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部分国民党抗战遗址调查
武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旧址
195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道办事处堤角居委会江岸路12号
28
武汉卫戍司令部旧址
192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道办事处铭新居委会铭新街18号
29
太古洋行汉口分行旧址
中华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天津居委会沿江大道140号
85
惠罗公司旧址
191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珞珈居委会黎黄陂路7号
86
泰兴里
190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珞珈居委会胜利街与洞庭街之间
87
胜利街257号近代建筑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办事处岳飞居委会胜利街257号
79
同仁医院旧址
190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滨江居委会洞庭街149号
80
中孚里
191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同福居委会南京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
81
叶蓬公馆
191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洞庭居委会青岛路15号
43
天主教医院旧址
190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珞珈居委会黎黄陂路42—48号
44
俄国巡捕房旧址
190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终极版—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辛亥革命距今101年,学习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而在武汉这个辛亥革命发起地的革命城市,我们更应该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
因此我前往武汉辛亥革命遗址之一—辛亥革命博物馆更深刻认识辛亥革命,并通过各个途径了解其他辛亥革命遗址,了解遗址保护的认知。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各历史遗迹的基本情况,更对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深深体会到我中华儿女愿为革命献身的拳拳爱国之惰,也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一.对辛亥革命的了解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二.武汉辛亥革命遗址的了解目前共有35处遗址遗迹分布在武汉三镇,大部分保存状态良好。
35处遗址遗迹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三.辛亥革命遗址实地考察3.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红楼,即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即清末湖北谘议局的旧址,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建立了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景点。
寻访武汉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经典文化实践报告

寻访武汉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经典文化实践报告寻访武汉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经典文化——历史革命博物馆对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意义的影响的调查研究摘要:小组成员于2015年暑假对“寻访武汉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经典文化”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
在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完成了“关于历史革命博物馆对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意义的影响”的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30余份。
也得到了许多大学生对革命博物馆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小组成员参观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我们对党和革命者的认识加深了一步,感受到了革命者的艰辛,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号召当代大学身努力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的精神,弘扬革命经典文化。
关键词:革命传统,红色文化,中国历史教育,革命情怀一、研究背景2015年,是武汉市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开展3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70多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
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遗址遗迹

昙华林古建筑群简介1.文华公书林辅楼书库该书库位于昙华林138-139号,建造于1920年前后,为平面方形、三层,砖木结构,坐南朝北,越街正对夏斗寅公馆大门(已拆)。
建筑原为文华大学公书林(公共图书馆)书库,是湖北武汉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为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单位,现存的书库便成为见证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的实证了。
1899年,美国人玛丽・伊丽莎白・伍德来到中国探望其在武昌昙华林的弟弟罗伯特・伊・伍德,随后留在昙华林的文华书院教基础英语,1903年,在武昌昙华林文华学校筹办阅览室,开展多种图书宣传活动。
1910年,扩大馆舍,命名为文华公书林,附设于文华大学。
以后成为文华中学、文华大学两校学校图书馆。
该馆向社会开放,学校师生可借阅图书,社会人士亦可利用。
并设巡回文库,选择良好读物寄存于武汉各学校,供学生借阅、定期更换。
组织名人讲演,发展读者队伍,扩大阅读指导。
馆内设编目室、参考室、阅览室、报纸杂志室、书库和商学书籍、研究中国的外文书籍专藏室。
据1918年 3月调查,该馆藏书有汉文1012种11771本,西文6704本。
每季阅览人数达7238人,年经费达3500元。
图书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分编。
文华公书林建成后,1920年,文华大学图书科成立,它又成为该专业的实习图书馆,由学生协助管理。
对推动中国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教育曾产生积极影响。
1929年后,该馆成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图书馆。
20世纪90年代,遗存在昙华林湖北中医学院内的文华公书林旧址被拆除了,伍德小姐的感人故事和蜚声中外的文华公书林都只留在了近代史的记载之中. 理由:首先就历史价值来说,它是湖北武汉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为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就人文价值来说,它对推动中国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教育曾产生积极影响。
并且文华公书林旧址目前已经不存在了,伍德小姐的感人故事也只留在了近代史的记载中,一些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却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更何况是其他人。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武汉的难民救济工作探析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武汉的难民救济工作探析作者:叶琼瑶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7期摘要: 在抗战初期,国土沦丧,大批的难民跟随国民政府涌向武汉,使武汉人口陡增至一百五十余万。
庞大的难民潮不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上升为政治问题。
国民政府作为当时的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难民措施,这些措施富有时代的特色,在抗战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国民政府的根本性质决定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关键词: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武汉难民救济工作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
在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沦陷区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因为不愿做亡国奴,不甘于日本侵略者的蹂躏,纷纷携妻带子,背井离乡,辗转迁往祖国的大后方和安全区域。
