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
古都洛阳的科技因素

古都洛阳的科技因素
古都洛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科技发展中心。
以下是一些与洛阳科技相关的因素:
1. 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洛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铁冶炼中心,自西周时期起就开始了铁冶炼。
汉代时期,洛阳的铁冶炼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产的铁农具和兵器被普遍使用。
2. 纸张制作技术:纸张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洛阳也是纸张制作技术的发源地之一。
东汉时期,洛阳的纸张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采用草木纤维作为原料制成的纸张成为中国主流的书写材料。
3. 文化和教育:洛阳是中国古代学问和教育中心之一,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的儒学、道教、佛教等各种学派在这里蓬勃发展。
这对于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 陶瓷技术:洛阳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制作中心之一。
汉代时期,洛阳出产的汉白玉器和汉陶器有着极高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
同时,洛阳的青瓷、白瓷、黑瓷等陶瓷制作技术也有着很大的发展。
5. 水利技术:洛阳位于黄河中游,水利技术在这里具有重要意义。
汉朝时期,洛阳开始进行灌溉系统的建设,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增加了洛阳地区的农业产量。
在隋唐时期,洛阳更是建立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使黄河两岸成为了肥沃的农业区。
总之,古都洛阳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经涌现出众多的科技成果和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些成果和人才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八大古都——洛阳

历史沿革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 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 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 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 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 “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3]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
人文景观
• 八关都邑、白居易故居、白马寺、白园、白云观、北齐平等寺造 像碑、藏梅寺、二程墓、都城博物馆、杜甫墓、杜康仙庄、二里 头遗址、范仲淹墓、风穴寺、福昌阁、高龙中岳庙、古墓博物馆、 古唐寺、谷水、关林、观音寺、广化寺、汉魏故城、灵山寺、灵 台遗址、民俗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西晋辟雍碑、西 沃石窟、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千唐志斋、山陕会馆、上清宫、升 仙太子碑、石窟寺、王铎书法馆、吕祖庵、皇觉寺、玄奘故里、 龙门石窟、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西游宫、玄奘纪念馆、汉光 武帝陵、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洛阳博物馆、恭陵、邙山陵墓群、 偃师商城博物馆、香山寺、颜真卿墓。
•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河图洛书;二里头遗址;杜康;周公;白马 寺;关林;龙门石窟;牡丹;水席;“东方红”拖拉机。[22]
洛阳美食;吃货们要忍住喽
四扫尾:依次是“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 “碧波伞丸”。
• 分前五后三。前五为“快三样”、“五柳鱼”、“鱼仁”、“鸡 丁”、“爆鹤脯”。 (后四为四道甜食)
自然景观
• 白云山、中岳嵩山、抱犊寨、瀍河、花果山、鸡冠洞、涧河、金 谷春晴、老君山、龙门山色、洛河、洛浦秋风、邙山、邙山晚眺、 水泉石、平泉朝游、青要山窟、天津晓月湾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孟津 黄河湿地、耀店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黄河滩自然 保护区、万山湖风景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鼎室山风景区、龙 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养子沟风景区。
洛阳是哪个朝代都城

洛阳是哪个朝代都城事实是十五朝古都,“十三朝”古都是官方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总共十五个正史(《二十五史》)朝代,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中国的古都应当属洛阳建都的朝代最多了,我国"六大古都"之首。
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
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一般的说法九朝古都。
这次来洛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九朝”,一是指众多的王朝。
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
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这次来到洛阳,不仅是导游,而且不少当地人也说,有十五朝,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一、夏都斟鄩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
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
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二、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
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毫的所在地。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毫城,又有北都殷城。
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都洛阳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
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
周公居洛、召公居镐。
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
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
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10帝王。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四、东周都洛阳周宣王死、周幽王立。
洛阳是几朝古都

