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 5 类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六)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A型题(1).神经系统通过下列哪项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A.脑垂体B.神经节C.下丘脑D.神经组织E.大脑皮质(2).由于内分泌疾病的神经、精神改变较突出,护理时安慰患者焦虑情绪的最佳措施:A(3).B.肝脏肿大D(4).A(5).A(6).A.1-2(7).损害D(8).甲亢危象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A.外科手术B.精神创伤C.感染D.妊娠E.中断治疗(9).下列哪项符合淡漠型甲亢:A.心悸、多食、多汗、无力明显B.突眼征明显C.甲状腺肿大明显D.T4不增高,而只有T3增高E.常见于老年人,易于发生甲亢危象(10).131I检查最有意义的是:A.鉴别不同病因的甲亢B.估计甲亢严重程度C.观察药物治疗疗效D.观察131I治疗疗效E.确定是否为手术适应证(11).甲亢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A.房性期前收缩B.室性期前收缩C.交界性期间收缩D.阵发性房颤E.房室传导阻滞(12).A.B染(13).A(14).B(15).ACE.辐辏不良(16).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饮食宜给予:A.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B.高热量、高蛋白、低维生素C.高热量、高蛋白、高盐D.高热量、低蛋白、低盐E.低热量、低蛋白、低盐(1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般护理措施应除外:A.充分休息B.心理疏导C.多进饮料D.避免劳累E.控制感染(18).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生长激素分泌过多B.甲状腺素分泌过多C.胰升糖素分泌过多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E.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19).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是:A.减轻体重,防止肥胖B.减慢肠蠕动C.延缓消化吸收D.减少胰液的分泌E.减(20).A次E(21).A(22).A.DE(23).A.1/2-1hB.l-2hC.2-4hD.4-6hE.6-8h(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A.极度口渴B.厌食恶心C.呼吸加速D.眼球下陷E.呼气有烂苹果味(25).有关应用胰岛素的护理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不妥:A.采用lml注射器B.使用时保存在室温20℃以下C.剂量必须准确D.正规胰岛素在早饭前lh注射E.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26).注射过量胰岛素常可引起:A.高血糖B.低血糖反应C.胰岛素瘤D.酮症酸中毒E.高渗性昏迷(27).抽取胰岛素时,通常用的注射器规格是:A.1mlB.2mlC.5mlD.10mlE.20ml(28).与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不符的是:A.四肢麻木B.关节酸痛C.感觉过敏D(29).D.多(30).B.加E.增(31).AD(32).A.易怒(33).碘测定D.血清甲状腺素测定E.放射性131I甲状腺摄取率测定(34).女,37岁,甲亢3年,短期服他巴唑后病情好转,自动停药。
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旦 出 现应 立 即停 药 , 其 他 治 疗 方 法 , 这 些 症 状 改用 因为
可 能 预示 着 更 严 重 的毒 性 反 应『 1 _ 。
5 肌 痛
有 报 道 , 他 巴唑 治 疗 的 患 者 中 , 药 物 治 疗 1 3个 月 4例 在 —
为抗 甲状 腺 药 物 主要 不 良反 应 . 生率 约 1 % 。 龄 较 发 0 年 大 (4 > 0岁 ) 用 药 剂 量 较 大 (T > 0 m / 和 P U 40 g d或 MM > 0 gd I4 m /) 的 患 者 相 对 发 生 较 多 . 发 生 于 用 药 1 3个 月 时 。 可 发 生 多 — 也 于 服 药 期 间 的 任何 时 间 。严 重 时 可 出 现 粒 细 胞缺 乏 症 , 生 发 后 发 生 了肌 肉痉 挛 和 肌 酸 激 酶 升 高 . 者 推 测 甲状 腺 激 素 快 作
9 低 血糖 综 合 征 称 胰 岛素 自身 免 疫 综合 征 ( S 。 见 于使 用 他 巴 唑 的患 I ) A
损 害 , 状 性 肝 损 害 的 发 生 率 在 0 1 0 % 。 发 生 于 用 药 症 . %~ , 5 多 的 初 始 阶段 .r P U肝 损 害病 理 多 表 现 为 汇 管 区 不 同 程 度 肝 坏 r
2 过敏 反 应
患 者 典 型 表 现 为 弥 漫 的和 严 重 的 游 走 性 多 关 节 炎 , 时 有
影 响 到 全 身 每 个 关 节 ,一般 发 生 在 治 疗 开 始 2 3个 月 内 , — 但
也 有 治疗 后 发 生 的 , 节 可 能有 红 肿 和 张 力增 高 。 疗 : 药 关 治 停 和 使 用 非 甾体 类 抗 炎药 物 , 1 3 , 能使 症 状 消 退 。 需 ~ 周 才
服用优甲乐副作用大怎么办

服用优甲乐副作用大怎么办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甲状腺问题。
优甲乐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虽然在治疗疾病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当服用优甲乐出现副作用较大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副作用种类及应对方法
神经系统副作用
优甲乐可能导致头痛、头晕、焦虑等神经系统副作用。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量减少情绪波动,适当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消化系统副作用
服用优甲乐可能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副作用。
在饮食上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多喝水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全身性反应
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心悸、胸闷等全身性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该立即停止服用优甲乐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服药时应遵照医生的嘱咐,按照指定的剂量和频率服用,不得擅自增
减剂量。
2.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变化。
3.遇到严重副作用或不适应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结语
优甲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虽然在疾病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减轻副作用,保障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患者能够在服用药物时保持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维护良好的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与处置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

如何预防与处置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大约在5%,主要是白细胞减少,其次是肝脏损害和药物性皮疹,少数病人甚至会因为严重粒细胞缺乏、剥脱性皮炎而危及生命。
