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铁性材料BiFeO3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可编辑)
《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磁学性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来合成铁酸铋,每种方法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重点研究三种合成铁酸铋的方法,并对其光催化和磁学性能进行深入探讨。
二、合成方法1. 溶胶凝胶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原料在液相中混合、反应,再经过热处理形成凝胶,最后经过烧结得到目标产物。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铁酸铋。
2. 共沉淀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含有铁、铋等元素的溶液混合,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沉淀形成前驱体,再经过烧结得到目标产物。
共沉淀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物的形貌和粒度。
3. 水热法:该方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物在溶液中直接结晶形成目标产物。
水热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铁酸铋。
三、光催化性能研究1. 实验过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并对其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
测试条件为:以可见光为光源,以某种有机物为降解目标,观察铁酸铋的降解效率。
2.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的铁酸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而共沉淀法制备的铁酸铋光催化性能相对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出的铁酸铋晶体结构、粒度和形貌差异所导致的。
四、磁学性能研究1. 实验过程:同样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并对其进行磁学性能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磁化强度、矫顽力等参数。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制备的铁酸铋均具有较好的磁学性能。
其中,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铁酸铋具有较高的磁化强度和较低的矫顽力,而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铁酸铋磁学性能稍逊于溶胶凝胶法。
这可能与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结构差异有关。
五、结论通过对三种合成方法制备的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合成方法对铁酸铋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钬、锰共掺杂铁酸铋纳米薄膜多铁特性》范文

《钬、锰共掺杂铁酸铋纳米薄膜多铁特性》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多铁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铁性材料,其具有高的磁电耦合效应和丰富的物理性质,成为研究多铁特性的重要体系。
本文以钬、锰共掺杂铁酸铋纳米薄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多铁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机理。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钬、锰共掺杂的铁酸铋为研究对象,制备纳米薄膜样品。
通过控制掺杂浓度和热处理过程,优化样品的结构和性能。
2. 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同时,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分析样品中元素的分布和含量。
3. 磁性测量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样品的磁滞回线、磁化强度等磁性参数,研究样品的磁学性质。
4. 电性能测试通过测量样品的介电常数、电滞回线等电性能参数,研究样品的电学性质。
三、结果与讨论1. 结构与形貌分析XRD结果表明,钬、锰共掺杂后,铁酸铋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衍射峰。
SEM图像显示,纳米薄膜表面平整,颗粒分布均匀。
EDX分析表明,钬、锰元素成功掺入铁酸铋晶格中。
2. 磁学性质研究VSM测量结果表明,钬、锰共掺杂后,样品的磁滞回线发生变化,磁化强度得到提高。
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掺杂浓度。
此外,样品还表现出明显的磁电耦合效应。
3. 电学性质研究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钬、锰共掺杂后,样品的介电常数得到提高。
同时,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电滞回线行为,表明其具有铁电性。
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也发生变化。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钬、锰共掺杂铁酸铋纳米薄膜的多铁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钬、锰共掺杂可以优化样品的结构和性能,提高样品的磁化和极化强度。
同时,样品还表现出明显的磁电耦合效应。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铁性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铁酸铋基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

铁酸铋基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近年来,压电材料在电子设备、传感器和能量转换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压电材料中含有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研发无铅压电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优良物理性能的多铁性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然而,BiFeO3的应用受到了其较低的压电性能的限制。
因此,为了提高BiFeO3的压电性能,研究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通过控制BiFeO3的制备工艺以及添加其他元素来调控其性能。
首先,我们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FeO3陶瓷。
通过改变溶液中的配比、溶胶的浓度和煅烧温度等参数,成功地制备出高纯度的BiFeO3。
然后,我们通过添加不同的掺杂元素来调控BiFeO3的性能。
掺杂元素的选择包括钇(Y)、铌(Nb)和锰(Mn)。
掺杂后的BiFeO3陶瓷表现出了优异的压电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掺杂钇可以显著提高BiFeO3的压电性能。
当钇的掺杂浓度为5%时,BiFeO3的压电系数达到最大值。
而掺杂铌和锰可以改善BiFeO3的烧结性能和压电性能。
掺杂铌后,BiFeO3的烧结温度降低,烧结密度增加,压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掺杂锰后,BiFeO3的晶粒尺寸减小,致密度增加,导致了更好的压电性能。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BiFeO3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相变行为。
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我们发现掺杂元素的添加可以引起BiFeO3的晶格畸变和相变温度的改变。