洛阳是几朝古都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是几朝古都?13朝。
1、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朝代。
据史书载,夏禹传位于子启,创立了家天下,夏朝的区域在今天河南省的偃师、登封、新密一带。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是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
2、商朝:商汤灭夏以后,迁都西亳,建立了商朝。
偃师商城遗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坐落在今偃师县城西不远,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建在洛河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之上。
3、西周:西周是继夏王朝和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在洛阳建都的朝代。
周成王新都洛邑,并且将都城迁至洛邑。
从周成王开始到周穆王一共四代君王均都洛邑。
4、东周: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周平王继位后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史称东周。
其实,在西周时期,周王朝为控制东方,已经开始在洛阳营建都城,作为陪都,称成周、洛邑。
5、东汉:东汉(25年-220年),秦末天下大乱,项羽、刘邦楚汉争霸,最终刘邦胜出,建立西汉王朝。
洛阳做了三个月的西汉都城,之后刘邦迁都长安。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推翻新朝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改称雒阳。
6、曹魏: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吴三国鼎立。
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继位。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定都洛阳。
7、西晋:司马炎迫使曹奂让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
建都洛阳51年,城址位于白马寺附近的汉魏故城遗址。
8、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想必大家都在历史书上学过,鲜卑族汉化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迁都洛阳。
全面实行汉化政策,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洛阳几朝古都历史

洛阳几朝古都历史洛阳,古称洛邑,曾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东周时期起,洛阳就开始扮演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角色,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都城之一。
在接下来的1500字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洛阳几朝古都的历史,揭开这座城市丰富多彩的过往。
周朝时期,洛阳是东周的都城,被誉为“九州中央,帝王之都”。
这一时期的洛阳城规划严谨,宫殿楼阁层出不穷,城内街道宽敞整洁。
周文王、周武王等帝王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和朝会,确立了周朝的统治地位。
在这个时期,洛阳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中心,承载着周朝兴盛的辉煌。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朝在洛阳建都,这一时期被誉为“洛阳中兴”。
汉武帝修建了大型宫殿和恢宏的城墙,将洛阳打造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
在汉朝的统治下,洛阳成为了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学士前来求学和创作。
著名的司马迁、班固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隋唐时期,洛阳再次成为了中国的都城,被誉为“三朝故都”。
隋文帝、唐太宗等帝王相继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朝会和庆典,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洛阳的规划更加宏大,大明宫、洛阳城和封丘帝陵等众多建筑物均彰显出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富丽。
宋元明清时期,洛阳虽不再是统治中心,但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宋代的洛阳古城、元代的洛阳古庙、明代的洛阳古桥、清代的洛阳古塔等都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展示了城市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历史痕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洛阳几朝古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领略到这座城市悠久而深刻的底蕴。
综上所述,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与繁荣。
从周朝到清代,洛阳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众多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和文化传承。
今天的洛阳,依然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传承着古都的光荣传统,为人们展示着古代文明的瑰宝。
洛阳十三朝古都课件

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 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自古以来,这 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位处亚 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第 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 “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东周王城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出土文物
东汉---洛阳
东周定都于洛阳。 东汉大兴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 故而东汉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中 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成就。
历史故事: 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班固所著《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 先河。 张衡发明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左思所著《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开山鼻主。
东汉所建白马寺
曹魏---洛阳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 方。公元213年,曹操病死在洛阳,其子 曹丕(pi)继位。不久,曹丕废汉献帝, 自立为帝,改汉为魏,是为魏文帝,定 都洛阳,史称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至 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以洛阳为都 46 年之久。
建安七子
汉魏洛阳城复原图 汉魏洛阳城遗址
后晋---洛阳
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 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 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 晋,建都洛阳。
北魏永宁寺遗址
北魏洛阳城 北魏洛阳城阊阖门复原图
隋朝---洛阳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 “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 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 之地。
国色天香的古都洛阳和洛阳的五大特产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处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
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陕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和新能源节约型城市,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中国休闲城市榜首。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是“华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丝绸之路”起始点(长安、洛阳)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洛阳简单概括: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漫长的历史孕育出洛阳独一无二的历史与文化,衍生出其独一无二的特产。
给洛阳这座千年古城添加上浓描重绘的一笔。
洛阳牡丹洛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有许多吟咏赞美牡丹的诗句留传于世,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的诗句,到了宋代诗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染夜衣”一句更使牡丹获得了“国色天香”的称号。
洛阳牡丹千姿百态,根据颜色、花形、产地、种植等不同特点,可以分成90多个品种,其中以“姚黄”、“魏紫”最是有名。
春日赏牡丹的习俗由来以久,最早始于唐代,赏花时间最长可达20多天。
从1982年开始,洛阳市把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定为“牡丹花会”,在赏花的同时还举办丰富多彩的灯展、诗会、影展、书画展等文化娱乐活动,每年花会期间,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古都洛阳:穿越华夏千年文明