这些因为战争这一不可抗拒的因素,而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进行无组织的大规模的迁徙的人们被称之为“难民”。
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形成了庞大的难民潮,其人数之多、人员成分之复杂、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
抗战初期一般是指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弃守为止。
这是抗日战争的战争防御阶段,也是抗战中第一个难民迁移的高潮时期。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北平、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无数华北、华东沦陷地区的中国人沦为难民。
武汉深居中国内陆,中国最大河流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京汉、鄂汉铁路连通中国南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在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重庆为战时陪都,但实际上此时国民党军政要员蒋介石、汪精卫、孔祥熙、何应钦等都在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也均移驻武汉办公,一时间武汉成为全国实际的政治中心。
因而武汉也因为交通的便利和政府所在地而成为华北、华东众多难民的集中地。
这些难民来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工人、农民、商人、城市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学生等,都是国家的中间分子”。
湖北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湖北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2. 湖北概述 (5)2.1 地理位置 (6)2.2 历史沿革 (7)3. 湖北近现代史概览 (8)3.1 晚清时期 (9)3.2 民国时期 (1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4. 湖北近现代社会变革 (14)4.1 经济与社会发展 (15)4.2 文化教育变迁 (17)4.3 政治军事变革 (18)5.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20)5.1 辛亥革命 (21)5.2 抗日战争 (22)5.3 经济体制改革 (24)5.4 代表性历史人物 (26)6. 社会实践活动 (27)6.1 实地考察 (28)6.2 访谈记录 (30)6.3 问卷调查 (31)6.4 数据分析 (33)7. 案例分析 (34)7.1 武汉地区的发展变迁 (36)7.2 黄冈地区的历史遗产保护 (38)7.3 咸宁地区的生态建设 (39)8. 结论与展望 (40)8.1 研究结论 (41)8.2 未来展望 (43)1. 内容概括湖北近现代历史背景:简要介绍了湖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实践考察地点介绍:对所选实践地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历史沿革、文化特色、主要历史遗迹等,展现湖北地区的丰富历史资源。
实地考察过程:描述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历史遗址、与当地历史专家进行交流等,以及所了解到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
湖北近现代历史事件分析:选取典型的湖北近现代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对当代的启示。
湖北文化传承与发扬:分析湖北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扬湖北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
实践体会与建议:总结本次社会实践的体会,针对湖北近现代史的研究与传承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对湖北近现代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传承和发扬湖北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试析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武汉抗战为例

试析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武汉抗战为例作者:李丽娜,许文涛来源:《成才》 2017年第4期■ 武汉市钢花中学李丽娜武汉市第十七中学许文涛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
地方史是历史细节所在。
布罗代尔说,这就是“历史”,历史就在这无数细节中暗自运行。
这就是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
所以我们要关注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地方史资源包括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物质,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反映该地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宗族制度,思想观念等。
地方史资源蕴含的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对于长期生活在该地的学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切感。
我们应善于搜集,积累地方史的资料,发掘地方史资源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单一的依靠教材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些地方史资源,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
笔者所在的武汉,拥有三千五百年建城历史。
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与商业重镇,地方史资源不可谓不丰富:这里有被无数诗人讴歌过的黄鹤楼、晴川阁、高山流水的古琴台、纪念武昌首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国民政府旧址、满载近代历史的汉口老租界、武昌昙华林、国立武汉大学……如何结合教材,合理筛选相应的地方史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以抗战为例,武汉有丰富的课程标准实践教学资源。
主要分为这么几类:其一,展示抗战英雄的各种纪念碑、烈士陵园、路名等,如解放公园内的苏联空军烈士墓,陈怀民路等。
其二,展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纪念馆、标志物,如新四军军部旧址、铜人像等。
其三,反映抗战事件的展馆,如中山舰博物馆、受降堂等。
以上关于抗战的地方史资源,是对教材内容的生动补充,武汉市近年来一直着力于地方史资源在历史课堂上的开发与利用,以此为契机,我们青山区历史课题组以武汉抗战为主题,结合本地相关的地方史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尝试。
关于昆仑关战役遗址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

关于昆仑关战役遗址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关于昆仑关战役遗址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昆仑关战役”胜利已经70余周年,随着当代大学生对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多,对抗日革命前辈也越来越敬仰。
广大中国军民在昆仑关战役中,精诚团结,以民族大义为重,顽强抗敌、保家卫国的行为,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这仍是激励建国60多年后的大学生奋勇前进的力量,是我们开拓进取,发扬民族精神,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前进力量。
因此,为了缅怀历史,发扬传统,我们小组希望通过对昆仑关战役遗址的调查来浅析关于昆仑关战役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一昆仑关战役遗址的价值昆仑关战役遗址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第一次攻坚战的所在地,不仅仅包括战事发生的所在地,还涉及了与这场战争相关的物、人以及重要的事件,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军事、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信息,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昔日的昆仑关这里尺横遍野、血流成河;如今的昆仑关作为遗址、作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向人类控诉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无情,告诉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时也警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一)经济价值昆仑关战役遗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军事、纪念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这些方面的价值都可以衍生出相应的经济价值。
