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件_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基础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下丘脑-垂体系统
通过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 功能,同时也与情绪、睡眠和食欲等心理现象密切相关。
肾上腺系统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在应激反应 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指标,同 时也与焦虑、恐惧等情绪体验有关。
甲状腺系统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与情 绪稳定性和认知能力等心理现象相关。
定义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 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相互 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发展历程
医学心理学经历了从哲学心理学、经验心理学到实 验心理学的漫长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体系。
2024/3/27
4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024/3/27
研究对象
心理护理
3
在医疗过程中,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 支持和护理,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2024/3/27
24
医学心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2024/3/27
健康教育
01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心理筛查
02
在人群中开展心理筛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和高危人群
心理护理
在康复过程中,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增 强病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康复进程。
2024/3/27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04
案例四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与家庭治疗实践。
2024/3/27
医学心理学课件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教案心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3. 了解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心理学简介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心理因素与健康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2. 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材:准备医学心理学教材或相关资料,供学生课后复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兴趣,如描述一个人因为心理因素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包括它如何结合医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知识,以及它在healthcare 领域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选取一些案例,让学生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被研究和理解的。
七、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邀请其他同学或老师回答,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八、心理因素与健康1. 心理因素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心理因素,如应激、情绪和态度,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健康。
《医学心理学》PPT

CHAPTER 05
医学心理学的前沿研究与发展
人工智能与心理评估
总结词
人工智能在心理评估领域的应用正逐渐被探索和 实施,为医学心理学带来了新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
总结词
人工智能的心理评估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 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已 被用于开发自动化心理评估工具,这些工具能够 快速、准确地分析患者的语言、声音和行为模式 ,以评估其心理状态和问题。
心理干预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 总结词: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干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 干预效果和患者的接受度。
• 详细描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干预技术被探索和实施,如虚拟现实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和游戏疗法等。这些新技术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 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接受度,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
通过心理测验、评估工具等手段,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认知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以了解其心理特点和问题所在。
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确定其性质、程度和原因,为后续的心理咨询和 治疗提供依据。
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
通过与个体或团体进行交流、倾听、引 导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缓解 情绪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 健康发展。
• 总结词:心理干预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有助于提高干预效果,降低治疗时间和成 本。
• 详细描述:与传统心理干预相比,新技术通常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更短的治疗 时间,能够降低治疗成本和提高治疗效率。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也有助于患者 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课件

医学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维护和增进健康,促进疾病康复。
医学心理学的任务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与应用领域
04
心理生理学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它们协助神经元进行信息传递。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环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神经元和组织如何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络。
神经系统环路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大脑功能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也关注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医学心理学的双重性质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维护和增进健康,促进疾病康复。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它负责处理信息、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激素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血液传递到全身,调节人体的代谢、免疫和神经等方面的生理功能。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环节,它们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等。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02
心理学发展历程
2024版医学心理学基础课件

医学心理学基础课件•医学心理学概述•心理现象及心理实质•感知觉与意识录•记忆与学习•思维与语言•情绪、动机与意志•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技术01医学心理学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等。
与其他学科关系与医学的关系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学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
与心理学的关系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借鉴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医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医学心理学还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综合研究体系。
02心理现象及心理实质1 2 3心理现象的定义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心理现象概述心理实质探讨心理实质的定义01心理实质的探讨方法02心理实质的主要观点03心理与行为关系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03感知觉与意识感知觉概述感知觉定义01感知觉种类02感知觉在医学心理学中的意义03意识概念及功能意识定义意识的功能意识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感知觉与意识关系感知觉是意识的基础意识对感知觉的调控作用感知觉与意识在医学心理学中的意义04记忆与学习记忆概念及类型记忆概念记忆类型学习理论与方法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
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试错学习、观察学习和顿悟学习等。
记忆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05思维与语言思维概念及类型思维概念思维类型语言功能及特点语言功能语言特点思维与语言关系思维与语言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
同时,语言也是思维活动的成果,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思维与语言的区别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而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表达形式。
医学心理学(教学课件)全套课件

