 , 商科 高 校 来说 , 诚 实 守 对 “ 信 ” 不是高 尚品德的泛泛之说 , , 而是学生职业操守和职业生 命根本所在。因此 , 院历来 把 “ 学 诚信 立 人” 置之 于人 才培
高校的一个单位 , 明显 的学科 和专 业特 质 , 有着 具有 不同 的
人 才培养方向和 目标 , 这些更具 实体性的教学 和科 研单位在 文 化建 设中具 有 自己的特质和作用 。 高校二级学 院不仅 在人 权 、 财权 、 教学 和科研 管理 等方
园文化建设 内容也应 该是大 学总 体文化建 设 的一 个组成部
21 0 1年 6月 第3 0卷第 6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u a o i n jn o eeo d ct n or l f l gi gC lg E ua o n Heo a l f i
J n 2 1 u .0 1
V I3 o 6 0. O N .
di1 .9 9ji n 10 —7 3 .0 10 .1 o:0 3 6/.s .0 1 8 6 2 1 .6 0 6 s
院文化传统的认 同。
嘉兴学院商学 院具 有悠 久 的办学历 史 , 院的会计 学、 学
财务管理专业 与 9 O多年的校 史同步 , 人力 资源管理 、 市场营
诚信文化是学 院围绕 自 身学科特点 和办学特色 , 学分 科
析行业导 向提 出的 , 是学 院校 园文化 建设 的关 键。北京 、 上
精心打造第二课堂 创新实践教学

精心打造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在各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成果。
本文将阐述第二课堂的概念与作用,其理论基础以及构建的途径。
标签:第二课堂;人才;培養近年来中国人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对于就业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变得必不可少。
其中,第二课堂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第二课堂着重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为其日后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这项理念也将提高社会就业人员的整体质量,使高质量就业人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化大生产。
一、第二课堂相关概念与作用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基础上的延伸。
第一课堂是一个“教”的过程,侧重于专业理论。
但是理论在部分情况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空想性,不利于学生日后实践和就业,所以产生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缺陷进行弥补。
由此可见,第二课堂是一个“学”的过程,侧重于实践。
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把课堂知识内化并运用于实践。
第二课堂也是一个尊重个性和创造的教育模式。
其活动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思政教育、实践锻炼、技能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几大类。
该模式还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内容、场景等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发展方向等进行自由选择,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第二课堂相关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并不是完全来源于课堂,还需要一定环境下的情景导入。
该理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同情境的导入对认知结构不断地重塑和同化,才能逐步建构对外界环境相对客观的认识。
第二课堂就是向学生制造并导入场景,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要通过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对之前的理论进行不断地反思与选择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步骤。
学生在小成本的试错中会不断更新纠正自己的基膜,使自己对于事物的反映和处理更加接近于正确。
三、构建途径要充分发挥第二学分对于学生的正面培养作用就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可大致归结为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院校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与改革——以嘉兴南湖学院为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实体结构的转型,对大学生应用性、适用性及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学习需求。
本文以嘉兴南湖学院为例,围绕内容架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内容架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嘉兴南湖学院对第二课堂的改革,铺设实现教育价值回归、增值、实践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育人机制一、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随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以本为本”教育价值回归的呼唤【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挖掘潜能、开发智力、重塑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第二课堂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
在深化应用型人才教学及改革中,第二课堂的设计原则,应遵从内容丰富多彩、导向明确清晰、形式声势浩大,实现教育价值回归,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启迪【2】。
嘉兴南湖学院在第二课堂在设计中,划分出五大模块(自学课程、思想修养课、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课、素质拓展课、科技创新课),实施有效管理过程、拓展特色内容、精细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有效衔接,强化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搭建课内外相结合、显隐性学分互补的培养机制【3】。
促进和加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断优化与改革第二课堂对实践教学的育人模式的探索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就嘉兴南湖学院第二课堂而言,第二课堂的聚焦与精力投入不足、教育内容及架构有待完善、管理机制与保障体系不够系统深刻、评价系统不合理等,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
二、第二课堂现存的主要问题第二课堂诞生于20世纪,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是教育界内的新生力量,起步晚、不成熟,虽然,各高校在其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第二课堂的聚焦与重视程度不够。
经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仍将学生的培养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每周的理论学习铺遍全课表,甚至于双休日也无闲暇,亦将第二课堂视为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气氛,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学习模式。
1.第二课堂内容架构不完善为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嘉兴南湖学院在第二课堂的内容架构上设计出五大模块,分别为自学课程、思想修养课、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课、素质拓展课、科技创新课。
(1)自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2)思想修养课主要提升学生品德;(3)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课主要增强学生职业素养;(4)素质拓展课主要拓展学生综合素质;(5)科技创新课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模块内容缺乏学生感兴趣、锻炼与展示个人能力的项目或平台,没有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学生仍没有脱离被动“灌溉”学习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的参与效率偏低,选择随意性、任意性较高,部分同学在后期失去积极主动性,第二课堂内容架构的建设上缺乏系统性,严重阻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全方位发展。
