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合集下载

医学常用肿瘤名称中英文翻译

医学常用肿瘤名称中英文翻译

医学常用肿瘤名称中英文翻译肿瘤在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它指的是异常增生的细胞群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恶性肿瘤常被称为癌症。

在医学领域中,有许多常用的肿瘤名称需要中英文翻译,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肿瘤名称及其中英文对照: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2. 胃癌 (Gastric cancer)3. 肝癌 (Liver cancer)4.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5. 大肠癌 (Colorectal cancer)6. 肺癌 (Lung cancer)7. 乳腺癌 (Breast cancer)8. 卵巢癌 (Ovarian cancer)9. 子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10. 头颈部肿瘤 (Head and neck tumors)11. 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12. 脑瘤 (Brain tumor)13. 黑色素瘤 (Melanoma)14. 骨肿瘤 (Bone tumors)15. 乳腺瘤 (Breast tumor)16. 十二指肠癌 (Duodenal cancer)17. 胆囊癌 (Gallbladder cancer)18. 肾癌 (Renal cell carcinoma)以上仅为一部分常见肿瘤的中英文对照,实际上在医学名词中有更多肿瘤名称需要进行翻译和对照。

这些肿瘤名称的中英文对照的准确性对于医学领域的研究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工作,它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在进行肿瘤名称的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肿瘤的类型、部位和特点,以便准确理解其名称的含义。

肿瘤名称中的每个词汇都具备一定的医学意义,因此译者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翻译。

其次,在进行中英文对照时,要确保语义的准确、明确和一致。

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以便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到译文中。

病理学理论指导:子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

病理学理论指导:子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

一、子宫颈鳞癌最常见,发生率占子宫颈恶性肿瘤的90%以上。

根据癌发展过程,分为以下类型:1.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上皮全层内,尚未穿破上皮基底膜侵入下方固有膜。

镜下,上皮层完全为癌细胞所取代,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极向消失。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呈圆形、卵圆形、梭形,偶见巨核、多核细胞;核大浓染,大小及形状不一,染色质增粗,核分裂像常见,有病理性核分裂像;核/浆比值增大。

原位癌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使整个腺管或某一部分为癌细胞取代,但腺体轮廓尚存,腺体基底膜完整,癌细胞未浸润到固有膜。

2.早期浸润癌或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上皮内癌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3-5mm,在固有膜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

早期浸润癌可来源于原位癌的进展或由其他上皮异常或正常鳞状上皮增生直接发展而来。

3.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癌组织浸润间质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并伴有临床症状。

肉眼观,主要为内生浸润型、溃疡状、外生乳头状、菜花状。

镜下,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型:高分化:约占20%,癌细胞主要为多角形,棘细胞样,有角化及癌珠形成,核分裂像不多,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中分化:约占60%,癌细胞主要为大细胞形或大梭形,无明显癌珠,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对放射治疗较敏感。

低分化:约占20%,多为小细胞型,细胞呈小梭形,似基底细胞,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很明显,对放射治疗最敏感,但预后较差。

