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18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14年毕业生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一、学院简介长治学院(Changzhi University )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坐落于上党古城——山西省长治市。

长治地处晋东南,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就发端于此;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长治关山伟固、文明久远、山河壮美、神韵飞扬,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3734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6591.2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74.72万元。

学校分南北两校区,校园建筑布局有序,绿树成荫,呈现出清新、恬静、文明、和谐的园林化环境。

学校现有在校生10873人,生源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

现有教职工642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人,高级职称教师135人,博士学位教师37人,硕士学位教师346人,外籍教师5名;有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等30余名;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60余人为我院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设有14个教学系部,6个研究机构,2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等九个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109个,建有上党文物陈列馆(藏有3000余件上党地区的珍贵文物)、动物标本馆(藏有1065种一万余份动物标本)、海洋标本馆(藏有500多种3000余份海洋标本)和植物标本馆(藏有1409种一万余份植物标本)。

图书馆建筑面积218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5.2万册,有电子图书26万册,纸质期刊1913种,电子期刊18875种,藏有较珍贵的大型文献资料《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申报》等,内设期刊、报纸、外文、艺术和人文、自然等多学科的阅览室,共计3200余座,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研究、学习环境。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12月目录第一章引言 (3)第二章毕业生基本信息 (4)2.1管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4)2.2教学项目构成 (5)2.3生源情况 (5)第三章毕业生就业情况 (9)3.1 整体就业情况 (9)3.2 毕业生升学情况 (13)3.4 毕业生就业情况 (15)第四章管理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特色总结 (19)4.1明确责任,扎实做好就业基础工作 (20)4.2拓展资源,搭建优质就业服务平台 (21)4.3加强调研,科学指导就业创业工作 (22)4.4创新思路,开展就业创业特色活动 (22)4.5重点关注,结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23)4.6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服务西部、服务基层 (24)结语 (25)第一章引言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名列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名校。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秉承兰州大学“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通过“人才强院、国际化和学院文化促进发展”三大战略的组织实施,快步向“高度开放、研究支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型管理学院”的目标迈进。

作为教育部直属“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中的综合型管理学院,其专业设置涵盖了管理学、法学2个学科门类中的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和政治学5个一级学科。

管理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广泛的合作和战略协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优化,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手段,不断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层次管理技术专家等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自2004年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12000余名毕业生,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

兰州大学2018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大学2018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农业管理
路琛 100018001950180 095137
农业管理
王慧 100028117218504 095137
农业管理
刘仲淼 103078020184875 095137 王皓 104238510713987 095137
迟佳萌 104238650214459 095137 邹恒 105048210631169 095137
022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姓 名 考生编号
录取专业代码及名称
宋珊珊 107308021003537 090900
草学
杨迪 107308021003538 090900
草学
李梦瑶 107308021003539 090900
草学
马文雪 107308021003541 090900 刘洁 107308021003542 090900 高敏 107308021003544 090900
贺鹏 107308021003462 090400 何雅丽 107308021003463 090400 张海娟 107308021003471 090400 寇明珠 107308021003472 090400 李欣言 107308021003477 090400 潘月婷 101838218505552 090500
草学 草学 草学 农艺与种业 农艺与种业 农艺与种业 农艺与种业 农艺与种业 农艺与种业
孙其河 107308021003435 095131
农艺与种业
郜继虹 107308021003456 095131
农艺与种业
齐杨菊 107308021003459 095131
农艺与种业
初试 总分
复试笔 试成绩
复试面 试成绩

19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9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4
9
防灾减灾工程及
防护工程
4
3
7
地质工程
18
2
20
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014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建筑与土木工程
9
1
10
工程力学
3
0
3
博士研 究生
固体力学
1
1
2
地质工程
4
0
4
总计
60
15
75
表 1-2
二、 2014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1、总体就业情况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014 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17
1
1
0
47
事业 单位
0
0
其他 7 5
地质工程 66
21
1
7
0
28
2
7
总计
184 61
3
8
0
90
2
21
6、分就业行业分析 经过对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分析,可发现: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作 为一个基础性学科专业,除以读研深造为主流外,就业面较广,各行 业均有学生就业;土木工程专业与地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专 业特点,就业也多分布在跟专业紧密相关的建筑、房产、建设、物业 等行业,其中地质工程专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管 理和教育工作。详见表 2-4。
专业,分别是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
8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014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工程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2 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地质工程和建
筑与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有 3 个,分别是固体力学、工程