当对象在一定范围 内改变时,我们大 脑的反映在相当程 度上还保持着这些 对象的稳定性。
医学心理学 绪论
23
自适应
斯特拉顿(stratton,1896)给自己戴上一副自行设计的 眼镜,这副眼镜能使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产生反转和变位。 戴镜后的前三天,由于网像颠倒,空间定位有很大困难, 伸手取物的方向与物体实际方向相反。第四天,能在两手 间进行正确的知觉选择;第七天,开始能欣赏散步途中的 景色。用类似的方法(Roger Sperry,1956),在动物中 做实验,用外科手术将动物的眼睛弄成上下颠倒的。结果 发现,鱼和青蛙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它们够物的方向经 常出错。
医学心理学 绪论
16
理论体系和核心理论
学
科
体
研究方法
系
医学心理学还 不是一门很成 熟的学科
研究对象
医学心理学 绪论
17
医学 心理 学的 基本 理论 框架
大脑的工作 原理理论
调节心理、行为的生理基础 生理基础的角度 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体液调节),其中 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各种心理现象与需要联系 密切,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若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各种
20
用人类大脑的智慧去探寻大脑本身的 奥秘,可能吗?
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大脑功能的体现。(正 常心理、异常心理、超常心理)
大脑是个巨大的存储器,能存储信息和有选择 地提取信息
记忆:选择、编码、存储、提取。
大脑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联想能力、能够进
行思维。
医学心理学 绪论
21
容错能力
联想能力
“你的朋友在外边等你。”
医学心理学课件(全)

07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医学心理学在各类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病患者
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 应对长期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焦虑、抑郁等,提高患者的心
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急性病患者
对于急性病患者,医学心理学可 以协助患者缓解因疾病突发带来 的恐惧、不安等情绪,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疼痛患者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与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紧密相关,为医 学提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医学心理学还与神经科学、社会学、 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探讨人类 身心健康问题。
与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心理 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健 康和疾病中的表现。
02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1 2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心理活动及其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等。
3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 法等。
心理实质探讨
心理实质的定义
01
心理实质是指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
提问技巧
医生应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患者详 细描述病情和感受,以便更准确地了 解患者情况。
解释技巧
医生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 术语和复杂概念,确保患者能够充分 理解。
非语言沟通
医生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和表情 等非语言信息,传递出积极、专业和 可信的形象。
提高医患沟通效果途径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心理学(教学课件)全套课件