二、子宫颈腺癌较少见,其组织来源主要是宫颈表面及腺体的柱状上皮。

镜下:呈一般腺癌结构,有的表现为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腺棘癌、腺鳞癌。

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易早期转移,愈后比宫颈鳞癌差。

三、宫颈癌的扩展和转移1.直接蔓延:向下侵犯阴道,向上蔓延至宫体,向两侧可延及宫旁及盆壁组织。

晚期可侵犯膀胱和直肠。

2.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宫颈癌Carcinomaofcervix

宫颈癌Carcinomaofcervix

5、放射治疗达到子宫颈癌根治剂量时, 直肠膀胱受量基本在其耐受量范围以内。
6、适应症广泛,I-IV期患者均适合行放射 治疗。
7、治疗效果好,早期子宫颈癌放疗与手 术的疗效相当,晚期子宫颈癌放疗的5年 生存率也可达到30%-50%.有些病例即使 得不到根治疗效,也能获得满意的姑息效 果,能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宫颈不典型增生分三级:
CIN I 级:病变局限于上皮层下1/3,细胞大 小与正常细胞不同,排列不齐但仍有极 性,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少。
CIN II 级:病变占上皮层下2/3,病变于轻、 重度之间,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相 多,细胞边界清。
CIN III 级:病变几乎累积上皮全层,仅1、 2层正常细胞,细胞异性性大,大部分未 分化细胞失去极性成堆,核大、深染, 核分裂相典型。
早期性行为 多个性伴或性伴有多个性伴 性伴有宫颈癌性伴 曾经患有或正患有生殖道HPV感染, HSV单纯疱疹中病毒感染 HIV感染 患有其他STD者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吸烟、毒瘾者
有过宫颈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阴道癌或外阴癌等病史者 低社会经济阶层
子宫颈癌三阶梯检测
细胞学+HPV-DNA检测 阴道镜检查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
(二)放射治疗
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优势:
1、80%以上的病例为中晚期,不适合手 术治疗。
2、无论鳞癌还是腺癌对放疗均有一定的 敏感性,放射治疗对子宫颈的原发灶及淋 巴转移灶均能达到杀灭效应。
3、阴道、子宫腔呈一自然腔隙,可置入 放射源直接针对原发灶进行照射。
4、子宫颈癌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病变局限在子宫颈局部和盆腔内。
(三)腔内放疗
子宫颈癌腔内照射是指:将放射源置 入子宫腔和阴道内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 其目的是使子宫颈、子宫体、阴道及邻 近的子宫旁浸润病灶得到致死剂量的照 射,以消灭癌组织,同时尽可能避免盆腔 正常组织受到过量照射。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

疾病名称(英文) cervical cancer拚音ZIGONGJINGAI别名中医:癥瘕、积聚、石瘕。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中国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35%—12%),在多数西方国家中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占第二位。

宫颈癌可分为鳞形细胞癌、腺癌(见“宫颈鳞形细胞癌”、“宫颈腺癌”条)。

宫颈微灶型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cervix uteri)是指癌组织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灶较浅而小,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故属临床前癌,又称早期浸润癌(early stromal invasion)、镜下早期浸润癌等。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迄今为止,宫颈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多数作者认为宫颈癌的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糜烂、宫颈撕裂或外翻、性生活过频、性生活紊乱、包皮垢以及性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其他如妇女卫生、经济条件及精神刺激也可能有关。

最近不少学者提出病毒病因。

有人发现宫颈脱落细胞中有Ⅱ型疱疹病毒,并对女性生殖道有Ⅱ型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作前瞻性追随,发现其宫颈癌发生率比对照组高6倍,因此认为Ⅱ型疱疹病毒与宫颈癌有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因素,如精神创伤、社会经济状况、家属肿瘤史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宫颈癌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中医病因与肝郁气滞,七情所伤、冲任受损、外受邪毒、湿毒瘀阻等有关。

季节地区人群发病年龄为40~55岁。

60~65岁又有一高峰出现。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子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数仅次于乳腺癌。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普查,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下降,在我国近二十年来由于开展了全国性普查普治宫颈癌,发病率亦明显下降。

北京地区1972~1976年较1958~1959年普查官颈癌的患病率下降至原1/7,而原发癌的比例则由5.5%上升为43.7%,上升8倍,早期发现、经中西医综合治疗,死亡率有明显下降。

宫颈癌

宫颈癌
近年大多研究表明通过性交感染某些病毒 如:单纯泡疹病毒II型(herpes simplex virusII H.S.V-2)
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plloma virus HPV)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 HPV 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是一致的,当
• 从地理分布还可看出对性行为持保 守态度的国家尽管经济发展不一样,但 宫颈癌的发病率均较低,如西班牙、以 色列、爱尔兰和科威特。
• 在我国宫颈癌的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 不论在省、市、县区的分布都有聚集现象, 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构成了秦 岭山脉西段的高发地带。
• 近40年来国内外都已普遍应用宫颈脱落 细胞防癌涂片检查,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得以早期发现和诊治,宫颈癌的发病率已 明显下降。死亡率也随之不断下降。
四、转移途径 Routes of the spread
• 三种:1.直接蔓延 Direct extension最常见 2.淋巴转移 Lymphatic metastasis 3.血行转移 Blood vessel teranspor

