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合集下载

丝网印刷常见质量问题原因

丝网印刷常见质量问题原因
1.胶脂不足。
2.曝光之前烘干不足。
3.曝光时间不足。
4.网距太高。
5.回墨刀过干锋利,压力过大。
6.使用了错误的清洗溶剂进行清洗(包括少量的水源)。
常见质量问题原因
印刷精度偏差的原因
1.在制作多色套印(半色调印刷)的网版时,网版在不同的温度中烘干,因而造成印刷精度产生误差。
2.网版的张力低或套印(半色调)网版张力不同。
3.使用吹风简烘干、网版干燥不均匀。
4.使用太旧的、不结实的及已变形的网框制版,由于网框稳定性差而导致印刷图像产生偏差(这些问题可以用底片来检测)
5.多色套印时,使用的网距一不致。
6.胶刮变形。
7.受某些因素影响引起承印物尺寸发生变化
产生龟纹的原因
1.半色调印刷网线与丝网目数的错误搭配(丝网围数应是网线的2.5,3.75或6.25倍)。
2.半色调印刷网版与丝网线的角度出现错误。
3.RZ值太高(应少于8)。
4.模版过厚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薄。
5.与线径比较,太小的网点就会丢失(网点范围应在5—95%)。
产生颜色改变的原因
1.由于溶剂的蒸发导致油墨稠度改变(不同的粘度)。
2.印刷过程中改变胶刮角度。
3.印刷过程中改变胶刮硬度。
4.印刷过程中改变速度。
5.胶刮边受损。
造成模版过早损坏的原因

丝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完整版

丝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完整版

丝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四节丝网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丝网印版常见故障的分析在丝印感光制版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对制版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尽合理,往往会使制得的丝网印版存在各种各样的故障与弊病,以至直接影响到丝印产品的丝印故障的产生,有单一方面原因的,但更多的则是错综复杂诸原因的交叉影响的结果。

这是操作者在判定故障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时要特别注意的。

(一)、糊版糊版亦称堵版,是指丝网印版图文通孔部分在印刷中不能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印刷质量,严重时甚至会无法进行正常印刷。

丝网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糊版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糊版原因从以下各方面进行分析。

1、印物的原因。

丝网印刷承印物是多种多样的,承印物的质地特性也是产生糊版现象前一个因素。

例如:纸张类、木桩类、织物类等承印物表面平滑度低,表面强度较差,在印刷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掉粉、掉毛现象,因而制成糊版。

1、车间温度、湿度油墨性质的原因。

2、丝网印刷车间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如果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油墨中的挥发溶剂就会很快地挥发掉,油墨的黏度变高,从而堵住网孔。

另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停机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糊版现象,时间越长糊版越严重。

其次是,如果环境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

3、丝网印版的原因。

制好的丝网印版在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方能使用。

如果制好版后放置过久不及时印刷,在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就会黏附尘土,印刷时如不清洗,就会造成糊版。

4、印刷压力的原因。

印刷过程中压印力过大,会使刮板弯曲,刮板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不是线接触,而呈面接触,这样每次刮印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而留下残余油墨,经过一定时间便会结膜造成糊版。

5、丝网印版与承印物间隙不当的原固。

丝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小,间隙过小在刮印后丝网印版不能脱离承印物,丝网印版抬起时,印版底部黏附一定油墨,这样也容易造成糊版。

丝印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丝印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丝网印刷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丝印印版、丝印刮版、丝印油墨、丝印设备、丝印材料以及操作技术等诸多因素。

丝印故障的产生,有单一方面原因的,但更多的则是错综复杂的诸原因的交叉影响的结果。

这里为大家收集了100条在丝网印刷、移印以及其他特种印刷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信息来自慧聪网论坛、合作客户以及行业人士等,希望能够为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提供帮助。

