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和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最佳的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0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对小儿大叶性肺炎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复发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bar pneumonia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best nursing method. M ethods To observe patient’s condition carefully and provide the best care for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lobar pneumonia. Results All the 100 cases infection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recovery per we give meticulous treatment,observe closely if any condition change of the patients and adopt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lobar pneumonia,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alleviat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and decreas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Children;Lobar pneumonia;Nursing

大叶性肺炎是累及肺大叶的急性纤维素炎。病变从肺泡开始,迅速扩展到肺段乃至整个大叶,主要有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炎性反应,临床起病急骤,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鉄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和肺实变体征[1]。也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大多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年长儿较多,因为此时机体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而不致扩散,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较多,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程长,易发生并发症,以发热、咳嗽、气喘、鼻煽、呼吸加快、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住院的10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共100例患儿,男57例,女43例,年龄3.1~10岁,平均年龄(6.02±3.04)岁,100例均经X线或CT摄片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其中右上大叶性肺炎31例,右下大叶性肺炎24例,左上大叶性肺炎28例,左下大叶性肺炎17例。平均住院日为10.62d。

2 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末梢循环情况,及时听诊患者的肺部体征,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L/min,浓度40%,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面色、呼吸、末梢循环情况。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对

金毛犬大叶性肺炎诊治病例报告

金毛犬疑似大叶性肺炎诊治 学生姓名:于丹 学号:20091488 指导教师:王娅 专业:动物医学(小动医09-2)

1.病例 种名:金毛犬性别:男年龄:7岁体重:26Kg 时间:2012年3月29日 2.发病原因 可能因为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也可能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受寒感冒引起。 3.临床检查 犬瘟弱阳性,犬细小阴性。 猝然倒地,起来后精神状态不佳;体温38.6℃,食欲不佳,脓眼粪,脓鼻涕,轻度腹泻;脚趾角质化严重。 血常规分析: 白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炎症性增多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炭疽、出败等,也见于某些化脓性疾病,如肺脓肿、化脓性腹膜炎、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等;也见于急性炎症,如肺炎、胃肠炎等。 淋巴细胞下降:见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释放增多,如感染。 单核细胞升高:机体处于积极防御阶段。 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某些内分泌疾病,也见于急性传染病开始恢复时。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升高:机体一定程度的脱水。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继发性的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出血及急性溶血等。 据血常规推测,该犬患急性感染疾病,有强烈的炎症反应。 处理:速诺 1.5ml×3 支、拜有利1.5ml×3支、热痛冰2ml×3支、科特壮2.5ml×3支/SQ,一天一次连用4天 4月3日,进行住院治疗。 体温:39.3℃,5分钟后,体温38.6℃,精神状态不佳,几乎不能站立,心律不齐,心音无力,有铁锈色鼻液。 分析:短时间内体温较快下降,病理情况可能是体温中枢被侵害。 处理:(1)0.9%Nacl 500ml×1瓶(150ml)、维生素c2ml×3支、维生素B6 2ml×3支、肌苷2ml×3支、50%葡萄糖20ml×1支、10%葡萄糖酸钙10ml×2支(18ml)、10%KCL10ml ×2支(15ml)/iv (2)干扰素200万×2支/im、血清4ml×6支/SQ、板蓝根2ml×3支/im、维生素B1 2ml ×2支、维生素B12 1ml×2支/im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和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最佳的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0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对小儿大叶性肺炎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复发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bar pneumonia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best nursing method. M ethods To observe patient’s condition carefully and provide the best care for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lobar pneumonia. Results All the 100 cases infection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recovery per we give meticulous treatment,observe closely if any condition change of the patients and adopt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lobar pneumonia,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alleviat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and decreas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Children;Lobar pneumonia;Nursing 大叶性肺炎是累及肺大叶的急性纤维素炎。病变从肺泡开始,迅速扩展到肺段乃至整个大叶,主要有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炎性反应,临床起病急骤,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鉄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和肺实变体征[1]。也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大多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年长儿较多,因为此时机体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而不致扩散,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较多,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程长,易发生并发症,以发热、咳嗽、气喘、鼻煽、呼吸加快、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住院的10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共100例患儿,男57例,女43例,年龄3.1~10岁,平均年龄(6.02±3.04)岁,100例均经X线或CT摄片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其中右上大叶性肺炎31例,右下大叶性肺炎24例,左上大叶性肺炎28例,左下大叶性肺炎17例。平均住院日为10.62d。 2 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末梢循环情况,及时听诊患者的肺部体征,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L/min,浓度40%,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面色、呼吸、末梢循环情况。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对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多见于寒冬和早春时节 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咳嗽,胸痛、肺部罗音与肺实变体征。本病909b以上山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其余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正常人的u因部也是可以找到的,在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大叶性肺炎,除和细菌的数量、毒力和侵入途径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如受冷、过度疲劳、手术外伤、精神创伤,营养不良,患传染病或慢性疾病后,由于抵抗力弱,常可诱发本病.病理变化主要为肺部呈现渗出性炎变成实变.常常波及整个肺的大叶。从本病的多发季节和主要临床表现看.与中医学文献中的。风温。颇近似,不过。风温”所可包括的疾病不止本病一病而巳。 [临床表现] 大叶性肺炎是在正气虚弱、卫外功能不强的情况下,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病。发病则见卫表功能失常的表现、痰热交阻的表现、气阴两伤或阳气欲脱的表现。兹将主要证候分述如下: 1.寒战高热 在潜伏期1—2天后。有突然发病见寒战发热,也有因上呼吸道或支气管感染后寒战发热,初病恶寒或者寒战后

