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的含义:①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②简言之,文艺学即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③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艺学的三个分支⑴文学理论:指研究文学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⑵文学批评:对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作家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⑶文学史:从历史的视角,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关系:①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②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③三者互相包容、互相切入、互相渗透。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艾布拉姆斯文学研究四要素世界↑作品↙↘读者作者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文学活动→构成论↙↘创作论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①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检验)。

●动态的、发展的。

②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观念),总有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为人民大众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的,其价值取向应该是人民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第二节文学理论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①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复杂的,多层次的)②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⑴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⑵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二.文学理论基本形态1.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①文学哲学②文学社会学③文学心理学④文学符号学⑤文学价值学⑥文学信息学⑦文学文化学。

2.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①文学作为人类的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文艺理论第三章本章知识点.454

文艺理论第三章本章知识点.454

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考察文学活动,首先就要将它放到作为它的基础和前提的人的生活活动整体中去认识,然后再对文学活动自身的性质和构成惊醒考察,最后再回过头来清理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本节概述:人的活动不仅具有动物性,而且它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活动具有美学意义。

而在这种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则往往激发人们创造的动机。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知识点1: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存在既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人的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它是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

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其物质生活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意识任何时候都只是意识到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知识点2: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知识点3: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

在各种形态的精神活动中,文学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

因而,可以说,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本节概述:按照第一章所引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连的。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2、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文学理论教程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内摹仿说”(注意与立普斯“移情说” 的区别,内模仿强调由物及我)。认为在 审美欣赏活动中,伴随有一种摹仿性的运 动过程,这是外物的姿态在欣赏者内心的 再现。审美欣赏是同情地分享旁人的生活 和情绪的产物。他把内摹仿的运动知觉 (包含了动作和姿态的感觉,特别这平衡 的感觉、轻微的肌肉兴奋以及视觉器官和 呼吸器官的运动)看作是审美活动的核心, 围绕着这个核心,过去的经验的记忆和当 前对形象的知觉才融为整体。由于内摹仿 的作用,审美主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幻觉 (Tauschung),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到
(二)巫术说——
• 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都服务于实用 功利价值。人类远古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 画,最初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 即巫术的动机。
• 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 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 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 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 他 物们。 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泰以勒顺《利原地始打文到化猎》 • 弗雷泽《金枝》
• 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 “物体已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 还会继续远距离的相互作用”。前者可称 为“相似律”,后者可称为“接触律”或 “触染律”。巫师根据第一原则“相似律” 引申出,他能够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 想要做的事;从第二个原则出发,他断定, 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一个人施加影响, 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 体是否为该人体之一部分。基于相似律的 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 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法术叫做“接触巫 术”。
• 接触律:你打伤了一个人并为此感到歉疚 时,你只要向自己那只打手的人吐一口唾 沫,受伤者的痛苦将立即得到缓解。

(三)劳动说
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

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

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

游戏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

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

二、文学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

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是观念地创造对相世界的生产与物质生产
二、精神生产实一种意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活动。
三、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 的创造活动。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的是一下几点: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市当代文学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三个问题:
【复习思考】
1.解释概念:叙事。
2.陈述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辨析作品的抒情方式。
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是一种强调作家表达主观感情的文学作品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及其抒情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现实:抒情的反映对相主要是社会生活动精神方面。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
【复习思考】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理解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是指一系列与文学相关的创作、传播和研究的活动。

它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等方面。

在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迁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文学活动主要以民间文学为主,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特色。

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文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发展。

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文学的传播速度和方式的变革,使得文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也与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核心,而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对于作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空间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学奖项的设立、版税和版权机制的健全等都能够为作家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

同时,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批评和评论有着密切联系。

文学批评和评论是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它能够帮助作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为作品的改进提供方案和思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批评和评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壮大,形成了多元的流派和理论体系,为文学活动的繁荣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最后,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

文学研究对于文学的理论建构和文学史的撰写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和梳理,可以为文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总结起来,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社会环境、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文学批评和评论以及文学研究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文学活动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文学发生根本 原因的揭示
• • • • •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诗乐舞三位一体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 (一)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前人有关认识 • 1.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伴随生产劳动发 展而发展。 •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有不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 • 文论史前人假说: • 1.文学动力是社会风气的变化。 • 2.文学动力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 • 3.文学动力是它的内在动因。 • 4.固有因素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

第三节 文学活动 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一)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 1. 巫术仪式发生说 英国弗雷泽《金枝》 哈丽逊《古代艺术与仪式》
(一)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 种学说
• • • • • 2.宗教发生说 恩格斯 赫尔德尔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3.游戏发生说 德谟克利特 康德 谷鲁斯 圣人创立说 心灵表现说等
(二)、文学发展的终级原因
以生产活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 动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其它因素: 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