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_王平
我国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乙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乙烯产业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乙烯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乙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对中国乙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乙烯产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乙烯产能已经逐渐扩大,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乙烯产量达到了约28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
乙烯的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橡胶等行业,因此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乙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乙烯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塑料制品方面,中国消费者对塑料制品的需求量巨大,如包装材料、日用品、建筑材料等。
因此,中国乙烯产业将继续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
此外,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中国乙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
政府还加大了对煤化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煤制乙烯的生产,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乙烯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中国乙烯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乙烯产业存在过剩产能的问题。
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中国乙烯产业出现了一定的过剩产能,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下跌。
其次,乙烯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环境压力。
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乙烯企业需要提升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
未来,中国乙烯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并迎来更多机遇。
首先,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乙烯产业将继续受益于国内需求的增长。
其次,国家将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推动力度,乙烯企业将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随着中国乙烯市场的逐步开放,乙烯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国内乙烯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2024年乙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用于塑料制品、橡胶、纺织品、化学品等行业。
2024年,乙烯行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二、市场规模及需求量2024年乙烯市场规模有限,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
由于乙烯生产需要使用石油及天然气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乙烯市场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乙烯的市场需求量主要来自塑料制品、橡胶等行业。
随着国内塑料制品消费的增加,乙烯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国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下,塑料限制令的出台对乙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三、市场竞争格局2024年国内乙烯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乙烯产量和进口量持续增加,市场供应量增加。
同时,行业内有大型石化企业及小型乙烯生产企业,竞争格局也比较复杂。
大型石化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而小型乙烯生产企业在一些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由于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可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四、产品市场乙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塑料制品。
2024年,随着国内塑料制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乙烯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乙烯的需求尤为旺盛。
同时,乙烯也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化学品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为乙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五、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内,乙烯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首先,国内塑料制品市场的潜力未充分发挥,需求量仍有增长空间。
其次,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将持续推动乙烯行业的发展,例如生物降解塑料、环保塑料等。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乙烯行业将面临更多的环保政策约束和技术改造要求。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乙烯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六、结论2024年乙烯行业市场需求量稳步增加,但市场规模受制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市场竞争激烈,需求量主要来自塑料制品、橡胶等行业。
乙烯的应用领域广泛,特别是在塑料制品领域需求增长迅速。
中国的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展望

中国的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展望乙烯作为最为基础的石化原料之一,是生产各种化学品和塑料的重要前提。
