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公开课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节内容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哺乳动物是生物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如胎生、哺乳、毛发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其分类方法,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堂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我引导学生运用分类学的方法,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胎生、哺乳、毛发等,并解释这些特征的形成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2.讲解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体型、生活环境等进行分类,并展示不同类别哺乳动物的例子。
3.通过示例和案例,讲解哺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哺乳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2.探究式学习: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作学习: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观察、研究和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公开课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公开课《哺乳动物》教学设计优秀资料《哺乳动物》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李艳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5分钟)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
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5分钟)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新)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七节 哺乳动物 》公开课(教案)

第七节哺乳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能力目标尝试进行哺乳动物的观察。
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对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得理解。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根底上结合生活经验加以总结。
教学媒体家兔,家兔浸制标本、常见家畜的图片、视频等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九节哺乳类一、家兔二、哺乳动物的特征第三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比照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难点: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型、教学时数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用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根底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录像答复以下问题,在此根底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5.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2.邀请动物专家或环保人士来校讲座,分享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3.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亲身体验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
4.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记录其生活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掌握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行为、繁殖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哺乳动物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和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哺乳动物的图片,如大熊猫,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哺乳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背景分析: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哺乳动物”的概念;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学生对生活中的哺乳动物的外形并不陌生,比如猫、狗等,但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需要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拓展学生这方面的视野。
教学设计思路:本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猫、牛、猴、狮子在外形和繁殖、喂养后代方面的共同点,归纳概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哺乳动物。
其中有羚羊、鹿、狼、熊猫、虎、长颈鹿、骆驼、象、蝙蝠、海豚、鲸。
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知道哺乳动物不都是在陆上跑的,还有在空中飞的,水中游的。
这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哺乳动物的概念,防止因本课前面的几个例子产生定势,形成片面的认识。
教学时不限于认识上面几种哺乳动物,可以引导学生广泛联系,学生举出的例子越多,表明他们对哺乳动物的概念理解得越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哺乳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答的形式,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概括哺乳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手段,进一步巩固对哺乳动物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些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观察、分析哺乳动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相似之处。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结合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哺乳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为什么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哺乳动物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影响。
2.强调哺乳动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哺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1.哺乳动物的特征
2.哺乳动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3.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哺乳动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新课内容
1.哺乳动物的特征
(1)体表被毛:保持体温、保护皮肤等作用。
(2)体温恒定:适应各种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
(3)哺乳:提供营养、增强免疫力等。
2.哺乳动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1)食肉目:如猫、狗、狼等,具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
(2)奇蹄目:如马、猪、牛等,具有奇数个脚趾。
(3)偶蹄目:如羊、鹿、骆驼等,具有偶数个脚趾。
c.简答题:解释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殖发育特点等。
2.强调哺乳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提醒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哺乳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7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特征:首先,我会详细讲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如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乳等。并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特征。
2.哺乳动物的分类:接着,我会介绍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如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在此过程中,我会举例说明不同类群的哺乳动物,如灵长目、食肉目、偶蹄目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分类方法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
5.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家附近的自然环境,记录下遇到的哺乳动物,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增进对哺乳动物的了解。
3.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我会讲解哺乳动物的呼吸、循环、消化等主要生理功能,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这些功能对哺乳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4.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探讨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以及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3.设计一个关于哺乳动物的小调查,主题自选,如“校园周边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哺乳动物保护意识的调查”等。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4.结合课堂所学,制作一份关于哺乳动物的科普海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具有吸引力。海报内容包括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生理功能等,以及呼吁保护哺乳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口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公开课《哺乳动物》教学设计优秀资料《哺乳动物》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李艳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5分钟)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
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5分钟)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
3.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提供最好的营养?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补充鸭嘴兽卵生的例子,说明其虽为卵生,但是用乳汁哺育后代,属于“原始”的哺乳动物。
使学生对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突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成活率的优越性。
4.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
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参与教材38页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比较兔、狼的牙齿,思考教材上的讨论问题。
通过此活动,学生会发现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请同学互相看一下同桌的门齿、犬齿和臼齿,想一想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能会想到门齿啃咬或切断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齿主要是撕裂肉食。
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能更好地摄取和消化食物。
【设计意图】对比草食哺乳动物和肉食哺乳动物牙齿分化的不同,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提供捕食者猎豹,被捕食者牛马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哺乳动物灵敏的动作,请学生思考哺乳动物是靠哪个系统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反应的?学生会想到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此外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很发达。
【设计意图】观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灵敏的动作,体会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三)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哺乳动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想一想,哺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用途?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我们吃的猪肉、羊肉、牛肉等都来自哺乳动物。
各种各样的宠物猫、宠物狗都属于哺乳动物。
警犬、导盲犬等帮助人们破案和照顾盲人生活等。
野生动物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野生哺乳动物由于其皮毛特有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疯狂的捕猎导致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灭绝。
我国很多林区新建了自然保护区,人们选择人工驯养、养殖的方法,如养殖狐、貂等。
有些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我们是否应该彻底消灭它们呢?我国洞庭湖曾爆发人鼠大战,想一想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人类应该怎样将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为什么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你认为是否应该将鼠类彻底消灭?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综合和概括动物的主要特征(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技能训练,认真思考还有什么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引导学生从细胞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对动物部分的学习进行提升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动物的基本特征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提升。
六、板书设计第七节哺乳动物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2.胎生、哺乳3.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5.体温恒定二、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优秀资料《哺乳动物》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李艳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5分钟)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
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5分钟)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
3.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提供最好的营养?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补充鸭嘴兽卵生的例子,说明其虽为卵生,但是用乳汁哺育后代,属于“原始”的哺乳动物。
使学生对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突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成活率的优越性。
4.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
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参与教材38页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比较兔、狼的牙齿,思考教材上的讨论问题。
通过此活动,学生会发现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请同学互相看一下同桌的门齿、犬齿和臼齿,想一想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能会想到门齿啃咬或切断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齿主要是撕裂肉食。
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能更好地摄取和消化食物。
【设计意图】对比草食哺乳动物和肉食哺乳动物牙齿分化的不同,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提供捕食者猎豹,被捕食者牛马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哺乳动物灵敏的动作,请学生思考哺乳动物是靠哪个系统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反应的?学生会想到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此外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很发达。
【设计意图】观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灵敏的动作,体会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三)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哺乳动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想一想,哺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用途?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我们吃的猪肉、羊肉、牛肉等都来自哺乳动物。
各种各样的宠物猫、宠物狗都属于哺乳动物。
警犬、导盲犬等帮助人们破案和照顾盲人生活等。
野生动物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野生哺乳动物由于其皮毛特有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疯狂的捕猎导致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灭绝。
我国很多林区新建了自然保护区,人们选择人工驯养、养殖的方法,如养殖狐、貂等。
有些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我们是否应该彻底消灭它们呢?我国洞庭湖曾爆发人鼠大战,想一想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人类应该怎样将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为什么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你认为是否应该将鼠类彻底消灭?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