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美国的物理学家最近评出的这些实验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丽”的科学之魂,这种美丽是一种经典概念: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结论,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无论在加速器中裂解亚原子粒子,还是测序基因序列,或分析一颗遥远恒星的摆动,这些让世界瞩目的实验常常动辄耗资百万美元,产生出洪水般汹涌的数据,并需要超高速计算机处理几个月。

一些实验小组因此成长为一个个的小公司。

罗伯特•克瑞丝是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他最近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

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世界》刊登了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令人惊奇的是这十大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是科学家独立完成,最多有一两个助手。

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桌上进行的,没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把直尺或者是计算器。

所有这些实验共同之处是他们都仅仅“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丽”的科学之魂,这种美丽是一种经典概念: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从十大经典科学实验评选本身,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来科学家们最重大的发现轨迹,就像我们“鸟瞰”历史一样。

《物理学世界》对这些实验进行的排名是根据公众对它们的认识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物理世界量子特征的实验。

但是,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9月25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根据时间顺序对这些实验重新排序,并作了简单的解释。

去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动。

他们是在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著名实验。

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在公众面前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重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动的轨迹。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北京天文台里的傅科摆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8. 油滴实验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8. 油滴实验
19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 密立根开始测量电荷的电量。他用 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 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 部分别放有一个通正电的电板,另 一个放着通负电的电板。当小油滴 通过空气时,就带有了一些静电, 他们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 的电压来控制。经过反复实验密立 根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 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 带电量。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4. 棱镜分解太阳光
Newton(1643-1727) 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 光(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 知何故发生了变化的光。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从1670年到1672年,牛顿研究了光的折射。他把一 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墙上出现不同颜色的 光带,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由七种颜色组 成,但是大家认为那是不正常的。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 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 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5. 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Henry Cavendish(1731-1810)
英国科学家,称量地球第一人。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18世纪末,亨利·卡文迪许将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 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样; 再将两个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 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动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 测量出微小的转动。如图是卡文迪许使用的装置图。
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十大最美实验

物理学十大最美实验

物理学十大最美实验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哎呀,这可太酷啦!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这个实验(虽然有争议是不是真在斜塔上做的,但不影响它的美呀)。

他就想知道,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是不是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重的物体下落快。

他拿着一轻一重两个球,然后同时放手,结果发现它们同时落地啦。

这就像打破了一个大家一直深信不疑的“魔咒”,告诉我们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这可是开启了现代物理学对运动研究的新大门呢。

二、牛顿的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牛顿这个大佬啊,拿着三棱镜对着太阳光那么一照,哇塞,原本白色的太阳光就变成了一条漂亮的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就像彩虹被他抓到了手里一样。

这说明了啥呢?原来白色的光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这个实验就像是揭开了光的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们开始深入地去了解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三、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看起来就很神奇。

托马斯·杨让光通过两条狭缝,然后在后面的屏幕上就出现了干涉条纹。

这就像是光在和自己玩游戏一样,一会儿叠加,一会儿抵消。

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就像水波一样,可以互相干涉。

这对于我们理解光的特性又迈进了一大步,而且这个干涉条纹看起来真的特别有艺术感,就像光画出来的美丽图案。

四、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卡文迪许这个实验超级厉害。

他用一个扭秤装置来测量万有引力常量。

他就像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侦探,通过测量非常微小的扭转角度,来算出两个小球之间的引力大小,进而得出万有引力常量。

这个常量可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能够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对研究宇宙的结构和天体的运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傅科摆实验傅科摆是个很有趣的东西。

在一个大厅里,一个长长的摆锤在摆动。

你看着它,会发现它的摆动平面在慢慢地转动。

这可不是有什么神秘力量在推动它,而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这个实验就像是地球自转的一个证明,它让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自转,那种感觉就像是地球在偷偷地展示自己的小秘密。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概述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概述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概述
下面是世界十大最美的物理实验的简要概述:
1. 双缝实验(Young实验):这个实验使用光或电子束通过两个狭缝,观察到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波粒二象性的存在。

2.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利用分子束通过磁场,发现了电子的自旋,证明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弗朗克-赫兹实验:通过让电子束通过气体原子,发现了原子的能级结构,进一步验证了量子理论。

4. 米立根油滴实验:将油滴悬浮在电场中,通过测量油滴的运动来测定电荷的基本单位,即电子的电荷量。

5. 兰纳德放电管实验:通过在真空管中加入气体,产生带电粒子,并观察到产生的荧光,验证了兰纳德散射理论。

6. LIGO引力波观测实验:使用光学干涉技术观测到由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利用加速器将两束质子相撞,产生高能量的粒子,探索基本粒子和宇宙奥秘。

8. 脉冲星实验:通过测量脉冲星的周期和频率,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对于极端条件下的引力场的预测。

