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2.能够使用简单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现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物品:塑料棒、毛巾、纸片等;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摩擦起电的现象?•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起电吗?•有哪些材料会发生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于摩擦起电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

第二步: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向学生讲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2.为什么物体会发生摩擦起电的现象?3.有哪些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学生分组,每个组准备一根塑料棒和一块毛巾;2.学生用塑料棒轻轻地摩擦毛巾;3.学生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一块纸片,观察纸片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是哪个材料起到了摩擦起电的作用?第四步:实验展示与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自主发言,讲解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摩擦起电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进一步扩展相关的知识,比如静电的形成和防止静电的方法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1.实验过程较简单,没有涉及更多的实验内容;2.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缺乏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实验操作环节,同时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合作和分享。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介绍。

2. 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3.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简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毛皮、玻璃棒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摩擦起电的现象。

2. 讲解: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并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 绘画: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实验过程和感受。

五、作业:1.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尝试摩擦起电的实验,并记录下来。

2. 明天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记录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实验的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实验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在课堂上与幼儿讨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加深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3. 对于作业的分享,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增进家园合作。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展览或者进行其他相关的科学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3. 通过阅读相关的儿童科普书籍,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加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3. 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的介绍和准备。

2. 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1活动意图:让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活动目标: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电。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大块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一、搬运小纸屑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二、尝试与讨论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复摩擦几次,然后接近小纸屑。

2.有什么新发现?尺子摩擦后为什么会收起小纸屑?3.幼儿操作。

用吹鼓的气球表面、塑料袋表面、塑料笔或塑料梳子等。

活动结束: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到有静电?活动延伸:1.观察静电,如睡觉前,脱毛衣,看看能否听见“噼啪”的声音,能否看见“火星”。

2.了解如何消除静电,如用水或钥匙。

活动反思: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

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2活动意图:小班幼儿平时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很少,对小草的熟悉度也是知之甚少,大自然中小草那新绿、嫩绿、鲜绿、翠绿,的各种开展此次活动。

绿色,温柔着幼儿的视线。

运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草的特征。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摩擦起电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学会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一根塑料棒。

2. 教学PPT。

3. 实验操作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验操作台上的气球和塑料棒,引导幼儿思考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2. 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起电的原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摩擦起电的过程。

3.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气球和塑料棒相互摩擦,观察气球是否会产生静电。

4.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和塑料棒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总结: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增强亲子互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布置一个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3. 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生活实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对于幼儿在课后作业中发现的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塑料棒、毛皮、气球、纸屑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3.2 主体活动:3.2.1 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感受带电的物体。

3.2.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3.2.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探讨摩擦起电的原因。

第四章:活动注意事项4.1 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4.2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5.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评价幼儿的交流能力。

5.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好奇心,评价幼儿的情感态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PPT:包含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原理讲解和相关的图片动画。

6.2 实验材料:塑料棒、毛皮、气球、纸屑等。

6.3 参考书籍:关于摩擦起电的幼儿科普书籍。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演示实验:教师用塑料棒和毛皮摩擦,使塑料棒带电,吸引纸屑。

7.2 幼儿实验:幼儿分组用塑料棒和毛皮摩擦,观察带电现象。

7.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摩擦起电的现象和感受。

7.5 创意延伸:幼儿发挥想象,画出摩擦起电的应用场景。

第八章:教学策略8.1 直观演示:通过实验和图片动画,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8.2 互动交流:鼓励幼儿提问和分享,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8.3 操作实践: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8.4 创意发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摩擦起电应用场景。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体验到科学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动手操作。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毛刷、塑料尺、丝绸等摩擦起电实验材料。

2. 透明胶带、绳子等固定材料。

3. 教学课件、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气球,引导幼儿发现气球的颜色和形状。

2. 讲解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实验,展示摩擦起电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到气球能吸引轻小物体。

3.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毛刷、塑料尺、丝绸等材料摩擦气球,观察气球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4. 探索交流:让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摩擦起电的规律。

6. 拓展活动:邀请幼儿用摩擦起电的原理制作简单的电路,体验科学的乐趣。

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和参与度,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幼儿难以理解的部分,以及是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等品质。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七、家园共育建议:1.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实验,如摩擦起电,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如脱衣服时产生的静电,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遵循实验规则,安全操作。

2. 关注幼儿在探索交流环节的表现,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九、教学拓展: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2. 邀请家长参与科学讲座,分享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增进家长对科学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通用11篇)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篇1活动目标1、知识:通过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摩擦起电。

2、技能:通过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使用记录的方法。

3、情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活动重点:通过探究探究,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来的小纸屑就越多。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能力:幼儿知道用完材料后要收好。

2、认知:幼儿已经认识尺子、吸管、小木棒、勺子。

物质准备:1、教具准备:一把尺子、一根吸管、一根小木棒、一个勺子、一盒纸屑、一个操作盘、三块画板、PPT。

2、学具准备:三盒不同材质的纸屑,四个空盒子、三十个操作盘、三十把尺子、便利贴。

3、场地准备:小一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石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小朋友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礼貌!3、师:今天除了客人老师来到了我们班,还有一位客人也来了,小朋友们看一看他是谁。

(出示装有纸屑的盘子。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把小纸屑放回盒子里。

(1)师:纸屑宝宝迷路了,想要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回到绿色的房子里,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热心!在帮助纸屑宝宝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注意,不要把纸屑宝宝落在地上。

现在请小朋友们到桌子旁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回到他绿色的家里。

(3)幼儿站在桌子旁自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

(4)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方法。

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5)教师提问两到三个小朋友。

2、小尺子来帮忙。

幼儿初步探索摩擦起电。

(1)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和你们都不一样的办法。

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哦!(2)教师手拿一把小尺子,在头上摩擦。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发现并感受摩擦运动带来的光、热、声、电、动等现象。

3. 掌握常用摩擦电材料和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积累物理学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摩擦电现象及应用。

2. 了解静电的产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启发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摩擦电现象,学习知识。

2. 教学游戏法将学习过程转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介绍课程主题,并通过图片等引导幼儿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摩擦电现象。

比如:用毛巾摩擦橡皮擦,再用橡皮擦挤降落伞;用羊毛布摩擦塑料吸铁石,再用吸铁石挤砰!玩玩具车等。

3. 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组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了解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比如:站在羽绒衣上却不能流露所想要的,该怎么办?触摸静电,直流电和另一端连接调低的电子琴。

4. 讲解活动(10分钟)老师给幼儿普及学科知识,讲解摩擦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静电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比如:处理吸铁石静电,正确处理身体带来的静电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收集幼儿感受和体会。

并给幼儿家长贴有关知识的宣传画。

六、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运用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培养探求、发现、思考、实践的能力。

2. 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时间安排需要统筹,以免过于拖延学习进度。

(3)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学习更加有趣而且更有效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rdq【 ___ 】uo;,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二、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三、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
四、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