即但热不寒,此因人身之阳气奋起与病邪抗争,所谓阳盛则热。可见体温很快上升.在39-40C左右.一般呈稽留热,持续5—7天。发热时可伴有头痛,全身酸痛.胃口不佳、便秘、脉搏增快等。也有年老或体弱的患者对感染的反应性不高,炎症很重但体温只在38~39C之间,恶寒而无大热、冷汗小、四肢厥、脉沉细或者微细欲绝,此为阳气虚脱.属于危急之症. 2.咳嗽病多 本病在病变过程中常见吐出较多痰液,由色白渐转黄.由质稀渐转稠,并且呈铁锈色。一般来说,病变开始,咳嗽症状一经明显,则见白色泡沫痰.随着高热的出现,痰液转黄转稠.出现典型的铁锈色痰,以后逐渐增多并变成脓性.这反映病邪入里.里热亢盛。至后期.咳嗽痰液的量又逐渐减少。 3。胸痛 本病在发病过程中常见胸部疼痛。在寒战时,胸痛不明显.随着热势增高,咳嗽剧烈时.右胸疼痛开始明显.且随咳嗽气急而加重:而当咳嗽减轻时,胸痛也随之逐渐消失。 4.体征 一般情况下,有呼吸浅而快.口唇部门\现单纯疱疹等。病情重者有呼吸困难、紫绀和黄疽。肺部体征在早期即起病.1—2日内.病侧呼吸幅度降低.病变部叩诊呈轻度浊

大叶性肺炎

医本101---2.3组(第二大组第三小组) 组员:金光勇,刘鹏鹏,王星贤, 张巧群,孙霜霜,朱娜咪 案例四:酒后淋雨又受寒 病例部分 (第一部分)关键词:饮酒;淋雨;浑身无力;头痛发冷;痰中带“血” 思考:根据你从患者的临床变现,你要考虑哪些疾病? 答:大叶性肺炎、干酪性肺炎、肺癌继发感染、急性肺脓肿。 (第二部分)关键词:肺纹理增粗;肋膈角;革兰阳性双球菌 思考:(1)血常规中白细胞正常值是多少?中性分页核粒细胞喃? 答: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 /L(15000-20000/mm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2)X光片显示是左侧肋膈角见少许胸腔积液,这是为什么?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X光片;血常规;痰涂片 思考:(1)车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你认为的可能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答:病例中车驰是个卡车司机,平日跑长途运输工作比较劳累,病发前一天饮了大量白酒又淋了雨受了寒,可能还引起了感冒。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并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可以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 答:病理变化: 充血水肿期第1、2天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内多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大叶性肺炎及治疗

