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简论-最新文档
东方朔生平简介推荐

东方朔生平简介推荐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
武帝时,为太中大夫。
他性格诙谐滑稽,爱好喝酒。
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
东方朔生平简介东方朔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汉王朝的全盛期。
《史记·平准书》说:“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武帝在此基础上,大力开拓,内外经营,汉帝国的声威远振,国内一派升平景象,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远方神异的传闻,珍禽怪兽,奇物瑰宝也涌进了中国。
所有这一切,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受到了鼓舞,整个社会洋溢着乐观开朗的气氛。
东方朔在汉武帝初年上书自荐,他说:“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东方朔进入仕途以后,并未能和他想象的那样受到重用,施展自己的才智。
“待诏公车”、“待诏金马门”,表面上虽然好听,可实际上他的生活待遇,一如侏儒、俳优,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幸。
他需随时准备陪从皇帝巡行狩猎,根据皇帝的意图,以其所见所闻,写成赋颂,供皇帝赏玩。
这样的处境不能不使东方朔感到难堪,其情绪由开始的兴奋转为愤慨,但他没有让这样的愤慨爆发,相反的却由于汉武帝“颇俳优畜之”(《汉书·严助传》),那么他就索性以俳优面目出现,于是他假传圣旨,恐吓侏儒;深宫射覆,痛惩幸倡;不待诏割肉归家,借酒醉于殿上便溺……,他的言行,他的文章也因此带有诙谐放诞的色彩。
班固称东方朔为“滑稽之雄”,“不能持论”,封建时代的文人指斥他行为放荡,现代学者中也有人认为东方朔是专供宫廷娱乐的皇帝的清客。
东方朔——精选推荐

东方朔概述历史人物,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另有同名历史剧《东方朔》。
东方朔[编辑本段]一、历史人物人物简介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原本姓张,平原羌次(今山东陵县人)。
西汉辞赋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
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
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名《颜字碑》。
日本侵华期间,此碑曾被日本当地驻军当做军营门前水沟上的石板,马踏车碾,致字迹局部损毁。
目前《颜字碑》的真迹和仿制品都存放在陵县人民公园的“颜碑亭”里。
相关史料史记中的东方朔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时诏赐之食於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数赐缣帛,檐揭而去。
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於长安中好女。
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於女子。
有趣历史人物7:大汉第一段子手东方朔

有趣历史人物7:大汉第一段子手东方朔大家好,我是王公侯,这是“有趣历史人物”的第7篇文章。
今天讲个重量级人物“东方朔”。
东方朔,字曼倩,山东人,多了不说了,看他给汉武帝的“自荐信”,就能大致了解他。
1公车署上书汉武帝刚即位,征召天下人才。
只要你觉得你有才华,就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
真正做到了“找工作,要跟老板谈”。
东方朔一看,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也跟着写,但是他比别人有创意。
他的“自荐信”有三千片竹简的,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
武帝工作之余看看竹简,硬是看了两个月才看完。
《汉书》记载了部分自荐书的内容,东方朔说:我少年时失去了父母,是兄嫂抚养我长大。
我十三岁开始读书,刻苦学习了三年,读了很多书。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有22万字。
十九岁学兵法,排兵布阵,军事方面的书也读了22万字,总共44万字。
我现在22岁了,身高九尺三寸。
眼睛像珍珠,牙齿像贝壳,勇猛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
像我这样优秀的,一尘不染的美少年,可以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被这种敢吹牛又不要脸的精神打动了,武帝内心戏应该是:呵呵,有点意思,你成功引起了寡人的注意。
先封个小官,看看这人什么情况。
后面把东方朔叫过来,让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增补)2待诏金马门虽然成功引起了武帝的注意,但武帝也成功的把他忘了,所以后面并没有召见他。
东方朔领着微薄的工资,饿的都想加入丐帮了。
心想这样也不行啊,还得再想个骚操作,当面跟武帝交流交流。
东方朔就吓唬给武帝养马的侏儒:“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没有种田的力气,又没有打仗的武力,更没有治国的才华,对国家毫无作用,打算杀了你们。
”侏儒们吓的阴、毛都竖起来了,赶紧问东方朔那怎么办,东方朔说,等皇帝路过的时候,你们赶紧去求情,别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武帝路过的时候,侏儒们跪地哭着向武帝求情。
武帝问清楚原委后大怒。
东方朔,卒。
当然是不可能的。
武帝把东方朔叫来责问:为什么假传圣旨吓唬他们,不是欺负老实人吗,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东方朔的民间传说(3)

