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全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册:P3上图、P6、P20下图、P33哪种接法灯泡能亮、P52呼吸器官图P67-72科学素养参考测试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昼夜交替变化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9、地球的地轴总是(倾斜)的。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这也是现在被广泛认可的。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中国在白天的时候,美国是黑夜)。

13、月亮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地球),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月球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的(一半)。

14、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15、月相是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一面的(部分面积)。

16、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7、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8、(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每课知识梳理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每课知识梳理课件

(2)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
(3)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 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②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视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5单元 人体“司令部”
17 刺激与反应
(1)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 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
(3)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 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 经。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 令传送到肌肉,使其做出反应。
(4)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 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
5单元 人体“司令部”
10 火山和地震
(1)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
(2)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 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
(3)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 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这是地 震形成的原因。
(4)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
(5)地震逃生口诀;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厨房有危险, 厕所把身藏。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高楼遇地震,电梯 不能乘。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 房。切记胡乱跑,目标是广场。
2单元 热抟递
5 热辐射
(1)像太阳、筹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2)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 也能进行。
(3)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 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
(4)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 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 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共21课)(2023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共21课)(2023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共21课)(2023新版)以下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整理:课程1:生活中的物体- 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功能- 掌握物体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硬度等属性课程2:能量与物体- 了解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掌握能量的分类和特点- 认识物体的热量和光能课程3:食品与消化系统- 了解食品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认识食物对身体的作用课程4:光的传播- 了解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认识镜子和透镜的特点和用途课程5:地球和月亮- 了解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规律-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认识月亮的形状、表面和运动课程6:物质的三态变化- 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掌握冰、水和水蒸气的形成和转变- 认识溶解和蒸发现象课程7:声音的传播-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 认识声音的高低、响亮和音色课程8: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互影响- 掌握日地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认识太阳对生物和气候的影响课程9:空气和风-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压强- 掌握空气的移动和气压的变化- 认识风的形成和分类课程10:电和电路- 了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规律- 掌握简单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认识电的危害和用途课程11:植物的繁殖-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认识植物的繁殖器官和方法课程12:人类生殖与发育- 了解人类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掌握人类的生殖周期和生殖方式- 认识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课程13:地球和环境保护- 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 掌握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影响- 认识环保的意义和方法课程14: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掌握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认识动物的繁殖行为和发育周期课程15:运动和力-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掌握力的作用和特点- 认识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力课程16:地球的水资源- 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和分布- 掌握水的循环和利用- 认识水的重要性和保护课程17:电的应用- 了解电的应用和使用场景- 掌握电的安全使用和节约用电- 认识电的发展和对生活的影响课程18:灾害与防护- 了解常见自然灾害和相关防护知识- 掌握灾害发生原因和防护方法- 认识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课程19:生物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物种和环境关系- 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课程20:时间和日历- 了解时间的划分和计量方式- 掌握日历的使用和记事方法- 认识时间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课程21:科学与社会- 了解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认识科学研究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以上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填空题1、“东方红,太阳升、、、、”歌曲唱出了(日出东方,太阳升上天空)两个自然现象。

2、(光和不透明的物体)是形成影子的必要条件。

3、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来(辨别方向)和(推断时间)。

4.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5.一天中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测量气温时,温度计测量温度是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6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日晷测出的时间(不准确)。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人们利用太阳运动和投影变化规律来制造日晷。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地平日晷)和(极地日晷)。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PT文档共3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PT文档共30页

苏教版小学《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溶解现象,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课程内容:第一章水的基本性质 1.1 水的来源和重要性 1.2 水的物理性质1.3 水的化学性质第二章水的三态变化 2.1 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2.2 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3 水的三态在大自然中的表现形式第三章溶解现象 3.1 溶解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3.2 溶解的过程和现象 3.3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第四章水温的测量 4.1 水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2 水温对生活和实验的影响 4.3 水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第五章水的保护与环境意识 5.1 水资源的珍贵与保护 5.2 水污染及其危害 5.3 我们的行动:保护水资源,守护地球家园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资源:1、教学PPT:包括课程内容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实验用具,用于实验操作。

3、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网站、视频、文献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程实施: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PT共3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PT共30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精华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一课《光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⒉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常见的自然光源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常见的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发光二极管)。

3.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二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颠倒)。

5.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如果物体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

第三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2.(万花筒)和(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3.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4.(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5.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6.(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等情形,都属于光的反射。

7.像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都具有(光滑)的特点它们的反光效果好。

第四课《七色光》1.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2.(阳光明媚且光线具有一定的角度)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

