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鼠疫知识培训课件

查。
近年来的爆发案例
2017年非洲马里鼠疫
爆发于马里中部地区,造成了约60人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援助。
2018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鼠疫
爆发于苏门答腊岛的巴东市,造成了约10人死亡,引发了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 紧急应对。
病例分析
01
病例症状
鼠疫的症状包括高热、淋巴结肿大、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
经济影响
农业损失
鼠疫会导致大量牲畜死亡 ,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造 成经济损失。
旅游业受挫
鼠疫爆发地区往往会限制 游客进入,影响当地的旅 游业发展。
交通物流受阻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政府 可能会限制人员和货物的 流动,导致物流受阻,影 响经济运行。
社会恐慌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
公众心理压力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容易 引起人们的恐慌和不安,对社会
鼠疫知识培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鼠疫概述 • 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 鼠疫的病例研究 • 鼠疫对社会的影响 • 鼠疫的科研进展 • 结论与展望
01 鼠疫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 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啮齿 动物传播给人。
特点
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如 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国际合作与法规
国际组织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监测疫情、提供技术支持、协调国际 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法规和公约
各国应遵守相关国际法规和公约,如《国际卫生条例》等,共同维 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共同应对全球鼠疫威胁,促进 防控经验的交流与传播。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课件目录一、课程介绍 (3)1.1 课程背景 (3)1.2 课程目标 (4)二、鼠疫基本知识 (4)2.1 鼠疫概述 (5)2.1.1 鼠疫的定义 (6)2.1.2 鼠疫的分类 (7)2.1.3 鼠疫的传播途径 (8)2.2 鼠疫病原体 (8)2.2.1 病原菌介绍 (9)2.2.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0)2.3 鼠疫宿主动物 (11)2.3.1 草原型鼠疫 (12)2.3.2 鼠间鼠疫 (13)2.3.3 人间鼠疫 (14)三、鼠疫防控策略 (15)3.1 预防措施 (16)3.1.1 个人防护 (17)3.1.2 环境治理 (18)3.1.3 鼠疫监测 (19)3.2 应急处理 (20)3.2.1 应急预案 (21)3.2.2 应急物资准备 (22)3.2.3 应急队伍培训 (23)3.3 鼠疫疫苗接种 (24)3.3.1 疫苗种类 (25)3.3.2 疫苗接种程序 (26)3.3.3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26)四、鼠疫病例识别与报告 (27)4.1 病例识别 (28)4.1.1 临床症状 (28)4.1.2 病例分类 (29)4.2 病例报告 (30)4.2.1 报告流程 (31)4.2.2 报告时限 (33)4.2.3 报告内容 (34)五、鼠疫防控案例分析 (35)5.1 案例一 (35)5.1.1 疫情概况 (37)5.1.2 处理措施 (38)5.1.3 经验教训 (38)5.2 案例二 (40)5.2.1 防控措施 (40)5.2.2 防控效果 (41)5.2.3 工作亮点 (41)六、课程总结与展望 (42)6.1 课程总结 (44)6.2 鼠疫防控工作展望 (44)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鼠疫防控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大家建立对鼠疫的科学认知与预防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参与者不仅能掌握鼠疫的基本常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控制措施,还将了解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确保在鼠疫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妥善处理。
卫生院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卫生院鼠疫防控知识培训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1.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人对鼠疫普遍易感。
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三、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
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四、鼠疫预防治疗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资料鼠疫防治知识培训专业人员ppt

皮肤或消化道:剥离旱獭等染疫动物等 注:鼠疫人间病例的传染期开始
○ 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候, ○ 随着病情加重传染性增强
易感人群
01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 02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一.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 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 染。 二.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三.季节性 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四.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03
鼠疫的诊断原则: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鼠疫
细菌诊断或间接血凝试验、
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
04
鼠疫的治疗原则 :
及时治疗、减少死亡。
正确用药,提高疗效。
精心护理,促进康复。
消毒隔离,防止传播。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一般症状:危 重的全身中毒 症状
