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选题背景及目的
实践教学设计选题背景(3篇)

第1篇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师生的重视。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而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选题依据1. 理论依据(1)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育实践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践依据(1)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2)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选题意义1. 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理论。
通过对实践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实践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内在联系,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理论。
(2)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实践意义(1)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通过对实践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培养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
云计算课程设计选题

云计算课程设计选题一、选题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处理大规模数据和进行复杂计算任务的首选方式。
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云计算的技术和应用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在云计算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设计选题以云计算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深入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在云计算领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2.掌握云计算中常用的资源虚拟化和管理技术。
3.熟悉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模型。
4.探索云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场景和挑战。
三、选题内容本课程设计选题的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3.1 云计算基础•云计算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云计算的基本特点和优势•云计算的架构和组成部分3.2 资源管理和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云计算中的资源调度和管理策略•虚拟机和容器技术的比较和应用场景3.3 数据存储和计算模型•云计算中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云计算中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3.4 实际应用场景和挑战•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云计算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云计算中的性能优化和负载均衡问题四、选题要求和完成方式为了达到本课程设计选题的目标,学生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1.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场景,需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应用中的需求和挑战。
2.实现一个基于现有云平台(如AWS、Azure等)的原型系统,用于验证和演示你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3.撰写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关键技术和实验结果等内容。
报告的长度不少于1200字。
五、选题评估方式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1.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报告的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
原创云计算课程设计选题

原创云计算课程设计选题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正在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计算方式。
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软件应用的首选方式。
因此,在大学云计算课程设计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课程设计选题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云计算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选题设计1. 选题方向本课程设计选题主要围绕云计算的基础概念、应用场景、技术架构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和实践。
2. 选题内容•云计算基础概念:介绍云计算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概念的介绍。
•云计算应用场景:探讨云计算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包括企业的数据存储与备份、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云计算技术架构:介绍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包括云计算的三层架构、虚拟化技术和容器技术等。
•云计算安全性:讨论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并介绍云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及常见的云安全解决方案。
3. 选题意义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云计算的基础概念、应用场景、技术架构和安全性,掌握云计算的基本操作与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三、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云计算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场景;2.掌握云计算的基本操作与管理技能,包括云服务的部署与管理、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等;3.熟悉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和相关技术,如云存储、云计算平台等;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际的云计算案例分析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云计算任务;5.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步骤1.总结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2.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云计算的基础讲义和课堂教案,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案例的引导;3.设计云计算实验环境,包括安装相关软件、配置虚拟机和云平台等;4.安排课程实验,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进行云计算相关任务的完成;5.提供实时指导和反馈,教师与学生互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调整;6.学生提交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教师进行评估和打分,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7.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复盘,分析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程课程设计