2014年2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2014年2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2014年2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张秀敏;刘阳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14(31)3
【摘要】7日农业部发布《2014年农业科技教育与环保能源工作要点》。

http://www.farmer.corn.cn/jjpd/hyyw/201402jt20140208—936658.【总页数】2页(P558-559)
【关键词】国内;农业科技教育;能源工作;http;农业部;htm;www
【作者】张秀敏;刘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2004年草业和草业科学大事记 [J],
2.2003年草业与草业科学大事记 [J],
3.2021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J],
4.2021年8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J],
5.2020年9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7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07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人(学硕+专硕),就业率为 96.05%,区域经济学方向 39 人,就业率 94.87%,数
量经济学方向 9 人,就业率为 88.89%,产业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方向均为 2 人,
就业率均为 100%,硕士生总就业率为 95.31%。
硕士 博士
表 3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生毕业情况一览表
类别
学科
26%
7% 12%
金融业
55%
教育业科研行业其他来自图 4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3.毕业生招聘需求情况
5.1 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求职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现象................ 9 5.2 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晰,存在盲目跟风和迷茫度日现象......... 10 5.3 分校区办学,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10 5.4 学校地处西部,需要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企业的合作............. 10 结语.................................................................... 11 附录.................................................................... 12 附录 1 经济学院 2014 届毕业生教育方案 ............................... 12 附录 2 2014 届毕业生离校教育活动一览表 ............................. 16 附录 3 兰州市经济学院接待的部分招聘单位............................ 17
5% 6%

28兰州大学药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8兰州大学药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毕业生就业去向 2014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医院、医疗卫生事业单 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医药企业的生产研发部门,就业单位基本 都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专业对口率极高,基本上能够学有所用。
表 6 2014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
就业情况
人数
比例
各级医院
32
68.09%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四、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五、学院就业指导举措
兰州大学药学院 2014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药学院创建于 1959 年,初建为兰州医学院药学系,2004 年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2005 年在原药学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药学院。学院下设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微生物与 生化药学、分子药理学 6 个研究所。设有药学本科专业 1 个,药学硕 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 个,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 个,药物化学 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1 个。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 502 人,硕士研究 生 174 人,博士研究生 4 人。
对于硕士毕业生而言,学生实际去向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医 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成为学生首选。2、就业区域集中在 中、西部地区。3、学生对继续升学反应冷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方面:1、学生愿意选择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一方面 是因为这些单位较注重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受到 的科研训练能够较好的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这些单位往往工作较为 稳定,收入偏高。2、就业区域与学生生源地区域较为接近,学生愿 意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相反国内一线大城市由于生活成本等制 约因素,已经不作为学生的主要选择。3、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年 来就业情况较好,学生出于对家庭、年龄等各方面的考虑,不愿意继 续升学。

12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2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民族学研究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程度的重要指标。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以及对工作单位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兰州大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之一,民族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同类学科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现有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社会学、藏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民族学本科专业,建有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民族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成为继区域经济学之后学校文科的第二个重点学科。

民族学研究院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民族学名列16所参评高校的第3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2014届毕业研究生共4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人,博士研究生15人。

硕士毕业生中定向毕业生为9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31.03%;博士毕业生中定向毕业生为6人,占博士毕业生总数的40.00%;博士毕业生中委培毕业生为1人,占博士毕业生总数的6.67%。

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及就业流向截至2014年12月30日,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0.91%。

毕业生总体就业流向分为落实单位、升学和回定向省(区)就业。

毕业研究生中,博士毕业生全部落实单位,占博士毕业生总数的100%;硕士毕业生落实单位14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48.28%;升学8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7.59%;回定向省(区)就业3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10.34%。

未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暂时不准备工作、暂时未找到满意的工作等。

表1 民族学研究院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目前,专场招聘、大型双选会和网上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目录引言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规模(二)就业率二、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一)毕业流向(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三)能力对工作满足度(四)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五)就业现状满意度(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满意度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一)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二)立足素质提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三)贴近学生需要,提升就业服务的精致化水平(四)关注就业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五)重视学生对外交流,出国深造人数持续增加(六)“离校不离心”,逐步完善就业反馈机制四、结语引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前身为1981年任继周院士创办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2001年5月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牌子,2002年4月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名称继续使用。

在全国36所设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校中,该院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学院。

学院以草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设以下研究方向: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主要研究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与调控,管理专家系统等。

二、草地资源管理与遥感监测,主要研究草原演替与分类,天然草地的放牧管理、培育改良,退化草地恢复,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牧区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等。

三、栽培草地管理,主要研究草地混播组合,牧草优质高产栽培,草田轮作等。

四、草类植物保护学,主要包括草地毒害草、鼠、虫、病害等的生态防治,微生物—牧草—家畜互作等。

五、草类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草类植物适应我国西部高海拔、低温、干旱、盐渍化等环境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筛选、转化功能基因。

六、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学,主要面向我国寒、旱、高海拔、盐渍化区域,培育高抗优质高产牧草和乡土草新品种,研究草类植物种子的特征、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

七、草原生态化学,主要研究草业系统在农业管理措施下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探索其使用效率提升的机理与途径。

八、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主要包括草畜界面生态,青藏高原反刍动物营养,草类饲料资源开发与畜产品安全,反刍动物分子营养与生物技术。

九、草坪学,主要研究草坪绿地和运动场设计、建造与管护,草坪草、乡土草与草坪生理生态等。

十、草业经济学,主要研究草业系统的经济特征,草畜贸易,农牧区社会、政策,农牧民生产决策行为,动物伦理,草业科学史等。

学院现有国内草业科学领域仅有的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教授19人(一级教授2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24人、讲师12人;博士生导师23人(兼职4人),硕士生导师56人(兼职13人)。