这些结构和相变调控对BiFeO3的压电性能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和掺杂元素的添加方式,成功地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铁酸铋基无铅压电陶瓷。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无铅压电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铁磁电复合材料BiFeO3的研究及发展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1引言 (1)2 BiFeO3的结构 (2)3 BiFeO3陶瓷与薄膜的制备工艺 (2)3.1 BiFeO3陶瓷的制备 (2)3.2 BiFeO3薄膜的制备 (3)4 掺杂改性 (4)4.1稀土掺杂改性 (4)4.2 BiFeO3与其他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固熔体系 (5)5 结论 (6)参考文献 (6)铁磁电复合材料BiFeO及研究进展3姓名:武少华学号:20075040098单位: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指导老师:秦萍职称:副教授摘要:BiFeO3是一种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磁性和铁电性的铁磁电材料之一,在信息存储、传感器和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BiFeO3的结构、陶瓷与薄膜的制备工艺、掺杂改性,并展望了BiFeO3铁磁电材料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磁电材料;掺杂改性;磁电效应Progress in Study on Ferroelectromagnetics BiFeO3 Abstract: BiFeO3 is one of ferroelectromagnetics with ferromagnetism and ferroelec- tricity at room temperature,which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storage,sensors,spin electronic devices,and other aspects.This paper not only discusses the struc- ture,ceramics and thin film technology,doped of BiFeO3,but also prospects BiFeO3 ferroelectromagnetic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s.Keywords: Ferroelectromagnetics;Doped to change the nature;Magnetoelectric effect1 引言铁磁电材料是一种因结构参数有序而导致铁电性、磁性同时存在并具有磁电耦合性质[1]的材料,它在探索新型信息存储器、自旋电子器件和设备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材料,具有光催化性能和磁学性能,在环境治理、能源转换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合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采用不同的方法合成铁酸铋,研究其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通过对比研究,探究不同方法对其光催化和磁学性能的影响。
二、方法与实验(一)固相反应法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以Bi2O3和Fe2O3为原料,通过高温煅烧制备铁酸铋。
在高温下,原料之间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铁酸铋。
(二)溶胶凝胶法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铋和硝酸铁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然后进行煅烧处理得到铁酸铋。
(三)共沉淀法采用共沉淀法,将含有Bi3+和Fe3+的溶液进行共沉淀处理,然后进行煅烧处理得到铁酸铋。
该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出具有良好性能的铁酸铋。
三、结果与讨论(一)光催化性能研究1. 不同方法合成的铁酸铋的光催化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其中,共沉淀法合成的铁酸铋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其次是溶胶凝胶法,最后是固相反应法。
这可能与不同方法合成的铁酸铋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以及表面性质等因素有关。
2. 在光照条件下,铁酸铋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
其中,共沉淀法合成的铁酸铋具有更高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二)磁学性能研究1. 不同方法合成的铁酸铋的磁学性能也表现出差异。
共沉淀法合成的铁酸铋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低的矫顽力,表现出较好的磁学性能。
这可能与共沉淀法合成的铁酸铋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较高的结晶度有关。
2. 铁酸铋的磁学性能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铁酸铋会发生相变,从而影响其磁学性能。
因此,在研究铁酸铋的磁学性能时,需要考虑其晶体结构的变化规律。
四、结论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方法合成的铁酸铋在光催化和磁学性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固体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范文

《固体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篇一固体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的高质量研究一、引言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磁学、电学、光学以及光催化等领域。
为了满足其应用需求,高质量的铁酸铋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两种制备方法:固体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并对两种方法的制备过程、产品性能及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
二、固体烧结法1. 制备过程固体烧结法是通过将原料混合、研磨、成型、烧结等步骤制备铁酸铋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充分研磨以获得均匀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进行成型处理,如压片或挤出等;最后,将成型后的样品进行高温烧结,以获得铁酸铋产品。
2. 产品性能固体烧结法制备的铁酸铋产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纯度,且颗粒大小均匀,形貌规整。
然而,由于烧结过程中温度较高,可能导致产品内部应力较大,影响其性能。
3. 优点与缺点优点: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原料易得,制备周期短;产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纯度。
缺点:烧结温度较高,可能导致产品内部应力较大;难以控制产品形貌和颗粒大小。
三、溶胶-凝胶法1. 制备过程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将原料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凝胶化、干燥、烧结等步骤制备铁酸铋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原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胶;然后,通过控制条件使溶胶凝胶化;接着,对凝胶进行干燥处理;最后,进行高温烧结,以获得铁酸铋产品。
