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并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寓言中人物的形象,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的内容,概括寓意。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寓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不同寓言所传达的不同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比如《坐井观天》《揠苗助长》等,这些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二、知识备查1.介绍寓言的相关知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通常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的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介绍《伊索寓言》和《列子》《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赫拉(hè)宙斯(zhòu)庇护(bì)雕像(diāo)爱慕(mù)虚荣(róng)溉汲(gài jí)中伤(zhòng)躇步跐蹈(chú cǐ)舍然(shì)寝食(qǐn)2.讲解字音、字形和字义“赫”“宙”“庇”“雕”“慕”“荣” 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溉汲” 的意思是打水浇田。
“中伤” 的意思是伤害。
“躇步跐蹈”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 同“释然”,解除、消除的意思。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24、寓言四则》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等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重点)3、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材分析:《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寓言学习的文本。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学习文本,除寓言外,还有童话、神话等。
因此,结合单元的学习要求,本课的教学应关注到对寓言文体的了解(寓言的概念、特点等);对寓意准确而丰富多元的把握;还要对寓意的传达方式(如讽刺)及效果有初步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班有81名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策略:谈话法、朗读指导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动画片,猜猜它们选自哪个故事?(放动画片)猜到了吗?没错,它们就是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寓言。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快速打开书132页,根据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快速完成题目,完成了举手。
师:好,你来回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圈起来,并在旁边批“哲理性”“讽刺”。
(生批注)师: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今天我来学习24课《寓言四则》里的第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首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一遍。
二、新授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伊索及他的《伊索寓言》,全班齐读一遍。
伊索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要读懂这则寓言,了解故事里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大家齐读一遍。
赫耳墨斯是宙斯和赫拉的下一辈,官职也比他们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他在故事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给红色字注音,等下我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如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句子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寓言的基本结构和寓意表达。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学生在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上逐渐增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合作交流。
板书设计:
```
寓言四则
/ \
/ \
/ \
/ \
/ \
/ \
/ \
/ \
寓意 生活应用
/ \ / \
/ \ / \
/ \ / \
/ \ / \
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
板书设计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直观地展示了《寓言四则》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词,以及寓言故事在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合作交流方面的重要性。通过这种结构清晰的板书,学生可以快速抓住课程重点,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阐述题:《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答案:《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民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兔子再也没有出现,农民最终饿死。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寄望于偶然的机会,而应该勤奋努力,自力更生。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寓意来表达道理的文学体裁。它以简单的故事情节,揭示深刻的道理,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守株待兔》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偶然的机会,而应该努力工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单元 第24课 寓言四则

示例: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三)问题:拓展延伸。
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这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示例一:我同意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看法。把人整天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他的这种担忧是毫无益处的。如果真的会天塌地陷,他担忧也无济于事;如果不会天塌地陷,他更没必要担忧。所以他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是没必要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寓言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诙谐幽默的寓言故事,看看你会获得怎样的收获。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国别)作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③骄兵必败。④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备选问题
1.当赫耳墨斯昕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示例:雕像者的回答如同一瓢冰水泼在赫耳墨斯的头上,让他大失所望、目瞪口呆、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2.“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一句中的“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示例二: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2.发挥想象,续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学习小助手: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定的生活道理。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伊索(约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赫拉(hè)2.庇护(bì)3.量(liàng)较量(liáng)测量4.溉汲(ɡài jí)5.星宿(xiù)6.耶(yé)7.杞(qǐ)8.中伤(zhònɡ)9.躇步跐蹈(chú cǐ)10.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明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24《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 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寓言谈起。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
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4)《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战国时代列御寇所编。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 介绍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119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2)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课件(共2课时)(2024秋)

结
抓住关键词 句,分析人 物心理。
分析 寓意
善用对比, 分析原因。
发
散 思
续写
维
改写
自编
《赫耳墨斯》续写 赫耳墨斯听了以后又气又羞,他再也不想管人间的商业了。宙斯说: “我的孩子,难道你就没有错吗?你身为商人的庇护神,却没有为他们做 几件有益的事情;每一个神使都应该虚怀若谷,你却爱慕虚荣……要想得 到尊重,每一个人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赫耳墨斯默默低下了头, 暗自下定决心认真做好商人的庇护神。 这个故事适用于一些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家长和知错就改、发愤图 强的孩子。
联系生活实
方
句,分析人
际与生活体
法
物心理。
验。
分析 寓意
抓
住
关
键
词 句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
个雕像者的店里。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 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一词多义 闻 之 于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听到 ) 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求闻之若此( 名词,传闻、消息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
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闻之于宋君(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从 )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
你 知 道 哪 些 寓 言 故 事 呢 ?
本课时目标
1.了解寓言,多角度理解寓意。(重点)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续写或自编寓言。(难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投影显示: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
版
24.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 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
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
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
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
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的形象?
明确: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方法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入手分析)
明确:智谋得当,轻便灵活,抓住狮子的弱点一一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2. 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明确:骄傲、得意忘形(“吹”、“唱” 动作描写)
3. 本则寓言有什么寓意?
明确:诫人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告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
(三)学习《穿井得一人》
1.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 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
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三)学习《杞人忧天》
1•“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2.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 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4.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四、课堂总结
“寓言”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
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讽刺。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寓言
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
五、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故事一寓意
故事情节:心理、神态、语言
人物形象: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
蚊子:冲、咬T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T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
合少年儿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念。
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堂。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
寓言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
教学程中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讲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