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_0
近年志愿填报失误经典案例

近年志愿填报失误经典案例高考没考到高分可惜,而考到高分却未能录取到理想学校就更可惜了,出现这种'高分低录'的情形都是填志愿不当惹的祸。
每年不经专人指导,填报失误的案例很多,盘点近年高招中四大志愿填报失误经典案例,希望给考生以启示。
案例1 人云亦云,错失录取良机考生档案:杨XX 理科科高考成绩:364分此考生分数较低,通过分数对比,我给他填报了较偏远的院校来提高录取几率,填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等5所院校,但是,等分数出来后家长给我打电话说都没有被录取。
但按所填志愿应该被第一志愿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录取,问其原因,填完志愿后她的同学、老师和亲戚都给她支招,说哪所院校可以被录取,结果把我所填志愿全部推翻,最后未被录取,征集志愿时也未被录取,只有复读这一条路了。
分析:考生和家长一般不知志愿如何填报,必须咨询专业人士确保志愿填报成功,不要人云亦云,随意更改填报好的志愿,以免不能被录取,后悔终生。
案例2 非金融专业不上,这个女生很执拗考生档案:王XX 文科高考成绩:536 分,超过二本批次线40 分录取学校: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作为一个文科班女生,王XX对金融类专业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填志愿的时候就尽往财经金融类的学校里瞅。
王XX的二本批次填报了吉林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所有的专业全部都填报的金融专业。
而且更倔的是,全部填写了'不服从'。
万一被退了档还有二本征集呢,就不信征集志愿里头没有一个自己喜欢的。
果不其然,王XX'意料之中'的二本,连档案都没提。
二本征集的院校让王XX傻眼了,要不就是离家很远的院校,要不剩下的专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
与其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头'受罪',还不如直接去本三学校里挑专业,王XX打定了主意,放弃了二本征集志愿的填报。
这下王XX的家里炸开了锅,536 分的分数去念本三,多可惜啊。
不论是她的父母,还是老师同学,纷纷扼腕叹息。
高考志愿填报7大典型错误(最新)

高考志愿填报7大典型错误(最新)高考志愿填报7大典型错误高考志愿填报的7大典型错误包括:1.片面追求热门:没有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家庭资源及职业规划,导致进入大学后对专业兴趣缺缺,无法实现学以致用。
2.退档侥幸心理:平行志愿投档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退档后,只有一个机会重新被志愿里的其他学校调档。
3.只凭分数线填报:高考录取是分数排名志愿填报机构和个人一定要结合自己分数在省内的排名,选择专业和学校。
4.报志愿时没有拉开档次: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的分数怎样怎样和亲戚朋友的孩子比较,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上什么什么学校,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5.报志愿时充满焦虑,却对报考知识一知半解: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不能很好的应对报考。
6.报冷门专业时犹豫不定:大家都觉得不好的专业就不报,结果反而可能造成高分低就。
7.忽略身体条件限制:报考时没有仔细查看招生简章,忽略身体条件限制,结果导致退档。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应该充分了解政策,理性分析形势,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报几个志愿好高考志愿填报一般建议填报6~9个志愿。
对于高考成绩较好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应该考虑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参考各个院校及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线,理性分析、综合思考,最终选出适合自己的志愿。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填报志愿时,应该考虑梯度问题,即分数较高的考生应尽可能选择更好的学校和更高的专业,而分数一般的考生则要尽可能选择多所学校和多个专业。
这样可以提高录取的机会,保证有学校可以录取。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高考志愿填报包括什么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包括提前批次的志愿填报、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以及专科批次的志愿填报。
其中,提前批次主要包括军事院校、公安院校等,大约有50个院校专业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体检结果进行填报。
本科批次主要是专业类型比较多,例如有37种,包括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考生需要填报6个平行志愿。
2021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案例

2021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案例第一个案例,有个家长给孩子报志愿,考了590多分,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只要有资格报的批次都给报上了,结果被提前批的农村定向医学生给录取了。
孩子又不想回农村,但是后续的一本二本大学都无法录取他了,最终只能回家再复读一年,报志愿不是多多益善,一定要在报考之前充分考虑好所报批次录取过后值不值得,孩子愿不愿意上。
第二个案例,一共可以报9个志愿,结果8个志愿全部冲,最后一个志愿报了一个保险的,这所学校以前录取分数比他孩子的分数低40多分,最后结果还是滑档了。
