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分类新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最新手术切口类型(建议收藏)

最新手术切口类型(建议收藏)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一、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3类切口分类

3类切口分类

3类切口分类
在外科手术中,切口分类主要依据创伤和手术过程中污染的可能性,一共分为三类。

1.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的是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 可能污染的切口(Ⅱ类切口):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也属于此类。

3. 污染切口(Ⅲ类切口):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请注意,这些分类主要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经验,如有具体症状和问题,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ﻫ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ﻫ(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ﻫ(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ﻫ(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的分类标准通常根据手术的性质、位置和目的来确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手术切口分类系统,用于卫生和医疗记录。

根据WHO的分类,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清洁手术切口(Clean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无炎症和感染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与呼吸、胃肠道、泌尿生殖道或口腔粘膜等有机腔相通的手
术。

通常,切口是通过非破裂的皮肤进行的,例如,择期
手术切口。

2.清洁-污染手术切口(Clean-Contaminated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无炎症和感染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涉及与有机腔相通的手术,如胃肠道手术或呼吸道手术。

3.污染手术切口(Contaminated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有限程度的炎症或感染下进行的,例如,非新鲜外伤后的手术。

虽然有炎症或感染,但手术目的是
控制并清除感染。

4.已感染手术切口(Infected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明确的感染下进行的,通常包括明显的感染迹象,如化脓、炎症和脓液。

5.脓肿切口(Abscess):
•这类切口是用于开放和排除已形成脓肿的手术。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手术切口,如创伤手术切口、切口复杂程度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

手术切口的分类对于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的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会影响术后感染的风险、愈合时间和护理措施的选择。

医疗专业人员会根据切口类型来制定手术和术后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愈合分级记录

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愈合分级记录

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愈合分级记录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

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七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八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九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

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4:《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第十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一条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

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第十五条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

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

超过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过5天仍需使用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

第十六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十八条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条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条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

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第二十一条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

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二条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

第二十三条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问答汇编——摘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1、脑外科闭合伤属一类切口吗?个人认为如果血肿局限在硬膜外,头皮完好,应算I类切口。

如果血肿在硬膜下,存在脑脊液漏,考虑为II类切口。

2、请问颅骨骨折引起耳鼻漏属于几类切开?颅骨骨折术后并发耳鼻漏再次手术如果没有感染,是II类切口。

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属于几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应该属于I类切口. 除非泪道有炎症等类似因素才不算I类切口。

4、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根治术加植皮术”这类手术切口算几类?如果涉及了鼻腔,应该算II类切口,如果没有,应该算I类切口手术。

5、慢鼻窦炎手术切口应为几类切口几级愈合?一般II类,如果感染存在,是III类。

6、唇腭裂修补术属于几类切口呢?唇腭裂手术应属于II类切口手术。

7、心外科心脏换瓣手术后,因并发症行第二次手术,切口感染,该报几类切口?心脏换瓣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但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要看手术前是否存在感染,如有感染就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

8、急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这几类患者做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分别算是几类切口啊?算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还是感染手术呢?化脓性胆囊炎属污染切口,急性胆囊炎如胆汁培养阳性也属污染切口。

其他属清洁—污染切口。

9、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炎或者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切口判定上有区别吗?应该都属II类切口,因为II类手术是手术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有被污染的可能,凡是与外界相通器官的手术如消化道、肺、妇产科子宫手术、泌尿科膀胱手术等都属II类切口。

10、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那一类手术?因胆囊结石手术,属清洁-污染手术;因胆囊炎手术,属感染手术。

11、脾切除术属于几类手术?脾切除手术属于I类手术,因为不和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相通。

12、对于单纯性阑尾炎列为II类手术切口,化脓性阑尾炎并发穿孔为III类手术切口,那么,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属于几类切口呢?单纯性阑尾炎应属于清洁-污染切口而化脓性阑尾炎属于污秽-感染切口。

如果按照过去的三类切口分类法,个人认为阑尾炎应属于三类切口。

1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切口属于哪一类?依据卫生部新颁布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阑尾炎没有化脓穿孔,引起腹膜炎应属于III类“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属于IV类。

14、有植入了疝修补片的手术算I类切口吗?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

15、疝嵌顿手术中发现肠道局部淤青,淡血性渗出但无切除给予回纳保守治疗属几类切口?单纯的嵌顿疝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应属于I类手术切口。

16、腹股沟斜疝嵌顿属II类切口吗?腹股沟斜疝嵌顿应属I类切口,但如果嵌顿有坏死应属II类切口。

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则应属III类切口,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并且破裂穿孔当属IV类切口。

17、肾部分切除算几类切口?肾部分切除当然不是一类切口,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应该属于二类切口!凡是有腔道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手术都不是一类切口。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开口于体表;而肾上腺的手术属于一类切口。

18、膀胱手术属I类手术切口?还是II类手术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系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均属于II类手术切口。

一般是II 类切口(清洁污染),如果有感染,比如说有脓,则也可列为III类(污染)切口。

19、泌尿科包皮手术归几类切口?应属于II类切口。

20、肾结石手术是II类手术吗?一般认为是II类手术,结石的存在是II类手术的因素之一,如果感染就是III类手术了,有的认为是IV类。

21、剖宫产手术切口属几类切口?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和会阴侧切都应该归入II类手术。

22、子宫肌瘤挖出术属于几类切口,有人说清洁切口,有人说是清洁-污染切口,到底是哪一类?应该根据术式而定。

与宫腔相通的,为II类切口,不与宫腔相通者为I类切口。

23、我们知道剖宫产手术,子宫全切术属于Ⅱ类切口,卵巢手术属于哪类切口呢?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统计:一种是手术方式如一些腔镜手术通过了输卵管、子宫的应为Ⅱ类切口;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是单纯的卵巢囊肿剔除的应为I类切口手术。

24、切开取骨折固定物属于几类切口?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

25、病人不是开放性骨折病人,但是手术切口5厘米处有一皮肤破损(污染)。

这种切口算几类切口?应该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26、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局部有软组织损伤,肿胀,但无坏死,切口是I还是II类?闭合性骨折手术应该属于I类切口。

27、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能算I类手术切口吗?1)可以根据手术涉及的器官组织的污染情况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如果进行的手术没有涉及呼吸道、消化道贺泌尿生殖道的,算I类切口,经过上述腔道而没有感染情况的,算II类切口。

2)现在很多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利用内镜进行手术,并不是完全没有切口,而是开很小的切口,然后将内镜伸入到体内进行手术,因此,根据手术涉及的部位,污染的情况不一,参照传统的大切口的分类方法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3)吴安华教授课件: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黏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切口在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没有切口,更谈不上被缝上,所以不属切口,也就无切口感染之说。

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才算I类手术切口。

我个人认为椎间盘介入融核术,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