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下游“96· 8” 洪水及河势工情
焦作黄(沁)河“96·8”抗洪回顾

焦作黄(沁)河“96·8”抗洪回顾作者:暂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第8期温小国1996年8月5日14时,黄河花园口站出现了当年第1号洪峰,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水位94.73米,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
水位高于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0.91米和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洪峰0.74米。
8月6日2时,沁河武陟站出现第1号洪峰,洪峰流量1640立方米每秒,水位107.38米,亦高于同流量水位。
这场流量级不算大的洪水,由于水位表现异常,造成了巨大损失。
时光飞逝,转眼25年过去了,但焦作军民共同抗击“96·8”洪水的惊险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当时,我是焦作黄河河务局主管防汛抗洪、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副局长,兼任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沁)河防汛办公室主任,亲历了这次抗洪的指挥决策与较大险情现场处置。
洪水来袭焦作地处黄河中下游接壤处,黄河环于南,太行枕于北,沁河经于中。
辖区黄(沁)河堤防长达220千米,防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同时,为保证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任务如期完成,从1994年开始,千余台(套)机电设备、数千名职工正在温孟滩50多平方千米的移民安置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土区施工,更增添了度汛难度。
每当主汛期来临,河务系统的干部职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受8号台风倒槽云系影响,1996年7月31日至8月4日,黄河晋陕区间、泾渭洛河、沁河及三花(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先后普降大到暴雨,个别站降特大暴雨。
其中,三花区间58个站日均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区内蟒河温县赵堡站、武陟大封站6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90毫米、101毫米。
8月4日2时,小浪底站出现5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4日10时,伊洛河黑石关站洪峰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
干流洪水与伊洛河洪水相遇,在温孟滩经长时间蓄滞后缓慢流出,又与稍后到达的沁河洪水相遇,从而形成了花园口站8月5日14时的第1号洪峰。
生活用水导致河流断流的例子

生活用水导致河流断流的例子
生活用水导致河流断流的例子,以黄河为例:
黄河下游断流始于1972年,年的28年中,下游利津站有21年发生断流。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断流年年出现,1997年利津站断流长达226天,断流河段最长延伸至开封。
长时间断流使河流生态系统濒临崩溃,依河而生的生物补给通道中断,黄河三角洲淡水湿地总面积下降。
长时间的小流量过程使河道过流能力急剧萎缩,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主河槽淤积量占全部淤积量的90%,1996年8月黄河花园口站出现7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洪水位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时还要高米,洪水威胁明显增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断流的原因和影响可能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松溪河“96.8”暴雨洪水简介

19 96年 8月 2~ l山西省 东部太 行山 区子 牙河水 系松 4 E, 溪河 发生 了一次特大暴雨洪水过程 ( 简称 “6 8 暴雨 )暴雨 中 9 .” , 心三教河雨量 站雨 量达 59 1 n ,3 i 雨量的笼罩面积达 1 3 . f n 1 ml r 0 67 8 , 范围内洪 水遭遇 严重 。为 有记 载 以来 的 实测 特大洪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G H N I IN EA D T C N I Y S D
20 年第 6 08 期
1月 2 1 0日出版
● 百 业科 技
松 溪 “6 8 雨 洪 水 简 介 河 9 .” 暴
曹润珍
( 山西 省水 文水 资源勘 测局 )
摘 要: 文章从 流域地理概况、 雨分析及 洪水遭遇等方 面介绍 了松 溪河“68 暴 雨洪水 的详 暴 9 .”
全 长 15k , 1 i 属于 山溪性河流 。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 。 n
16 7 k , 流域平均宽度 2 m2
分乡镇最大降 了达 50m 4 m的特 大暴雨 。
2. 暴 雨 的 时 空 分 布 2 松溪 河“6 8暴 雨是 全水 系性 的。随着 8号 台风 由西南 9 .”