2. 产品性能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铁酸铋产品具有较好的形貌和颗粒大小控制能力,且产品内部应力较小。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掺杂和改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
3. 优点与缺点优点:产品形貌和颗粒大小控制能力强;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掺杂和改性;产品内部应力较小。
缺点:制备过程较复杂,成本较高;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结论固体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都是制备铁酸铋的有效方法。
BiFeO3及其掺杂体系的纳米粒子和薄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BiFeO3及其掺杂体系的纳米粒子和薄膜的制备与性
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铁酸钡钛石(BFO,BiFeO3)是一种多铁性材料,具有磁性和铁电
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磁存储、铁电存储、传感器等领域。
然而,它
的应用受到晶体结构、缺陷、掺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纳米粒
子和薄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进行探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BFO及其掺杂体系的纳米粒子和薄膜,并分析其结构、形貌、物理性质等,研究其对多铁性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应
用于磁存储、铁电存储、传感器等领域的可能性。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合成BFO及其掺杂体系的纳米粒子和薄膜;
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
3.使用磁学和电学测试系统,对BFO及其掺杂体系的磁性和铁电性
能进行测试;
4.利用光学测试系统,对其光学性能进行测试;
5.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对多铁性性质的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果
1.成功制备BFO及其掺杂体系的纳米粒子和薄膜;
2.分析其结构、形貌和物理性质等;
3.探究BFO及其掺杂体系对多铁性性质的影响;
4.为BFO及其掺杂体系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意义
BFO及其掺杂体系的研究对于制备高性能的多功能材料、发展铁电存储和磁存储技术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BFO及其掺杂体系的物理性质,为其应用于磁存储、铁电存储、传感器等领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铽、镝A位共掺杂铁酸铋纳米薄膜多铁特性的研究》范文

《铽、镝A位共掺杂铁酸铋纳米薄膜多铁特性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多铁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铁材料,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研究者们开始尝试通过元素掺杂的方式来改善其物理性质。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铽(Te)和镝(Dy)A位共掺杂对铁酸铋纳米薄膜多铁特性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多铁材料同时具有铁电、铁磁等多种性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传感器、记忆存储器件等。
而铁酸铋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铁材料,其性能的改善对于提高器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掺杂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材料性能的方法,通过引入其他元素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等,从而影响其物理性质。
因此,研究铽、镝共掺杂对铁酸铋纳米薄膜多铁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掺杂元素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制备高性能的多铁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铽、镝A位共掺杂的铁酸铋纳米薄膜。
首先,根据化学计量比配置前驱体溶液,通过旋涂法将溶液涂覆在基底上,然后进行热处理,得到共掺杂的铁酸铋纳米薄膜。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同时,通过铁电测试、磁性测试等手段研究其多铁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晶体结构与形貌表征通过XRD和SEM表征,我们发现铽、镝共掺杂的铁酸铋纳米薄膜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形貌。
掺杂元素成功进入了铁酸铋的晶体结构中,没有引起明显的结构变化。
此外,薄膜的表面平整度较高,颗粒分布均匀。
2. 多铁特性研究(1)铁电特性:我们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铽、镝共掺杂的铁酸铋纳米薄膜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和较小的矫顽场,这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铁电性能。
与未掺杂的铁酸铋相比,掺杂后的薄膜具有更高的铁电性能。
(2)磁性特性: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铽、镝共掺杂的铁酸铋纳米薄膜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低的矫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铁性材料BiFeO3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可编辑)多铁性材料BiFeO3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单位代码: 10293密级: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 多铁性材料 BiFeO 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3 1010030913学号王希望姓名李兴鳌导师光学学科专业光电子功能材料、性质和器件研究方向理学硕士申请学位类别 2013.02.26论文提交日期Imultiferroic properties of co-substituted BiFeO 3 nanoparticlesThesis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ster of ScienceByXiwang WangSupervisor: Prof. Xing’ao LiFebruary 2013II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学位论文及涉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授权南京邮电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研究生签名:_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III 摘要BiFeO 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钙钛矿型多铁性功能材料,由于本身存在很多缺陷限制3了现实中的应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本身的多铁性能太弱, 距离应用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如何提高 BiFeO 材料的多铁性能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期望通过掺杂方法以期3得到高性能的 BiFeO 材料。