9. 霍金辐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黑洞的辐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霍金辐射理论。

10. 反质子物理实验:通过制造反质子并与正常质子碰撞,研究反物质的性质,为了解宇宙的平衡提供了重要线索。

物理学史上最美丽的10大实验

物理学史上最美丽的10大实验

【物理】物理学史上十大最美丽的实验理实验是枯燥、繁琐、无聊的,但事实上,真正优秀的实验必须首先是美丽的。

下面就是世界知名物理学家们联合评选出的物理学史上十大最美丽的实验。

这十大实验中的绝绝大部分是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最多有一两个助手。

所有的实验都“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漂亮”的科学之魂,这种漂亮是一种经典概念:使用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理解更加清晰。

第10名:傅科钟摆实验2001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动。

他们是在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著名实验。

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在公众面前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动的轨迹。

周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讶。

实验上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

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自转的。

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

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

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第9名: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着电子微粒。

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α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

卢瑟福计算出原子并不是一团糊状物质,绝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小核上,现在叫作核子,电子在它周围环绕。

第8名: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伽利略提炼他相关物体移动的观点。

他做了一个6m多长、3m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钢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钢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

伽利略却证明钢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了4倍的距离,因为存有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ppt课件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 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
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两倍的 时间里,铜球滚动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的斜面加速实验示意图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 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 包含着电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阿尔 法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卢瑟福计算出原子并不 是一团糊状物质,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中心小核上,现在称作原子 核,电子在它周围环绕。
托)
牛顿让科学界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光是由微
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 1830年,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用实
验来验证这一观点。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 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 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 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 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 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实验为 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 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 上卡文迪许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 卡文迪许的计算结果是:
地球重6.0×1024千克,或者说13 万亿万亿磅。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周长实验
古埃及的一个现名为阿斯旺的小镇,在这个小镇
上,夏日正午的阳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阳光
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 没有其它颜色的光(亚里士多德就是 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 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牛顿在做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实验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第一,心电动力学:这是一种关于心脏的动力学研究,它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动力机制。

它通过测量心脏在自发节律和外源刺激下的生理参数来研究心脏运动的动力学过程。

这项实验有助于探索心脏组织的运动特性,提供对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治疗更好的方案。

第二,电磁学:这是一种描述电磁场、电磁能量以及电磁现象和这些现象如何影响物体的研究。

它使用电磁实验,利用电动力法、磁场法和磁现象来试验、演示或示范,让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可靠,在实践上也是有效的。

第三,光学:这是研究光的物理学,是物体与光的交互作用及其研究的学科。

光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科学、工程、医学领域,并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可以测量光谱、检测光强度以及观察折射现象等,能够探究光的七大属性。

第四,量子力学:这是一门讨论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研究特定条件下原子碰撞,核反应,电子输运能量转变等,揭示了费米子、当代量子力学模型,表明了诸多现象的精确的作用机制。

它的实验主要是定性的,包括测量量子多种态、检验量子“猫”现象以及探测偶然性等。

第五,热学:这是一门研究热力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物理学,探讨物质温度、热量、熵等物理量的变化,以及室温下物质各种变化的物理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能量转移机制。

它的实验主要包括测量物质改变温度过程中的热量,检测物质各种变化状态的能量等等。

第六,凝聚态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凝聚态物质的性质的物理学。

它涉及物质增减、内聚力释放、外部控制介质传播这一系列研究,尤其是以半导体以及量子点研究为主,通过实验可以揭示凝聚态物质的静态及动态属性。

第七,电磁感应实验:是以磁场作用原理为主,借助特殊装置可以测量电流、感应电动势及磁感应强度等,该实验揭示了电磁学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了各种类型的物质的磁性现象,在实际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八,电路实验:它是以研究、掌握电路的知识为主,借助电子测量仪器对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并利用试验数据分析推断出电路的特性和行为特性,这一实验使电子技术有力地支持电路设计。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以其精确、精致的实验步骤和灵活性吸引着人们,它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启示,它也是平凡人通往超凡科学的桥梁之一。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1、玻尔实验玻尔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尔发现的,他以电磁学理论作为背景,利用发射、接收和分析电磁波完成了这一实验,从而证明了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在实验中,玻尔用金属网状屏蔽器来屏蔽空气中的电磁波,然后,他使用天线发射出长度为米的电磁波,当电磁波击中金属屏蔽器时,可以看到一道蓝绿色的光束,极大地操作实践了电磁学理论。

