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01概述02组织病理03临床表现04影像学表现05鉴别诊断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持续性滑膜炎、全身炎症和自身抗体为特征的疾病。

•好发于45-54岁,女性多见。

•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但遗传易感性约占疾病发展风险的一半,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反复发作,对称性分布。

括吸烟、牙周病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等。

•RA无法根治,通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关节滑膜内形成富含血管的绒毛样增生的肉芽组织(血管翳)。

血管翳沿软骨表面逐渐侵入关节内,从而影响关节软骨的营养,并使其发生变性和破坏。

自破坏的关节软骨处侵入骨内,形成关节面下的骨质缺损。

增生的肉芽组织形成纤维瘢痕使关节强直。

1324•滑膜是类风湿关节炎过程的“靶目标”。

•滑膜增厚是类风湿性滑膜炎的组织学标志。

•内膜下层被炎性细胞严重浸润(eg: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

•明显的细胞浸润伴随新血管生成。

•滑膜增生并侵蚀邻近的骨和关节软骨(通过分泌降解酶,主要是金属蛋白酶)。

关节表现:•关节痛(最早出现),多位于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关节肿胀,多位于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

,典型表现•晨僵,见于95%的患者,持续超过1小时。

为•关节畸形(晚期表现),为滑膜炎引起的韧带拉长与撕裂“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

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特异性表现),见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

•可伴有类风湿血管炎、肺间质性病变、心包炎、贫血以及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的症状。

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适用人群:至少有一个关节明确表现为滑膜炎(肿胀)滑膜炎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A 关节受累1个大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0 2-10个大关节 1 1-3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 2 4-10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 3 >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受累) 5 B 血清学(至少需要1条)RF和ACPA阴性 0 RF和/或ACPA低滴度阳性 2 RF和/或ACPA高滴度阳性 3 C 急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CRP和ESR正常 0 CRP或ESR异常 1 D 症状持续时间<6周 0 >6周 1算法: A-D各项评分相加;积分≧ 6则归为明确的RA。

X线入门▎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X线入门▎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X线入门▎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见图1、图2、图3。

图1:双腕关节正位,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可见双腕各骨骨质疏松,各关节关节面模糊侵蚀,关节面下多发囊变,关节间隙变窄。

腕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图2:双手关节正位,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可见各骨骨质疏松,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关节面模糊侵蚀,关节面下多发囊变,关节间隙变窄。

部分掌指关节半脱位。

手指向尺侧偏斜。

图3: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可见股骨及胫腓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明显狭窄。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包括髌上囊密度增高、膝关节后方及两侧软组织密度增高。

同时还可见一些继发的退行性骨质增生硬化等。

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比较,骨质增生程度轻而关节间隙狭窄程度重,且退行性骨关节病一般无骨质疏松。

好发年龄
中年好发,女性多见。

好发部位
手足小关节多见,常两侧对称。

四肢大关节也可受累。

临床表现
典型者全身症状有低热、疲劳、肌肉酸痛、血沉加快等。

局部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半脱位、畸形。

X线表现
早期X线表现主要包括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等。

进而出现关节边缘骨侵蚀,骨性关节面囊变、破坏,关节间隙狭窄。

晚期可出现半脱位、关节强直等。

在双手可表现为手指向尺侧偏斜畸形,具有一定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虽有一定特点,但一般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不能仅凭X线表现,尤其是早期表现,还需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陈雷。

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诊断分析

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诊断分析

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诊断分析目的探讨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了我院6例被临床确诊为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髋关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很少受侵,多与类风湿脊柱炎合并发生,且为双侧受累,X线照片显示髋关节持重面对称性狭窄,股骨头向内侧移位,股骨头、股骨颈出现骨质侵蚀即囊性变等特征。

标签:髋关节;类风湿关节;X线诊断;鉴别基本概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髋关节的累及较少见,据国外统计,类风关在全世界成人发病率中约占1%~2%,而该病累及髋关节约5.15%~30%。