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程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植物的生命现象、生理机制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科学。
通过研究植物生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掌握植物的生长机理、调控和发展规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将结合实验教学,设计出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程课程。
二、选课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即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深化对植物的生命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设置本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验两部分。
其中理论学习部分主要包括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学基础、植物营养物质的转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
实验部分包括植物的根发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学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四、实验教学设计1. 植物的根发育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植物的根系发育,了解植物根系的生长形态和生理机制。
实验原理植物的根系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参与吸收和转运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条件、养分状况、根系建构等。
实验步骤(1)选取相同的植物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土壤质地和养分条件下;(2)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根数、根系形态等;(3)通过比较不同土壤和养分条件下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了解根系生长的影响因素。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现象,是植物体内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选取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光强不同的环境下;(2)测量在不同光强下的CO2的吸收量和O2的释放量;(3)计算不同光强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六版课程设计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六版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数量和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需要有效地管理和处理。
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广泛。
通过学习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管理、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常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六版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提高数据管理和处理能力。
二、选题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根据给出的实际场景,设计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并使用MySQL实现。
包括数据模型设计、表结构设计、数据类型定义、SQL语句编写等内容。
2.数据库应用开发:基于Java语言和JDBC技术,开发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包括前端UI设计、后端业务逻辑实现和数据库操作等内容。
3.数据库性能调优:分析数据库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设计和实施调优策略。
包括SQL语句优化、索引优化、缓存策略、服务器参数优化等内容。
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实现对数据库的定时备份和快速恢复。
包括备份方案设计、恢复操作测试、恢复时间评估等内容。
三、选题目的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架构和应用场景,掌握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Java语言和JDBC技术,开发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掌握前后端交互和数据库操作等基本技能。
3.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库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能够设计和实施调优策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
4.学生能够制定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实现对数据库的高效备份和快速恢复,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选题材料本课程设计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1.《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六版》一书作为课程教材。
2.Java语言和JDBC技术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如《Java核心技术》、《Java编程思想》等。
课程设计选题背景

课程设计选题背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科核心概念,理解并掌握所在年级的学科知识,如:基本原理、关键概念和重要事实。
具体包括:1)准确描述课程相关知识点;2)熟练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创新等综合能力。
具体包括: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习,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养成勤奋好学、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所在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第一章:基础理论- 知识点: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 教材第二章:关键技能- 知识点:方法、技巧及其操作-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技能,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3. 教材第三章:实践应用- 知识点:案例分析、实际操作- 教学要求: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 教材第四章:拓展提高- 知识点:学科前沿、跨学科知识- 教学要求: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科素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教材第一章,基础理论学习第二周:教材第二章,关键技能训练第三周:教材第三章,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四周:教材第四章,拓展提高及跨学科知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课程设计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及目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丰富的发光颜色和宽广的应用前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利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备的,其具有可调的发光特性、可塑性高、低成本等优点。