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评估
康复心理学家对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进行评估,识别存在的心理问题,为 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心理康复治疗
康复心理学家提供心理康复治疗,帮 助伤病患者恢复心理健康,提高生活 质量。
康复心理教育和培训
康复心理学家还提供康复心理教育和 培训,帮助伤病患者及其家属增强心 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拓展研究领域
除了传统的医学心理学领域,未来医学心理学还将拓展到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 领域,丰富研究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技术应用发展
01
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的改进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将更加注重心理评估和诊断技
术的改进和创新,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评估和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应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 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医学心理学将更加注重数据挖掘和分 析,开发更为精准的预测和诊断方法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THANKS
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才
未来医学心理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通过派出留学、合作培养等方式, 提高我国医学心理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6
总结与展望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疼痛等。心理社会因素可以 影响生理过程和病理生理机制,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合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将 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医学其他 学科、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开展广 泛合作,共同研究人类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a )一、心理学(psychology)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二、心理现象的定义及分类1、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2、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3、人格又称为个性,包括两个方面:(1)人格特征,是指先天遗传、稳定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2)人格倾向,是指后天习得,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等。
第二节心理的脑基础一、心理是脑的功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大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表现1、大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动物进化中产生神经结构之后才产生心理机能,随着进化,动物越高等,脑的结构愈复杂,心理活动也相应发展和复杂。
2、个体心理的发展随着脑的发育和发展,个体心理也相应的发展。
3、大脑的生理研究任何心理活动都与脑的一定部位有关如:各种感觉都有相应的感觉区知觉定位在颞叶等部位记忆与海马、颞叶、额叶等有关左侧额叶Broca区是产生言语的关键部位左侧颞叶与顶叶的交界处Wernicke区对言语十分重要
4、临床观察任何大脑部位的损伤,在发生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心理变化二、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野生儿的研究如:狼孩、猪孩2、心理活动来自客观现实大脑不仅反映当前看到、所听到的现实,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听说、看到的事物,以及想象从未见到的事物。
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的心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第三节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与特征1、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嗅觉反映向日葵的香味2、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如:向日葵的知觉反映其形状(视)、颜色(视)、气味(嗅)、甜味(味)、硬度(触)3、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4、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选择地对其进行加工(2)、知觉整体性(组织性)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的反映(3)、知觉理解性:是指对事物加工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进行反映的特征5、临床联系(1)器质性障碍所致感知异常(2)错觉: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幻觉:无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如:幻听、幻视、幻触(4)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某一属性如形状、大小、远近或时间快慢等产生歪曲的感知如:感到自己的脑袋小,而手臂变长了二、学习与记忆(一)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促进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1、经典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2、操作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3、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家班都拉提出(二)记忆(memory) 1、定义: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其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
即大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1)识记: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在脑海中进行编码的过程。
如:外显记忆、内隐记忆(2)保持: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大脑中(3)再认:当感知过的信息出现时能重新认识(4)回忆:对过去经验过的信息在大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3、记忆的分类(1)按内容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按信息在大脑中存留时间分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长时记忆:2分(3)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4、遗忘(1)遗忘是识记的内容不能及时正确地再认与回忆,即对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的失败。
(2)艾宾豪斯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3)遗忘原因消退学说:对材料的识记在大脑皮层留下了痕迹,遗忘就是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或消失。
干扰学说:识记的内容始终保持在大脑中,只是由于其他刺激的干扰而提取困难。
5、记忆障碍临床联系(1)记忆保持时间分:瞬时(秒)、短时(分)、长时(几十分钟)(2)记忆临床分:保持力(相当于瞬时记忆)、近时记忆(几天内)、旧时记忆(以往生活中重要事件)(3)遗忘内容分:顺行性、逆行性、全面性遗忘、选择性遗忘、永久性遗忘(4)其他:一过性记忆障碍、痴呆、Korsakoff遗忘综合症三、思维的概念(thinking) 1、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不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它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概括性: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2、思维过程:对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3、临床联系:思维障碍:思维形式,如不连贯;思维内容,如妄想等。
四、想象和创造的概念1、想象(imagination)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是指人在感知外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
2、创造(creative)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是一切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
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人格上有许多共同特点,如事业心强、责任感强、求知欲望强烈、独立、勤奋、顽强、自信等。
3、临床联系:
想象疗法(训练)、白日梦五、注意(attention)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
2、特点:指向性――心理活动的选择功能集中性――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件事物上3、种类:不随意注意――外界引起的不由自主的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一种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方面的某些特点。
4、注意的基本品质(1)注意广度:单位时间内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如:视觉注意广度大约“7±2”(2)注意稳定性: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
如7-10岁注意集中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后达30分钟,成年人为40-50分钟。
(3)注意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如:骑自行车(4)注意转移: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是有目的地主动转移。
而分心是注意溜到无关事物上。
5、临床联系: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第四节情绪与情感过程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1、情绪(emotion):是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产生的行为、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感(feeling):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2、需要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人对某件事物产生情绪或情感,需要起中介作用。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二、情绪状态与高级情感1、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的状态。
最典型的有:(1)心境:比较微弱又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
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激情:一种时间短暂但暴发力强的情绪状态。
如:“暴跳如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事件所引起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如:“9.11”恐怖事件3、高级情感(1)道德感根据特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人和事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如:爱国主义情感(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如:求知感、成功感(3)美感是对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的情感体验,可分为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
如:唯楚有材,於斯为甚;张家界养在深闺人未识三、情绪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1、生理变化:全身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如呼吸、心跳、血压、皮肤电反应等。
如:测谎仪2、外部表现:四、情绪与健康情绪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长期的负性情绪作用可导致心身疾病产生。
乐观的心境有利于健康,而抑郁心境则会导致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
愤怒、紧张、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应激性激素分泌增多、免疫功能下降而产生心身
疾病。
五、临床联系情绪障碍包括:(1)焦虑障碍分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怖和强迫性障碍等;(2)心境障碍:分抑郁障碍和躁狂症第五节意志过程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1、意志是自觉地调整行动,努力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特征(1)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是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