早期X 线表现通常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关节间隙狭窄表现较为典型。

股骨侵蚀和囊性变、骨质硬化在中晚期较常见,严重时可导致股骨破坏,严重影响关节的运动,导致残疾的形成。

我们在对受累关节进行X线照片检查,不单单是为了确定诊断,还要为本病分期、供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法和继续观察病变的进展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 本组收集了我院2008~2010年20岁以上类风湿关节炎60例,X线诊断确定、临床资料证实的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6例。

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3~40余年。

双侧受累者6例,合并类风湿脊柱炎5例,有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病史合并股骨头坏死3例。

1.2 X线检查方法本组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有X线平片,作髋关节以外部位投照5例。

2 结果2.1 髋关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很少受侵,本组病例发生率为10%,多与类风湿脊柱炎合并发生,且多为双侧受累。

早期骨盆、髋臼、大转子骨质稀疏,关节间隙正常,临床病理证实为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1例;关节间隙基本消失,股骨头骨质破坏扩大形成明显不规则边缘凹陷和骨内小囊状破坏3例;关节破坏严重,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2例;继发退行性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2例;合并股骨头坏死3例。

2.2 X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分四期:Ⅰ期有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本组1例;Ⅱ期出现骨质疏松,软骨及软骨下轻度骨侵蚀破坏1例;Ⅲ期表现骨及软骨明显破坏变形,肌肉明显萎缩,但关节仍未强直,本组1例;Ⅳ期除具有上述3期改变外,并有关节僵直3例。

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 X 线表现医疗人员指出,作为临床过程中常见关节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会对患者关节部位造成不良影响,继而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从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合理应对相关问题,大批医疗研究人员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相应探索与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病理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及时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患者健康的充分维系。

在此过程中,X线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从而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在本文中,结合大量研究资料与临床报道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X线表现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梳理与归纳,旨在进一步促进相关研究知识的合理科普,继而在引导患者读懂X线片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总的来看,类风湿关节炎的本质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以侵蚀性关节炎作为患者的主要特征。

就目前而言,临床领域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并未实现彻底解明。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对患者手足小关节等造成侵袭,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关节出现畸形问题甚至丧失活动功能,继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极为不利。

在临床过程中,感染、性激素以及遗传等均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总的来看,该病在我国的发病几率约为0.28%~0.41%,从好发群体的角度分析,该病在中老年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危害在临床过程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患者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其可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弱化,继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常见部位包括手腕、手指、手掌、脚趾、膝盖、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以及膝关节。

这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该病往往通常从手指近端的指尖关节等小关节起病,在发病初期,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晨僵以及疼痛等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合理治疗,则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肢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受限问题。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影像学表现及其分析与判断等内容。

一:影像学技术1. X线检查: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 线片可以观察关节内外的病变情况,如关节面的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的变窄等。

2. 超声检查:超声是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内软组织的变化情况。

超声检查对早期RA的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3.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关节内软组织的详细信息,如骨髓水肿、滑膜增生等。

MRI在早期RA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可以提供骨骼结构的三维图像,对于关节畸形的评估和手术治疗的规划非常有帮助。

二: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早期RA的X线片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进展期可见关节面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侵蚀和关节软骨破坏等。

2. 超声表现:超声可以显示关节内的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关节囊增大等。

3. MRI表现:早期RA的MRI可以显示关节软骨和骨下的骨髓水肿、滑膜增生等,进展期可见关节面软骨破坏、骨侵蚀、关节腔积液等。

4. CT表现:CT可以提供关节骨骼结构的三维图像,对骨侵蚀、关节畸形等有较好的显示和评估。

三:影像学分析与判断1. 影像学特点:RA的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关节面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侵蚀、软骨破坏和滑膜增生等。

2. 鉴别诊断:在影像学诊断中,需要注意与其他类风湿性疾病、感染性关节炎、关节外侵犯等进行鉴别。

3. 评估疾病进展: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RA的疾病进展情况,对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非常有帮助。

