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常见并发症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一种长期静脉置管,用于输液、输血、化疗药物等治疗。
虽然PICC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其常见并发症不能被忽视。
以下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1.感染:感染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在每次操作前洗手,并戴手套和口罩;-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插入点附近的皮肤;-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入点干净;-检查管路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定期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症状。
2.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内置管的损伤和持续性刺激,血栓形成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肢肿胀、疼痛和发绀症状;-维护患者上肢血液循环,定期活动患者的上肢;-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有堵塞,如有需要及时通畅。
3.穿刺点渗漏:穿刺点周围渗漏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维持患者的卧位,防止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导致穿刺点活动;-定期检查敷料和插入点周围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如有渗漏,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血气胸:PICC置管过程中,如果不慎损伤肺部组织,可能会导致气胸。
护理措施包括:-在插管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及时停止操作;-定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神经损伤:在PICC插入过程中,如果不慎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护理措施包括:-插管前准确测量患者上肢的肌力和感觉;-定期观察患者上肢的肌力和感觉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漏血: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操作操作不当或插入点血管损伤,可能会导致漏血。
护理措施包括:-加压止血:如发生漏血,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并固定,然后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定期检查插入点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
在护理PICC患者时,护士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解释PICC的常见并发症,并告知对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强调患者保持插入点周围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教育患者及家属定期观察上肢肿胀、活动受限等血栓形成相关症状,并告知相关应对措施。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2024版)

静脉血栓
诊断方法
静脉造影是确诊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血管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快捷、费用低
等特点,为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特 异性较高
28
静脉血栓的预防
❖ 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材质和型号 ❖ 避免选择影响肢体活动的静脉进行置管 ❖ 穿刺过程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 适当的肢体活动,避免压迫术肢 ❖ 保持导管尖端在适当的位置 ❖ 超声导引技术置管
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氯己 定的海绵敷料。
38
导管损伤
症状及表现
• 给药时液体自穿刺点回漏 • 导管外露部分漏液 • 导管断裂
39
导管损伤
原因
• 穿刺鞘反复使用损伤导管
• 导丝划伤导管
• 修剪导管不当
• 安装连机器方法不当
•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
• 暴力冲管和高压注射所致
• 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
22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7:用10毫升注射器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使用20毫升生理盐水,遵循规范的冲洗方式
23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尿激酶溶栓注意事项:
1、评估凝血功能,遵医嘱使用药物 2、溶栓过程中嘱病人减少活动,防止接口松脱 3、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 4、采用负压方法,不要把尿激酶推入病人体内
第一天减少肢体活动,利于穿刺点愈合 第二天鼓励松拳握拳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原则:避免大幅度的活动及反复屈伸肘关节
7
机械性静脉炎
处理
❖ 抬高患肢,增加手指的精细活动, 促进静脉回流 ❖ 局部:
--- 喜疗妥乳膏,可预防性使用 --- 美皮康、康惠儿水胶体敷料 --- 湿热敷/中药外敷 --- 物理治疗:红外线、微波照射等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

导管脱出
原因
1、病人穿、脱衣服 2、病人烦躁、意识不清 3、睡觉时无意识将导管拉出 4、导管固定方法不当
预防
1、置管后及时做好健康宣教 2、用透明薄膜覆盖穿刺口及固定器。 3 、用弹力绷带包扎伤口
处理
1、部分脱出 重新裁剪、固定 2、导管完全脱出 (1)压迫穿刺口,消毒包扎 (2)输液中导管脱出,重建静脉通路 (3)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穿刺口渗血
原因
1
2
3
4
血小板 偏低
伤口 未加压
包扎
上肢未 控制活动
衣服袖 口过紧
预防及处理
1、做好健康宣教 2、上肢适当控制活动,禁提重物 3、置管前了解血小板计数,过低应慎重 4、穿刺口用小方纱加压,用弹力绷带包扎
伤口 5、穿刺口渗血较多,用云南白药止血,或
按医嘱使用止血药
导管破裂或断裂
原因
PICC常见并发症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黎容清
并发症
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静脉
导管阻塞
导管脱出
液体不滴
穿刺口渗血
导管破裂或断裂
上肢肿胀
静脉炎
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
1、导管损伤血管内膜、静脉瓣:与导管 的型号 、导管的材料 、穿刺部位 、 勉强送管有关
2、穿刺技巧、机体免疫状况
表浅静脉扩张 2、彩色B超:血管内血流受阻
预防
1、合理使用导管 2、使用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 3、建议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4、正确维护导管 5、带有定向阀的导管能防止血液回流
处理
1、导管阻塞 停止输液,送病人检查 2、溶栓治疗 (1)血块阻塞时,用三通管,用空注射器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置管是一种常用的静脉输液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避免静脉注射引起的疼痛和感染。