宫颈癌的扩散以直接蔓延和淋巴道
• 分娩因素:
早产、多产、密产:分娩对宫颈的创伤及 妊娠时内分泌及营养的作用。有人认为多产密 产与宫颈癌密切相关,调查:分娩1~3次患病 率最低(110.38/10万),分娩7次以上明显增 高(377.52/10万)表明很可能是妊娠期免疫功 能的低下促使病毒的活性增高所致。
• 男性性行为及有关因素:
核分裂相 >4/HPF,预后差, 5年生存率不足20%。
病理
2.腺癌: 约占20%--25 % ,
来源于宫颈管的柱状上皮, 外观与鳞癌不能区别。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ppt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ppt

Blood route metastasis:少见, 少数晚期可转移至肺、骨及肝
Metastasis
宫颈旁
闭孔
髂内
髂外
髂总
骶前
腹主动脉旁
宫颈癌 →子宫旁淋巴结→ 闭孔淋巴结→髂内→髂外→髂总→深腹股沟、骶前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晚期)
临床上根据子宫颈癌扩展范围分为0—Ⅳ期
2. 发生机制
月经期宫内膜经输卵管返流至 腹腔(经血返流)
人流手术负压所致经血返流 子宫手术时宫内膜种植,如腹腔、 腹壁部位等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4. 临床表现
子宫增大,痛经,月经增多, 不孕率↑(15%→40%); 异位部位出血 。
3. 病理变化 肉眼:紫红或棕黄色,结节状,质软; 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和间质、含 铁血黄素等。
阴道出血:早期主要为接触性出血(如同房或妇科检查后);晚期可因癌侵犯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阴道排液:早期为无臭的浆液性分泌物;晚期因癌组织坏死、溃烂及合并感染可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疼痛:为晚期癌症状,因癌侵犯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所致
预后
宫颈CINⅢ级及早期浸润癌可完全治愈 Ⅱb期以后浸润癌5年生存率可达70~90%。
阴道镜检:血管吻合,红白夹花图象, 提示有病变
在上述基础上行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而确诊
子宫颈浸润癌
1. 发病情况: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40- 60岁为多,平均年龄为54岁左右
2. 病因: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 宫颈裂伤 包皮垢 局部卫生不良 HPV感染(HPV16、18型)
1. Concept: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病变的连续 过程统称为CIN。
2. Grade: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CIN分为Ⅰ、Ⅱ、Ⅲ级。

子宫颈癌病因与防控研究概况

子宫颈癌病因与防控研究概况

子宫颈癌病因与防控研究概况作者:黄日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指的是出现在子宫颈移行带或者阴道部的子宫颈管内膜上皮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交会处的恶性肿瘤[1]。

它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在妇科肿瘤中位于第2位,死亡率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2]。

我国宫颈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到目前为止,子宫颈癌的确切病因仍不完全清楚,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现将子宫颈癌病因与筛查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研究对子宫须癌病因的研究已有170多年历史,认为引起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有未成年即有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多产、性病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等。

血管生成素-2、血小扳反应素-1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新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关联:吸烟、是否绝经、卫生习惯等与HPV多次检测阳性或疾病进展有关[3-5]。

由此可见,HPV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主要作用,其他辅助因素如长期使用激素类避孕药、吸烟、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在子宫颈由病毒感染到癌变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可能的辅助因素有:同时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2、沙眼衣原体,免疫抑制、遗传、免疫因素等[6]。

除此以外,子宫颈癌的发生还与地理环境、硒缺乏等因素有关[7]。

农村妇女对子宫颈癌及其筛查目的认知水平程度高,对子宫颈筛查的意愿就高[8]。

子宫颈癌病因多而且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

2 预防与控制2.1 避免引起子宫颈癌的因素引起子子宫颈癌的因素繁多,但有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个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如避免过早有性行为和长期使用激素类避孕药,固定性伴侣,不吸烟,科学搭配膳食,注意补充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2、沙眼衣原体时及时就诊治疗。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

COMPANY NAME子宫颈癌病因学治疗方式转移方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子宫颈癌子宫颈癌: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女性恶性肿瘤中第二位●生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新发病例:全世界46~47万/年亚洲占一半23.5万/年中国13万/年●我国宫颈癌特点3-5万人死亡/年发病率上升年轻化趋势子宫颈癌的病理发病的相关因素(Etiology)1.HPV感染:目前已知HPV共有120多个型别,3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10余种与CIN和子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

