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发动机维修的基础知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等。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排放控制等。

3.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4. 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发动机模型或实体发动机。

3. 维修工具和零部件。

4. 实验室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和故障诊断能力。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 第3-4课时: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冲程循环。

3. 第5-6课时:学习发动机维修工具的使用和零部件的更换。

4. 第7-8课时: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

5. 第9-10课时: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维修技巧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八、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是否齐全。

2. 课堂讲解:通过PPT和实体发动机,讲解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授课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

二、授课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转速等参数。

3.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零部件的检查与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现场演示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解决实际故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零部件样品、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和维修需求。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 演示: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现场演示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解决实际故障。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授课内容:1. 发动机的性能检测:发动机功率、扭矩、油耗、排放等检测方法。

2. 发动机故障诊断: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诊断方法、故障代码解读等。

3.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发动机故障案例,探讨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如:气缸、活塞、曲轴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气缸与活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气缸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曲轴与连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2 教学内容曲轴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章:配气机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2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配气机构的组成(如:气门、气门座、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2. 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工具的分类、设备的选用和维护。

3. 发动机维修方法:故障诊断、零部件更换、维修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维修方法。

2. 难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零部件更换。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发动机实验室。

2. 教学工具:发动机模型、工具箱、故障诊断设备。

3.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践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 实物演示:展示发动机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动机结构。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零部件的拆装和维修练习。

5. 故障诊断:讲解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问题,分享维修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理解。

2. 实操考试: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故障诊断报告:评估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发动机模型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设置故障诊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第3-4周:讲解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3. 第5-6周:教授发动机维修方法和技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

2. 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 实践: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

2. 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课件: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发动机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展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维修工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二章1-2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二章1-2

发动机进气造成燃烧过程所进的水遇热蒸发并随排气排出,由于存在缺口造成三漏(水、油、气),油压不足,可燃混合气有水分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或无法启动。

故障原因是气缸体、气缸盖有裂纹,气缸体、气缸盖水道腐蚀,气缸体、气缸盖变形,气缸垫损坏。

【理论知识】:任务2.1 机体组的构造与检修2.1.1机体组的构造机体组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安装的基础,是安装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载荷,并保证发动机各运动部件之间的准确位置关系。

所以机体组的故障会给发动机运行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本项目主要讨论发动机机体组的构造、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气缸垫等组成,如图2.1所示。

1.气缸体(1)气缸体作为发动机的基础部件,能承受的恶劣工作条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具有足够的刚度。

②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

③具有足够的耐磨性。

气缸体材料多是由灰铸铁或铝合金铸造而成,在气缸体内部由许多加强筋、冷却水套和润滑油道组成。

(2)气缸体分类气缸体根据与油底壳安装平面位置不同分成一般式、龙门式、隧道式三种,其中一般式构造简单、加工方便,用于中小型发动机,龙门式刚度和强度较好,但加工工艺性较差,用于大中型发动机,隧道式仅用于少数机械负荷大的发动机,如图2.2所示。

(3)气缸冷却为了使气缸内表面在高温下能正常工作,必须对气缸和气缸盖进行冷却,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现在发动机采用的一般都是水冷式。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周围和气缸盖都加工有可相通的冷却水套,冷却水可以在水套中不断循环带走热量。

按气缸排列方式常分为单列、V型、对置、VR、W五种,如图2.3所示。

单列直列式(L),一般缸数不大于6的可采取这种形式。

V型气缸排成两列,中心线夹角小于180°,缩短了机体的长度和高度,增加了宽度,减轻了质量,形状复杂,一般6~12缸会采用,大众又推出W型发动机,气缸分四列错开布置,构造紧凑、复杂,成本高,应用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汽车维护分类
2、汽车维修分类
五、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汽车故障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的汽车应用技术。

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

2.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
(三)钳子
钳子种类很多,汽车修理常用锂鱼钳和尖嘴钳两种。