古都洛阳:穿越华夏千年文明洛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自公元前2000多年建城以来,洛阳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罗马”。
从秦朝开始,洛阳就成为了中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迁到洛阳,建立起了宏伟壮丽的雍城,洛阳也由此成为了奴隶社会的政治中心。
在秦朝时期,洛阳不仅拥有雄伟的宫殿和庙宇,还有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绘画和书法。
洛阳还是丝绸之路东线的起点,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汉朝时期,洛阳作为中国古代的都城和文化中心,发展进一步加快。
汉朝的东都洛阳非常繁荣,人口达到了100多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此时,洛阳拥有了更多的宏伟建筑,如白马寺、宛陵、洛阳桥等,同时还有了更多的文化繁荣,学者们云集于此,文人墨客纷纷涌现。
隋唐时期,洛阳继续保持了其重要的地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洛阳作为东都,更是文化繁荣的代表。
在唐朝时期,洛阳拥有了更多的学府、书院和图书馆,吸引了大批文人和学者。
洛阳还是佛教的重要中心,白马寺作为佛教的重要寺庙,吸引了无数的信徒。
随着唐朝的衰落,洛阳的地位也开始下降。
五代十国时期,洛阳曾被淮南的吴越国所占领,成为了其政治中心。
这一时期,洛阳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城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宋朝时期,洛阳开始恢复了一些繁荣。
虽然不再是中国的都城,但洛阳仍然是河南省的省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在宋朝时期,洛阳的建筑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精美的建筑被修建。
洛阳还是当时的学术中心,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文人。
随着明代的到来,洛阳的地位再次下降。
明代时期,洛阳被撤销了省会的地位,由此开始了长期的边缘化。
清朝时期,洛阳的繁荣进一步减退,城市规模也有所缩小。
如今,洛阳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博物馆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洛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城市的过往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奉 先 寺
卢 舍 那 大 佛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 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 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 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 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 世佛、 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之一。
洛阳市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在1.6万平方 米的范围内考古发现了惊世的东周时期车马 坑遗迹,先后共发掘出18座车马坑,其中一 座长42米、宽7.2米。因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 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 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举世瞩目。 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 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 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 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 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名专职 保护人员,并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全 新的遗址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 二的文物瑰宝。全面建成的天子驾六博物馆 位于洛阳市王城广场中心部位,占地面积 12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馆内主要有天 子驾六车马坑展厅和周王朝精品文物陈列厅 两个展区,其中车马坑展厅一角增设了大型 视频传媒系统,走廊内墙壁悬挂周王城考古 发掘精品文物资料图片,具有很强的观展效 果。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 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 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 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 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 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 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 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汉魏洛 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 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 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 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 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 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 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 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 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 南岸。是“华夏第一王都”, 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 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 “丝绸之路”起始点(长安、 洛阳)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 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 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 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 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 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 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 重要发祥地。“崤函帝宅, 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 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 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 纽。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 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 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 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 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 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 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 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 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 法,故又尔官场席。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 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 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 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 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 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 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 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 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 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 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 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 方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密布于伊水东 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 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奉先寺是龙门 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 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