PICC置管后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皮下血肿、导管阻塞等。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二、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及原因1.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PICC置管后,导管插入部位周围的血管受到刺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凝固机制被激活,从而形成血栓。
长时间的静脉输液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皮下血肿皮下血肿是指PICC置管后导管插入部位周围皮肤下的出血。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PICC置管时未正确定位或插入深度不当,导致导管刺破了皮下组织。
PICC置管后未及时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也会导致皮下血肿的发生。
3. 导管阻塞导管阻塞是指PICC置管后导管内出现堵塞物,导致输液不畅或无法输液。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PICC置管后未及时进行冲洗或更换敷料,导致管道内积累了异物或分泌物。
PICC置管后未正确固定导管也会导致导管脱落或移位,从而引起导管阻塞。
三、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1. 血栓形成(1)采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
在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
(2)适当调整PICC置管位置和角度。
应将PICC置管尽量靠近心脏方向,以减少血液回流和淤积的可能性。
应将导管与皮肤呈30度角插入,以便于血液流动。
(3)定期活动患者肢体。
适当的肢体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皮下血肿(1)加强PICC置管操作技能培训。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置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可靠。
(2)正确定位和插入PICC导管。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体型等因素合理选择导管长度和直径,并注意插入深度和角度的准确性。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

04
CATALOGUE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提高置管技术水平
总结词
提高置管技术水平是预防和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置管技术水平,减少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 损伤,降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加强患者宣教和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加强患者宣教和护理是预防和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的重要 环节。
PICC置管常见并发 症
目 录
• PICC置管并发症概述 • 常见并发症 • 特殊并发症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CATALOGUE
PICC置管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过程中或置管后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
分类
根据发生的时间,PICC置管并发症可分为置管过程中和置管 后并发症,其中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包括穿刺失败、导管异 位、心律失常等,置管后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导 管堵塞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方 法,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置管 后的护理,定期检查、更换敷料和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 畅和局部清洁,降低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结词
及时发现并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对于减轻 患者痛苦和预防并发症恶化至关重要。
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导 管维护、拔管等,以减轻患者痛苦和 减少并发症的危害。
02
CATALOGUE
常见并发症
机械性静脉炎
PICC的并发症及处理

contents
目录
• PICC置管并发症 • PICC置管并发症处理 • 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 • PICC置管并发症研究进展
01
CATALOGUE
PICC置管并发症
导管相关感染
总结词
导管相关感染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详细描述
局部感染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分泌物等,全身感染表现为发热、寒 战、血象升高等。感染的原因多为皮肤消毒不彻底、导管护理不当、导管破损 等。
严格无菌操作
在置管、维护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 则,确保导管接口处清洁干燥,避免 细菌侵入。
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检查体温和局部症状
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及导管周围皮 肤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敷料 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导管堵塞预防
定期冲管
01
在每次使用PICC后,应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对导管进行冲
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通常是由于导管对静脉内壁 的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静脉炎症状,应立即停止置 管,并进行局部冷敷和抗炎治疗。如 果症状较轻,可以在置管后常规使用 局部抗炎药物,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
03
CATALOGUE
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
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导管堵塞处理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是由于血栓形成或血液回流 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导管堵塞,应首先进行生理盐水冲管,尝试用肝素或尿激酶进行溶栓。 如果冲管和溶栓无效,可能需要拔除导管。为预防导管堵塞,应定期进行冲管和 封管,避免血液回流和血栓形成。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需要长期输液、化疗等患者提供了便利。
然而,PICC 置管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了解这些常见并发症,并掌握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1、穿刺点渗血、渗液穿刺后 24 小时内,由于穿刺针较粗、局部组织损伤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问题,渗血渗液的风险会增加。
2、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 1-7 天,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有时可触及硬结。
