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教案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案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案2

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教学目标:
1、掌握传递函数的涵义;熟悉常见环节传递函数及单位阶跃响应特性。

2、验证常见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特性。

教学重点:
1、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
1、正确接线
2、示波器的调试。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1、 实验仪器。

2、 教案
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典型环节的介绍。

1.比例环节
微分方程: C(t) = Kr(t)
其中:K ——比例环节系数
拉氏变换:C(s)=KR(s)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
C (s )
G(s) K
R (s ) 比例环节的方框图如下:
特点: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

比例环节实例:
K R(s) C(s)
(a ) 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例环节 R
R 1
2. 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微分方程:
dc (t )
T c (t ) K r (t )
d (t )
K
——比例系数其中:
T ——时间常数
拉氏变换: TsC(s) C(s) K R (s )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
C (s ) K G(s) R (s ) Ts
1
惯性环节方框图
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响应: 1
R(s)
s
K 1
C (s )
11 Ts 2 K。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教案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2.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根据输入信号和系统状态,通过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使系统输出满足期望值。

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被控对象、反馈环节、输入输出环节等。

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等。

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稳态性能、动态性能、鲁棒性能等。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 实验台: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台;2. 控制器:模拟控制器、数字控制器;3. 被控对象:电机、Servo 电机、液体阻尼器等;4. 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5. 信号发生器:正弦信号发生器、方波信号发生器;6. 示波器、数字万用表、频率分析仪等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模拟控制系统基本原理验证(1)搭建模拟控制系统实验台;(2)给定输入信号,观察系统输出;(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系统性能变化。

2. 实验二:数字控制系统基本原理验证(1)搭建数字控制系统实验台;(2)给定输入信号,观察系统输出;(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系统性能变化。

3. 实验三:PID 控制器参数调整与优化(1)搭建PID 控制器实验台;(2)给定输入信号,观察系统输出;(3)调整PID 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4. 实验四:自动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1)搭建鲁棒性分析实验台;(2)给定输入信号,观察系统输出;(3)改变系统参数,观察系统性能变化。

5. 实验五:自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1)利用数学软件建立系统模型;(2)进行系统仿真,观察系统性能;(3)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建模与仿真的准确性。

五、实验要求与评价1. 实验要求:(1)按时完成实验任务;(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2. 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规范性;(2)实验数据准确性;(3)实验报告完整性;(4)实验分析深入程度。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教案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教案

实验教案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授课教师:苗风东授课对象:07电气自动化授课地点:实验3号414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及反馈环节测定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由整流变压器、晶闸管整流调速装置、平波电抗器、电动机-发电机组等组成。

在本实验中,整流装置的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电路,控制电路可直接由给定电压U g作为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U ct,改变U g的大小即可改变控制角α,从而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以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系统的组成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四、实验内容(1)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总电阻值R。

(2)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感值L。

(3)测定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测速发电机组的飞轮惯量GD2。

五、预习要求学习教材中有关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各参数的测定方法。

图1-1 实验系统原理图六、实验方法为研究晶闸管-电动机系统,须首先了解电枢回路的总电阻R、总电感L以及系统的电磁时间常数T d与机电时间常数T M,这些参数均需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具体方法如下:(1)电枢回路总电阻R的测定电枢回路的总电阻R包括电机的电枢电阻R a、平波电抗器的直流电阻R L及整流装置的内阻R n,即R = R a十R L十R n (1-1) 由于阻值较小,不宜用欧姆表或电桥测量,因是小电流检测,接触电阻影响很大,故常用直流伏安法。

为测出晶闸管整流装置的电源内阻须测量整流装置的理想空载电压Ud0,而晶闸管整流电源是无法测量的,为此应用伏安比较法,实验线路如图4-2所示。

将变阻器R1、R2接入被测系统的主电路,测试时电动机不加励磁,并使电机堵转。

合上S1、S2,调节给定使输出直流电压U d在30%U ed~70%U ed范围内,然后调整R2使电枢电流在80%I ed~90%I ed范围内,读取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数值为I1、U1,则此时整流装置的理想空载电压为U do=I1R+U1(1-2)调节R1使之与R2的电阻值相近,拉开开关S2,在U d的条件下读取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I2、U2,则U do=I2R十U2 (1-3)求解(4-2)、(4-3)两式,可得电枢回路总电阻:R=(U2-U1)/(I1-I2) (1-4)如把电机电枢两端短接,重复上述实验,可得R L十R n=(U2'-U1')/(I1'-I2') (1-5)则电机的电枢电阻为R a=R-(R L十R n)。