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骤升至39℃~40℃,呈稽留热
头痛剧烈,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弱,脉博每分钟120次以上
血压下降,多在10.7~12.0/6.13~6.67Kpa (80~90/45~50mmHg)范围 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不清,昏睡,狂燥不安,谵语,步行蹒跚,颜面潮红或 苍白,有时甚至发青,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青藏铁路沿 线省份地图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

04
CATALOGUE
鼠疫的治疗与护理
鼠疫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鼠疫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 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早期、足量、联合、持续的抗生 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
率的关键。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 退热、止痛、镇静等。
支持治疗
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 ,维持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免
疫情报告
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疾 控部门报告,确保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及时隔离治疗,使用有效 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 病死率。
接触者追踪
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观 察,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疫情 传播链。
消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菌
对确诊患者居住环境、接触物品等进 行全面消毒灭菌,杀灭病原体,防止 疫情扩散。
制作和发放宣传材料
制作宣传海报
设计并制作包含鼠疫防治 知识的宣传海报,以图文 并茂的形式吸引公众关注 。
制作宣传手册
编写包含鼠疫基本知识、 防控措施、应急处理等方 面的宣传手册,便于公众 随时查阅。
制作宣传视频
制作简短易懂的鼠疫防治 知识宣传视频,通过媒体 和网络平台广泛传播。
开展培训和讲座,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影响
鼠疫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一旦爆发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此外,鼠疫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影响,如旅游、贸易等受到限制,大量捕杀啮齿动物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加强鼠疫的预防和控制工 作至关重要。
02
CATALOGUE
鼠疫的预防和控制
鼠疫的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改善
鼠类防控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01
02
03
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齿动 物,如旱獭等。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耶尔森氏菌普 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 免疫力。
地理分布
鼠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 洲和美洲的某些地区,我 国也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之一。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季节分布:鼠疫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与鼠类繁殖和活动有关,一般春夏 季为高发季节。
定期使用安全有效的灭鼠剂进行灭鼠,降 低鼠类密度,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
疫苗接种
储存食品时要确保食品不被鼠类污染,避 免食用被鼠类啃咬过的食物,预防鼠疫通 过食物链传播。
根据当地疫情和医生建议,接种鼠疫疫苗 ,提高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鼠疫的疫情报告和处置
疫情报告
发现疑似鼠疫病例时,应立即向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提 供详细病情和接触史,以便专业
鼠疫的康复和随访管理
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开展康复治疗, 包括康复训练、理疗、中医中药等,以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VS
随访管理
对于康复出院的患者,应建立随访档案,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复发或后遗症。同时,加强健康 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5
挑战分析
分析未来鼠疫防控工作可能面临的 挑战,如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改变 、国际交流增多等因素对鼠疫传播
的影响。
A
B
C
D
公众参与
强调公众在鼠疫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防控意识等方面的建 议。
跨界合作
讨论如何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国界的 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鼠疫威胁。
06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04
鼠疫的治疗方法
鼠疫的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为鼠疫,应立即开始 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传播风
险。
隔离患者
将患者隔离在指定的医院或病室 ,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综合治疗
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抗菌治 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 。
鼠疫的抗生素治疗
首选药物
链霉素是治疗鼠疫的首选抗生 素,能够杀死鼠疫杆菌并防止
06
鼠疫的常见问题解答