这主要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和刺激引起的。
3、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血栓性堵塞通常与血液反流、高凝状态等有关;非血栓性堵塞则可能是由于药物沉淀、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原因导致。
4、导管移位或脱出可能由于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外力牵拉、固定不当等原因造成,导管尖端位置不在理想的血管内,甚至完全脱出体外。
5、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则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6、血栓形成这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甚至影响血液循环。
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穿刺点渗血、渗液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穿刺针,尽量避免在血管条件差的部位穿刺。
(2)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穿刺后局部按压15-30 分钟,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小时。
(4)置管后 24 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2、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提高穿刺技巧,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2)置管后及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可以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行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3 次。
3、导管堵塞的预防(1)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化疗静脉输液方法,它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化疗药物的输注速度。
PICC置管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皮下血肿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1.1 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感染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感染,我们应该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局部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
如果发现导管周围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应及时拔管,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2.1 2.1 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处理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导管长度和位置,避免过度推送导管。
可以使用抗凝剂进行预防性治疗。
如果发生血栓形成,应立即拔管,并给予抗凝剂治疗。
三、3.1 3.1 皮下血肿的预防及处理皮下血肿是PICC置管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皮下血肿,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位置,避免过度推送导管。
可以使用冰敷进行缓解。
如果发生皮下血肿,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抽吸或穿刺排血。
四、4.1 4.1 导管脱出或移位的预防及处理导管脱出或移位是PICC置管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导管脱出或移位,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位置,避免过度推送导管。
可以使用特殊的固定器进行固定。
如果发生导管脱出或移位,应立即拔管,并重新进行置管。
五、5.1 5.1 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导管堵塞,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避免使用带有气泡的液体进行输液。
如果发生导管堵塞,应使用特殊的工具进行清除。
六、6.1 6.1 导管折断的预防及处理导管折断是PICC置管后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导管折断,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导管材质和规格,避免过度推送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2006年INS指南
Site Maintenance
机械性静脉炎
早期阶段
S/S体征/症状 病因 治疗 预防
置管后72小时 痛/轻 红
导管规格 导管上的颗粒物质 (非机械性) 快速置管 其他
湿热敷 轻轻活动 休息时上举
选择适当的导管规 格 指导病人避免举重 物或重的活动
肿
可触
3-7天后再输液
如有可能,避免扶 拐行走
Site Maintenance
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
S/S体征/症状 病因 皮肤细菌 导管内外的细菌 纤维蛋白鞘 因其他原因发生的感 染 没用无菌 差的皮肤护理 仅生理盐水冲管 治疗 预防
发烧 寒颤 盗汗 胃部不适 疲乏 精神不适 白细胞增多 血培养阳性 导管培养阳性
血培养 根据病因治疗 移管 抗菌治疗
置管过程中相关的并发症
S/Ss 治疗
症状及体征
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 SOB短气 导管移位(置管后) 回拨导管2-4厘米 深部咳嗽 需要医生帮助 X线
穿破动脉
脉动的回血
移去穿刺鞘
加压至凝血 如动脉已被插入导管,不要输液
置管过程中相关的并发症
S/Ss症状及体征 神经损伤或刺激 置管过程中极度不适 “穿刺过程中“有剧痛” 治疗
PICC的常见并发症和处理
• 置管中相关并发症 • 置管后相关并发症
置管中相关并发症
• • • • • • • • 递送困难 导管移位 空气或导丝栓塞 神经损伤 刺破动脉 心率不齐 心脏骤停 过敏反应?
置管过程中相关的并发症
递管困难:
– 症状: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 原因:选择的血管细小;血管的静脉瓣较多;静脉疤 痕;静脉硬化;静脉分叉。送管速度过快、病人过度 紧张,至静脉壁痉挛。病人体位不当。若选择头静脉 穿刺,当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时,易出现导管异位或送 管困难。 – 处理:送管速度不宜过快,可暂停送管等待片刻,使 病人尽量放松;调整位置;嘱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 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血管进 行穿刺;尽量不在头静脉进行穿刺;在腋窝处扎止血 带后送管;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热敷。
深静脉血栓
• •
癌症患者及其治疗明显增加了DVT风险 当选择了过大的导管植入小的静脉中静脉炎 和DVT发生率增加
Ong B; Catchpole I;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Upper Extremities Deep Vein Thrombosis. Australas Radiol. 2006; 50(5): 451-454. ; King MM, Rasnake MS, Rodriguez R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Adult Patient. SMJ; 99(10): 1073-1077.