“l.” 9 8暴雨 量占 8 6 月份降水量 的比重 , 如暴 雨中心 的黄北 坪、 三教河等站 , 均在 8 %以上 ; 溪河 其他站 绝大 部分 均大 5 松 于 7 %。该次暴雨所 占比重之大 、 围之广 , 5 范 在历史各 次大暴
透过“96·8”洪水看水库洪水调度研究

“6 8 洪水 中 . 防办 直 接 调 度 的 9 .” 省
水 库 为 岗南 、 壁 庄 、 庄 3 黄 朱 座水 库 。 11 沱河 岗 、 水 库 . 滹 黄 按 照 岗 、 水 库 汛 期 调 度 运 用 计 划 黄
和联 合 调度 指 导 思 想 ,9 .” 洪 中 在 “6 8 抗 7 之 内9 调 整 两 库 的 下 泄 流 量 。 月 5 天 次 8
潴 龙 河 八 一 水 库 距 京 广 铁 路 只 有
日凌 晨 , 岗 、 两 库 都 已接 近 极 限 安 在 黄
全 水 位 .气 象 预报 上 游还 有 大 暴 雨 , 滹 沱 河 北 中 山水 文 站 ( 黄 壁 庄 水 库 下 游 在
“6 8 9 ・ , 水 中 .河 北 太 行 山 区 的 ,洪 4 2 水 库 有 3 3 库 满 溢 洪 。 中 1座 6座 4座 其 2 大 型 水 库 有9 溢洪 ( 括 岳 城 水 库 ) 座 包 , 2 座 中 型水 库 有 1座 溢 洪 。 4 大 中水 2 7 3座 库 共 拦 蓄 洪 水 2 . 亿 m , 削 减 洪 峰 26 6 5 % 。 岗南 、 庄 水 库 达 到 设 计 规 定 的 6 朱 “ 泄水 位 ” , 过 科 学 分 析 , 没 有 敞 时 经 都 敞 开 闸 门 泄 洪 , 效 地 减 轻 了 下 游 防 洪 有 压 力 . 确 保 下 游 人 民群 众 生 命 财 产 安 对 全 和京 广 铁 路 及 国 家 重 要 设 施 的安 全 , 对 战 胜 “ 6 洪 水 起 到关 键 作 用 。 洪 9 培” 防 减 灾 效 益 十分 显 著 。 “6 8 洪 水 中 . 壁 庄水 库 最 高 洪 9 ・” 黄
于 10 一 遇 .还 原 后 的天 然 来 水 洪 峰 0年
谈海河南系“96·8”暴雨洪水与防汛抗洪

3 0 m 以上 0m
月
19 9 6年 8
说
明
200 10
30 20
12 0 50
70 00
970 7 0
300 6 0
1 18 O60
740 5 5
18 0 从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9 ・ ” 雨 量 只 70 “6 8 暴
98 20 少 于 16 9 3年 和 1 5 9 6年 .居 2 O世
维普资讯
鞠
_
谈海河南系“ 6 8’ 9 _’ 暴雨洪水与防汛抗洪
口 海 河水利 委 员会 防办 主任 马 文奎 口 河北 省 防汛抗 旱指 挥 部 办公 室 顾 问 魏 智敏
摘
要
在 纪 念 ”6 8 抗 洪十 周 年 之 际 , 过 回顾 ”6 8 暴 雨 洪 水 调 度 过 程 , 合 水 文 整 编 后 的数 据 和 实际 发 生 的 情 况 9 .“ 通 9 ・“ 结
用。
过 安 全 泄 量 十 多倍 , 宁晋 泊 、 陆 泽 、 大 献 县泛 区、 淀 、 东 良相坡 、 虹 渠 、 渠 西 、 长 共 白寺 坡 、 润 坡 、 滩 坡 等 1 多 年 没 广 小 O个 用 的滞 洪 区被 迫 启 用 。 些 主要 河 道 代 一 表 站 的 洪 峰 流 量 创 建 站 以来 最 高 记 录
来 的最 大 暴 雨 洪 水 。也 是 2 O世 纪 第 3 位 的特 大暴 雨 和 第 7位 的大 洪 水 ( 表 见
1。 )
成 。 去 都 集 中在 天 津 人 海 , 易 发 生 过 极 水 灾 。 16 9 3年 特 大 洪 水 后 , 照 “ 蓄 、 按 上 中疏 、 排 , 当 地 滞 ” 方 针 , 行 了 下 适 的 进 系 统 治 理 , 大 河 系 都 有 了 各 自 的人 海 五 出 路 。 步 形 成 了 “ 区 防 守 、 流 人 初 分 分 海 ” 防 洪 工 程 体 系 . “6 8 抗 洪 中 的 在 9 ・” 发 挥 了 巨大 作 用 。 回顾 1 O年 前 这 场 暴 雨 洪水 ,对 于 指 导 今 后 的海 河 治 理 、 防 洪 减 灾 与 实 现 “ 个 转 变 ” 有 重 要 作 两 都
从黄河“96·8”洪水谈泥沙优化调度的必要性

用工 2 9 8万个 , 1. 耗资 1 4 . 1亿 元 , 历史 最 高水 平。堤 防有 创 9 12 m偎水 , 5 . 1k 占下游堤 防总长度 的 7 % , 0 堤根水深 2— 4m,