鼠疫是否会传染给人?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在啮齿动物中 传播。然而,如果人类与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接触,或者 处理感染鼠疫的动物尸体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有 可能感染鼠疫。
鼠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特别是当感染的啮齿动物咳嗽或 打喷嚏时,可以将鼠疫杆菌传播到空气中。人类吸入这些 带有细菌的空气后,也可能感染鼠疫。
使用捕鼠器、粘鼠板等工具捕杀老鼠,并妥善处理捕 获的鼠类。
在农业活动中,应合理处理农作物,避免为老鼠提供 食物来源。
疫情监测与报告
及时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疫情报告和预警信息,了解疫情动态。
如发现疑似鼠疫病例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 控措施。
配合当地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鼠疫的起源和传播
鼠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欧洲,与黑死病有密切关系。
鼠疫主要通过带菌的鼠类和其 他啮齿类动物传播,在人际间 也可以直接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痰 液和直接接触病人尸体等。
鼠疫的危害与影响
鼠疫的危害极大,可以导致高 热、出血、肺部感染等症状,
甚至死亡。
鼠疫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ppt

症状
鼠疫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出现 休克和死亡。
鼠疫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控制鼠疫的传染源,包括灭鼠 、灭蚤等措施,以减少传染源
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与可疑病例或传染源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 罩等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鼠疫的控制策略
灭鼠、灭蚤
控制鼠疫流行,必须采取灭鼠、灭 蚤措施。
隔离患者
对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采取严格 的隔离治疗措施。
疫情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 者。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和能力。
个人防护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换衣、晒被褥等。
避免接触可疑动物
不要接近或接触病鼠和病蚤等可疑动物。
病原学监测
开展病原体监测,对鼠疫菌进行分 类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 参考。
鼠疫的预警级别
蓝色预警
出现动物鼠疫疫情或发现鼠疫 菌,但没有发生人间疫情。
黄色预警
在一定区域内出现动物鼠疫流 行或发生一定数量的人间鼠疫
疫情。
红色预警
出现大范围动物鼠疫疫情或发 生多起人间鼠疫疫情,并有可
能进一步扩大。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鼠疫的基本知识 • 鼠疫的传播途径和控制 • 鼠疫的监测和预警 • 鼠疫的治疗和康复 • 鼠疫的宣传教育和公众沟通
01
鼠疫的基本知识
鼠疫的起源和传播
起源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最早出现在非 洲地区,后传播到亚洲和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门市下西号学校教职工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资料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围明显回升,人间鼠疫病情迅速增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
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省鼠疫疫源地属于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处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南部边缘地带,与自治区、省疫源地相毗邻。
1899年鼠疫首次传入我省,至1949年期间全省共发生124次大流行、18年次,总计发病8825人、死亡8763人。
经认定建平县、县为鼠疫原发疫源地,彰武县、康平县、昌图县为鼠疫续发疫源地。
自建国以来,50多年我省没有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003年我省疫源地局部地区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
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
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
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六、鼠疫的传播流行的特点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
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忽视。
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
鼠蚤市主要传播媒介。
“鼠→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泌物或并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受染。
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以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
鼠疫可由疫区借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鼠疫的流行季节多在6—9月份,这和鼠、蚤的繁殖季节有关。
七、鼠疫的防控措施1、灭鼠、灭蚤: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必须开展经常性灭鼠、灭蚤工作。
灭家属时居室要同时灭蚤。
对家养猫、狗实施灭蚤,犬要栓养管理。
实施灭鼠、灭蚤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有效。
2、提高警惕,监视鼠疫疫情。
在疫源地的群众要做到“三报三不”。
3、鼠疫防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
疫源地的广大群众要在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工作,听从指挥和支持有关处理措施的实施。
共同努力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八、哪些动物会感染鼠疫根据调查我国有85种动物可以感染鼠疫,常见的有牧区草原上数量最多的旱獭、黄鼠及多种鼠类,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及多种动物等。