中国的乙烯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乙烯工业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发展概况乙烯是最基本、最受欢迎的石化产品之一,中国的乙烯工业是在近三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
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乙烯总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总产值达到了3.2万亿元。
目前,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环保要求加强和技术进步,传统工艺和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各类产品的质量提高和性能优化,乙烯资料的生产与应用离不开高超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设计理念的贡献。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乙烯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稳定的生产体系,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尤其是在高低温注塑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中国乙烯工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
由于中国的乙烯工业起步晚,且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在的乙烯产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乙烯工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利润率。
2.环境问题。
虽然乙烯工业发展已经走在了环保的正轨上,但是与外部环保政策的要求相比,乙烯工业的环保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
3.技术瓶颈。
乙烯工业的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尤其是在新材料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
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避免技术落后带来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展望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乙烯工业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是趋势却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未来乙烯工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淘汰落后产能。
乙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乙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乙烯,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
其产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乙烯的产品精细化和原料多元化趋势明显。
全球乙烯原料的多元化和轻质化发展趋势也十分显著,如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不仅为本国乙烯提供了廉价的原料,还影响到世界乙烯原料的变化,使得乙烯原料的选择更具多样性。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乙烯市场也正在蓬勃发展。
据统计,2019年我国新增乙烯产能184万t,同比增长7.2%,总产能达到2734万t,同比增长11.8%,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5.3%。
然而,由于乙烯仓储物流条件严苛,运输不便,我国除了进口少量乙烯外,更多的是进口其下游衍生物。
随着我国进入新一轮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集中投产,截至2022年,我国乙烯产量达到了2.54%。
在生产工艺上,我国主要采用石脑油裂解工艺,约占73%,CTO/MTO工艺占比约21%,其他生产路线占比6.6%。
同时,乙烷裂解制乙烯(含混合烷烃裂解)、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乙醇脱水制乙烯等技术均已实现工业化。
未来,乙烯生产工艺将朝着多元化、轻质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乙烯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乙烯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乙烯工业的现状说到乙烯,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
乙烯是化工原料的“顶梁柱”,从塑料到合成纤维,再到各种化学品,它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迅猛,简直像火箭一样飞速前进。
大家知道吗?2022年,我国的乙烯产量已经突破了1600万吨,稳稳占据了全球的“头把交椅”。
想想这数字,真是让人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不过,咱们不能只看热闹,背后可有不少故事。
在这条发展道路上,我国的乙烯工业面临着不少挑战。
比如,虽然咱们的产量高,但很多技术和装备依然依赖进口,仿佛总是要抬头看别人。
国内的炼油化工企业也在不断升级,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这就好比你在一场比赛中,虽然赢得了分数,但技术活儿还得练啊。
1.1 技术进步谈到技术,近些年来,我国在乙烯生产技术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许多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掌握核心技术。
比如,某些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的催化剂,这可是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想想,如果你能自己做出好吃的蛋糕,谁还愿意去外面买呢?这就是同样的道理,越自主,越心安。
而且,咱们还在“走出去”方面不断探索。
许多企业通过合作和并购,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真是如虎添翼。
更有不少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越走越稳。
这就像一只小鸟,终于飞出了自己的鸟笼,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1.2 环保压力不过,发展总是伴随着压力。
环境问题就是一座大山压在了乙烯工业的肩头。
大家都知道,乙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废气和废水,这可让环保人士心头大患。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得好好琢磨如何做到绿色发展。
就像一位老奶奶说的:“做事要有良心,才能长久。
”这道理,咱们得铭记于心。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施的升级,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这种“洗心革面”的举动,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为自己积累了口碑和竞争力。
2024年乙烯行业分析报告