早期确定导管位置
固定导管
拔管或重新置管
胸片上PICC管的位置
标准位置:
位于上腔静脉内,在胸片上位于胸椎旁右侧第四 后肋至第七后肋范围内。解剖教材上往往用前肋 作为上腔静脉等的解剖标志,胸片上前肋的肋软 骨显示不良,而且,前肋随呼吸运动幅度较大, 故往往用后肋来描述。 如果位于头臂静脉内,则相当于胸锁关节(约第 三后肋水平)至胸椎旁右侧第四后肋水平。
肝素输入 溶栓治疗 外科或介入血栓 切除术 别的输注途径不 要拔管
确定导管开口位 置
病人教育
低剂量抗凝治疗 运动或肢体活动 按照规定进行护 理及维持血管
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导管在静脉部位出现炎性反应,导致内膜 刺激疼痛
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败血症血栓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深静脉血栓
• 相对来讲PICC患者发生DVT很低1%7% • 患者,医护人员和器械相关因素改 变风险性
治疗
预防
评估病人并移管
导管漏液
可见的破裂 导管移位至血管
较差的导管固定
不小心切到导管 病人原因
如导管完全断裂 ,需由介入医生 帮助
用10cc的注射器
不要用力冲管
不要将胶布粘在导 管表面 避免使用剪刀
Site Maintenance
避免冲管引起的导管破裂
注射器的选择
仅使用10cc的注射器
Size规格
穿刺后并发症
• • • • • • • • (CRBS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堵管 静脉炎 出血 导管移位 心律失常 拔管困难 导管栓子
Site Maintenance
置管后的并发症
导管堵塞
• 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 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 原因: –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 – 未正压封管至血液返流,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 导管顶端贴到静脉壁,因病人体位导管打折。 –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 预防: – 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 –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
Full满的 >300 psi >40 psi
Empty空的 120–150 psi 25 psi 15 psi 10 psi
1cc 3cc 5cc 10cc
>40 psi
<25 psi
– 当前BARD的Groshang导管都经 过25psi测度(每平方英寸上的 压力)
Pressure generated by syringes
Site Maintenance
蜂窝组织炎
S/S体征/症状 病因 治疗 预防
发作较慢
维持无菌 皮肤上的细菌 湿热敷 感染 红,肿,热, 如有渗出物要 监测并更换污 痛,可触及, 导管植入时的 血培 染的敷料 穿刺点处有流 特别易发生 每日更换敷贴 检查与感染相 液,发烧 没用无菌操作 抗菌素 关的所有导管 及溶液 差的皮肤准备 如症状无改变 敷料被污染 ,拔管
回抽注射器活塞, 将导管中药物和 血液抽回,弃置
置管后并发症
• 静脉炎 • 渗出
静脉炎的分级和标准
级别
0 1 2 3 4
临床标准
没有症状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疼痛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 到条索状静脉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 的 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置管后的并发症
导管堵塞
• 处理:
–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 (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 栓塞)。 – 酌情拔管 – 利用特殊技术冲洗导管使导管再通(需医生与 病人/家属商定,分析利与弊)
导管闭塞
感染相关的静脉炎
S/S症状/体征 病因 治疗 预防
发作较慢
没用无菌操作 移管,湿热敷 ,轻度活动, 红,肿,热, 差的皮肤准备 休息时上伸, 痛,可触及, 抗炎,3-7天后 敷料被污染 穿刺点处有流 再输液 液,发烧 机械性/化学性 静脉炎的进化
置管,更换敷 料,及更换导 管时,始终保 持无菌状况,
肺栓塞
• 肺栓塞是来自机体其他部位的 栓子堵塞了其中一只肺动脉 (usually from a DVT)通常来 自DVT • 非常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事件, AHA报告60万PE患者有6万死 亡
1. /healthinfo
PICC导管相关DVT的症状
水肿
PICC伤痂
From JIN 30 (5), Sept/Oct 2007
临床标准
没有症状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 或不伴疼痛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1-6英寸,皮肤发凉,伴 或不伴疼痛 直径1-6英寸,皮肤发凉,伴或不伴疼痛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 肤发凉,轻到中度疼痛,有麻木感,皮肤发白,半透明状 ,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 围最小直径大于6英寸,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 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的渗 出。
Site Maintenance
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
S/S体征/症状 病因 治疗 预防
置管部位的肿/渗 液
形成侧支循环
不能抽血或冲管 缓慢的流速 头颈部不适 肿 麻/刺痛 心动过速
SOB短气
血管壁破坏 不合适的导管开 口 硬导管 自体免疫反应 快速置管 大的导管规格 导管头端移位 留置时间 静脉流速下降 高凝 脱水
• 部分堵管 – 纤维蛋白/血栓 – 药物沉积 堵管的种类: – 能输液不能抽血 – 既不能输液也不能抽血
•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一)
脲激酶
20mlNS注射器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二)
保留30分钟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三)
20ml生理盐水备 用 20ml生理盐水脉 冲
Ong B; Catchpole I;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Upper Extremities Deep Vein Thrombosis. Australas Radiol. 2006; 50(5): 451-454. ; King MM, Rasnake MS, Rodriguez R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Adult Patient. SMJ; 99(10): 1073-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