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光电学、材料学、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介绍,使学生对于这一新型材料以及相关器件的构成和应用进行了解,了解其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其物理机理和应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1.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质及其发光机理(1)有机分子的能级结构和激发态(2)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4)电子注入、输运和复合的物理机理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制备(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性能要求(2)器件的组成和制备方法:ITO玻璃/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电极(3)器件的特性测试方法3.实验内容(1)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表征(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测试(3)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对于有机化学和电子学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2)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和理论学习(3)参加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三、参考文献1.Liu J, Cao 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materials,devices, and applications[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6.2.Kokubo K, Hasobe T, Araki Y, et al. 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applications[J]. The Chemical Record, 2005, 5(2): 82-94.3.Chen Q, Wang S, Zhang X, et al.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of high-performance phosphorescent and fluorescent material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19, 7(5): 1279-1304.4.Lee C Y, Kaake L G, Garces F O, et al. Electroluminescenceand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devices with Al and Nq or Alq3 as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5, 98(7): 074502.5.Krames M R, Shchekin O B, Mueller-Mach R, et al. Status and future of high-power light-emitting diodes for solid-statelighting[J]. Journal of Display Technology, 2007, 3(2): 160-175.。
小学教案选题缘由范例

小学教案选题缘由范例一、选题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学习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对分数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分数的概念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本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面对分数问题时,往往只能机械记忆,无法灵活运用。
因此,我选择了《认识分数》作为我的教案选题,希望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选题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分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分数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数的学习涉及到比较、分类、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通过对分数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解决实际问题: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分配资源、计算比例等。
通过对分数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表示和计算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内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定义、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2.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分数的表示:分数的写法、分数的读法。
4. 分数的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
五、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自主地学习分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对分数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题背景及目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为了检验我们的所学是否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次毕业设计。
用半年时间完成一个设计方案。
设计开始之前我们去过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对整个轧钢设备有个初步了解。
热轧厂的师傅细心的讲解了轧机的工作原理。
轧机是现代钢厂中最常见的一种冶金设备。
因此,轧机设备的好坏对轧钢厂的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任务是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年产480万吨热轧车间工艺设计。
因为实际条件有限,我们的设计只是经过相关理论与经验公式的推导来设计我们所选的冶金设备,经过理论校核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1 综述1.1 热轧板带钢生产状况热轧带钢是重要的钢材品种,对整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发达国家热轧带钢产量约占热轧钢材的50%以上,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但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较低。
我国一般热轧带钢产品厚度下限是1.8mm,但实际上只生产很少厚度小于2.0mm的热轧带钢,即使窄带钢,产品厚度一般也大于2.5mm。
因此,相当一部分希望使用厚度小于2mm带钢作原料的用户,只得使用冷轧带钢。
如果能开发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则可代替相当一部分的冷轧带钢使用,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1]。
1.1.1 热轧宽带钢生产状况国外热轧宽带钢生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热带钢无头轧制技术[2]。
无头轧制技术能稳定生产宽薄带钢及超薄热轧带钢,其宽厚比可由传统热连轧的800∶1提高到1 000∶1,并能应用润滑轧制及强制冷却技术生产具有新材料性能的高新技术产品。
②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
它主要有紧凑式热带钢生产工艺CSP (Compact Strip Process)、在线热带钢生产工艺ISP (In-Line Strip Production)、灵活式薄板坯轧制工艺FTSR (Flexible Thin Slab Rolling)和连铸直接轧制工艺CONROLL等10余种类型。