自动控制系统的概述教案

自动控制系统的概述教案

自动控制系统的概述教案一、引言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交通、航空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各种控制器的组合和协调,实现对各种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和监控。

本教案旨在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环路;3.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4. 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交通、航空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2. 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和组成部分;3. 解释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比较,让学生理解两种控制方式的区别和应用场景;4. 展示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交通、航空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增强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兴趣;5. 进行课堂练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资源1. PPT 讲义: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2. 教学视频:展示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3. 相关课程资料:提供给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材料。

六、评估方法1. 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2. 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撰写一份相关报告。

七、延伸拓展1. 了解更多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 探索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应用。

八、参考资料1. 王明. 自动控制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2. 刘刚, 王艳. 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与预测研究.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9(1).。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3.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表示方法;4. 能够应用PID控制器进行系统设计和调节;5. 能够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本教案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教学,共分为10个单元。

单元一: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自动控制的定义和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单元二: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单元三:时域分析方法- 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定性分析单元四:频域分析方法- 系统的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Bode图和Nyquist图的绘制和分析单元五: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单元六: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Ziegler-Nichols调参法和Chien-Hrones-Reswick调参法单元七:校正与补偿- 系统的校正和补偿方法- 前馈控制和后馈控制的比较单元八: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稳定裕度- 极点配置法和根轨迹法的应用单元九:多变量控制系统- 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单元十: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利用MATLAB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 实际系统的控制实验设计和实施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向学生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计算机仿真: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应用于工程系统中的基础课程,主要教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教案分为导入、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作业布置和教学总结五个部分。

一、导入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化工等。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动控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1.引入控制系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举例说明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温度调节器等。

-引导学生思考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如稳定性、精确度、鲁棒性等。

2.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如输入、输出、传感器、执行器等。

-解释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如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反馈、控制器等。

3.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介绍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如微分方程、状态空间等。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如电机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统等。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引入根轨迹和频率响应的概念。

4.控制方法与技术-介绍常见的控制方法,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等。

-讲解先进的控制技术,如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优化控制等。

-针对不同的控制任务,介绍相应的控制算法和调参方法。

5.实验与仿真-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三、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控制系统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解答问题:教师提供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实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控制系统实例,让学生逐步分析其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

四、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2.完成课后习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3.准备下一堂课的报告,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控制系统进行介绍。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王巧玲管萍编2004年9月实验要求:要求课前有预习报告,给出程序语句和结果预测,无预习报告不准进实验室!课后要求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评分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实验一 控制系统仿真中的MATLAB 语言熟悉1 用MATLAB 语言求下列系统的状态方程、传递函数、零极点增益和部分分式形式的模型参数,并分别写出其相应的数学模型表达式:(1)2450351024247)(23423+++++++=s s s s s s s s G (2)u X X ⎥⎥⎥⎥⎦⎤⎢⎢⎢⎢⎣⎡+⎥⎥⎥⎥⎦⎤⎢⎢⎢⎢⎣⎡------------=022475.025.075.125.1125.15.025.025.025.125.425.25.025.1525.2 []X y 2020=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35.164,3)(6.4(1005)(2++++=s s s s s s G 用MATLAB 语句函数求取系统闭环零极点,并求取系统闭环状态方程的可控标准型实现。

3 用MATLAB 画出函数22y x z +=的三维图形,其中[]11-∈x ,[]11-∈y 。

4 采用循环控制命令程序,计算1~60之和。

5 首先生成一个周期余弦波的7个数据点,然后对这些点进行插值并绘制插值结果。

6 用ode45()语句解微分方程0)1(222=+--x dt dx x u dtx d 要求可修改参数u 。

实验二 RK4仿真实验1. x’=-x+t , u=t ,h=0.1,t=[0,10],在MATLAB 语言环境下构造.m 文件,编写RK4算法程序进行求解,绘图显示运算结果。