3本文首先以酒石酸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试验样品, 通过分析发现, 合成的大多数 BiFeO 粉体样品都没有杂相, 且结晶度非常好, 掺杂的元素都很好掺入了样品的晶格中 ;3然后,对比讨论了 A/B 位单掺杂与共掺杂对 BiFeO 粉体样品性能的影响, 我们发现,A 位3Pr 元素掺入的样品的晶格结构对比纯相和 B 位掺 Co 元素的样品发生了突变, A/B 位共掺杂可以获得比 B 位单掺杂更好的磁性能, 从表面形貌上来看,共掺杂后晶粒的平均体积以及粘连程度变大 ; 最后 , 重点研究了 A 位稀土元素掺杂量对共掺杂 BiFeO 粉体样品的性能的影响,3我们发现掺杂量 0.05 和 0.15 的样品相对掺杂量 0.1 的样品的结构并没有发生突变, 掺杂量为0.1 时获得最好的铁磁性能、漏导性能以及铁电性能 , 这说明结构改变是样品性能提高最大的动因, 而掺杂量为 0.15 时磁性是最差的, 掺杂量为 0.05 时漏导性能和铁电性能是最差的,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 Co 的掺杂对铁磁性的影响更大一些。
目前 , 对 BiFeO 掺杂的研究非常多, 主要依据就是掺杂后样品的各方面性能取决于掺杂3元素的种类和掺杂的量,而掺杂改变样品性能的机理主要是掺杂后样品的微观晶格结构会发生扭曲,由此引起电极化以及磁矩排列的变化。
关键词: BiFeO ,多铁性 , 溶胶凝胶法 , 掺杂3IV AbstractBiFeO is a very promising perovskite multiferroic materials, many defects limit its reality3applications, one of the key problem is the weak multiferroic,currently, how to improve the themultiferroic of BiFeO is an urgent problem. This article used doping method in order to get high3performanceIn this dissertation, BiFeO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with tartaric acid used3as chelator.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ynthesized most BiFeO samples are pure, and3have the nice crystal; We then discuss the A/B-site single-doped and co-doped BiFeO powder3sample performance,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Pr ions, the lattice structure of the samplehas changed greatly, co-doping at A/B-site than single-doping at B-site has better magneticpropertie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co-doped sample has experienced subtle changes; Finally,doping at A-site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samples greatly, we found that the sample of the dopingamount of 0.05 and 0.15 has not changed of basic structure, the sample of 0.1 has the best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the change of structural is the mainfactors effecting performance, thesample of 0.15 is the worst, sample of 0.05 has the worst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ferroelectric,Co-doped have more effects on ferromagneticRecently doping has emerged as a field which is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for researchers. theproperties of doped sample after depend on the types of dopants and the amount of doped,after doping ,the change of propertie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structure changesKey words: BiFeO , multiferroic, Sol - gel, doping3V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概述 11.1.1 多铁性材料. 21.1.2 BiFeO 的结构. 331.1.3 BiFeO 的性能. 431.2 BiFeO 掺杂改性及其研究现状. 531.2.1 掺杂原理51.2.2 A/B 位掺杂61.2.3 研究现状81.3 本文研究的选题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9 第二章实验及其表征技术102.1 合成方法概述102.2 本论文的试验方法..122.2.1 试验药品和设备..132.2.2 实验步骤.132.3 测试技术.142.3.1 X 射线衍射(XRD )..15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6 2.3.3 拉曼光谱仪162.3.4 振动样品磁强记(VSM )17 2.3.5 铁电测试仪172.4 本章小结.18第三章 BiFeO 样品的单掺杂以及共掺杂研究..19 33.1 BiFeO 、BiFeCo O 以及 BiPr FeCo O 样品的结构分析193 0.05 3 0.1 0.05 3 3.1.1 XRD 图谱分析..193.1.2 拉曼光谱分析213.2 BiFeO 、BiFeCo O 以及 BiPr FeCo O 样品的性能研究223 0.05 3 0.1 0.05 33.2.1 表面形貌研究223.2.2 铁磁性能研究233.3 本章小结.24第四章 Pr 掺杂量对共掺杂 BiFeO 样品的影响25 34.1 BiPr FeCo O (x0.05,0.1,0.15 )样品的结构分析25x 0.05 34.1.1 XRD 图谱分析..254.1.2 拉曼光谱分析264.2 BiPr FeCo O (x0.05,0.1,0.15 )样品的性能研究27x 0.05 34.2.1 表面形貌研究274.2.2 铁磁性能研究284.2.3 漏导特性研究284.2.4 铁电性能研究294.3 本章小结.30第五章总结与展望..325.1 全文总结.325.2 工作展望.33参考文献..34VI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39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40致谢41VII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概述铁性材料(包括铁电、铁磁材料)是一类在驱动、存储、传感及智能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占重要地位的功能材料, 在换能器、敏感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领域获得极大的应用空间。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纯具有铁电或铁磁性的材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在更小的器件上集成更多的功能,使得我们对具备磁电耦合性能新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发现并合成出了各种各样的铁性材料。
其中,多铁性材料因具有独特的性能而最为引人关注 ,人们最早是以寻找自然界存在的天然多铁性材料为主要目标。
镍- 碘方硼石Ni B O I 是最早3 7 13发现的同时具有多铁性能的材料 , 并且对其多铁性能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多铁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材料微观结构因为大量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扭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