东方朔的民间传说(3)3、散发博学机智光辉。
东方朔思维敏捷,才智过人,神头香椿经他的神嘴一包装,便成了闻名遐迩的《“厌次春龙”》。
《智戏小人》、《以何为净》等为人们津津乐道。
《花狸虎子》则更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一天汉武帝在荒郊打了一只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虎不像虎的猎物,瞅了半天没认出是什么,便问站在身旁的东方朔:“这是何种猎物?”其实东方朔也弄不清,听汉武帝一问便信口答道:“花狸。
”因为他看到这野物头像猫,身子像狐狸,身上多有花斑,便随口说了这个名字,接着还煞有介事地说:“此兽三月交配七月生崽。
”汉武帝将信将疑,将此事暗记在心。
时过数载,汉武帝在野外又打到一只上次所猎之物,只不过上次为雄性,这次为雌性,并稍大些罢了。
汉武帝又问东方朔此为何物。
东方朔早把上次的事忘了,见野物有点像虎,便答道:“此物为虎子。
”汉武帝把脸一沉:“汝向来以多才博知被人称道,所猎之物,上次称花狸,怎么这次又称虎子?”东方朔一楞,略一思考答辩道:“雁,小时为雏,成时为雁,大时为鸿;女,小时为婴,大时为少,婚后为妇,年长则为婆;世间万物多有变在不变之中,不变则又在变化之中,哪有不变之理?”汉武帝听了笑笑:“朕还记得你说此物三月交配七月生崽,现时值金秋十月,这兽怎么肚大如鼓呢?”东方朔不慌不忙地说:“臣知道夏天下雨冬天下雪,可也常见雨中有冰雹雪中飘洒细雨的现象。
天规尚且常中有异,何况区区小兽一只呢?”汉武帝听后心悦诚服,暗暗赞赏东方朔的雄辩才能。
此后,这类奇异野物便被世人称为“花狸虎子”了。
4、展示滑稽幽默风采。
东方朔聪明过人,滑稽幽默,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性格开朗豁达,对权贵近臣甚至皇上也常常诙谐戏笑,这在《东方朔嬉戏汉武帝》、《大头子》、《屈子救大夫》等传说中得以充分展示,在《滑稽大王》中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
一次御宴后汉武帝受东方朔捎剩肉孝敬嫂母举动感染,之后按季节月份给大臣们分一部分御肉。
这年夏天汉武帝又给大臣们分御肉,御差担到大厅的肉已放置多时,可分肉的官儿迟迟未到,御肉上落满了苍蝇。
相声业之始祖东方朔介绍PPT课件

“的的发从的 吴
画 圣 ” 、
绘 画 艺 术
妙 法 , 年
愤 改 攻 绘
书 法 大 家
杰 出 画 家
道 子 ,
画对未画张, 又
师唐弱,旭生 名
业代冠由、卒 道
之的之于贺年 玄
始 祖详
( 唐 玄
。有已刻学。 宗
着“苦习少 召
深 刻
穷 丹
好 学
书 法
年 时
他 入 宫
影青,,孤 后
业计馆费游国棋画裱师头书声剧曲坊糖
、业业旅业象之业行之艺业曲业业、业
银之之游之棋始之业始人之艺之之盐之
行始始之始之祖始之祖之始业始始业始
业祖祖始祖始 祖始 始祖、祖祖之祖
、
祖祖
祖祖灯
始
典
具
祖
当
业
行
之
之
始
始
祖
祖
赵公元帅(本名赵公明),道教神话人物,秦时得道终南山,
本有保病禳灾,主持公道,买卖得利等神通,但他手下掌管的四名小神: 招宝、纳珍、招财、利市都与财富有关,他因此成了爱财者每天香烛不断、
礼拜最勤的财神菩萨!被尊为商业、银行业、典当行之始祖。
附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卢陆刘帝杜宋李孙韩华扁毕梓蔡仲蒙孔仓
仝羽伶予康慈时思康佗鹊昇潼伦由恬子颉
珍邈
帝
君
茶茶卖酿酿仵中药江外中印刻造砚制中中
馆之酒醋酒作医业湖科医刷字纸墨笔国国
业始业业业之药之郎之行行印业业业教文
之祖之之之始学始中始业业刷之之之育字
始 始始始祖之祖之祖之之之始始始业之
导游资格考试人物轶事:东方朔

导游资格考试人物轶事:东方朔
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著名词赋家,精通文史,奇智多谋,在政治方面仕途也颇具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既不提拔,也不放他外任。
只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朝夕相见。
东方朔壮志难酬,长才难展,又百思不得其解。
故意以滑稽风趣讥评朝政,不昔触犯武帝逆鳞。
武帝对东方朔却偏偏网开一面,一笑置之。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东方朔简介