1.对第二课堂的管理不系统、保障不到位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第二课堂有效培养高素质的基础【4】。
在组织建设管理、活动经费保障、基础设施保障、时间占比管理、评价体系管理等方面,较第一课堂投入比相差甚大。
多数老师甚至领导仍把焦点放在第一课堂上,对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研究不深入、体系建设缺乏实践,致使第二课堂在管理制度建设不系统、不完善。
4.对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不合理第二课堂的评价方式单一、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5】。
学校虽已建立多审制度,但制度设立的深度不够、维度不宽,评价中易出现漏评、错评等情况。
由于投入占比较少,学生第二课堂的审核工作人员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主观臆断、应付、盲评占据评价的全过程,不能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三、构建第二课课堂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措施当今社会和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下,我国教育体系已逐渐发生改变,第二课堂也已有条不紊、循序推进。
在第二课堂的设计和管理上应科学、全面、高效、丰富、创新,学校统筹、院系把控、专业推动,使第二课堂成为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6】。
1.第二课堂的认知学校高层领导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进展、效应等工作,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把控第二课堂的发展方向、工作的推进落实、监控培养成效,在全局上引起第二课堂的重视。
加强第二课堂的宣传工作。
在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系统等学校网站规划出第二课堂版面;校内标语、宣传板块印刷第二课堂内容和学生风采;营造出浓重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氛围,形成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教育模式。
打破第二课堂是文艺、社团、志愿者等娱乐活动的片面认识。
2.第二课堂内容体系将第二课堂教育内容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教育模块,循序渐进,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1)自学课程模块围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拓展专业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设定,细分出“经典阅读与学习”、“专业必读书目”等子模块。
随着第二课堂的实践、发展,不断对其完善和补充,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自学模块的培养体系;(2)思想修养课模块主要是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养成的黄金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以革命先辈动人事迹为教育主题,革命精神教育为导向,组织教育活动、社团活动、报告论坛、影视观看、征文比赛等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爱国的情怀,使学生品德修养有质的提升;(3)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专业工作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确保课程的实用性、真实性,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环境,让其确切感受、体会以至感悟,从而培养起敬业的精神;(4)素质拓展模块是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细分为志愿者服务、学术报告、社会调研活动、文体活动、在线课程学习、国际交流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体会国家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5)科技创新模块为学生拓展眼界、培养并养成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模块内容可细分为科技竞赛、高科技产品参展、论文发表、创业活动等;细化模块内容、完善架构体系,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贴近现实与生活,深度挖掘学生各项潜能,使其综合素质快速提升。
3.第二课堂管理体系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是保障第二课堂高效运转的基础【7】。
(1)在领导管理层面,鉴于第二课堂的形式有自由度高、维度宽等特点,需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认真分析、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使活动组织、经费安排、评价认证、师资保障、基础设施等各项保障有条不紊的进行;(2)在学生层面,第二课堂要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
对于入校新生,应提前传授第二课堂相关知识,使其从中等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提前认识、适应高等教育模式。
发放详细、具体的第二课堂实施方案、教学计划、组织活动及形式、评价体系和毕业条件等内容的第二课堂手册;(3)引进“PU 口袋校园学生成长服务平台”。
引进不同层次、不同规模,能够连接不同高校、校内不同部门,能够实现高校和企业联通、教育协同的学生成长服务型平台,运用大数据数和监控手段,实现数字化管理。
跟踪学生完成第二课堂项目情况、建立实时反馈机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使学生对第二课堂做到心中有把控、眼前有方向,提升学生对第二课堂管理的信任程度。
4.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教育部规定应将第二课堂教育成效评价纳入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反应出育人成效,不断调整第二课堂的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使内容架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三种关系在形式上形成良性的必和循环。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根据第二课堂内容结构中各模块的细分模块内容,对学生在高等教育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量化,制定第二课堂学分制,并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依据量化指标计算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获得的总学分,根据实际效果不断调整量化权重,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经过日积月累、不断雕琢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实体转型中需求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1]刘斯文.高校第二课堂“以本为本”的教育价值审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2):27-31.[2]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04):73-75.[3]许明春,张君诚,曾玲.第二课堂重构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77-213.[4]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6):41-42.[5]靳旭莹,张宗虎,邓伟.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理论观察,2022(03):142-148.[6]陈玲,陶好飞,谢明昊.论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高校一二课堂学习联动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3-23.[7]翟洪江,王岩,袁媛,张铁.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理念指导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05):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