一、乙烯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2024年,乙烯行业延续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态势。
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塑料、化纤、橡胶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乙烯行业的产能扩大、技术水平改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乙烯行业的市场供需状况2024年,国内乙烯市场供需状况良好。
一方面,随着国内塑料、化纤、橡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乙烯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乙烯产能不断扩大,国内主要生产企业纷纷进行设备扩建和新建项目,使得供给量相对稳定。
然而,由于国内乙烯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三、乙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状况2024年,乙烯行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一方面,乙烯生产工艺逐渐改进,技术装备更新换代,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乙烯下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有所加强,新型塑料、化纤和橡胶产品不断涌现,带动了乙烯产业的发展。
同时,乙烯行业在环保方面也不断加强,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乙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024年,乙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国内乙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对乙烯产品的需求仍然较大,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乙烯行业还面临着环保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压力,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以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
五、乙烯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乙烯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首先,国内乙烯市场的需求仍然较大,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乙烯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加。
其次,乙烯行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环保水平。
再次,乙烯行业将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如“一带一路”建设、新材料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发布:2009-12-4 14:17:5中塑资讯1. 近年来国外乙烯工业现状和发展特点1.1 世界乙烯工业现状●乙烯生产情况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2002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0943.4万吨/年,产量9497.7万吨/年;2003年能力11077.8万吨/年,产量9750.9万吨/年,开工率分别为86.8%和88.02%。
近两年来世界乙烯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02年比2001年净增能力240万吨/年,2003年比2002年净增能力为134.4万吨/年,年增长分别为2.2%和1.2%,2003年是近十多年以来增长最低的一年。
●乙烯生产能力分布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格局为“美亚欧”三足鼎立,近年来较多新建装置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2002-2003年中东和亚太地区乙烯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3.6%,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
见表1。
表1. 2002-2003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及分布单位:万吨/年能力地区 2002年 2003年 2002-203年增长率%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北美 3583 32.74 3441.2 31.06 -4.0亚太 2832.6 25.88 2934.6 26.50 3.6西欧 2354.1 21.52 2406.3 21.72 2.2中东/非洲 998.2 9.12 1101.2 9.94 10.3其他 1175.5 10.74 1194.5 10.78 1.6合计 10943.4 100.00 11077.8 100.00 1.2●供需及预测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量为9775.4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乙烯消费量合计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6%,其中亚太地区的消费量跃居世界第一,比例占30.3%,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消费情况见表2。
表2. 2002年和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地区及各占比例单位:万吨/年2002年 2003年消费量所占比例% 消费量所占比例%亚太 2775.7 29.1 2962.1 30.3北美 3338.9 35 2925.7 29.9西欧 2079.6 21.8 2087.5 21.4中东 806.9 8.5 900.8 9.2其他 531.9 5.6 899.3 9.2合计 9533.0 100.0 9775.4 100.0由上可见目前世界乙烯供求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亚太地区需求增长迅速,为乙烯及下游产品净进口地区,尤其中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石化产品需求旺盛,石化产品平均自给率50%左右,有大约50%的产品依赖进口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乙烯生产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乙烯生产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17.6世界乙烯工业已走过90多年历程。
2014年,世界乙烯产能为1.53亿吨,乙烯生产装置271套,平均规模为56.5万吨/年,同比增长4.3%。
世界范围内,已建和在建生产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裂解装置已达40多套。
美国是世界大的乙烯生产国,2014年乙烯生产能力为2842.6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18.5%;中国排名第二,占世界总产能的13.4%。
过去几年,中国乙烯产能和需求量均呈现增长态势,产能从2011年的1536.5万吨增至2015年的2137.5万吨,年均增幅为6.8%;产量从2011年的1553.6万吨增至2015年1730.3万吨,年均增幅为2.2%;当量需求量从2011年的3132.4万吨增至2015年的3733.0万吨,年均增幅为3.6%。