临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是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两者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及肝功异常,相比而言,甲硫咪唑主要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且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而丙硫氧嘧啶主要为肝细胞损害,无剂量依赖性(有点类似于过敏反应),偶而还可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肝坏死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AC)相关性血管炎。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必需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关乎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许多病人就是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恰当地减停药物、缩短疗程而导致甲亢久治不愈或愈后复发。
为了有效防范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药物从安全性上考虑,除了妊娠早期甲亢以及甲亢危象病人以外,尽可能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甲硫咪唑。
2.密切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在用药之前以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及肝功,之所以要求用药之前就要做这些检查,是因为Graves甲亢由于自身免疫紊乱本身就可以导致肝脏损害及白细胞减少,通过将用药前后的化验指标进行对比,有助于鉴别问题究竟是药物因素所致还是甲亢本身使然。
由于ATD的副作用大多发生在刚开始用药的2~3月,故应加强此间的检测频率,特别是在刚开始用药最初的半个月,最好能每周两次化验血常规及肝功,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3.酌情妥善处理药物副作用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可分为轻微型和严重型。
轻微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略微减少或轻度肝功能异常、皮疹、瘙痒、胃肠道不适等,多为一过性,可以采取升白细胞、保肝、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还可以加用糖皮质激素或更换抗甲状腺药物,一般不需要停药。
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症、急性肝坏死、剥脱性皮炎、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等,这类病人必须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甲状腺药物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一听名字就知道用来治疗甲状腺的疾病,但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你了解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硫脲类主要有:①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药疹,少数伴有发热;②消化道反应,有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③粒细胞缺乏症,应定期检查血象,注意与甲亢本身引起的白细胞数偏低相区别;④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孕妇慎用或不用,哺乳妇女禁用。
碘及碘化物主要有:①一般反应,如咽喉不适、口内金属味、呼吸道刺激等;②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有喉头水肿;③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如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
抗甲状腺药物的用药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有优点也有缺点抗甲状腺药物是许多患者治疗甲亢的首选,包括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疗效较为肯定。
对患者来说是方便、经济、相对安全的选择,服用后不会导致永久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不过,抗甲状腺药物也有缺点:疗程较长,一般需服药1年半至2年,有时长达数年;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皮疹和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率也较高。
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一般维持1年半至2年,具体剂量则需按病情的轻重进行调整。
有些患者服药后,一直不愿到医院复查,认为自己怕热、乏力、多食、情绪不稳等症状已经改善,就擅自减少服用量或者“想当然”停药。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经过药物治疗后,如果甲亢症状缓解或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可以每2~4周减量一次,待症状完全消除,甲状腺肿大、突眼等体征明显好转,才能减至最小量维持治疗。
在完全停药前,如有必要,还可将维持量再减半。
患者最好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除非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不宜擅自中断治疗。
如果怕热、多汗、多食等症状缓解而甲状腺肿大或突眼体征反而恶化,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服用量,并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或“干甲状腺片”。
主管护师-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单选题]1.不符合甲状腺功能减低病人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的是A.记忆力减退B.反应迟钝C.焦躁易怒D.智力低下E.嗜睡(江南博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甲状腺功能减低病人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精神神经系统呈现抑制表现。
掌握“专业知识-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单选题]2.关于1型糖尿病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A.多见于青少年B.起病较急C.“三多一少”症状常较显著D.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E.需终身应用胰岛素治疗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1型糖尿病(曾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原因: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呈现病毒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破坏,可产生胰岛细胞抗体。
特点: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见于年轻人,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儿童多属此类型,需用胰岛素治疗。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剧,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约有40%患儿首次就诊即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而诱发,且年龄越小者发生率越高。