已知接近90%的CIN和99%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约70%与HPV16和18型相关。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因素相关。

3.其他: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HPV感染中国HPV疫苗现状2016-7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商品名:希瑞适)正式获批在中国上市,获批可用年龄段9-25岁。

2017-5默沙东公司(MSD)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商品名:佳达修)正式获批在中国上市,获批可用年龄段20-45岁。

国产二价疫苗(厦门万泰),正在3期临床实验中默沙东公司九价疫苗引入中国正在计划中......国内外HPV预防性疫苗对比Cervarix Gardasil Gardasil@9Cecolin预防HPV型别16、186、11、16、186、11、16、18、31、33、45、52、5816、18接种时间0、1、6个月注射3针剂量0、2、6个月注射3针剂量0、2、6个月注射3针剂量0、1、6个月注射3针剂量公司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MSD)默沙东(MSD)厦门万泰产地比利时美国美国中国上市时间2007年(国外)2006年(国外)2014年(国外)III期临床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和发展1、正常宫颈上皮的生理A、原始鳞—柱交接部B、生理性鳞—柱交接部C、移行带区鳞状上皮替代柱状上皮的机制:①鳞状上皮化生②鳞状上皮化原始鳞-柱交界部生理性鳞-柱交界部移行带1、鳞状上皮化生→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移行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替代,此过程称鳞状上皮化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

五十年前,子宫颈癌曾是女性肿瘤死亡的首
要原因,由于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推广和普及,使许多癌前病变
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晚期癌较过去明显减少,五年生存率和治愈
率显着提高。

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
宫颈裂伤、局部卫生不良、包皮垢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
查说明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是子宫颈癌发病最主要原因。

近二十
年来,病毒病因研究受到重视,经性传播的HPV感染可能是子宫颈癌致
病因素之一。

病理变化
肉眼观,分为四型:
⑴ 糜烂型病变处粘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

在组织
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⑵ 外生菜花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或菜花状
突起,表面常有坏死和浅表溃疡形成。

子宫颈癌 (外生菜花型):宫颈外口癌组织呈菜花状突起,局部见出血
坏死,并向子宫颈管内浸润
⑶ 内生浸润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使宫颈前后唇增
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

临床检查容易漏诊。

⑷ 溃疡型癌组织除向深部浸润外,表面同时有大块坏死脱落,形成
溃疡,似火山口状。

子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居多,约占90%左右,其次为腺癌。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依据其进展过程,分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micro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在固有膜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者。

早期浸润癌一般肉眼不能判断,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

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者,称为浸润癌。

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

2.子宫颈腺癌(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子宫颈腺癌较鳞癌少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占子宫颈癌的10%-25%左右。

肉眼观类型和鳞癌无明显区别。

依据腺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化程度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型。

扩散
1.直接蔓延癌组织向上浸润破坏整段子宫颈,但很少侵犯子宫体,向下可累及阴道穹隆及阴道壁,向两侧可侵及宫旁及盆壁组织,若肿瘤侵犯或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

晚期向前可侵及膀胱,向后可累及直肠。

2.淋巴道转移是子宫颈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

癌组织首先转移至子宫旁淋巴结,然后依次至闭孔、髂内、髂外、髂总、腹股沟及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子宫颈癌局部淋巴道转移途径
3.血道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骨及肝。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子宫颈癌常无自觉症状,与子宫颈糜烂不易区别。

随病变进展,癌组织破坏血管,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

因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同时刺激宫颈腺体使其分泌亢进,可致白带增多,伴有特殊腥臭味。

晚期因癌组织浸润盆腔神经,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
疼痛。

当癌组织侵及膀胱及直肠时,可引起子宫膀胱瘘或子宫直肠瘘。

临床上,依据子宫颈癌的累及范围分期如下:0期:原位癌;Ⅰ期:癌局限
于子宫颈以内;Ⅱ期:肿瘤超出子宫颈进入盆腔,但未累及盆腔壁,癌肿
侵及阴道,但未累及阴道的下1/3;Ⅲ期:癌扩展至盆腔壁及阴道的下1/3;Ⅳ期:癌组织已超越骨盆,或累及膀胱粘膜或直肠。

预后取决于临床分
期和组织学分级。

对于已婚妇女,定期作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
发现早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