大叶性肺炎及治疗 大叶性肺炎,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属于中医"风温"、"肺胀"等范畴。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多种细菌均可引起大叶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其中以Ⅲ型致病力最强。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肺炎。 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大叶肺炎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病程大约一周,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大叶性肺炎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范围内的肺泡炎。近年由于大量强有力抗生素的使用,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较少见到。一般当气候骤变,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大叶性肺炎的症状 大叶性肺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且这种细菌在体内已经存活的比较久。那么,大叶性肺炎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发绀。 2、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亦可发生衰竭,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4、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煽动。部分患者口唇和鼻周有疱疹。

奶牛大叶性肺炎的诊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3330622.html, 奶牛大叶性肺炎的诊疗 作者:宋炳奎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7年第08期 摘要:奶牛饲养管理不当、风寒、传染性疾病等都会导致奶牛发生大叶性肺炎,造成牛的呼吸困难并降低奶牛的产奶量,造成奶牛生产力下降,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本病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诊疗措施,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应对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 关键词:奶牛;大叶性肺炎;治疗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屡创新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牛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喜爱,消费量稳步提升,这也直接刺激了现代化奶牛场的发展。从奶牛场的发展来看,制约其发展的要素主要是各类成本控制和奶牛疾病的防治,而其中疾病对奶牛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很多疾病具有突发性和群体性等特点,更应该引起重视。大叶性肺炎即属于牛场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本病又称纤维素性肺炎,是整个肺叶发生的急性炎症过程。临床上以稽留热、铁锈色鼻液、肺部的广泛浊音区和病理的定型经过为特征。 1奶牛发生大叶性肺炎的原因 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比较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类: 1)受寒感冒、饲养管理不当、理化因素的刺激等均可降低整个机体特别是肺组织的抵抗力,各种内、外病原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本病。 2)继发于传染病,如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炭疽、犊牛副伤寒等。 2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2.1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加剧。病牛初期体温迅速升高,呈现稽留热(40~41℃以上),持续6~ 9d,以后逐渐消退恢复正常体温。精神萎靡,食欲低下,结膜发绀,呼吸困难,常常抬头张大嘴努力呼吸,牛体逐渐消瘦。病牛流出鼻液,随病程变化明显,初期流出清水样鼻液,中期流铁锈色或黄红色鼻液,后期流少量脓性鼻液。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分(参考提供)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分 大叶性肺炎发病突然,全身症状重剧,高热稽留,取定型经过,每个阶段都有特征性的叩诊和听诊变化,特别是大面积实音,有的病例出现铁锈色鼻液。 小叶性肺炎的发生较为缓慢,体温多呈弛张热型,没有定型经过,胸部叩诊呈灶性实音区,听诊可听到捻发音或小水泡音。 X线影象可以鉴别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一般在临诊上根据病史、热型、病程经过和胸部叩诊及听诊的变化来区别。 ①大叶性肺炎。这是急性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始于肺泡,迅速扩展到整个肺段或肺叶,可侵及两个或更多的肺叶。患病时肺泡壁通常不被破坏,故痊愈后呼吸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当病变部位的肺泡被炎性渗液充满(实变)时,X射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遍及整个受累的肺段或肺叶。至渗液开始被吸收(溶解)时,则见不均匀的阴影减退区。不过,在目前肺炎得到早期治疗的情况下,典型的大叶病变已不多见。 ②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炎,多属继发性。一般先发生支气管炎,然后向深部蔓延至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炎症亦可向支气管周围扩展,先引起支气管周围炎再波及肺泡。散在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病变还可进一步扩展而互相融合。小叶性肺炎在X射线检查时可见大小不等的斑点状、云絮状或片状阴影,散在分布,以双下肺为多。 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是指肺小叶的炎症。通常于肺泡内充满由上皮组织、血浆 与白细胞组成的卡他性炎症渗出物,故又称卡他性肺炎。临床上以出现弛张热,呼吸次数增多,叩诊有散在的局灶性浊音区和听诊有捻发音等为特征。 多见于幼弱和老龄犬。 [病因] 原发性病因与支气管炎基本相同,饥饿过劳、感冒、物理和 化学因素的刺激,在某种程度上都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为各种各样的内源牲 和外源性细菌大量繁殖创始了条件,以致引起本病。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 链球荫、革兰氏阴性埃希氏菌属、克雷白氏菌属杆菌等,均是肺炎的非特异 性病原体。 继发性病因大多数情况下,小叶性肺炎是一种继发性疾病。如流行性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病程大约一周,体温骤降,症状消失。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疾病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属于中医“风温”、“肺痈”等范畴。 [编辑本段]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种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其中以Ⅲ型致病力最强。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有荚膜,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编辑本段] 病理变化 大叶性肺炎其病变主要为肺泡内的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一般只累及单侧肺,以下叶多见,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期: 1.充血水肿期主要见于发病后1~2天。肉眼观,肺叶肿胀、充血,呈暗红色,挤压切面可见淡红色浆液溢出。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浆液性渗出物,其中见少量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渗出物中可检出肺炎链球菌,此期细菌可在富含蛋白质的渗出物中迅速繁殖。 2.红色肝变期一般为发病后的3~4天进入此期。肉眼观,受累肺叶进一步肿大,质地变实,切面灰红色,较粗糙。胸膜表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含大量红细胞、一定量纤维素、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物,纤维素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有利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3.