出现渗水 、 裂缝 、 管涌等险情 。
“6・ ” 9 8 洪水造成黄河下 游大部 分滩 区上 水 ,85年铜瓦 15 厢决 口改道后从 未上 过水 的 高滩 也漫 了滩 。水 深一 般 0 5— . 35m, . 最深 5 7m。豫鲁两省 滩 区淹没 面积共 2 . 7万 h . 28 m, 4 个县 ( ) 13 5个村 庄 、0 人受 灾 , | D 市 、 4 17万 倒塌 房屋 2 .5万 26
出现 500m s 2 / 的洪峰流量 , 然后又与伊洛河 、 沁河洪水 汇合 ,
形成 花园 口站一 号洪 峰。二 号洪 峰 出现 于 8月 1 t 3 E 3时 3 0
此造成工程 出险 多 , 漫滩范 围大 , 重 。 9 8 洪水期 间 , 灾情 “6・ ”
黄河下游共有 3 1 3 处工程 、 6 29 0道坝 出险 52 9坝次 , 中: 7 其 险 工 19处 、 0 7道 坝 出险 16 1坝 次 ; 导工 程 2 2处 、 3 0 12 1 控 2 19 3
三花间来水组成 , 三门峡站 3日 8时洪峰流量为 410m / , 3 3 s经
史之最 长 , 中高村一孙 口的洪峰传播平均速度仅 为 03m s 其 . /。
1 2 工程 出险 与受 灾情况 .
由于“ 6・ ” 9 8 洪水在黄河下游 的表现是水位高 、 进慢 , 演 因
与 =1峡至小浪底 区间的产 流相遇 , 1 叠加后 小浪底 站 4 日0时
其 中 : 门峡 以上来水 3 .3 m , 三 57 亿 占花园 口总水量 的 68 : 6 .% 三花间来水 1.6 i , 77 亿 n 占花园 口总水量 的 3.% 。 32
1996年黄河洪水异常原因分析及治河探讨

1996年黄河洪水异常原因分析及治河探讨赵衍庚(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济南 250014)1958年成功地防御了黄河花园口22300 m3/s 大洪水,而1996年8月5日7600 m3/s 中型洪水就大漫滩。
由于洪峰演进速度特别慢,8月13日花园口5520 m3/s 第二场洪水,于15日在孙口赶上第一场洪水,两峰合为一峰,流量为5540 m3/s。
洪水从花园口至利津共用了369.3小时,约为正常漫滩行洪时间的2倍。
洪水位也异常高,花园口、孙口、洛口均为最高历史洪水位,东明3000 m3/s左右就进滩,漫滩速度慢,滞水时间长,积水深(一般0.5~3.5m,最深5.5m),排水困难。
这是现河道未曾发生过的行洪异常现象。
那么,二级悬河是怎样形成的? 黄河洪灾威胁的严重性到底如何? 怎样治理?本文试进行分析探讨。
一、下游防洪特点及灾害威胁形势黄河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24万km2,天然径流量560亿m3(花园口),仅为长江的1/20。
中上游穿越40多万km2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平原是以郑州为顶点的大冲积扇,800多km的平原河道,位处大冲积扇脊背上,河床一般高于地面3~5m,两岸临黄大堤1400多km。
大堤决口时洪水泛滥成灾,北可达海河,南可达淮河,范围约12万km2。
历史上黄河洪灾严重。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盆地型地貌,各支流洪水挟沙下泄,汇水迅速,下游来水峰高浪大流急,但水量较小。
两岸临黄大堤之间的面积4000多km2,中水河槽约占1/3。
为适应黄河洪水特点,下游采取宽河防洪战略,让广大滩区蓄滞洪水,以使洪峰坦平,洪水水位降低,以减轻对两岸堤防的压力,形成下游河道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防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上段河宽5~20km,平均7 km;下段河宽0.4~5km,平均3km。
艾山以下山区段最窄处仅368m。
黄河水少沙多,年均来沙量16亿t,平均含沙量28.57 kg/m3,居世界各大江河之冠。
黄河大洪水

黄河大洪水黄河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变得安静、温顺了。
从1982年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至今已有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