德国SMS公司开发的CSP工艺已成功地轧制出厚度为0.8mm的薄带钢产品,并已经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建筑工业等领域;奥钢联(V AI)开发的CONROLL工艺也成功地生产出厚度0.9mm~1.0mm、表面质量极好的热轧薄带钢,可用作汽车的外露部件;美国至今已经投产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达百余条,生产能力5×107t/年[3]。
③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
它又称相变控制轧制,是由比利时冶金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发的一项轧制新技术,当初主要目的就是用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取代1.0mm~2.0mm厚度范围的冷轧产品。
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的发展目标是生产薄(超薄)规格优质深冲板。
LTV公司的印地安那哈伯厂40%的超低碳钢产品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Arvedi公司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的超薄热轧带钢已占其产量的25%。
④铸轧薄带钢的CASTRIP工艺。
这种工艺由美国纽柯钢铁公司、澳大利亚BHP公司和日本IHI公司联合开发,2003为纽柯公司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套全商业化的双辊铸轧薄带钢生产线,用来生产碳钢和不锈钢。
与常规连铸和轧钢技术相比,这种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废气排放少等优点[4]。
目前,这套全商业化的薄带钢双辊铸轧机可年产2.0mm以下薄规格带钢50万t。
该铸轧机采用的钢包容量为110t,铸轧机双辊直径为Φ500mm,最高连铸速度为150m/min,常用连铸速度为80m/min,出口带钢厚度为0.7mm~2.0mm,宽度为1 000mm~2 000mm。
国内热轧宽带钢生产概况如下:①传统的热带轧机。
以宝钢2050mm热轧带钢轧机为例,宝钢2050mm热轧厂于1989年8月3日投产,热轧机组设计年产量为400万t。
到2000年底已累计生产4446万t热轧带钢。
1999年产量达到510万t,超过设计产量25%,2000年达到520万t。
主要产品有普碳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深冲用钢、造船用钢、螺旋焊管用钢等钢卷和钢板。
2050mm热轧机组为3/4连续式轧机。
全厂的主要设备有: 4架粗轧机、7架精轧机,3台全液压卷取机,及5条精整作业线。
设备总重60915t。
设备由德国西马克德马格财团总承包,12年来,设备运行稳定。
在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机组的生产综合指标与产品精度也在不断提高,高强度、高难度极限规格产品不断增加,薄规格产品比例成倍提高。
尤其最近,2.00mm以下薄规格产品占产量的17%,比1992年5月达产时的4.98%和设计规定的6%高3倍[5]。
把薄规格产品作为主要生产目标,采用最佳卷取温度,对加热温度、轧制负荷分配、轧制速度进行优化,对各精轧机架目标凸度进行合理分配,轧出符合标准的厚度为1.6mm的集装箱用耐大气腐蚀板,解决了集装箱钢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2年又试轧成功厚1.2mm的热轧薄带钢。
②薄板坯连铸连轧。
自1992年兰州钢厂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套CSP薄板坯连铸机以来,国内各大钢铁公司纷纷花费巨资新建或改造热连轧厂,不断扩大品种范围,提高产品质量。
宝钢的2050和1580热轧线是国内工艺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的两条生产线,能稳定生产厚度≥1.5mm的热轧板卷,也能生产少量厚1.0mm~1.2mm的超薄热轧带钢。
1999年珠钢引进第一条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线(1 450mm),之后相继建成投产邯钢1450mm、包钢1700mm、攀钢、唐钢1800mmFTSR机组马钢1800mmCSP机组、华菱1800mmCSP一期工程和上钢一厂的1780热连轧机组,本钢1880mmCSP连铸连轧热轧生产线设计产能280万吨,莱钢1450热连轧机组设计产能200万吨,沙钢1700mm热连轧生产线设计产能450万吨。
鞍钢2150mmCSP 机组设计产能450万吨。
据统计,2007年国内预计将有12条热轧生产线投产,设计总产能为3700万吨,其中设计产能在300万吨以上的大型热轧生产线有5条,分别是安钢1780机组380万吨,马钢2250机组500万吨,宝钢1880机组370万吨,天铁1780机组380万吨,北台1780机组400万吨;其余7条热轧产线设计产能均在200万以上,它们是日照钢厂1580机组200万吨,唐山国丰1480机组200万吨,迁安轧一厂1250机组200万吨,武钢1580机组280万吨,山西海鑫1500机组220万吨,宁波建龙1780机组250万吨。
预计到2007年底我国热轧总产能将达到1.4亿吨。
③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
珠钢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后,计划采用该工艺生产2.0mm以下超薄热轧带钢,目前国内唐钢、本钢等多条CSP薄板坯生产线均已具备铁素体区轧制能力。
1.1.2 热轧窄带钢生产状况目前,国外窄带钢的发展呈停滞状态,产量和质量均不高,对窄带钢的需求多采用将宽带纵切的办法,成本偏高。
国内共有50多套热轧窄带钢轧机,其中全连续式轧机2套,3/4连轧机14套,半连轧15套,其余为跟踪式、横列式、行星式等,年总生产能力9×106t。
但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普遍较落后,其中15家国有企业的大部分仍采用老式布局的3/4连轧生产线。
按产品的宽度可分为两类,一类为145mm~240mm,多采用连铸坯一火成材,如宣钢带钢厂等;另一类为210mm~305mm,使用初轧坯两火成材,如包钢、莱芜带钢厂等。
优化改造后唐钢窄带钢生产线采用自产165mm×165mm、165mm×225mm、165mm×280mm 三种规格的连铸坯,能够生产最宽达355mm、最薄为1.8mm的窄带产品。
1996年无锡市新大薄带钢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年产6×104t的350mm热轧薄窄带钢生产线,采用了合理的工艺、设备,选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从而解决了板形、板厚控制与活套角度控制等一系列难题,成功地生产出厚度为1.0mm~1.5mm、宽度为130mm~200mm的薄规格窄带钢,并用于薄壁焊管生产[6]。
鞍钢公司轧钢总厂一条中型型钢生产线经改造,形成了年产1×105t 的350mm半连轧窄带钢生产线,目前已能生产厚度为1.2mm~2.0mm的高强度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难轧窄带钢产品。
1.1.3我国年产300万吨以上热连轧板带生产状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300万吨以上热连轧板带机组主要有于1989年8月3日投产宝钢2050mm热轧厂,热轧机组设计年产量为400万t,本钢1700机组原设计产能155万吨,2005年达产356万吨,武钢1700机组设计产能301万吨,2005年达产350万吨,鞍钢1780机组设计产能350万吨,2005年达产350万吨,武钢2250机组设计产能400万吨[7]。
沙钢1700mm热连轧生产线设计产能450万吨。
1.2 热轧带钢市场前景和需求概况1.2.1 热轧宽带钢市场前景对30多家国外钢铁企业的产品调查表明:作为最终产品使用的厚度大于2mm的热轧带钢的需求量正在下降,1995年为48%,2005年将下降至42%,而厚度小于2mm的热轧薄带需求量日益增加,从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的深加工线和冷轧机组方面的投资也可看出这种趋势。
2005年,厚0.8mm~1.2mm热轧薄带需求量增加将大于1%,厚1.2mm~2.0mm热轧薄带需求量增加将大于7%。
到2007年,预测全世界超薄热轧带钢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9×107t。
就国内市场而言,1998年全国共消耗热轧薄板2.9×107t,为填补国内板带材的供需缺口,1998年进口热轧薄板约7.8×106t,占当年钢材进口总量的64.1%。
可见,国内热轧薄板的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对2.0mm以下超薄热轧带钢的需求尤其旺盛[8]。
1.2.2 热轧窄带钢市场需求国内外热轧窄带钢市场需求大体相同,厚度大于25mm的产品基本饱和,厚度小于20mm的热带却供不应求。
我国宽带轧机虽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是我国的轻工、建筑行业等需要大量的薄规格窄带钢,主要用于生产薄壁焊接钢管、轻钢龙骨等,此外热轧窄带钢还要给冷轧窄带钢轧机及特殊用途的钢带轧机等提供原料,因而目前我国热轧窄带钢仍然不会为宽带钢所替代。
据资料统计,我国煤气管年产量已经超过3×106t,这也是窄带钢的一个大市场。
近几年热轧窄带钢的生产量几乎翻了一番,生产和在建的轧机达到近百套,全部投产后预计总能力将超过1800万吨。
1.3 今后热轧板带钢的发展趋势1.3.1 热轧宽带钢发展方向热轧板宽带钢以深冲钢板、耐腐蚀高强度热轧钢板、成型性优异的高强及超高强钢板、超宽幅汽车钢板、热镀锌钢板、超细晶高强度钢板为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