如果能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对这一遗址进行合理的开发并加以利用,可以为广西、为南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自然景观宜人,而且文化底蕴丰富。
尤其是昆仑关战役遗址,它是南宁市为数不多的有关抗战题材的大战遗址,也是国内唯一具有历史、丘陵地形、战场实景与壮民族四大特色的战役遗址,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高。
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1]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军事战略价值战役遗址的保存可以为现在的军事科研工作、军事院校的学生接触实物资料和实地研究提供了可能,战争的真实的地理条件、地势特点及具体的战略战术的运用都可能影响到交战的结果,而这些在书面材料上是难于体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自/group/topic/4429735/)
2.调查 (1)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说起武汉,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 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 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 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 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 出名的战役。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这里也一样冷清,少见人影。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该地被维护的很好,碑文也很清晰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纪念背后便是烈士墓了。15位苏联飞行员就安葬在 这里,但由于当年分辨身份的工作非常困难,每个墓中具 体是谁,可能不能完全对号入座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在同学的带领下,解放公园并不难找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1938年的武汉空战,苏联 空军志愿队有100多人牺牲, 被掩埋在万国公墓。由于时局 混乱,万国公墓里埋葬的都是 战争中的死者,其中有战士也 有平民,还包括各个国家的人, 甚至还有日本人,烈士们就长 眠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地方,连 墓碑都难见一个。到1956年, 15位苏军烈士的遗骸从万国公 墓里分辨出来,迁到解放公园 立碑安葬,即是现在的苏军烈 士墓。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里面是一个展览馆,主要 介绍了武汉会战期间,国 民党军队在此抗击日寇的 那段岁月。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馆中同时收藏了四十余件 实物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堂中央 再现了 当年受 降时时 布置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堂内空间并不大,也十分冷清,在我和同学两人参观的 过程中,只有一位年长的人进入参观。
然而一走出公园,外面的喧闹便同园内的平静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原来公园正处闹市。不知这强烈的反差带给烈士 们的是安眠的宁静还是对于忘却历史的无奈。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2.调查 (2)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同去的同学是武汉人,他说自己家附近好像有个什么 烈士墓,自己小时候在公园玩的 时候曾去过那里。查找后 得知,她说的正是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对烈士墓。 虽然不知道和国民党有无关系,但是我们都觉得应该去。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但是看到目前保存完好的烈士墓,心中还是有些许宽 慰。
对于这段惨痛的历史,相信所有人都在各种媒体中获得 了不少信息。然而介于这或那样的原因,对于国民党抗日战 绩这一史实,我们知之甚少。
但国民党抗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直至其以胜利而告终, 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本人介于平日里所学此类信息 甚少同时也出于对于这段历史的好奇,出发去寻找身边的国 民党抗日遗址。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墓志铭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墓志铭(俄文)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墓志铭全文如下: 1938年,当中国人民正遭到日本法西斯疯狂侵略的时候,苏联人民无私
的派遣了自己的优秀儿女—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到中国,援助了中国人 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伟大的正义的斗争。 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人民一道在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创立了无数 的英雄战绩。他们以武汉为基地,曾远征台北,猛烈地轰击过长江中 的敌舰,并顽强地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斗争,严重的打击了日寇的疯狂 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 在激烈的战斗中有许多名志愿队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重轰炸机 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 业,苏联空军志愿队的烈士们的鲜血和中国人民的鲜血溶结在一起了。 他们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让这种属于工人阶级的高贵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发展和牢固的中苏两国 人民兄弟般的牢不可破的友谊。烈士们永垂不朽!
一九五六年三月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其中一座: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烈士墓
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苏联空军来华比“飞虎队”等还早,但却很少见到相 关的报道和宣传,相比之下,美国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 的事迹却屡屡见诸报端,在中国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我 常想:同样都是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苏 联志愿飞行队却受此“冷遇”呢?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1)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受降堂始建于一九四 二年,原名大众会堂, 后称提襟馆、来甘馆、 张公祠。一九九八年 五月二十一日,中山 公园两位职工在园内 的张公祠旁发现了一 座尘封了半个多世纪 的“受降碑”。经考 证,张公祠实为“受民国卅四年九月 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 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 冈部直三部郎大将率 属廿一万签降于此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 蔚如题。
武汉国民党部分抗战遗址调查
目录:
1.前言 2.调查
(1)武汉中山公园受 降堂 (2)武汉解放公园苏 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3)武汉黄鹄山庄 3.写在后面的话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石皓伟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汤因比(英)
1.前言
抗日战争是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 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 国的胜利而告终。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2.调查 (1)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武汉会战的遗址在市内较难找到,经人指点,我们来到了位 于武汉解放大道旁的中山公园,在其中寻找一处“受降堂”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1)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公园环境很幽静, 受降堂坐落在一 个广场旁边
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1)武汉解放公园受降堂
在受降堂左边, 立有一块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