4. 手术治疗的规划: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关节畸形、关节侵蚀等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摘要】x线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简单又方便检查方法,也可用于显示早期病变表现,对软组织肿胀观察很好,早期骨侵蚀观察较好,关节间隙观察在切线位才可见关节面,有时位置不正,可误为狭窄,应予注意。

【关键词】类风湿性;x线;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67-0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早期患者的关节x 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

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

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

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

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

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

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笔者收集整理该病的x线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正确诊断。

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以来在我院经过x线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40例,男15例,女25例。

年龄24岁-68岁,病程半年至15年不等。

临床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皮下结节等症状。

2 x线摄影结果2.1 软组织改变:软组织肿胀32例,以掌指关节、腕关节居多,其中双膝关节肿胀2例,表现为关节脂肪垫受压移位、变形,右肘关节肿胀2例,表现肘部后脂肪垫移位,病程较长者,关节周围软组织位线缩小,以尺骨茎突处明显。

2.2 骨质改变:骨质疏松,出现于近指(趾)关节骨端,掌(跖)骨端40例,整个骨干疏松28例,膝关节、肘关节、颈椎各2例,表现为关节面毛糙不规则,皮质中断或呈小锯齿状囊状小透亮区,以距关节较远处较多,以腕关节改变较明显,而在肩关节以肱骨大结节处较表现明显,在膝关节表现为股骨髁间凹、髁间嵴。

关节面下囊状透亮区,在关节边缘可见增生性改变,颈椎以上部颈椎改变明显,表现枢椎齿状突毛糙,小关节面钩椎关节毛糙、模糊,在跟骨结节处出现囊状侵蚀。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R A)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l关节滑膜内形成富含血管的绒毛样增生的肉芽组织(血管翳)。

l血管翳沿软骨表面逐渐侵入关节内,从而影响关节软骨的营养,并使其发生变性和破坏。

l自破坏的关节软骨处侵入骨内,形成关节面下的骨质缺损。

l增生的肉芽组织形成纤维瘢痕使关节强直。

l炎性血管翳,桡尺远侧关节、尺骨茎突、桡腕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周围软组织异常信号,急性期在T2WI上呈高信号,强化明显,慢性期由于纤维化,在T2WI上呈低信号。

l滑膜增厚,增强可见强化。

l腱鞘滑膜炎,腱鞘增厚,伴有积液。

l关节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影,伴关节间隙增大。

l皮下组织炎性浸润,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l软骨表面毛糙不平、出现小囊状缺损,局部明显变薄,局部全层缺失。

l骨髓水肿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模糊,缺乏特异性。

l骨侵蚀,多见于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缺损,T1WI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女性,48岁,双手双足肿痛1年余,双手、双足天鹅颈样改变。

l手足小关节最早、最常受累。

l多发、对称性梭形软组织肿胀。

l关节间隙常匀称性变窄。

l骨质疏松,早期多位于周围小关节,邻关节区域,以后累及中轴骨及四肢骨。

l关节边缘骨侵蚀。

l关节囊附着处关节边缘可有小囊样骨缺损。

l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少见。

l晚期出现关节畸形或脱位。

女性,66岁,反复双膝疼痛10年余,加重2年余。

l多有皮肤牛皮癣病病史。

l非对称性侵犯手足的远侧指(趾)间关节,腕关节累及较少。

l关节间隙变窄较轻微,边缘侵蚀但边缘不消失。

l骨质增生多见于末节基底部,基底膨大,呈唇样改变。

l可出现小囊样骨质疏松。

l可有穿凿样、鼠咬样、虫蚀样骨质破坏,多孤立存在。

男性,59岁,躯干、四肢斑块伴痒近40年,加剧7天。

l滑膜的一种增生性病变。

l分为弥漫型和结节型,结节型最多见于手部,弥漫型最常见于膝关节。

l X线、CT表现为关节肿胀,无钙化、关节间隙无异常,可见外压性骨质吸收、侵蚀、囊变、硬化。

类风湿性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炎的影像学诊断类风湿性炎的影像学诊断正文:一、引言类风湿性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成年人,特征为双侧对称性关节炎。

