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课件4: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4: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 存在的严重弊端。



大 林
说一说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 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6.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C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 ( C )
A.戈尔巴乔夫时期 B.列宁时期
C.斯大林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928年—1937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新宪法的制定。
苏联新宪法: 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新宪法的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快速浏览找一找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 “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 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快速思考比一比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并在不断前进中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意义1978年,中国领导人决定启动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转折。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格局。

通过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成功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最大变革之一是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发展。

中国逐步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了国际贸易,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

这些改革措施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转向市场,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资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独特探索和实践。

这条道路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首先,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并成功地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到制造业大国、到高技术产业大国的转变。

其次,中国在扶贫和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实施了最大规模的扶贫计划,并成功地使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这些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此外,中国还在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了教育水平和素质。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之一,并在人工智能、高铁、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党史讲稿《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范文多篇

党史讲稿《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范文多篇

党史讲稿《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范文多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旧社会,变成如今繁荣昌盛、团结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带领全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不断推向深化。

一、探寻社会发展之途——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近代以来,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人民得出了重要的历史结论即:惟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包含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

事实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但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经历了曲折而艰苦的奋斗征程,才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以1/ 8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对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

首先,摆脱苏联模式,坚持走自己的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缺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苏联建设模式便成为我国建设的必然。

但是苏联模式的弊端在我国建设中逐渐显露,毛泽东在党内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最近苏联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教训,少走了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在总结苏联经验的基础上,主张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

其次,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并揭示了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析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析
(2)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评价: ①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②弊端:
a、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质量差。 c. 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浪费资源。
对 社
列宁的探索








斯大林的探索
经济上: 实施新经济政策
政治上: 成立苏联
业私有化; ③自由贸易
5、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 中小企业私有化 商业 禁止商品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说出下图苏俄(联)发展情况如何?及
出现的原因。 120
情况: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100
1913年
国徽
第2课
国旗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
斯大林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为了粉粹外国 的武装干涉,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zxxkw
实施结果如何?
★积极: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 终战胜了敌人。
★消极: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 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 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经济上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 形成斯大林模式
该漫画是对讽刺的是
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1922年苏俄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喀秋莎到市场卖土豆 B.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C.农民家中不能有剩余粮食 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理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逐渐确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国情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在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许多独特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中国必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秉持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更是在中国革命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加以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总结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在建国初期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确立了人民政权和土地制度的基础。

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虽然这些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但这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第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承。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和谐友善的价值观念。

这些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培育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第五,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方略中强调的重点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和变革。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让中国的影响力在国际上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国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这条道路注重经济建设、价值观培育和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者 王保平【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识目标: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苏联成立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2、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温故知新】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请你思考: 1.二月革命建立的政权有哪两个?2. 彼得格勒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建立的政权?3.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经济被严重破坏,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等于战前的30%,钢产量只相当于战前的4.6%,生铁只有战前的3%左右。

67%的铁路毁于战火。

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这样起码的物品都十分匮乏。

很多人经常挨饿。

俄国的领导人怎么做?我们来学习本课 : 【课内学习】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书7页1-3段)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成立1、成立时间:九年级历史导学案2、全称:3、旗帜:4、最初的四个: 扩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逝世:时间:2、苏联在 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 。

3、1937年,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 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教师讲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策 政
恢复发展



列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高度集中的
策 政
恢复发展

经济政治体制


列宁
斯大林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 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 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 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 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检测反思
让我们巩固一下本课的学习吧!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 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 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设计人:李岚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2、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发动了哪些错误的运动?4、根据课本28页插图《浮夸风》和相关课文思考: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5、国家什么时候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结果怎样?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__________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战争使经济遭严
重破坏 2、旧政策(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 新情况
实质:创造性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典范,是一次成功 的改革。
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快速反馈:
1、1922年12月成 立 2、最初入盟的是俄 罗斯联邦、外高加 索联邦、乌克兰和 白俄罗斯。 3、后来扩大至15个。
苏联国旗
材料分析: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 错了。 ──列宁
请回答: 1、“我们错了”指原来实行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错了之后”我们又实行了什么政策?其
实质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自学指导: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作 用?
2、苏联建立的时间、最初加入的共和国、后 来扩大到多少个?
3、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什么(工业和 农业方面)
4、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成效? 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如何
评价它?
点拨讲解: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年计划完成之后,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 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 位,世界第二位。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 模式”形成。
苏联国徽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请注意区别: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快速反馈:
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的探索: 1、工业: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 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 年计划经济建设。 2、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
次改革)
邓材小料平分说析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
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 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 化了。” 请回答: 1、“列宁的思路”指什么?
实行新经济政策 2、“后来苏联的模式”指什么?何时 形成?
斯大林模式 1936
列出与第一课第二课有关的大事 年表
1917年3月: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