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理,认为只要有一个保证能上的学校就可以了,其他的都冲,认为冲得多赚得多,他不知道每年有些学校会突然分数大涨,当他把身家都压在一个保底学校,简直就是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最终他孩子征集补录了一个很差的学校,这就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最后一个案例,这个孩子考了622分,因为报志愿的时候,志愿顺序没有充分考虑好,结果被冲的学校调剂到一个冷门的专业,导致他最喜欢的学校,最喜欢的专业分够了,结果那个学校也没能录取他。
他当时自己以为冲的学校一定录不上,就试着报了一下,没有细想万一被冲的学校调剂录取了怎么办?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
调剂的结果根本就不能冲,到现在一家人都在犹豫,到底是复读还是去报道。
600多分无缘一本

600多分无缘一本?看四大志愿填报失败案例每年高招录取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同学遭遇“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落榜”的遗憾。
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英才君整理了一些志愿填报失败的典型案例以及分析,希望面临志愿填报的家长和考生引以为戒!案例一来自陕西的一位家长,很痛心的说了今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犯下的错误。
考生来自陕西,高考分数600分,先填了提前批次,就填了两个冲一冲。
家长和考生认为提前批次也没啥可选择的,就提交确认了。
没想到的是,网页上显示提前批次、单项本科A段、一本是同时段填报的,一经确认就不能修改。
单项本科及一本都没填报,确认之后这些网页也填报不上。
之后给省招办打电话也打不通,再看填报志愿条款,一经确认,省招办不因任何理由给任何考生更改志愿。
现在家长和考生都后悔不已。
案例分析:陕西的这位家长和学生对报考流程和报考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也提醒大家在填报志愿之前要熟悉报考流程,不要盲目填报!考生及家长要关注到各省的预填报通知、网络情况、各批次的填报截止时间,个别省份还要预留现场签字确认的时间,除此以外,还要结合录取时间来看。
比如有一些省份的本科、专科提前批是一起填报的。
所以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注意,要统筹招生类型、填报时间、录取时间做出决定。
还有家长和考生要注意提前批不是只包括本科批次,这批次的院校包括一批层次的、二批层次的,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
因此考生和家长需要去了解各高校的真实情况。
如果提前批次填报失败学生被退档了,还是可以报考其他的批次,但是一旦被提前批次录取就无法报考其他批次。
这位陕西的考生如果被退档,可以填报下一批次的志愿,但是依旧有“高分低就”的遗憾。
还有的考生过于自信,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拉开院校的梯度最后被退档,这就是案例二中所出现的问题。
案例二河北的一位考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是634分后非常高兴,信心满满的开始填报志愿。
但对平行志愿填报认识不深,认为可以随便填报院校,因此他报考了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常见的4种失误

高考志愿填报常见的4种失误,第1种太可惜,第3种好补救高考紧张的硝烟虽然逐渐消散,社会的关注也慢慢淡化,但对于考生和家长们而言,这场“战役”还远没有结束,后续的查询成绩、志愿填报和等待录取结果,个个都会让人惊心动魄,尤其是其中的志愿填报,被高考生们视为上大学的最后“拦路虎”。
最近,感觉很多家长和考生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了解志愿填报各方收集信息、寻求指导,有时候又没有找准方向,看得让人生怜。
在笔者看来,高考结束和公布成绩前的这段“空档期”,能够做好两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一,熟悉本省高考志愿填报的各批次时间安排、具体项目、政策规则等,尤其是了解清楚提前批志愿是否有适合报考的项目。
其二,分析出自己想要读的大学专业,如果没有特别心仪的,也要尽可能的缩小专业选择范围。
待分数出来后,可以重点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择校上,如此志愿填报才会更加合理高效。
当然,即便准备再充分,志愿填报还是有不小的偶然性,发生一些意外情况也在所难免。
那么这时候是将就去读,还是决定回高三复读一年呢?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考志愿指导经验,给高考生及家长们作一简要分析介绍。
志愿填报失误之一:高分低报高分低报,顾名思义就是考取了好成绩,却在志愿填报时没有选择与分数相匹配的高校。
出现这种失误的考生,几乎都是由于对志愿填报政策了解不够。
给大家举一个身边的例子:2018年湖北省高考,有一位理科生成绩是590分。
参考过去三年的位置值,该考生完全是有望冲击211大学的,不过她担心一旦冲击失败,后面好的普通一本就不会录取她了,最终把武汉科技大学(非211)放在了第一志愿。
结果出来后,她顺利的被武科大录取。
不过,比她分数低2分的同学则考入了211华中农业大学,该校湖北理科的投档线是586分,这意味着她只要把华中农业大学放在第一志愿,同样是可以考上211大学的,不过此时已经晚了。
如果这位考生对湖北省实行的平行志愿“冲、稳、保”政策了解透彻的话,很显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本文是关于高考志愿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一、别把固执当个性心态快照:或许他们坚信“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许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坚定信念,坚持目标是好事,但过于固执对于志愿填报来说未必是好的心态。
这种心态在高分考生身上最为常见,他们往往自恃分数优势,对某所名校或某个专业情有独钟,志愿填报时则会孤注一掷,最终等待他们的大多是落榜复读。
案例展示:2008年,四川省文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630分,超过一本线62分,这样的成绩足可以上个重点院校,但张某在考后知分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二天,就走进了某校复读班。