2. 对x’=-x+t ,x(0)=1,t=[0,10],h=0.1,调用ode45函数进行求解,绘图显示运行结果;并与上题的仿真结果进行对照;适当改变步长h ,观察仿真效果并进行分析。

3. 在Simulink 中调用状态空间模块对上题进行仿真,采用示波器模块进行输出显示,同时将结果输出到workspace 中进行查看;改变仿真参数和仿真方法,比较运行结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案20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案2012

《自动控制原理》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2012年11月25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说明一、实验条件要求硬件:个人计算机;软件:MATLAB仿真软件(版本6.5或以上)。

带上课用教材和纸笔二、实验内容实验1 认识MATLAB实验2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建模实验3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时域及稳定性分析实验4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及根轨迹分析三、实验报告要求说明认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

针对每个命令,查看帮助文件,加强练习,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1 认识MATLAB一、实验目的1.了解MA TLAB的发展过程及MATLAB在自动控制中的用途。

2.掌握MA TLAB的基本指令。

二、实验要求实验前复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做好实验预习报告。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MA TLAB的基本操作(1) MATLAB命令窗口计算机安装好MATLAB之后,双击MA TLAB图标,即进入命令窗口,此时意味着系统处于准备接受命令的状态,可以在命令窗口中直接输入命令语句。

MATLAB语句形式为:》变量= 表达式但键入回车时,该语句被执行。

该语句执行之后,窗口自动显示出执行语句的结果。

如果不希望结果显示在命令窗口,只需要在该语句之后加一个分号“;”即可。

此时尽管没有显示结果,但它依然被赋值并在MATLAB的工作空间中分配了内存。

注意:a.用方向键和控制键可以编辑修改已输入的命令。

b.用命令窗口的分页输出“more off”表示不允许分页;“more on”表示允许分页;“more(n)”指定每页输出的页数。

c.多行命令为“…”。

(2)变量变量的名字必须以字母开头,之后可以是任意字母、数字或下划线;变量名称区分字母的大小写;变量中不能包含标点符号。

MATLAB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变量,如果没有特别定义,将其表示为默认值。

(3)数值显示格式任何MATLAB语句执行的结果都可以显示在屏幕上,同时赋值给指定的变量;没有指定变量时,赋值给一个特殊的变量“a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报告须知
实验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验总结与报告,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波形和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结果,不得用凑数据的方法来向理论靠拢,而要重新进行一次实验,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同时用理论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并作如下具体要求:
1.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攀枝花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册,作图要用坐标纸。

2. 报告中的电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
注要准确、完整。

3.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 计算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5. 绘制的曲线图要和实验数据吻合,坐标系要标明单位,各种特性曲线等要经过实验教师
检查,曲线图必须经剪裁大小合适,粘附在实验报告相应位置上。

6. 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不提倡纯理论的讨论,更不要从其它参考资料
中大量抄录。

7. 思考题要有自己理解实验原理后较为详尽的语言表述,可以发挥,有的要画图说明,
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抄。

8. 实验报告的分数与报告的篇幅无关。

9. 实验报告页眉上项目如实验时间、实验台号、指导教师、同组学生等不要漏填。

目录
目录
实验一:MATLAB语言的基本命令实验二:控制系统模型与转换
实验三:Simulink 仿真应用
实验四:控制系统工具箱的使用实验五:磁盘驱动系统综合分析实验六:单级倒立摆控制仿真设计
实验一MATLAB语言的基本命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的基本操作;掌握MATLAB矩阵运算基础;掌握MATLAB数值运算基础
2、掌握二维基本绘图;了解特殊图形基本;了解三维基本绘图;掌握图形的控制、表现与修饰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Matlab7.0软件
三、实验内容
1. 用reshape指令生产下列矩阵,并取出方框内的数组元素。