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给人。
九、鼠疫的传播途径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大量繁殖。
当疫蚤再叮咬其它鼠或人时,病菌即注入人或鼠体,构成感染。
2、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
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播,造成人间鼠疫流行。
3、经皮肤黏膜传播,接触剥食染疫的鼠类及其它啮齿动物的皮肉、脏、血液和病人的痰液、脓血分泌物,均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4、疫鼠疫蚤还可随交通工具传到外地造成鼠疫流行。
十、跳蚤的传播全世界已发现感染鼠疫菌的蚤类约200余种。
我国有37种自然感染鼠疫菌。
跳蚤传播鼠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叮咬动物或人时将带有鼠疫菌的血液倒流到宿主或人的体,造成动物及人感染鼠疫。
十一、人对鼠疫的易感性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十二、怎样预防人间鼠疫1、在鼠疫疫源地区的居民,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2、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就地隔离治疗。
3、对已判定为“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家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
十三、鼠疫的潜伏期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
肺鼠疫、败血型鼠疫1~2天。
接种鼠疫菌苗者发病可延长到7~12天。
因剥食染疫动物经皮肤伤口感染的潜伏期比染疫蚤叮咬者要短。
十四、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作为一种由动物传给人的疫病,鼠疫在发生前会有明显的先兆。
疫区出现不明原因成批鼠类死亡时,应高度重视,这说明当地可能有鼠间鼠疫发生。
病前10日到过鼠疫流行区,接触疫源动物,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应警惕其罹患鼠疫的可能性。
第一例病人的及时发现与确诊,对本病预防与控制极为重要。
生态环境变化,易造成新的疫源地产生。
如兴建大型水库,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建立大型工厂等,可使鼠类等宿主动物迁移。
发生鼠疫后首先应认识到鼠疫是可有效防控的疾病,只要诊治及时,多能治愈。
其次树立战胜鼠疫的信心,发生鼠疫时冷静应对,消除恐惧心理,做好各类医疗物资准备。
第三要提高鼠疫防护意识,把防控鼠疫当作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把鼠疫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十五、发现鼠疫病人后怎么办鼠疫虽然凶险,但它是一种可用特效药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战胜鼠疫的重要措施。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应严密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同时按甲类传染病上报疫情。
病人应但间隔离。
病区必须做到无鼠无蚤。
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衣服消毒)。
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用漂白粉或来液彻底消毒。
工作人员护理和诊治病人时,应穿连衣裙的“五紧”防护服,戴纱布口罩或N95口罩,穿长筒胶鞋,戴胶薄手套及防护眼镜。
严禁探视和病人之间相互来往。
死亡者应火葬或深埋。
十六、发现病死鼠后怎么办动物鼠疫是人间鼠疫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来源,及时发现动物鼠疫流行,并且处理好动物鼠疫疫区,市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重要措施。
接到连续或大批疫源动物死亡的报告后,除应立即对送检材料进行检验,查明死因外,如属人口密集地区,还应组织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灭鼠、灭蚤。
无论在城镇或农村,凡人口较密集地区,在居民点发现病死鼠,均应等同于发现人间鼠疫患者的可能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严格的疫区处理。
如在人烟稀少的牧区发现病死鼠时,以预防为主,及时对该地区进行严格处理,也是完全必要的。
十七、健康人接触鼠疫病人后怎么办在九日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健康隔离留验。
如已去外地,应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每日测体温2次,用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性服药,诊治病人及解剖尸体参加者必须事先服药。
十八、鼠疫患者的临床症状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意识不清,昏睡,狂躁不安等症状。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
(一)腺鼠疫:占85~90%,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
主要以受侵袭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腋、颈等部位淋巴结多见,淋巴结呈弥漫性肿胀,增大的速度极快,边缘不清,比较坚硬,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因疼痛剧烈,患侧呈被迫姿势。
(二)肺鼠疫: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
该型起病急骤,寒战,发展迅速,高热达39~41℃,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出现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如抢救不及时,多在2—3日,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可原发或续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急速。
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黏膜出血、呕吐、便血或血尿、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死亡,很少超过3天。
病死率高达100%。
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四)轻型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
血培养可呈阳性,多见于家鼠疫源地或预防接种者。
(五)皮肤型鼠疫(六)脑膜炎型鼠疫(七)肠鼠疫(八)眼鼠疫(九)扁桃体鼠疫十九、鼠疫检查1、常规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长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