影像学诊断在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类风湿性炎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二、X线检查A、手和腕关节的X线检查1.关节间隙的变窄或消失2.骨质破坏和皮质骨增生3.分类标准:根据Steinbrocker标准进行分级B、足关节的X线检查1.骨质破坏2.软骨损伤3.高足底弓三、超声检查A、关节软组织异常1.关节囊增厚2.滑膜增生3.软骨下囊肿B、关节骨组织异常1.骨骺囊肿2.骨骺边缘侵蚀3.骨侵蚀和骨质疏松四、磁共振成像(MRI)A、关节软组织异常1.滑膜炎症2.滑膜增厚3.软骨损伤B、关节骨组织异常1.骨骺骨髓炎2.骨髓水肿3.骨骺边缘侵蚀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A、关节骨骼异常1.关节周围骨增生2.骨侵蚀和骨质疏松3.骨骺骨髓炎六、计算机断层扫描(CT)A、关节软组织异常1.关节囊增厚2.滑膜增生3.软骨损伤B、关节骨组织异常1.骨髓水肿2.骨骺骨髓炎3.骨骺边缘侵蚀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X线检查示例图片2.超声检查示例图片3.MRI检查示例图片4.SPECT检查示例图片5.CT检查示例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类风湿性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特征为双侧对称性关节炎。

2.关节间隙的变窄或消失:指类风湿性炎患者在X线检查中关节间隙的变窄或消失。

3.骨质破坏和皮质骨增生:RA患者在X线检查中可观察到的骨质破坏和皮质骨增生。

4.Steinbrocker标准:一种关节炎分类标准,用于评估类风湿性炎患者的病情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申旭东,邓源洪,宋敏
湖北恩施市中心医院放射科44500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了我院6例被临床确诊为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髋关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很少受侵,多与类风湿脊柱炎合并发生,且为双侧受累,x线照片显示髋关节持重面对称性狭窄,股骨头向内侧移位,股骨头、股骨颈出现骨质侵蚀即囊性变等特征。

关键词: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x线诊断鉴别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hip x-ra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Shen Xudong,Deng Yuanhong Song M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Enshi 44500
[abstract]Obje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hip x-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crease the x-ra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level.Methods: 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hip x-ray film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hip joi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little involvement, and more combin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rheumatoid spondylitis, and bilateral involvement, x-ray photographs showed the symmetry plane discreet narrow hips, the femoral head to the inside of the shift, Femoral head, femoral neck bone erosion that appeared cystic and other features.
Key words:Hip;Rheumatoid arthritis;x-raydiagnosis;Distinguish
基本概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髋关节的累及较少见,据国外统计,类风关在全世界成人发病率中约占1%-2%,而该病累及髋关节约5.15%-30%。

早期x线表现通常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关节间隙狭窄表现较为典型。

股骨侵蚀和囊性变、骨质硬化在中晚期较常见,严重时可导致股骨破坏,严重影响关节的运动,导致残疾的形成。

我们在对受累关节进行x线照片检查,不单单是为了确定诊断,还要为本病分期、供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法和继续观察病变的进展情况。

材料与方法:
1、本组收集了我院2008年至2010年20岁以上类风湿关节炎60例,x线诊断确定、临床资料证实的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6例。

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3-40余年。

双侧受累者6例,合并类风湿脊柱炎5例,有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病史合并股骨头坏死3例。

2、x线检查方法:本组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有x线平片,作髋关节以外部位投照5例。

结果:
1、髋关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很少受侵,本组病例发生率为10%,多与类风湿脊柱炎合并发生,且多为双侧受累。

早期骨盆、髋臼、大转子骨质稀疏,关节间隙正常,临床病理证实为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1例;关节间隙基本消失,股骨头骨质破坏扩大形成明显不规则边缘凹陷和骨内小囊状破坏3例;关节破坏严重,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2例;继发退行性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2例;合并股骨头坏死3例。