1996年黄河下游发生了高水位、大漫滩,但其流量级别,也只是中常洪水。
人们逐渐对黄河失去了警觉,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再认真思索和对待。
但是,黄河的问题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不要说是标准洪水的防御,即使中常洪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亟待解决。
笔者从经历黄河8次调水调沙和2003年发生秋汛的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河势多变,控导(护滩)工程防守任务重、责任大控导(护滩)工程起着保滩护堤,稳定河势流路的重要作用,是黄河大堤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但控导工程的防守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多、战线长。
大多数工程深居滩区腹地,滩区交通路况差,一旦出现险情,料物运送、防御队伍集结等,时间长、速度慢,如遇阴雨天气就更加困难,容易贻误抢险时机,造成工程险情扩大甚至垮坝。
如东明县王夹堤控导工程在山东的最西南端,距黄河大堤10余公里,通往工程的道路还有2.2公里的土路,遇雨天抢险,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经过几次的调水调沙,加之左右岸工程建设不同步,河势发生较大变化,原来常年或多年不靠河工程重新靠河,工程出险多,而且重大险情出现几率多。
如2004年王高寨控导工程重大险情,是由河势变化引起的。
王高寨护滩工程始建于1969年,共有24道坝。
从1980年至2004年24年间,工程大部分坝岸脱河,只有最下首22-24坝靠水而不着溜。
随着左岸河南大留寺工程下延加长,加之调水调沙,王高寨工程河势开始上提,而且提幅较大。
2004年汛前,王高寨7-10道坝距河尚有300米,经过调水调沙后,于7月上旬,该四段坝相继着河受大溜顶冲。
由于该地处于层淤层沙的格子底基础,8-10三道坝都出现猛墩猛蛰险情,迎水面至前头的坦石墩蛰入水,情形十分危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黄河1997年5月第5期1—8页
黄河下游“96·8”洪水及河势工情
胡一三曹常胜
(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 (黄委会河务局郑州450003) 文摘“96.8”洪水是1985年以来黄河下游的最大洪水。
这次洪水演进速度慢,传播时间长,长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洪水期间,除缺少整治的河段外,河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堤防险情相对较少,但由于坝垛根石缺额大,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多,滩区淹没面积较大,经过抗洪抢险,洪水安全入海。
1996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黄河晋陕区间及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以下简称三花区间)发生两次较大范围降雨。
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分别于8月5日14时、13日4时30分出现第一和第二号洪峰。
洪峰流量分别为7600m3/s、5520 m3/s,一、二号洪峰演进至孙口站已合并为一次洪水过程,孙口站14日24时洪峰流量为5540 m3/s.,8月20日23时以4100 m3/s 洪峰流量通过利津站进入河口地区。
这次洪水称为“96·8”洪水。
1 洪水来源
1.1花园口站一号洪峰来源
花园口站一号洪水由三门峡以上来水和三花区间暴雨洪水两部分组成。
洛河洪水与黄河干流洪水遭遇,并经滩区滞洪调蓄后,又与沁河洪水相遇。
5日14时出现花园口站第一号洪峰,流量7600 m3/s ,洪峰水位94.73m(大沽,下同)。
由于伊河、洛河、沁河退水过程较为缓慢,花园口站5000 m3/s 以上洪水持续时间达53小时。
相应洪量为11.6亿m3。
洪水期间平均含沙量56kg/m3。