灰色肝变期见于发病后的第5~6天。肉眼观,肺叶肿胀,质实如肝,切面干燥粗糙,由于此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而充血消退,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而纤维素渗出显著增多,故实变区呈灰白色。镜下,肺泡腔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纤维素网中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较少。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而呈贫血状态。渗出物中肺炎链球菌多已被消灭,故不易检出。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11-24T15:16:24.1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7期作者:陶娟 [导读]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合理的饮食,及时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复发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通过配合积极治疗,控制住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10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合理的饮食,及时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复发率。 【关键词】小儿;大叶性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245-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nursing method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pneumonia. Methods To perform careful observation of changes in condition and provid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asonable diet and nursing for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cute pneumonia. Results All the 100 cases infection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recovery per cooperating with positive treatment, the disease has been controlled and the disease has been effectively alleviated and controlled. Conclusion Through active treatment,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reasonable diet, timely maintain airway patenc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Children;Acute pneumonia;Nursing care 大叶性肺炎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寒冷的季节多发,它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1]其具有发病快,并发症多的特点,可对肺功能及多个器官功能造成影响。[2]也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大多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年长儿较多。现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住院的10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共100例患儿,男63例,女37例,年龄3,2岁到11岁,平均年龄6.04±3.04岁,100例均经X线或CT摄片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其中右上大叶性肺炎36例,右下大叶性肺炎21例,左上大叶性肺炎26例,左下大叶性肺炎17例。平均住院日为9.62天。 2.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咳嗽、咳痰的性质,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对咳嗽无力的患儿,经常更换体位,拍背,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及炎症消散:痰液粘稠可适当提高室内湿度,以湿化,湿润呼吸道,也可以超声雾化吸入:对于咳嗽无力痰液较多的患儿,给予机械吸痰,吸痰时调好负压,动作要轻柔,不要损伤鼻腔黏膜和口腔,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 2.2 发热的护理 (1)监测体温变化,腋温在38.5℃以下可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多擦大血管处,如腋下、颈部、腹股沟、腘窝处,指导患儿多饮温开水。如超过38.5℃(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超过38.0℃)应立即告知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选择合理的药物,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服药。(2)休息:发热或全身乏力等症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及陪护人员,保持病室安静舒适。(3)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鼓励患儿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4)患儿出汗后及时擦洗,及时更换衣服,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的清洁,防止受凉。 2.3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是一软管留置在患儿的血管内,一般保留3天左右,但根据患儿血管的情况及留置针保留的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保留时间,患儿穿刺部位可以适当活动,留置针导管内有少量回血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应避免在穿脱衣裤时或患儿哭闹时将留置针拔除,如有留置针脱落,家长应立即按压住穿刺点止血和通知护士。 2.4 心理护理 大叶性肺炎起病急,病程长,要做好解释劝导工作,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多关心、爱护患儿,经常和患儿一起玩耍,给患儿讲故事,画画,和患儿一起做游戏,解除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多与患儿家长交谈,指导家长多给患儿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听取患者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的解答清楚,以消除病人家属不必要地心理负担和压力,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 2.5 饮食护理 生病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白粥、烂面条等,一次进食量不宜太多,宜少量多餐,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水果吃香蕉、苹果。 2.6 雾化吸入的护理 对于喘息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常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氧流量调至5L/min以上,将雾化罐竖直,将面罩罩住孩子的口鼻,鼓励孩子做深呼吸,使药液到达呼吸道深部,尽量避免将雾化液喷至眼部。雾化吸入后予咽喉部漱口,擦干净脸部残余药液。 2.7 出院指导 (1)出院后坚持每天规范用药,按时来院复诊。 (2)合理喂养,适当增加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多晒太阳,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3)平时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物,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家里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接触感冒生病的人。 (4)打预防针的注意事项,出院后一个月(用丙球患儿6个月)以后方可正常接种疫苗。 3.讨论 小儿大叶性肺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发病后病程较长,若不及时处理处理不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通过积极治疗,采取