2、.x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分四期:Ⅰ期有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本组1例;Ⅱ期出现骨质疏松,软骨及软骨下轻度骨侵蚀破坏1例;Ⅲ期表现骨及软骨明显破坏变形,肌肉明显萎缩,但关节仍未强直,本组1例;Ⅳ期除具有上述3期改变外,并有关节僵直3例.
讨论
x线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Ⅰ期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缺乏特异性x线表现,仅表现为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但是,如果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x线所见综合到一起,则能够作出可靠的诊断。

Ⅱ期及Ⅲ期较典型,凭借x线表现不难诊断,具体x线表现为:股骨头边缘骨质腐蚀及软骨下骨质中囊性改变和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常开始于髋臼上唇,使此处轮廓毛糙而模糊,股骨头受累时常先出现于股骨头之外上方。

以后骨质破坏扩大形成明显不规则边缘凹陷和骨内小囊状破坏,此种破坏也以髋臼上唇和股骨头外上方为著,这些改变可保留多年不变。

关节间隙变窄一般出现在髋臼上方或内侧,以后呈均匀狭窄如细线状,偶可完全消失。

关节破坏严重者股骨头可变小而髋臼变大,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或向髋臼内突出。

继发退行性改变在髋关节较明显。

由于韧带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也常见到。

由于关节病变程度和类型的不同x表现有所差异,发育不良型:发病时股骨头骨骺尚存在,遭到炎症破坏后会出现关节的畸形和生长不平衡,x线可表现为关节对应关系异常;髋臼内陷型:多位青春期发病,股骨头轮廓得以保持,但股骨头向髋臼内陷,造成下肢缩短和功能受限;破坏型,这类病人年龄常大于40岁,而且长期有使用激素史,股骨头x线表现为相应部位出现囊变,如果囊变坏死广泛,可出现股骨头吸收消失;退变型:这种髋关节炎预后最好,它的病情进展缓慢,股骨头有活跃的修复表现,这种类型髋关节的解剖对应关系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影像学表现与骨性关节炎相似。

图1(Ⅲ期)图2(Ⅳ期)
图片说明:(图1示:髋臼上唇骨质毛糙,关节间隙变窄、模糊,股骨头关节面下缘见囊性改变,图2出现关节僵直为Ⅳ期改变)
鉴别诊断:
1、股骨头坏死:有一少部分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这两种病出现的髋关节周围疼痛症状,行走跛行症状非常相似,同时类风湿关节炎可合并股骨头坏死,其原因主要是类风湿可造成持续性髋关节滑膜炎,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另外,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很多患者使用大剂量的激素药物,从而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但股骨头坏死在发病初期出现髋关节突然疼痛,同时伴有行走跛行症状,并且这种疼痛症状初期是间隙的,4字实验阳性,做4字实验时髋关节功能不受限制;类风湿累及髋关节比较少见,它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的多个关节炎,损害的关节主要是四肢小关节,当病变累及到双侧髋关节时,其他四肢大小关节已有更加明显的损害。

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见于外伤性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之后。

2、痛风:95%发生于男性,以足部小关节多见,累及髋关节者较少见,x线表现为关节边缘硬化,不规则的骨质缺损,局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如果在髋关节周围及臀部有痛风石钙化形成则更典型。

痛风在应用激素治疗后同样可以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根据相应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两者x线表现特点进行鉴别。

3、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与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较为相似,特别是退变型,仅凭x线表现较难鉴别,但骨性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早年常有髋部外伤史或其他髋疾病史,x线表现为髋关节间隙狭窄以承重区为重,股骨头及髋臼边缘增生肥大,有外伤史者局部有相应的骨质变形,但常不伴小囊状骨质破坏改变。

4、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以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为特点,很少出现关节畸形。

参考文献
[1]马方红,王贵娟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J]临床荟萃,
2003.18(10):597-597
[2]李景学,孙鼎云,骨关节x线诊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362
[4]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0
[6]Bruyneteyn K,van der Heijde,Boers M,et al.Detecting radiological changes in reheumatoid arthritis that are considersd important by clinical expert:influence of reading with or without known sequence[J].J Rheumatol,2002,29(11):2306-2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