原来,张某早在高考前就定下志向:只考虑地处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而且只读近年来新兴的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等传统专业统统不予考虑。
中央财经大学每年在四川省的最低录取分一般都会高出一本线70分左右,金融学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往往比学校提档线还要高出近20分,看到自己的成绩只比一本线高出不到50分,张同学料想自己可能不能被该校的金融学专业录取,但还是一意孤行,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和一个专业志愿,并且专业不服从调剂。
因为没有太大的把握被录取,交上志愿表后的第二天他就去复读了,竟然还立下决心:今年如不行,明年再来一次!求学点拨: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财经这一门。
填报志愿时,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独爱医学、独爱外语、独爱计算机……都反映了考生对某类专业的偏爱。
但是,如果自己的实力有限或者实力不稳定,把专业志愿只圈在某个或某几个专业,而且坚持不服从专业调剂,如此一来,赌博的风险大了些,稍有不慎,便梦想落空。
不能否认坚持理想是好事,但在高考这个残酷的战场上,孤注一掷多少显得不理智。
把自己的专业志向范围放宽点,多给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最后没有被最满意的专业录取,上了大学仍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跨专业考研等渠道实现梦想。
志愿填报案例分析:细节疏漏导致考生落榜

志愿填报案例分析:细节疏漏导致考生落榜[案例分析]●案例12009年,在四川省高考录取场上,上海海事大学所退的13位考生,退档原因均为“视力不合格”。
而上海海事大学招生章程有关“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的条款规定:“报考航海技术专业的考生,每眼裸眼视力不低于5.0;报考轮机工程专业的考生,每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8。
”2009年,一位女生填报的4所院校中,有3所院校填报了航海类专业,这些大学和专业分别是宁波大学航海技术,广东海洋大学航海技术,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
结果这位女生的档案在广东海洋大学只作了短暂停留便被退了出来。
原来广东海洋大学要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不含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只招男生”。
可以看到,考生因忽略录取规则造成的志愿失误现象非常普遍,仔细阅读招生章程尤其是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是多么重要!●案例2一位考生,因体重与身高“不协调”被同一所高校退了两次。
该生是一位理科生,高考成绩564分,超一本省控线(498分)66分,身高 1.815米,报考的是一所军校。
乍一看,条件蛮不错的。
为何被退?该军校的退档理由表述得很清楚:“《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规定,男生体重不得低于标注体重的15%。
该生身高1.815米,标准体重为71.5kg,最少不得低于6 0.775kg,该生体重60kg,不符合录取要求。
”这位考生当时并未明白,在这所军校征集志愿时,又填了该军校。
再一次被退档自然在所难免。
●案例3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高考录取时所退的13位考生中,除两人外退档原因均为“无我校专业合格证”。
该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中,有关“艺术类录取原则”的条款表述得很清楚,就是考生应“取得我院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
虽然并非每所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均要求必须获得校考专业合格证,但高校一旦将此规定列入招生章程,就会照章行事,这就是录取规则。
但遗憾的是,如此多的考生集体“失误”,应该不是偶然。
有关填报志愿的十大误区整理

有关填报志愿的十大误区整理有关填报志愿的十大误区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其中一种状况是,有的考生简单“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
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
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特长估量不准、不足,缺乏信念,简洁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
另一种状况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果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
如一位一般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果考了570分,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高校。
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后果不用说了。
又如有些成果中等的同学,单科成果又不冒尖,却一味追求名牌高校、“热门”专业或地处繁华都市的院校,完全忽视了填报志愿时的“我选学校”与录用时的“学校选我”的关系。
如此,其结果不是落榜,就是降低了录用批次,使自己懊悔不及。
2.将志愿选择等同于将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用掌握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方案招生人数的2倍、3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峻。
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
专业不听从调剂的考生渐渐增多,甚至消失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