掌握“专业知识-糖尿病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单选题]3.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A.白内障B.角膜溃疡C.视神经炎D.视网膜微血管病变E.玻璃体积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眼部病变是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
病史超过10年者半数以上有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引起失明。
其变化过程较长,早期可见视网膜小动脉扩张和微血管瘤,接着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微血栓、渗出等病变,最后会因玻璃体内出血后小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而使视网膜剥离导致失明。
掌握“专业知识-糖尿病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单选题]4.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是A.减轻体重、防止肥胖B.控制血糖、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C.减慢肠蠕动、防止腹泻D.减少胰液分泌E.延缓消化道吸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是:控制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而降低血糖,从而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抗甲状腺药物(ATD)已经经历了 60 年的历程,目前仍然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是治疗Graves 病的主要手段。
ATD 治疗由于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而备受学者们关注。
ATD 常用药物为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
总的来说,ATD 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其临床不良反应亦较常见,一般程度较轻,如能及时停用 ATD 则能够自行恢复。
但 ATD 治疗中亦可出现少见、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存在潜在致命的危险,故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一、肝脏的毒性作用ATD 引起的肝损害并不少见,但一般程度较轻,停用 ATD 后多能自行恢复。
MMI 引起的肝损害多与药物剂量相关,而PTU 则与剂量无明显相关关系肝损害可发生在服药的任何阶段,多见于用药后3 个月内,最早可在服药 1 天内发生,最长者在 1 年后发生。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多见。
ATD 引起致命性肝损伤或肝衰竭极少见,但却是治疗中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其肝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
PTU 诱发的肝炎或肝衰竭没有剂量依赖关系,平均剂量为426 mg/d,平均治疗时间为 3.6 个月。
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机体的异质性反应有关。
他巴唑与 PTU 引起的潜在的致命性肝细胞损害显著不同,他巴唑通常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致命性肝炎、肝衰竭的文献报道。
亚临床肝损害时患者多无相应症状,仅有肝功能轻度异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需停药,可减少剂量继续治疗,或加用保肝治疗,但要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
如果肝损害显著,则立即停药。
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有卑恢复。
显著肝损害发生率低,约为0.5%-l%,患者常有相应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右上腹痛伴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持续明显异常,多为进行性加重,需要立即停药并保肝治疗。
少数患者可能由于停药太晚或肝损害过重,停药后病情仍持续进展,最终死于肝衰竭。
二、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ATD 可以导致对血液系统的损伤和毒性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甲巯咪唑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甲巯咪唑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王晓虹;马建丽;罗艳;黄欣欣;刘京伟【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甲巯咪唑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处理对策,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甲巯咪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甲巯咪唑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甲巯咪唑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损害及肝损害最为多见,另外可见皮肤损害、骨骼肌肉损害及内分泌异常等.结论临床医药人员应重视甲巯咪唑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防止和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4(017)012【总页数】3页(P1604-1606)【关键词】甲巯咪唑;严重不良反应;处理对策【作者】王晓虹;马建丽;罗艳;黄欣欣;刘京伟【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患病率约为0.5%~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为20~40岁),一般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约4∶1),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目前,抗甲状腺药物(ATDs)是治疗甲亢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甲亢症状。
甲巯咪唑(Thiamazole,他巴唑)是一种硫脲类ATDs,应用于临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仍是治疗甲亢的一线用药,其他药物难以替代。
甲巯咪唑临床常见皮肤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味觉减退、关节和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随着甲巯咪唑的广泛应用,其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可为患者带来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有关甲巯咪唑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进行总结,旨在引起临床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降低其用药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D 治疗甲亢的路途漫漫,应对不良反应,我们如何见招拆招?