东方朔简介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
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
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
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
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
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
我钦佩子路的豪言。
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
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
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
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
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
」侏儒听后大哭起来。
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
」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
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
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
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
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作文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说明本传叙述东方朔的言行。
东方朔,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入仕,滑稽,多智,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未被采用。
《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辞赋名篇,因他诙谐,武帝以俳优待之。
后世流传其事广泛而多失实。
《史记》自东方朔以下,皆不传,《汉书》传之,似乎委曲烦碎,实则摹写神情气质极工,宛如漫画。
传末论东方朔名过其实,是由于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评为滑稽之雄。
这种人,谈笑自若,不卑不亢,对上不阿谀奉迎,对世不阴谋害人;多了,于世无损;少了,似有所失。
班固详录其言行,既是求名责实,也是供世借鉴。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平原:郡名。
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
厌次:县名。
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北。
()待以不次之位:谓越级提拔。
()自衒鬻:谓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报闻罢:意谓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
()三冬:谓三年。
文史足用:王先谦云: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讽诵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
()言:一字为一言。
()钲鼓之教:言指挥军队进退之法。
()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孔子弟子。
子路之言:指子路此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见《论语·先进篇》)()孟贲:战国时著名的勇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朔简论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是西汉武帝时的一名侍臣,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和班固的《汉书·东方朔传》。
他在历史上以诙谐幽默出名,所以司马迁将他与历代俳优放在一起,列入《滑稽列传》;班固也说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秽德似隐”。
评为“滑稽之雄”(《汉书·东方朔传》)。
他的不同于众的行为方式在当时朝野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东方朔的性格特点是反应机敏、诙谐幽默、自信而近乎狂妄。
汉武帝即位之初,特别重视招揽人奴才,下诏有才之人皆可上书自荐,一时之间自荐者多达千人,东方朔皆趁机上书武帝,将自己吹嘘为古今少有的人才:“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征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巨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汉书·东方朔传》)。
如此地不谦虚,迹近轻狂,反而得到了武帝的青睐,令其“待诏公车”。
东方朔入仕之后经常以诙谐搞笑讨得汉武帝的欢心,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十分张扬的个性风采。
但是,长期以来东方朔的个性及幽默遭到误解,自古至今对东方朔的评价是毁
大于誉,汉武帝将东方朔与倡优郭舍人等同视之,不过将他视为一个优孟之徒。
而当时西汉社会的人皆以东方朔为狂人,后人将他的诙谐理解为肤浅,更加贬低他。
东方朔因为他的个性反而掩盖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价值,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东方朔一生在矛盾中度过,他自视甚高,自以为满腹经纶,很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汉武帝始终以俳优之人看待他,东方朔自己虽明白这一点,但仍关心百姓疾苦,对涉及朝廷安危的大事敢于直言进谏。
建元三年,汉武帝为了自己狩猎方便,计划修建上林苑。
这座皇家狩猎场北起咸阳,西到周至,南达秦岭,恰好占据了关中平原的核心,将导致众多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
在群臣恐拂逆鳞、噤若寒蝉的时候,东方朔上书劝谏汉武帝,直言毁田建上林苑有三不可,并举出历史教训,希望汉武帝能停止修建上林苑,虽然东方朔的谏言有点逆耳,但汉武帝毕竟感受到了东方朔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所以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将他由常侍郎擢升为太中大夫给事中。
其次,东方朔在文学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成就,《汉书·艺文志》将他引入杂家,载有作品二十篇,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均为对问体散文,主客一问一答敷衍全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他还有多篇赋作,如《七谏》、《初放》、《怨世》、《怨思》等,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基本模仿屈原的《楚辞》,直接抨击当时黑白不分的现实,抒发自己品行高洁而不为人知,不为君王重用的苦闷与无可奈何。
在当时,由于汉武帝本人醉心于求仙访道,渴望长生不死,东方朔知识博杂,性格诙谐,汉武帝就时常向东方朔讨教神仙之事,东方朔也时常故作惊人之语胡乱回答,因而后世不少好事者将一些奇谈怪论附会在他身上。
东汉郭宪的《东方朔传》就将东方朔神仙化,写得比较玄:“吾却食吞气,已九千余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见幽微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在这里,他已经被塑造成一个仙人了。
后又有六朝人托名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十洲记》,主要讲一些仙道故事,记载东方朔盗桃故事的有署名班固的《汉武故事》与晋代张华的《博物志》。
《汉武故事》将东方朔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他脱去凡人肉身,成了一名被王母贬谪人间的仙人:
东郡送一短人,长五寸,衣冠具足。
上疑其精,召东方朔至。
朔呼短人曰:“巨灵!阿母还来否?”短人不对。
因指谓上:“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
”
——班固《汉武故事》
王母降与九华殿,王母索七桃,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惟母与帝对坐,从者皆不得进。
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
——张华《博物志》
在这些故事世代流传的过程中,东方朔逐渐被纳入道教神仙
体系,可以说东方朔被神仙化了。
东方朔虽然在客观上被列入道教神仙体系,但纵观东方朔一生的活动,笔者认为他本质上还是一位儒者,他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很符合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他也多次直言切谏,符合儒家“助人君明”的标准,东方朔发展了孔子仕与隐的思想,并且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具体表现在他最早提出“朝隐思想”。
《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朔云:‘如朔者,所谓避世于朝廷间也,古之人,乃避于深山之中’”。
“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东方朔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林泉隐逸的新型隐逸方式,即朝隐。
在朝廷中若有机会,就施展抱负,治国安民,若没有机会,便做好本职工作,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难发现,东方朔将仕与隐二者融通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出与入的矛盾,为士人实现理想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