1、鲤鱼钳:用手夹持扁的或圆柱形零件,带刃口的可以切断金属。

使用时,擦净钳子上的油污,以免工作时打滑。

夹牢零件后,再弯曲或扭切;夹持大零件时,将钳口放大。

不能用钳子拧转螺栓或螺母。

2、尖嘴钳:用于在狭小地方夹持零件。

(四)扳手
用于折装有棱角的螺栓和螺母。

汽车修理常用的有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活络扳手、扭力扳手、管子扳手和特种扳手。

1、开口扳手:开口宽度6~24毫米范围内有6件、8件两种。

适用于折装一般标准规格的螺栓和螺母。

2、梅花扳手:适用于折装5~27毫米范围的螺栓或螺母。

每套梅花扳手有6件和8件两种。

3、套筒扳手:每套有13件、17件、24件三种。

适用于折装某些螺栓和螺母由于位置所限,普通扳手不能工作的地方。

折装螺栓或螺母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套筒和手柄。

4、活络扳手:此扳手的开度可以自由调节,适用于不规则的螺栓或螺母。

使用时,应将钳口调整到与螺栓或螺母的对边距离同宽,并使其贴紧,让扳手可动钳口承受推力,固定钳口承受拉力。

扳手长度有100毫米、150毫米、200毫米、250毫米、300毫米、375毫米、450毫米、600毫米几种。

5、扭力扳手:用以配合套筒拧紧螺栓或螺母。

在汽车修理中扭力扳手是不可缺少的,如气缸盖螺栓、曲轴轴承螺栓等的紧固都须使用扭力扳手。

汽车修理使用的扭力扳手,其扭矩为2881牛顿米。

6、特种扳手:或称棘轮扳手,应配合套筒扳手使用。

一般用于螺栓或螺母在狭窄的地方拧紧或拆卸,它可以不变更扳手角度就能折卸或装配螺栓或螺母。

二、专用工具
汽车修理常用的专用工具有火花塞套筒、活塞环装卸钳、气门弹簧装卸钳、黄油枪、千斤项等。

(一)火花塞套筒
火花塞套筒用于拆装发动机火花塞。

套筒内六角对边尺寸为
22~26毫米用,用于折装14毫米和18毫米的火花塞;套筒内六角对边为17毫米的,用于折装10毫米的火花塞。

(二)活塞环装卸钳
活塞环装卸钳用于装卸发动机活塞环,避免活塞环受力不均匀而拆断。

使用时,将活塞环装卸钳卡住活塞环开口,轻握手柄,慢慢收缩,活塞环就慢慢张开,将活塞环装入或拆出活塞环槽。

(三)气门弹簧装卸钳
气门弹簧卸钳用于装卸气门弹簧。

使用时,将钳口收缩到最小位置,插入气门弹簧座下,然后旋转手柄。

左手掌向前压牢,使钳口贴紧弹簧座,装卸好气门锁(销)片后,反方向旋转气门弹簧装卸手柄,取出装卸钳。

(四)黄油枪
黄油枪用于各润滑点加注润滑脂,由油嘴、压油阀、柱塞、进油孔、杆头、杠杆、弹簧、活塞杆等组成。

使用黄油枪时,将润滑脂小团小团地装入贮油筒,排除空气。

装潢后,拧紧端盖即可使用。

对油嘴加注润滑脂时,应对正油嘴,不得歪斜。

若不进油,应停止注油,检查油嘴是否堵塞。

(五)千斤顶
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项、液压千斤顶和液压举升器。

汽车常用液压千斤顶。

千斤顶的举升力为3吨、5吨、8吨等。

使用千斤顶前,用三角木垫好汽车;在松软路面上使用时,应在千斤顶底下加垫木;举升时,千斤顶应与重物垂直对正;千斤项未支牢前及回落时,禁止在车下工作。

使用千斤顶时,先把开关拧紧,放好千斤顶,对正被顶部位,压动手柄,就将重物顶起。

当落下千斤顶时,将开关慢慢旋开,重物就逐渐下降。

四、小结
1、汽车维修、维护、诊断的分类
2、汽车维修、维护、诊断的方法
3、汽车发动机维修常用工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