2. 用两种方法取阴影部分元素,并构成一个数组[2,8,14,20,4,6]。

3.利用diag(),ones()生产如下矩阵,
4. 已知一维数组A=[2 4 5 8 10]、B=[4 9 6 7 4],用for 循环语句实现
1
1
n
i n i i A B
-+=∑。

求和函数可用sum()。

5. 二维曲线绘图基本指令演示。

本例运作后,再试验plot(t), plot(Y), plot(Y ,t) ,以观察产生图形的不同,并解释。

t=(0:pi/50:2*pi)';
k=0.4:0.1:1; Y=cos(t)*k; plot(t,Y)
6. 通过绘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综合演示图形标识。

本例比较综合,涉及的指令较广。

请耐心读、实际做、再看例后说明,定会有匪浅收
益,并把以下程序逐句标注解释。

clf;t=6*pi*(0:100)/100;y=1-exp(-0.3*t).*cos(0.7*t);
tt=t(find(abs(y-1)>0.05));ts=max(tt);
plot(t,y,'r-','LineWidth',3)
axis([-inf,6*pi,0.6,inf])
set(gca,'Xtick',[2*pi,4*pi,6*pi],'Ytick',[0.95,1,1.05,max(y)]) grid on
title('\it y = 1 - e^{ -\alphat}cos{\omegat}')
text(13.5,1.2,'\fontsize{12}{\alpha}=0.3')
text(13.5,1.1,'\fontsize{12}{\omega}=0.7')
hold on;plot(ts,0.95,'bo','MarkerSize',10);hold off
cell_string{1}='\fontsize{12}\uparrow';
cell_string{2}='\fontsize{16} \fontname{隶书}镇定时间'; cell_string{3}='\fontsize{6} ';
cell_string{4}=['\fontsize{14}\rmt_{s} = ' num2str(ts)];
text(ts,0.85,cell_string)
xlabel('\fontsize{14} \bft \rightarrow')
ylabel('\fontsize{14} \bfy \rightarrow')
四、问答题
1. MATLAB软件有哪些功能特点?MATLAB与C语言语法有和相同之处?
2. 在MATLAB语言中“:”和“;”的含义什么?
3. 回答命令clc、clear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原始记录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二:控制系统模型与转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描述方法和相互转化 ;
2、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
3、掌握控制系统频域与时域分析基本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Matlab6.5软件
三、实验内容
1、请将下面的传递函数模型输入到matlab 环境。

]52)1)[(2(24)(32233++++++=s s s s s s s G ,)
99.02.0)(1(568
.0)(2
2+--+=z z z z z H ,T=0.1s 2、请将下面的零极点模型输入到matlab 环境。

请求出上述模型的零极点,并绘制其位置。

)
1)(6)(5()1)(1(8)(2
2+++-+++=s s s s j s j s s G ,)2.8()6.2)(2.3()(1511-++=----z z z z z H ,T=0.05s 3、考虑图1所示的反馈系统。

图1
1)利用函数series 与feedback 函数,计算闭环传递函数,并用printsys 函数显示结果;
2)用step 函数求取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验证输出终值为2/5。

4、考虑图2所示的方框图。

5. 一个单位负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
()(0.51)(41)k
G s s s s =
++
试绘出系统闭环的根轨迹图;并在跟轨迹图上任选一点,试计算该点的增k 益及其所有极点的位置。

6. 求下面系统在阶跃信号为0.11(t)时系统的响应。

43220
()8364020
G s s s s s =
++++
并求系统性能指标:稳态值、上升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

实验原始记录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三:Simulink 仿真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建模方法;
2、掌握数学模型的转换与连接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Matlab6.5软件
三、实验内容
四、问答题
实验原始记录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四:控制系统工具箱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建模方法;
2、掌握数学模型的转换与连接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Matlab6.5软件
三、实验内容
四、问答题
实验原始记录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五:磁盘驱动系统综合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建模方法;
2、掌握数学模型的转换与连接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Matlab6.5软件
三、实验内容
四、问答题
实验原始记录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六:单级倒立摆控制仿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建模方法;
2、掌握数学模型的转换与连接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Matlab6.5软件
三、实验内容
四、问答题
实验原始记录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