1.低油价下石油乙烯原料具有更大优化空间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的原料适应范围宽,乙烷、轻烃、液化气、石脑油、加氢尾油、柴油等均可,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60%~80%。
采用的原料不同,乙烯的生产成本也有很大的差别。
但如果综合考虑乙烯和裂解副产品的价值,在当前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的情况下,石脑油裂解装置与乙烷裂解装置的竞争差距有所缩小。
石脑油裂解装置的乙烯生产成本约为4500元/吨,北美和中东乙烷裂解装置的乙烯生产成本分别在1500元/吨和1000元/吨左右,中东和北美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生产成本依然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
低油价下,替代能源的发展和煤、甲醇等非石油路线生产烯烃将会受到抑制,而石脑油生产烯烃将存在原料低成本化、多元化和炼化一体化的更大优化空间,石油化工竞争力增强。
对于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一体化企业,由于柴汽比的降低以及成品油消费增速的趋缓,炼油从大量生产柴油、汽油将转向生产更多的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和清洁柴油以及低成本化工原料。
这种变化趋势是长期的,国家“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步伐还将加快,将会有更多的低成本优质原料进入乙烯裂解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述#当 代 石 油 石 化PETRO LE UM &PETROC H E M ICAL TODAYV o.l 13N o .10 Oct .2005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王 平(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北京100029)摘 要:综述了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乙烯工业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我国乙烯及衍生物的需求趋势和产能发展计划,提出了发展我国乙烯工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乙烯工业 生产能力 需求收稿日期:2005-09-15。
作者简介:王平,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曾从事炼化生产调度等工作。
现从事石油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
1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概况我国乙烯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50年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
截至2005年8月,我国共有乙烯装置20套(含2套合资装置),形成乙烯生产能力75615万吨/年,居世界第2位(详见表1)。
表1 2005年我国各企业乙烯装置生产能力万吨/年企业名称乙烯生产能力中国石化554.5 燕山石化71.0 上海石化84.5 扬子石化65.0 齐鲁石化72.0 广州石化21.0 茂名石化38.0 东方石化15.0 天津石化20.0 中原石化18.0 上海赛科(合资)90.0 扬巴一体化项目(合资)60.0中国石油202.0 吉林化工53.0 大庆石化60.0 独山子石化22.0 兰州石化24.0 抚顺石化14.0 辽阳化纤12.0 盘锦石化16.0 其他1.0合 计756.5从我国乙烯发展历程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60-1973年)。
20世纪50年代末,兰化公司从前苏联引进以炼厂气为原料的5250吨/年方箱炉裂解制乙烯装置,于1962年1月投产,后又从德国鲁奇公司引进了1套316万吨/年砂子炉裂解制乙烯装置,于1968年底建成。
在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1962年底高桥石化公司建成了1套国内自行设计的2000吨/年的乙烯装置。
2)成长阶段(1974-1986年)。
在此阶段,我国陆续引进美国ABB Lu mmus 、日本三菱油化和法国石油研究院的乙烯技术,先后建设了燕山、上海、辽化等一批大中型乙烯装置。
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76年5月投产,上海石化1115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76年7月投产,辽阳石油化纤公司713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79年9月投产。
此期间兰化公司又仿制了一套316万吨/年的砂子炉乙烯装置,并于1979年7月建成投产。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引进了1套1115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82年7月投产。
此阶段我国乙烯开始走向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之路,奠定了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基础。
3)快速成长阶段(1987-1994年)。
1986-1990年,我国集中建成了大庆(1986年投产)、齐鲁(1987年投产)、扬子(1987年投产)、上海(1989年投产)4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
/八五0期间,又先后建设了盘锦天然气化工厂13万吨/年乙烯装置(1990年投产)、北京东方15万吨/年乙烯装置(1994年投产)、天津石化公司14万吨/年乙烯装置(1995年投产)、新疆独山子14万吨/年乙烯装置(1995年投产),茂名30万吨/年乙烯装置(1996年投产)、吉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1997年投产)以及广州石化15万吨/年乙烯装置(1998年投产)。
到/八五0末,我国乙烯生产厂家达到16家,形成乙烯生产能力274万吨/年。
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和设备,我国乙烯工业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同时存在布点分散和部分装置规模偏小等问题。
4)提升阶段(1995-2005年)。
为使乙烯装置达到经济规模,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1994年以燕山乙烯改造为标志的第一轮大规模乙烯改造工作拉开序幕。
继燕山45万吨/年乙烯改造之后,大庆、扬子、上海和齐鲁4个30万吨/年乙烯装置都进行了扩能到40~45万吨/年的改造。
1998年石化体制改革后,中国石化对燕山、上海、扬子乙烯装置进行了第二轮改造。
2006年完成了茂名乙烯第二轮改造。
同时,中国石油也对大庆、吉化乙烯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
其他中小型乙烯也进行了适度改造。
采取依托现有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内涵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代乙烯的先进技术,以最少的改造,最大限度地扩大装置的生产能力,增加品种牌号、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装置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我国乙烯工业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建设世界级乙烯装置。