消失这种状况的缘由,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状况、毕业生的使用状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将来的职业选择。
有的考生出于对将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
为避开失误,假如考生肯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肯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假如成果不太突出,为平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3.高分考生肯定能录用到好学校在高考中取得好成果的考生,按理说,都应当被录用到好学校、好专业。
但事实却不尽然。
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用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一、别把固执当个性心态快照:或许他们坚信“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许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坚定信念,坚持目标是好事,但过于固执对于志愿填报来说未必是好的心态。
这种心态在高分考生身上最为常见,他们往往自恃分数优势,对某所名校或某个专业情有独钟,志愿填报时则会孤注一掷,最终等待他们的大多是落榜复读。
案例展示:2008年,四川省文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630分,超过一本线62分,这样的成绩足可以上个重点院校,但张某在考后知分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二天,就走进了某校复读班。
原来,张某早在高考前就定下志向:只考虑地处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而且只读近年来新兴的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等传统专业统统不予考虑。
中央财经大学每年在四川省的最低录取分一般都会高出一本线70分左右,金融学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往往比学校提档线还要高出近20分,看到自己的成绩只比一本线高出不到50分,张同学料想自己可能不能被该校的金融学专业录取,但还是一意孤行,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和一个专业志愿,并且专业不服从调剂。
因为没有太大的把握被录取,交上志愿表后的第二天他就去复读了,竟然还立下决心:今年如不行,明年再来一次!求学点拨: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财经这一门。
填报志愿时,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独爱医学、独爱外语、独爱计算机……都反映了考生对某类专业的偏爱。
但是,如果自己的实力有限或者实力不稳定,把专业志愿只圈在某个或某几个专业,而且坚持不服从专业调剂,如此一来,赌博的风险大了些,稍有不慎,便梦想落空。
不能否认坚持理想是好事,但在高考这个残酷的战场上,孤注一掷多少显得不理智。
把自己的专业志向范围放宽点,多给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最后没有被最满意的专业录取,上了大学仍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跨专业考研等渠道实现梦想。
另外,通过大学的学习,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所爱未必是当初填报志愿时偏爱的专业,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选择多了路未必好走心态快照: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份被录取的保险,相信很多老师都这样指导过你填报志愿,可是你要清楚,这个命题成立的前提是前一批次所填的院校不能对后一志愿产生“截留”功效。
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考生填报提前批志愿时,他们往往会忽略提前批次志愿的负作用,随意选择一所学校填报。
如果选得好,那可以低分搏名校;选得不好,就只能低分高就了。
案例展示:2007年,四川省理科考生谭某,高考成绩597分,高出一本线64分。
照这个成绩,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第一梯队的院校不考虑(每年录取线都在600分以上)外,谭某选择一本院校的范围还是比较大。
但谭某向来喜欢上海、北京、四川三地的学校,再三考虑后,谭某在一本批次填报了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并把华东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从华东理工大学往年的录取线来看,谭某高于一本线64分的成绩是很有把握上该校录取线的。
虽然谭某也很有信心,但看到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除了一本志愿外,还填报了提前批次志愿。
他有些心动了:提前批次的志愿不要浪费了,而且还可以多一次录取机会……划算!在交上志愿表之前,谭某在提前批次志愿栏里随便写了一个院校和专业:华侨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并且服从专业调剂。
谁知,谭某最后拿到的是华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啊,我被提前批录取了,这华侨大学是什么学校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力如何?”……一大堆问题涌上,谭同学傻眼了。
后经查询,得知华东理工大学的录取线是558分,谭某完全有希望被该校录取,但因为他填报了提前批次的华侨大学,且上线被录取。
可要知道被提前批次录取后,考生则不能参加后面的录取。
唉,上了心仪院校的录取线,却不能被录取,而意外被自己一无所知的华侨大学录取……虽说华侨大学也还不错,可这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欣慰。
求学点拨:有人说,提前批次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填报提前批次确实给高考录取增加了机会,一些考生因为合理填报提前批次,实现了“低分高就”,比如某生的成绩上某二本院校比较困难,但在提前批填报该校的国防生,当然考生不排斥当军人,最后通过提前批次国防生的录取实现了上该校的梦想;另一方面,如提前批次的志愿并非自己的理想志愿而不慎重填报,一旦被录取,则没机会参加后面的录取,像这个事例中的谭某与一本批次的理想志愿失之交臂。