儿科肺炎练习题

肺炎 1、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统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是: A.病原体的侵入 B.毒素的作用C?组织破坏D.缺氧二氧化碳潴留E通气阻碍2、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力衰竭 B.中毒性肠麻痹C酸中毒D.呼吸衰竭E低钾血症3、重症肺炎发生腹胀,多由于: A.低血钾 B.中毒性肠麻痹 C.消化不良 D.消化道粘膜损害 E.低钙血症4、金葡菌肺炎易发生: A.休克 B.心力衰竭C肺大泡、脓气胸D.中毒性肠麻痹E.哮喘 5、处理呼吸衰竭,下列哪项不对: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氧气疗法 C.用呼吸兴奋剂 D.25%硫酸镁缓慢静滴 E.补充液体6、肺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紧急措施是: A.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B.吸氧C人工呼吸D用镇咳药E.用地高辛7、判断肺炎轻重程度主要根据: A.肺部啰音多少 B.缺氧程度C有无心衰、脑病等其他症状D.精神状况E.以上都不是8、抗生素治疗肺炎停药指征是: A.体温正常即可停药 B.体温正常,肺部体征消失后再用5—7天 C.X线正常后 D.体温正常后半月 E.呼吸正常 9、按病理分类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是 A.支气管肺炎 B.大叶性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干酪性肺炎E细支气管炎 10、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区别要点是: A.发热咳嗽重 B.呼吸音粗 C.固定的湿啰音 D.白细胞增高 E.发热程度 11、婴幼儿肺炎给氧的主要条件为:

A.发热咳嗽 B.双肺密集中小水泡音C合并脓胸D.烦躁不安,口周发绀E.呼吸音粗 12. 6个月男孩,急起喘憋1天,烦躁不安,体温38.1,呼吸70次/分,心率156次/分,满肺哮鸣音,肝肋下1.5cm,应诊断为: A.支气管炎 B.腺病毒肺炎 C.支气管肺炎并心衰 D.哮喘性支气管炎 E.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13.4个月男孩,患肺炎,体温40.C,两眼上翻,前囟紧张,惊厥,脑脊液正常,首先考虑合并: A.高热惊厥 B.中毒性脑病 C.化脑 D.低血钙 E.低钾血症 14.肺炎病儿经用青霉素1 天,未退热,应该: A.加三联抗生素 B.加用激素 C.立即改用其他抗生素 D.用2—3天无效再改用其他药 E.停止治疗 15.1 岁患儿,发热咳嗽3 天入院,治疗中出现呼吸急促,鼻扇,发绀,三凹征,呼吸60次/分,心率180次/分,双肺细小水泡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支气管肺炎 B.喘憋性肺炎 C.喘息性支气管炎 D.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 E.脓胸 16. 肺炎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吸氧 C.维持体温正常 D.应用抗生素 E.控制饮食 17. 肺炎首要的护理诊断是: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活动无耐力 C.体温过高 D.心力衰竭 E.气体交换受损 18. 小儿肺炎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应考虑: A.脓胸B肺不张C.毒血症D.心力衰竭E.气胸 19.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 A.心率过快 B.末梢循环衰竭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分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 的区分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分 大叶性肺炎发病突然,全身症状重剧,高热稽留,取定型经过,每个阶段都有特征性的叩诊和听诊变化,特别是大面积实音,有的病例出现铁锈色鼻液。 小叶性肺炎的发生较为缓慢,体温多呈弛张热型,没有定型经过,胸部叩诊呈灶性实音区,听诊可听到捻发音或小水泡音。 X线影象可以鉴别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一般在临诊上根据病史、热型、病程经过和胸部叩诊及听诊的变化来区别。 ①大叶性肺炎。这是急性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始于肺泡,迅速扩展到整个肺段或肺叶,可侵及两个或更多的肺叶。患病时肺泡壁通常不被破坏,故痊愈后呼吸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当病变部位的肺泡被炎性渗液充满(实变)时, X射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遍及整个受累的肺段或肺叶。至渗液开始被吸收(溶解)时,则见不均匀的阴影减退区。不过,在目前肺炎得到早期治疗的情况下,典型的大叶病变已不多见。 ②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炎,多属继发性。一般先发生支气管炎,然后向深部蔓延至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炎症亦可向支气管周围扩展,先引起支气管周围炎再波及肺泡。散在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病变还可进一步扩展而互相融合。小叶性肺炎在 X射线检查时可见大小不等的斑点状、云絮状或片状阴影,散在分布,以双下肺为多。 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是指肺小叶的炎症。通常于肺泡内充满由上皮组织、血浆 与白细胞组成的卡他性炎症渗出物,故又称卡他性肺炎。临床上以出现弛张 热,呼吸次数增多,叩诊有散在的局灶性浊音区和听诊有捻发音等为特征。 多见于幼弱和老龄犬。 [病因] 原发性病因与支气管炎基本相同,饥饿过劳、感冒、物理和 化学因素的刺激,在某种程度上都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为各种各样的内源牲 和外源性细菌大量繁殖创始了条件,以致引起本病。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 链球荫、革兰氏阴性埃希氏菌属、克雷白氏菌属杆菌等,均是肺炎的非特异 性病原体。 继发性病因大多数情况下,小叶性肺炎是一种继发性疾病。如流行性 感冒、腺病毒病、传染性肝炎、犬疱疹病的病程中,或肺吸虫、弓形体、蛔 虫幼虫等常能引起小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并中毒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大叶性肺炎并中毒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孙绍秀王世爱 Sun Shaoxiu,Wang Shiai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dao City,Shandong 266100 China) 1 护理评估 1.1 一般资料:李某某,男,56岁,已婚,干部。 1.2 活动运动型态: 1.2.1 全身皮肤湿冷,肢体末梢紫绀,烦躁不安,血压11/6kPa。 1.2.2 端坐呼吸。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氧饱和度下降。 1.2.3 由于吸氧、发热及机械通气引起痰液粘稠,咳痰无力。 1.2.4 平时能料理家务,坚持室外活动,且活动后无疲劳、胸闷感。患病后,活动时有胸闷、疲乏感。 1.3 认知感受型态:舒适改变:胸痛、胸闷、憋气。知识缺乏:与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均缺乏。 1.4 自我感受型态:患病后控制力差,缺乏自信,易激动,易怒,全身疼痛。 1.5 营养代谢型态:应用泰能等抗生素,易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同时食欲差,白细胞降低( 2.5×109/L),发热,可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 1.6 排泄型态:平时大便每日1次,软,排便通畅,小便每日6次~7次,量、颜色正常。患病后3d未解大便,未进食物;能进食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且活动少。 2 护理诊断 2.1 气体交换障碍:与肺部感染有关,临床表现有皮肤末梢紫绀,呼吸 36/min,端坐呼吸,血气分析异常。 2.2 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中毒性休克有关,表现有全身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11/6kPa。 2.3 胸痛:与炎症刺激胸膜有关。 2.4 焦虑:与环境改变、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2.5 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表现为面色潮红、全身乏力。 2.6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分泌物多、吸氧、发热、机械通气引起呼吸道干燥有关,表现为痰液粘稠,咳痰无力。 2.7 活动耐力下降:与胸闷、憋气、缺氧有关。 2.8 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与发热、应用泰能等抗生素有关。 2.9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发热、出汗、机体抵抗力降低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