2、瓦斯特实验瓦斯特实验利用受声波激励的水波板来展示声速斜坡,这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瓦斯特发现并提出的。

声波在水波板上传播,当水波板被电磁线圈激励,就能产生一个很长的斜坡,从而可以看到测量声速的线性特性。

由于实验手法的简单,使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观测声速的线性性质,让物理实验课程变得及其有趣和生动。

3、费米实验费米实验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发现的,这项实验将发现电子的粒子性。

费米实验使用了一个精密的称重装置,将一个金属片放在声激发的电磁波的风口中,当金属片在电磁波中摄取一定数量的电压时,金属片的重量减轻,最终发现了电子的粒子性质。

4、比尔斯实验比尔斯实验是由美国物理学家乔治比尔斯发现的,它是用来证明量子解释电离实验的物理实验,这个实验用了一个电子管,在电子管中放入一个金属片,在通电情况下打开金属片,电子管内的金属片会发出一束电子射线,这样就能够发现电子的离子性。

5、安培实验安培实验是由瑞士物理学家安培发现的,这个实验是用来检测电流的实验,安培实验有特定的实验步骤,其中包括构筑一个电动机、组合电流计和热电偶、微调电流计,实验完成后就可以测得电流的单位,并定义出安培定律。

6、居里夫人实验居里夫人实验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的,这个实验的结果被称为居里夫人定律,这个实验揭示了精准的反应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它的比例又叫做居里夫人常数,是物质之间的重要的参数,进行化学反应计算时经常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乔治·约翰逊
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这
些“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的”科学之魂的实验,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罗伯特·克瑞丝是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他最近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

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世界》刊登了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令人惊奇的是这十大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是科学家独立完成,最多有一两个助手。

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桌上进行的,没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把直尺或者是计算器。

从十大经典科学实验评选本身,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来科学家们最重大的发现轨迹,就像我们“鸟瞰”历史一样。

《物理学世界》对这些实验进行的排名是根据公众对它们的认识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物理世界量子特征的实验。

但是,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9月25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根据时间顺序对这些实验重新排序,并作了简单的解释。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长
古埃及的一个现名为阿斯旺的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夏日正午的阳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阳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

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他意识到这一信息可以帮助他估计地球的周长。

在以后几年里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在亚历山大量了同一地点的物体的影子。

发现太阳光线有轻微的倾斜,在垂直向偏离大约7度角。

剩下的就是几何学问题了。

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跨360度。

如果两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

因此地球周长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

今天,通过航迹测算,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仅在5%以内。

(排名第七)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

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使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做出了最后的裁决。

(排名第二)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
伽利略继续提炼他有关物体移动的观点。

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

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

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排名第八)
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艾萨克·牛顿出生那年,伽利略与世长辞。

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因躲避鼠疫在家里呆了两年,再后来顺利地得到了工作。

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

人们知道彩虹的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不正常。

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排名第四)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牛顿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

他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样;再将两个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动金属线。

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
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卡文迪许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

卡文迪许的计算结果是:地球重6.0×1024公斤,或者说13万亿万亿磅。

(排名第六)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牛顿也不是永远正确。

在多次争吵后,牛顿让科学界接受了这样的
观点: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

1830年,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

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

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

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

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

这说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

这个实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排名第五)
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去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动。

他们是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著名实验。

1851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傅科公众面前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重的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动的轨迹。


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

实际上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

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自转的。

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

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

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排名第十)
罗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实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

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托马斯已经确立电流是由带负电粒子即电子组成的。

19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米利肯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

米利肯用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

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一个电池,让一边成为正电板,另一边成为负电板。

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会吸一些静电,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压来控制。

米利肯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颗油滴的运动。

经过反复试,米利肯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

(排名第三)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着电子微粒。

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阿尔法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

卢瑟福计算出原子并不是团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小核上,现在叫做核子,
电子在它周围环绕。

(排名第九)
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
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

光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

20世纪初,麦克斯·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

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

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将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科学们用电子流代替光束来解释这个实验。

根据量子力学,电粒子流被分为两股,被分得更小的粒子流产生波的效应,它们相互影响,以至产生像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中出现的加强光和阴影。

这说明微粒也有波的效应。

《物理学世界》编辑彼特·罗格斯推测,直到1961年,某一位科学家才在真实的世界里做出了这一实验。

(排名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