3.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5.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等量相加,会出现另一种色光的(互补)色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 ◆ 认清方位,最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来描述。 ◆ 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描述 太阳的位置。 ◆ 用拳头表示太阳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 计量方法。由于学生拳头大小的差异, 观察的结果可能各人不一样。只要学生找出规律 即可。 活动 2: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发现阳光下影 子变化的规律。 1、画教学楼的影子。 2、画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器材准备:指南针、 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尺、 钟表、温度计。 3、讨论: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建议: 1.先让孩子预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变化吗? 会怎样变化? 2.画大楼的影子,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任 选物体画影子。 3.制作观察影子的小仪器时,先用指南针定好 南北方向后,在白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可以先定方向,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 在纸上标识方向。再在纸上定好小棒的位置。 4.观察记录应该延续一整天。利用每节下课时 间去记录一次,一直延续到放学,这样学生能够 获得一天的数据。 活动 3:在室内用手电筒模拟阳光下影子变化, 寻找规律 器材准备: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1、模拟活动 2、讨论:A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太阳位置的关 系 B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C预测气温 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的关系 建议: 1.模拟活动前或后,一定要让学生讨论知道手 电筒和竹篾分别代表太阳和太阳在天空中运动 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 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对于学生预测气温的变化,教师不必表态, 只是让学生通过实测来说明气温和太阳位置的 关系。 本课主要活动:连续记录影子——侧重于科学探 究 三、实验与制作
熟悉的用品——镜子,来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说 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利用镜子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导入:认识光的反射 现象,建立光的反射概念。 1、“引阳光入教室”:聚焦活动,调动学生原有 的玩镜子的经验,很快融入探究的情境。 2、“怎么让她的脸亮起来”: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认识到人的脸也会反光。 3、“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和皎洁的月亮是怎 样发光的吗”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几乎 每种物体都会反射光线,而且,越光滑的表面, 反射效果越好。 活动:研究光的反射 1、观察镜子里的物体:图 1:感性地认识到光 路是可逆的;图 2:认识到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 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2、两面镜子:两面镜子彼此互相映照产生 3、体验反方向:镜子成像特点的应用 A借助镜 子读左右相反的文字 B让笔在镜子里五角星的 缝隙间行走 拓展:利用反射现象(用平面镜做玩具或游戏) 1、日光接力打靶游戏:分析光的反射路线。 2.制作潜望镜: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观察 一个做好的潜望镜,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制作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教 师也可演示画出第一条光线。 3.制作万花筒方法见参考资料。 研讨:其他形式的反射现象(凹凸面镜) 1、认识这些现象 注意:A可让学生先预测一下:把镜面弯曲, 会照出什么样的像? 再让他们去照汤匙的正反面。B只要学生能发现 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而凸面镜中的影 像是正立的即可。 2、生活中的运用
3、昼夜交替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 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答:逆时针转动。 问题 2、如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 晚上 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 —-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让学生 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二、教法分析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 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 在运动(自转)。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导入:观察同一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 建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地白 天和黑夜的情况,由大量的现象描述,产生对昼 夜现象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还需了解当早晨 面向南方的时候,太阳出现在那一边,傍晚的时 候太阳又从那一边落下,为下面做模拟实验做好 准备。 活动 1: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 做模拟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考虑:灯光的位置、 地球仪的方向、观察到的明暗变化,最关键的是 学生需要考虑怎样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 昼夜交替的现象。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 地球仪绕着灯光转动;另一种是地球仪和灯光的 位置不变,只旋转地球仪。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 考虑怎样旋转才能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类 似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 关键: 1. 注意几个细节:地球仪应逆时针转动;把 投影仪的光射向地球仪;投影仪不能靠地球太 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2. “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讨论,提 到模拟实验前进行。 活动 2:观察模型——讨论同一时刻的晨昏变化 1、观察灯光下的地球仪,根据明暗的不同和明 暗的趋势,判断出那些地方是白天,哪些地方是 黑夜;哪些地方是早晨,哪些地方是黄昏。 2、知识应用。 活动 3:阅读资料:古人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过程 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种昼夜成因观点,进行 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建议:1.可以用多媒体介绍有关对昼夜形成原
3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你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 吗? 答:萤火、闪电、太阳是自然光;蜡烛、灯泡是 人造光。 问题 2、你怎样解释下面光的现象? 答: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二、教法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启始课,通过学生观 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认识光源——自然,人造 2、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直接观察:透射过密林的阳光、乌云后面射出的 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起学生的相 关表象,使学生很容易地推测出光沿直线行进 用实验证明: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 到墙上”的实验 3、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进一步认识光 的直线传播规律 主要活动: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误区和途径)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 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水、烧杯、等 实验过程:在烧杯对着的两侧画一个小圆圈,用 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 对面的小圆圈上。 实验结论:这说明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行进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教材
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 变化:长---短--长。 问题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问题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问题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 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二、教法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 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 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 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 响。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通过直接观察太阳视运动(观察太阳)和间接了 解太阳的视运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指 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用场景图——太 阳的日出和日落即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现象引 入。 建议: 1.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说亲身 观察到的或是在影像资料上看到的日出、日落的 情景,为下一步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做好准 备。 2.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基本运动规律,如东升 西落等,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奠定知识前提。 活动 1:认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 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方位和高度。
1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 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 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 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 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 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4、看月亮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 律吗? 答: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 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 —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 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二、教法分析 观察发现一个月期间月亮的运行变化的规律。 交流:心中的月亮——了解学学生前概念 1、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从中了解学生对月 亮的变化已经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对关于月亮 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等 2、根据不同月亮的形状给月亮排序。学生可能 出些多种排列方法,在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 法,把这些排序方法当成是学生的一种已有经 验,在实际观察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结果 来纠正自己原有概念的错误,而不在课堂上根据 老师或者书本的介绍来直接纠正学生错误概念。 活动:连续观察月亮——总结规律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观察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给月相记日记。 观察月相要记些什么?(阳历、农历、观察地点、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吗?为什么? 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 上活动。 问题 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 间。 二、教法分析 单元总结课。 揭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 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知道事物之 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活动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花钟 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了解白天活动的动物和夜 间活动的动物,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的动物进行 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白昼还是黑夜的活 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物的身体构造、 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 活动 2: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生物钟 以谈话的形式展开关于生物钟的讨论。 活动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动物和夜行 动物 拓展: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 提交任务——收集资料——科学讨论——形成 共识 主要活动:调查活动——植物、人、动物的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