关林庙,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 “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 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关林
洛阳燕菜是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相 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 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 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 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 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 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后传入 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 菜”,流传至今。1973年10月,周恩 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 著名厨师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 招待二位总理。总理一连要了两道,食 后同声称赞。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 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 洛阳的“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龙潭大峡谷世界 地质公园 国家 AAAA级景区雄 关漫道
水帘仙宫
栾川县重渡 沟 , 震天雷瀑布 是重渡沟的三大标 志性瀑布之一
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东南与 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 主峰老君山
洛阳伏牛山滑 雪场
鸡冠洞属天然石灰 岩溶洞,地质学上 称其为"喀斯特岩溶 地貌"。它形成于早、 中更新纪
洛阳不翻汤
洛阳烩面
羊肉汤
洛阳水席
牡丹燕菜
白云湖
该区植被垂直 带分布十分明 显,代表了伏 牛山区系植被 的典型特征。 白云山森林 玉皇阁位于山氧吧 顶,是全国地 处海拔最高的 道教胜地,香 火旺盛,灵气 十足。 白云山景区白云峰是伏牛山系的 主要山峰之一,海拔2150米, 奇峰突兀,婀娜多姿。主峰常年白 云缭绕
的东南门户。因为是洛阳周边最高的山, 盛开,沁香诱人,一池池碧荷红莲,令人流连
每至冬季,雪后转晴,其他山上的雪都 忘返。时光荏苒,今已无存。 已化去,只有此山仍是白雪皑皑。
沿着瀍河北上数里,在其流经的邙山沟谷中有 洛阳自隋炀帝营建东都始,便在城东瀍河两 个叫樱桃沟的小村,村民在沟谷之中遍栽樱桃 岸遍埴花木,阳春时节,杨柳依依,桃红李 树,春天樱桃熟时,珠红叶绿,绵延几里,十 白,风光秀丽。 分壮观,故得此名。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是中国最 早的佛教寺院,号称“释源祖庭”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
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
今天的洛阳桥东有一孔旧桥,桥上有一 座四角亭,亭中石碑有民国主席杨森题
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 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称铜驼巷。
字。
故址在洛阳市南25公里的梁家屯村,为 唐代宰相李德裕所建的园林别墅,其间 多藏海内珍奇,为唐代园林名胜。
白马寺 位于洛 阳市东15公里 处,是佛教传 入中国后建立 的第一座官办 佛寺,是中国 佛教的“释源” 和“祖庭”, 也是古代亚洲 的佛教重地。 因佛经是用白 马从天竺(今 印度)驮回, 故命名为白马 寺。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 的历史。唐三 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 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三彩 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除红、绿、黄外,还 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 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作法是将做好的坯体,装在窑内烧至1100 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后再放进烧窑内烧至900度 左右即可。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 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 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 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洛阳唐 三彩的生产厂数十家,以洛阳市美陶公司生产的为 最佳。外宾及国内游客来洛观光时,无不带回三彩 制品作为纪念,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多以“唐 三彩”作为馈赠礼品,洛阳人也多用“唐三彩”作 为重要礼品赠送亲朋。
这是一个故都,承载着中华九个朝代兴旺衰败的历史……
这是一个城市,凝聚着万代当地人的心血与泪水……
这是一个宝地,千百年来,成为了每个朝代的必争之地…… 这是一个王朝,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 逐鹿中原……
洛阳中原明珠电视塔
洛阳城市建设
洛阳体育中心之篮球馆
一市六区八县
邙山位于洛阳市北,又称北山或北邙。唐时, 邙山翠云峰上建有避暑宫,登临南眺,洛阳全 城、伊洛山川尽收眼底。
关林位于洛阳城南的关林镇,是三国名将 关羽的首级冢,始建于隋朝。
午桥即指唐宰相裴度和宋宰相张齐贤的午桥 别墅。
洛阳偃师寇店乡境内有万安山,又名石林 伊河入伊阙,自古两岸多沼泽,唐宋以来,人 山,居伊阙之东,紧连嵩岳,为古代洛阳 们多于此栽种藕莲,每至盛夏,伊河两岸荷花
洛阳八景
龙门山色 马寺钟声 金谷春晴 邙山晚眺 天津晓月 洛浦秋风
平泉朝游
铜驼暮雨
龙门又叫伊阙,位于洛阳市南
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 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 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 异石于园中,名“金谷园”,今日名园早已无迹可 寻,洛阳火车站之金谷园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龙池原在洛阳市西南8公里周山之上的龙池村, 西苑是隋炀帝在洛名叫龙 池,池内生五色金鱼,色彩艳丽,当地人称“ 神鱼”、“龙鱼”,游览者络绎不绝。
牡丹花会
(4月15-25日)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开娇 牡 放艳 丹 。多 、 姿木 雍芍 容药 大、 方国 富花 丽、 堂花 皇中 ,之 暮王 春、
竞落 夸尽 天残 下红 无始 双吐 艳芳 ,, 独佳 立名 人唤 间作 第百 一花 香王 。。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
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尤为天下奇 。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 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 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 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 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 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 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 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 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 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 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 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 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 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 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 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