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88.9%,具有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经历者达到70.4 %;有4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5人次任SCI期刊编委。

学院有本科生345人,硕士研究生230人,博士研究生98人。

拥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草业科学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西部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和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等15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5项,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课题2项,科技支撑课题5项,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

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是学院主持的第4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也是我国草学界第11个获奖项目;同时,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育成“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728篇,其中被SCI期刊收录论文114篇。

2010年以本学科为主的兰州大学农学类论文被SCI收录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17。

学院现有1个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草学、畜牧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植物保护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草业地理信息学、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和农业经济管理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草业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2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和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2个本科专业,有草学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支撑草业科学发展的完整学科群。

获得我国草业科学唯一的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1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两支草业科学专业国家教学团队之一,学院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草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1。

交流合作广泛。

与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用于鼓励两国学生、学者的交流。

学院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拥有我国草业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111”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

学院主办的《草业学报》和《草业科学》,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国际CABI源刊,影响因子在全国1994种科技期刊分别排名第4和第220,在畜牧兽医类期刊分别排名第1和第4。

《草业学报》连续1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规模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75人,专业为草业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其中草业科学专业两个班,分别为草业科学基地班、草业科学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个班。

草业科学基地班25人,草业科学班21人,农林经济管理班29人。

男生45人,女生30人。

汉族学生67人,少数民族学生8人。

学院2014届研究生毕业生61人,其中学术型博士研究生5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9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7人。

学术型博士毕业生来自草业科学1个专业,学术型硕士毕业生来自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草业地理信息学、草业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植物病理学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8个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和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

专业型硕士毕业生来自草业和农村与区域发展2个专业。

汉族学生56人,少数民族学生5人。

1、人数结构表1:本科毕业生人数结构表2: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结构表3: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专业人数结构2、生源地情况图1:本科毕业生生源地情况本科毕业生生源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甘肃省25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人,黑龙江省4人,辽宁省4人,河南省4人,江苏省3人,湖南省3人,山东省3人,内蒙古自治区3人,宁夏回族自治区3人,安徽省2人,吉林省2人,四川省2人,重庆市2人,陕西省2人,青海省2人,浙江省1人,湖北省1人,河北省1人,江西省1人,云南省1人。

图2:博士毕业生生源地情况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生源来自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甘肃省4人,山东省1人;甘肃4人为本院硕士升学。

图3:硕士毕业生生源地情况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生源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甘肃省27人,河南省5人,辽宁省2人,山东省2人,内蒙古自治区2人,浙江省2人,湖南省2人,云南省2人,北京市1人,河北省1人,陕西省1人,宁夏回族自治区1人,青海省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江苏省1人,江西省1人,安徽省1人,福建省1人,贵州省1人,四川省1人。

3、户口类型表4:本科毕业生户口类型农村生源5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9.33%;城市生源23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0.67%。

表5:研究生毕业生户口类型农村生源26人,占研究生毕业生总数的42.62%;城市生源35人,占研究生毕业生总数的57.38%。

(二)就业率表6: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截至2014年12月22日)表7:2014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截至2014年12月22日)截至2014年12月22日,学院对离校未就业群体,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统计和梳理,有就业意愿但仍未达成就业意向的本科毕业生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8%。

有就业意愿但仍未达成就业意向的研究生毕业生10人(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1人),占研究生毕业生总数的16.39%。

二、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学院按照每年毕业生离校前、毕业半年、毕业一年的三个时间节点,从不同的侧重点,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走访等方式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意见进行调研,掌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就业反馈机制。

本报告以毕业生流向、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能力对工作满足度、毕业半年内离职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和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院的满意度等6个维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判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毕业流向1、升学毕业生流向本科生共计升学25人,其中草业科学专业,共计升学16人,包括兰州大学11人,占68.7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共计升学9人,包括兰州大学6人,占66.67%,中山大学1人,中国农业大学1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人。

根据当年的推免政策,外推的名额较少,内推名额较多,故留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超过了2/3。

硕士毕业生,共计升学6人,其中兰州大学1人,中国农业大学2人,复旦大学1人,南京大学1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人。

考取外校读博占相当大的比例。

2、出国毕业生流向本科毕业生出国为4人:其中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人,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1人,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2人。

以上4名出国深造学生均为城市户口。

经分析,我们发现,城市户口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高、英语能力较强、对出国深造的认可度高,因此在出国深造方面比较积极。

3、落实单位毕业生地域流向(1)本科生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生落实单位共27人,分别流向:甘肃省10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人,广东省3人,陕西省2人,江苏省2人,宁夏回族自治区1人,四川省1人,辽宁省1人,吉林省1人,河南省1人,山东省1人,浙江省1人。

回生源地所在省份就业的14人,超过毕业人数的50%。

图4: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地域流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落实单位共13人,分别流向:甘肃省5人,江苏省2人,浙江省2人,内蒙古自治区1人,北京市1人,云南省1人,广东省1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