3日20时最大含沙量为136kg/m3。
1.2花园口站二号洪峰来源
8月9日晋陕区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黄甫川黄甫站9日11时18分洪峰流量5900 m3/s ;窟野河温家川站9日16时30分洪峰流量9800 m3/s ,干支流洪水相遇,9日23时12分形成黄河吴堡站洪峰9600 m3/s ,加上区间来水龙门站10日13时出现11200 m3/s 的洪峰。
11日7时到达潼关站。
洪峰流量削减为7500 m3/s 。
经潼关至三门峡库区后,11日18时48分三门峡出库流量5100 m3/s ,加上三花区间干支流来水,花园口站13日4时30分洪峰流量5520 m3/s ,为该站第二号洪峰。
2洪水演进及特点
2.1洪水特点
2.1.1洪水演进速度慢、传播时间长
1996年第一号洪峰在花园口、夹河滩、高村站峰顶附近的断面平均流速分别为1.6、1.3、0.6m/s,与历年同量级洪水的断面平均流速约2.2m/s相比明显偏小。
洪峰过程平均含沙量为56kg/m3,介于1958年的83kg/m3和1982年的33kg/m3之间,接近多年平均值。
一号
洪峰从花园口传至夹河滩站历时30小时,是正常传播时间的2倍,但从夹河滩至高村及从高村至孙口传播时间却分别达76小时和120小时,相当正常传播时间13小时和20小时的6倍。
相比之下。
二号洪峰传播时间较为正常,到达孙口时与一号洪峰的退水过程汇合为一次洪水过程。
汇合后的洪水传播速度依然缓慢。
2.1.2下游全河段水位表现高
一号洪峰在黄河下游整个河段演进中,除高村、艾山、利津站水位略低于历史最高水位外,其余各站均超过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其中花园口站最高洪水位94.73m,比"92.8洪峰(流量6430 m3/s 、含沙量484kg /m3)水位高0.40m,比"82·8”洪峰(流量15300 m3/s )水位高0.74m。
花园口以上逯村、大玉兰等几处控导工程的洪水位亦超过历史最高值。
“96·8”洪水仅为中常洪水,但沿程各站水位大多超过了1976年和1982年洪水水位。
2.1.3漫滩范围广,淹没水深大
一号洪峰期间,豫、鲁两省滩区几乎全部进水。
其中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溯源冲刷形成的原阳、封丘、开封等高滩也大面积漫水。
淹没面积达22.86万hm2。
平均水深1.7m,最深6m,特别是山东省的东明、鄄城。
河南省的范县、台前平均漫滩水深均在2m以上。
2.2洪水特点成因初析
2.2.1近年来主槽淤积严重
形成"96.8”洪水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主槽
面积减小,河道排洪能力降低。
自1986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沿河工农业及城乡用水量增加,以及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改变了水量的年际、年内分配等原因,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明显偏枯,汛期也没发生较大洪水,河道泥沙淤积严重。
按输沙率法计算,1990~1995年6年间,铁谢至高村河段淤积泥沙约11亿t,且主要淤积在主槽内。
泥沙淤积导致河槽萎缩,同流量水位抬高。
平槽流量由80年代初期的5000 m3/s 左右,降低到目前的3000 m3/s 左右。
2.2.2河道横比降大、滩区分流比重增大
河道主槽淤积直接导致了河道横比降增大,同时,长期小流量形成的曲率较大的弯曲主槽,延缓了洪水的推进速度,抬高了洪水水位,加大了滩区分流比重。
根据水文测验资料及航空观测,“96·8”洪水期间滩地过流比:花园口断面为:10%左右、夹河滩断面为20%多、孙口断面为40%~50%.孙口断面大大超过了1986年以前的30%左右。
水流漫滩后流向散乱.加之滩区建筑物及高秆植物较多,致使漫滩洪水演进速度大大减缓。
另外,生产堤进水口的位置和进、退水时机,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洪水演进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略)
作者简介胡一三,男,56岁,高级工程师(教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