可见,即使要填报提前批次,也一定要在自己的意愿内选择,不能强求填报,更不能当儿戏。
三、不是每棵稻草都能救命心态快照:分数没有优势,又十分渴望被某批次的大学录取,这是这类考生的普遍心态,因此,当一有征集志愿或者其他事关录取的信息时,他们就会将其视为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地抓住。
诚然,把握机会是没错,可是如果当你渴望上大学的欲望冲破理智,那你做出的选择是否也会正确呢?案例展示:2008年,四川省文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542分,已享受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但是还差二本线6分。
看到二本无望,张某把精力都放在三本上。
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张某在家长的支持下,将志愿圈在了成都几所独立院校上。
从这几所独立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看,张某完全可以被录取,甚至可以选择好的专业,比如她喜欢的经济类、语言类专业。
就当张某对某独立院校的录取胜券在握时,在二本录取快结束时,当地招办的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一切。
原来四川省二本录取时,仍有部分院校未完成录取计划,因此省招办对社会公布征集志愿信息,其中地方招办负责联系一些有望被录取的考生征求意见。
当张某听说江苏某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尚有计划,想也没想,张某就填报了该校志愿。
(https://)而民族预科是什么,该校的整体情况如何,张某根本没考虑,糊里糊涂地报考了,她只考虑到报着玩玩,多半没啥希望。
结果没几天,张某却收到该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也意味这张某不会被三本志愿录取。
和父母千里迢迢来到江苏报道后,张某才发现学校很小,位于一个小城市,而且跨省求学,气候、语言、生活、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想到自己要在这个城市这所院校读5年,诸多的不如意让张某后悔极了。
求学点拨:征集志愿其实是各省招办为减少落榜考生,让更多的考生能够走进大学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征集志愿院校多是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完成计划或想增加计划。
一般来说,征集志愿的计划较少,可选择余地小,考生竞争也仍激烈,但可以给落榜考生提供了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
然而张某的例子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即使征集志愿,考生也要遵循自己的志向,不能仓促选择,选择了自己不熟悉或不喜欢的高校及专业,都可能有张某这样的后悔。
四、知其一也要知其二心态快照:高校和各地招办制定政策的初衷无非就是让高校录取到更多优秀学生,让更多优秀学生步入大学。
对考生而言,有了政策就应该用好用足,以确保自己被录取。
然而从往年的录取情况看,很多考生面对名目繁多的招生政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简单生硬地套政策,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案例展示:2007年,四川省理科考生李某,高考成绩472分,只比该省二本线低2分。
看到这个可惜的成绩,李某心里特别矛盾:原本的实力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二本,可惜考砸了。
填什么志愿好呢?二本还有希望吗?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三本肯定不能考虑了。
难道真的只能选择高职专科或者复读?如果读专科,是不是太委屈?就在李某犹豫不决时,一个亲戚告诉他,可以试着利用政策上二本:省属西南林学院的农林类专业在同批次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录取不满时,可对线下10分以内的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向学校投档,学校从中选录有农林专业志愿的考生。
也就是说,李某如果在二本志愿填报该校的农林类专业,还是有机会被录取的。
虽然结果不能确定,但前期抓住这个上二本的机会还是不错的。
另外,李某对专业选择也不挑剔。
看到一线曙光后,他满怀信心地填报了二本志愿和高职专科志愿。
结果,李某被成都某专科学校录取。
在网上查询录取轨迹时,李某发现自己的档案根本没有投给西南林学院。
为何?事后才发现自己填报有误,李某填报该校的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而这些专业恰恰不是农林类专业(属于农林类专业的,在专业名称后面是有备注的)。
李某根本没注意到备注内容,以为选择这所农林院校的任何专业就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了……“唉,如果我填报志愿仔细点,选择农林类专业,我就有机会上二本而不至于落入专科啊!我真是白白错过了好政策啊!”求学点拨:长期以来,国家在招生政策中对第一志愿报考农林地矿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考生“加分投档”或“降分录取”,鼓励更多考生报考。
加分分值一般是10~20分,各省政策不同,考生应注意。
如上海,连续几年都对一本批次、二本批次、三本批次中填报外地普通高校的考生,投档时给予总分加20分的优惠政策。
如重庆规定农村独生女报考在渝院校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下5分内可视为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利用好这些政策,其实给志愿填报多加了一道保险锁。
但是,考生在利用这些政策时一定要仔细研读高校招生章程,如果自己实在把握不准,则可以致电高校招办咨询。
否则像案例中的李同学,那只能徒留遗憾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用投资的心态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高三考生如何填报新增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