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教学文档一、课本概述《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的美术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眼界,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为将来的艺术研究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视觉元素与艺术传达- 课程目标:了解基本的视觉元素,研究如何通过艺术语言传达特定的情感与理念。

- 重点内容:点、线、面、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的运用。

2. 第二单元:影像与艺术表现- 课程目标:研究如何通过影像表达情感与美感。

- 重点内容:摄影艺术、影视艺术等与影像相关的艺术形式的鉴赏与创作。

3. 第三单元:艺术与生活- 课程目标:通过艺术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重点内容:艺术家的生活、社会与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艺术品赏析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解读艺术作品的含义。

2. 实践活动:通过绘画、摄影、观赏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期中评价:安排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如书面测试、作品展示、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3. 期末评价:组织综合性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1. 电子版教材:提供给学生在线阅读和下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2. 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作所需。

3. 数字相机、电脑等设备:用于学生拍摄、编辑和制作摄影作品等。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必修)——(说课、试讲必备)】第一讲陶器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

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

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新人教版高中绘画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高中绘画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美术鉴赏》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 欣赏印象派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通过对印象派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

2. 印象派代表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1. 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区别。

2. 学生对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印象派绘画作品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印象派绘画代表作品实物或复制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印象派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古典绘画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课1. 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a. 色彩: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主,强调色彩的对比和变化。

b. 线条:线条简洁流畅,强调画面的自然感。

c. 构图:打破传统构图规则,追求画面的自由和真实。

2. 印象派代表作品赏析:a. 拍摄多媒体课件中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特点。

b. 介绍印象派代表画家及其作品,如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船上的午餐》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回顾印象派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课堂实践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印象派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尝试运用印象派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赏析代表作品、实践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 分析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等内容。

3.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和教学目标。

3. 分析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4.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5.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根据教材中的指导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6.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

2. 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运用和表达效果等方面。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讨论。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的艺术创作机会和展示平台。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能力。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的简要建议和指导,具体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高一美术《学画中国画》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学画中国画》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学画中国画》教案公开课教案王红森题目:学画中国画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西画的异同,认识和掌握绘画创作知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间接的动脑参予作品创作,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间接地参与作品创作这一综合性学习体验,真切体会美术作品创作绝非信手拈来,是对现实生活平凡的点滴积累,逐步过渡参与到主题性创作实践中,在于深入细致观察揣摩提炼,从而逐步构成一幅完整的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深入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学生参予制作过程中创造思维的开发。

教学难点:把丰富、细致的形象画面变成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引导,提问,对比。

教具:教师自找绘制的作品及部分优秀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板书命题作画。

板书设计:“眼画、手画、心画”。

国画—写意、写性、写情活动1:(1)、竹锁桥边买酒家。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蛙声十里出山泉。

(4)深山藏古寺。

(5)修身引导。

(6)候车室。

(7)童年回忆。

(8)母亲的生日。

教师:创作这两个字好写,动脑、动手,动笔,艺术家创作作品,不是念头一产生,随心所欲,到偏远地区采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入生活,提炼、概括,即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今天,我们先回到几百年前。

想《宋代考画院画师出题》。

1、板书,“竹锁桥边买酒家”,锁,关键字,提问:你这样完美地再现这一画面。

学生回答:(1-3人)教师:“一片茂盛的竹林,远近高低,有一小桥,好象是木桥,密织的竹林中,斜伸出一竿红色酒旗,上有隶书的”酒“字,这才把锁字画出来。

“踏花归去马蹄香”,关键字“香”。

提问:(2-3人),学生回答。

3、蛙声十里出山泉提问:要画出十里山泉及表现出蛙声。

这是作家绘画家齐白石的难题,白石老人想了几晚,终于胸有成竹,山涧的岩缝,渗流出深深的泉水,清泉汇流而下,水草丝丝,水中有摆尾的蝌蚪,这里是蝌蚪,十里之后,必须是一片蛙声,哇、哇......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草,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缕缕炊烟,都是无限的美景,西方绘画的灵感来源于人体,中国绘画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和山水,西方绘画是写实叙事美学,东方绘画是写意、写心、写性、写情,是属于抒情美学,西方安琪尔要飞就要长上实实在在的翅膀,爱的传递要借助一支有形的剑,中国的飞天是无翼而翔,而爱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有中国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地无声胜有声,古代的诗歌往往又是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燕山月似钩”“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水无人渡,孤舟尽人横”瑟瑟寒风,空旷山谷,瑟瑟寒江,蓑衣,斗笠,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

高一上册人教美术教案

高一上册人教美术教案

高一上册人教美术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动交流,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艺术史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术基本概念与术语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2. 视觉元素与形式原理3. 艺术流派与时期第二单元:绘画技法与欣赏1. 素描技法与欣赏2. 色彩技法与欣赏3. 油画技法与欣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术语和技法。

2. 演示法:展示作品,分析绘画技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美术作品。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质量和审美鉴赏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绘画工具等3. 网络资源:相关美术作品、视频教程等4. 实物资源:美术作品、绘画材料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4课时2. 第二单元:6课时3. 总计:10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达。

3.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九、课后作业与拓展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拓展活动:欣赏相关艺术家作品,了解美术史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 d、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3、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年代:古代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5、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即—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三、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布置作业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

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与青铜器艺术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

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

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

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

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

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

p7 ......▲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

慎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坠,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

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

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

廉而不技,洁也。

”解释:“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从上面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不管是九德、十一德还是五德,主要的精神内涵是“仁、义、礼、智、信”。

解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意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是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虽说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的一套,但对于规范当代社会人伦道德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玉在古代就赋予这样的一种重要意义,所以说“君子比德于玉”。

3、玉的种类p8玉分为硬玉(硅酸钠铝):专指翡翠和软玉(硅酸钙锰):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材料。

4、总结:先民们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材料的体形、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玉在旧石器时代已经产生,p5新石器时代推上第一个高峰时期,夏商周时期与青铜器一样成为权利和神权的象征。

附:工艺美术图案设计的几条普遍法则: 1、对称与平衡 2、稳妥与比例 3、反复与节奏 4、对比与调和 5、统觉与错觉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ppt课件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