中国石化分别与巴斯夫和BP合资建设的60万吨/年、90万吨/年乙烯工程,均于2005年建成投产。
中国海油与壳牌合资在广东惠州建设的80万吨/年乙烯工程拟于2006年建成投产。
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公司在福建合资建设的80万吨/年乙烯工程,拟于2008年建成投产。
2世界乙烯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截至2004年底,世界乙烯产能达到11290万吨/年,位于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2832万吨/年)、日本(75017万吨/年)、中国(60515万吨/年)、沙特阿拉伯(58415万吨/年)、韩国(54510万吨/年)、德国(55116万吨/年)、加拿大(54017万吨/年)、荷兰(39115万吨/年)、法国(33713万吨/年)、俄罗斯(36710万吨/年)。
前10个国家合计乙烯产能占世界乙烯总产能的66%。
据预测,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将达到14997万吨/年。
其中一半产能集中在中东。
在中东新增乙烯能力中,约90%的乙烯是由乙烷、乙烷/丙烷、丙烷或丙烷/丁烷混合物裂解而得。
由于原料及公用工程成本低,其乙烯下游产品竞争力较强。
以轻烃为原料的乙烯装置,其芳烃、丙烯联产量低,会造成国际市场乙烯与芳烃、丙烯发展不平衡,这为我们发展芳烃、丙烯及其衍生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沙特阿拉伯从2004年到2008年将新增乙烯产能约745万吨/年(见表3),是现有58415万吨/年的一倍多。
表2沙特阿拉伯规划建设的乙烯装置万吨/年投资方地点生产能力投产时间延布1302008年萨比克YanSab朱拜勒1302008年萨比克Sh arq拉比格1302008年沙特阿美-住友朱拜勒1002008-2009年Tas n ee/Sah ara P M D朱拜勒1352008年亿诺-Delta朱拜勒1202008年合计745规模效益促使乙烯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乙烯成本随着装置规模增大而大幅度降低,100万吨/年与5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相比较,可降低成本约25%;150万吨/年与5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相比较,可降低成本约40%;而150万吨/年与10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相比较,可降低成本约15%。
充分依托老装置、总体、辅助及其他设施,投资可降低约20%。
目前全球最大的单系列乙烯装置规模为135万吨/年。
裂解装置的大型化刺激了大型裂解炉发展,目前最大的液体进料裂解炉能力为1715万吨/年,最大的气态原料裂解炉能力为21万吨/年。
2004年,全球最大的10家乙烯联合装置合计能力为1901万吨/年(见表2),占全球乙烯总能力的1619%。
表32004年世界十大乙烯联合装置排名万吨/年排名公司名称装置地点生产能力1诺瓦化学公司加拿大艾伯塔省2812阿拉伯石化公司沙特朱拜勒2253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2204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915等星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755陶氏化学公司荷兰泰尔衲曾1757延布石化公司沙特延布1718壳牌化学公司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569陶氏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54 10台塑集团美国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53合计1901资料来源:5美国油气6杂志2005-03-28。
为进一步降低装置建设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乙烯装置将继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今后设计的单系列乙烯装置规模有望达到200万吨/年(乙烷为原料)。
装置的大型化也促进了裂解炉的进一步大型252005,13(10)王平.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化,且能在比热裂解条件更缓和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降低能耗,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乙烯和丙烯收率比进行调节,因此其开发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有可能形成突破。
烯烃相互转化工艺(MOI)是将低价值C4/C5转化为丙烯的工艺技术。
由于此技术不消耗乙烯,因此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延长装置运行周期,减少非计划停车,相当于提高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
提高控制水平、加强设备维修等是延长装置运行周期的有效措施。
原料在乙烯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0%,因此,选择廉价原料对降低乙烯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国际油价高企,人们越来越关注石油替代资源。
由C1原料,包括合成气、甲烷和甲醇等制取烯烃技术的研究,引起各国的注意。
目前,鲁奇公司的甲醇制烯烃(MTP)和UOP/挪威海德罗公司的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已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国内神华集团拟投资117亿元,引进美国环球油品公司技术,在内蒙古包头建设煤制烯烃项目。
3我国乙烯工业的不足之处一是缺乏支撑发展大型乙烯工程及下游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基本上是以模仿性开发为主,缺少具有独创性的成套工艺技术,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引进国外技术建设大型装置的局面。
尽管一些单项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还未形成综合配套的集成技术,还不能完全依靠自主力量建设成套的、系列化的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大型乙烯、聚乙烯、PTA、乙二醇等石化主体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产品开发方面,仍然以生产通用型的产品为主,一些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我们已研制成功或正在攻关的装备主要是针对60万吨/年乙烯、20万吨/年聚乙烯(聚丙烯)、45万吨/年PTA等,而随着百万吨级乙烯装置、30~40万吨/年聚乙烯(聚丙烯)和60~100万吨/年PTA装置的出现,裂解气压缩机组、三元制冷压缩机组、大型冷箱、低温泵、环管反应器、迷宫压缩机组、PTA空压机组、PTA氧化反应器等都将成为新的需攻关的目标。
石化装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对重大装备国产化提出了新课题,如不努力,已有的国产化成果可能会丧失,而尚未国产化的项目再国产化将难上加难。
二是装置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在规模上,目前我国20套乙烯装置的平均生产能力为37万吨/年,远低于世界公认的经济规模不小于60万吨/年,且乙烯布点较分散。
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套乙烯规模已达到127万吨/年,正在建设的乙烯多数能力都不小于100万吨/年。
三是乙烯原料偏重。
由于受资源的限制,我国乙烯装置所用的原料偏重(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