皮肤变态反应型表现:有轻微和严重之分,前者如皮肤瘙痒、皮疹、药物热等,后者如剥脱性皮炎。
特点:发生于治疗后的 18~22 天(中位数),相对多见于 PTU 或高剂量 MMI(≥ 30 mg/d)。
皮疹可见全身性或局部性,局部性皮疹好发于躯干。
支招:注意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它过敏性疾病,以便鉴别。
轻微变态反应无需停用 ATD,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
MMI 相关的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可重新评估后调整药量。
轻微变态反应持续者,更换成另一种 ATD 也是选择之一,或者进行放射碘以及手术治疗。
严重变态反应者需停药,除了放射碘和手术治疗,别无他选。
粒细胞减少型表现:由粒细胞减少导致乏力、发热、咽痛等,严重时出现粒细胞缺乏(<0.5×109/L),甚至危及生命。
特点:多发生于治疗后的 1~3 个月,发生率约 0.2%~0.5%,相对低剂量 MMI,任何剂量的 PTU 更易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支招:由于甲亢本身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故治疗甲亢前要检查血常规,以便鉴别。
2016 年美国指南对常规监测白细胞数量无法作出推荐或反对,但依据其发生特点,治疗前 3 个月内规律监测还是有必要,频率约每 1~2 周 1 次。
中性粒细胞不低于 1.5×109/L 时,通常不需停 ATD,可减少其剂量,予以口服升高白细胞药物如利可君、鲨肝醇等,粒细胞可回升,严密监测血常规。
发生粒细胞缺乏症时,立即停用 ATD,不可换药,因 PTU 和 MMI 有交叉反应,二者均可导致。
粒细胞难以回升及缺乏者,可予重组人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每日剂量为皮下注射 3~5 μg/kg,粒细胞正常时停用。
若无效可考虑小剂量糖皮质激素(20~40 mg/d),前提是细菌或真菌感染得到有力控制。
发热患者及时行血尿培养、咽拭子、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寻找并清除感染灶。
粒细胞缺乏者无菌隔离。
肝损伤型表现:右上腹胀痛、乏力、纳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重症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
特点:多发生于治疗后的 4 个月内。
肝损伤包括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肝酶升高甚至致命性肝坏死,均可见于 MMI 或PTU 治疗。
只是 MMI 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多见;PTU 造成肝酶升高、肝坏死几率更高,而且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儿童甲亢患者给予 PTU 后比成人更易发生
肝损害。
支招:甲亢、病毒性肝炎、其它药物均可引起肝损伤,ATD 治疗前常规检测肝功能以便鉴别,在肝功能正常后方可用药。
如有上述肝损害症状立即检测肝功能。
肝损害显著(肝酶超过正常上限 3 倍或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上限 2.5 倍)时,立即停药,护肝治疗,每周监测 1 次肝功能至缓解。
ATD 仅引起肝功能轻度异常时,常无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不需停药,可减少 ATD 剂量继续治疗(若在使用 PTU 可转换为 MMI),加用保肝药物,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
护肝以卧床休息,静脉点滴如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及营养支持、维生素 C、维生素 B 等药物治疗为主。
无效时可采用血浆置换、肝脏移植等。
2016 年美国指南对常规监测肝功能无法作出推荐或反对,但依据其发生特点,治疗前 4 个月内规律监测还是有必要,频率约每 2~4 周 1 次。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表现要立即肝功能。
小血管炎型表现:多系统受累,如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呼吸衰竭、蛋白尿、血尿、贫血等肺肾损害表现。
特点:随着 ATD 治疗时间延长,发生风险增加(而非治疗初期),常见于 PTU 治疗,少数见于 MMI 治疗。
患者亦可能仅 ANCA 阳性而进展至临床小血管炎。
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PTU 相关性小血管炎的青睐。
支招:一旦怀疑本型,应停用 ATD。
诊断首先取决于肾脏等病理活检对血管炎的诊断和 ANCA 等相关抗体的检测,同时结合既往史(如有无肾病),判断与药物的相关性。
确诊后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对于仅 ANCA 阳性而无系统损害者应密切随访。
考虑放射碘或手术治疗甲亢。
罕见型表现:出现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表现自发性低血糖、高水平胰岛素和高滴度的胰岛素自身抗体;消化道反应,如胃肠不适、轻度腹痛,极少数出现口腔异味、味觉减退。
特点:本型十分少见,另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见于使用 MMI 者。
支招:对症处理即可,减少 ATD 剂量可逐渐缓解,必要时停药。
三点提醒对于非妊娠成人、儿童甲亢,ATD 治疗首先 MMI,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不良反应风险及注意 2016 年美国指南推荐 MMI 的起始剂量应根据 FT4 水平确定:FT4 水平在正常上限 1~1.5 倍时,MMI 起始剂量 5~10 mg/d;FT4 水平在正常上限 1.5~2 倍时,MMI 起
始剂量 10~20 mg/d;FT4 水平在正常上限 2~3 倍时,MMI 起始剂量 30~40 g/d。
具体仍需个体化。
MMI 的不良反应呈剂量相关性。
我个人的经验是MMI ≤ 20 mg/d 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多见,其次是粒细胞减少和肝损伤。
如遇不良反应,不必草木皆兵,一概停用 ATD,根据情况见招拆招。
参考文献
1. Ross DS, Burch HB, Cooper DS, et al. 2016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hyroidism and other causes of Thyrotoxicosis[J]. Thyroid, 2016, 26(10): 1343-1421.
2. Fumarola A, Calvanese A, Di Fiore A, et al. Antithyroid drugs Therapy. ClinTer, 2009, 160: 47.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 年版).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2):Ⅰ-Ⅹ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