检索目录基础知识1丝网印刷有哪五个变量2何为光的三原色,何为色料的三原色3什么是热转印有什么特点其用途是什么4溶剂性油墨组成成份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5溶剂性油墨中的溶剂是起什么作用丝网版制作6选网时如何计算再现线条的宽度7如何计算,12034(T)丝网应该能丝印出多细的线条8绷网的张力不均匀会造成什么后果9网版张力与网距如何确定10正常张力下网距的大小会影响什么11绷网后在网版制作前丝网为什么要进行网前处理网前处理包括哪些内容12网版涂感光胶后为什么一定要彻底干透13怎么选择网版的曝光时间14网版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头会产生哪些后果15经过前处理的网版与涂胶网版在同一烘箱中干燥会产生什么质量问题如何解决16四色网点印刷对网版和印刷过程有哪些要求17何谓糊版产生糊版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18如何清洗印版19装版及印刷机如何调整印刷工艺20多色套印如何定位21何谓叠印不良如何补救22网目调网版中刮板如何掌握23在丝网印刷中有哪些因素决定下墨量(即墨迹颜色的深浅)24印刷墨膜边缘出现锯齿状毛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25如何避免墨膜厚度不匀导致堵网和着墨不匀26什么是针孔现象如何避免和解决27承印物在印刷后墨迹上为什么会出现气泡如何解决28如何解决丝网印刷品的墨膜表面有时会出现丝网痕迹29何谓墨膜龟裂如何解决30如何解决印刷的线条外侧有油墨溢出的现象31如何解决印版漏墨32如何防止静电造成的不良影响33如何解决粘连现象34如何解决图像变形35在印刷完毕后,成品出现背面粘脏,如何改善36为什么会出现印刷成品尺寸扩大的问题37墨层厚度如何掌握38如何解决油墨在承印物上固着不牢39如何改进滋墨现象40为什么会出现油墨拉丝现象41配制专色油墨是用基准色配还是用标准色配为什么42油墨在使用前还未搅拌就加稀释剂对不对为什么44为什么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同供应商的油墨必须使用不同的溶剂当溶剂用错,会产生什么后果45溶剂油墨中溶剂分为快干、中干和慢干型,这些类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46什么是油墨的触变性,有何作用47银浆方阻增大的原因是什么48碳浆与银浆混合后附着力不牢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49使用导电银、碳浆时应注意什么50配色的注意事项是什么UV油墨问题51印刷后印品有气泡52印刷时网版粘基材53固化后印刷品发粘或不固化54固化后墨膜附着力不足55固化后墨膜发脆56印品有图案缺陷57墨膜遮盖力不足或过头58印刷小文字或精细图案时线条模糊。

丝网印刷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丝网印刷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丝网印刷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一、糊版糊版(堵版),指丝印图文在印刷中不能将油墨印到材料上的现象。

丝印糊版原因就是错综复杂的。

1、材料原因材料平滑度低,表面强度较差,印刷中产生掉粉、掉毛现象,会导致糊版。

2、车间温度、湿度及油墨性质原因丝印车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油墨溶剂就很快挥发掉,油墨粘度变高,堵住网孔,停机时间过长,也会糊版,时间越长糊版越严重。

环境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

3、丝网印版的原因网版在使用前要干净并干燥。

如果制好版放置过久不及时印刷,在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就会粘附尘土,印刷时如不清洗,就会造成糊版。

4、印刷压力的原因压力过大刮板与网版与材料不就是线接触而呈面接触,这样每次刮印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而留下残油,经过一定时间便会结膜造成糊版。

5、丝网印版与材料间隙不当的原因网版与材料间隙过小,间隙过小在刮印后网版不能脱离材料,网版抬起时,印版底粘附油墨,这样也容易糊版与粘版。

6、油墨的原因油墨颗粒较大时,容易出现堵住网孔的现象。

因此要过滤油墨。

油墨干燥过快,容易糊版。

特别就是在使用挥发干燥型油墨时更为突出、用氧化干燥型油墨,糊版现象出现得不就是很多,如果过量使用干燥剂,也会发生糊版,油墨溶剂蒸发,使油墨粘度增高,而发生封网现象。

如果面积比较大,网版油墨消耗少,就容易造成糊版,(就是经常换用新油墨)。

油墨的流动性差,会使用油墨在没有通过丝网时便产生糊版,(降低油墨粘度提高油墨的流动性来解决)。

发生糊版故障后,针对油墨的性质,用适当的溶剂擦洗。

擦洗的要领就是从印刷面开始,由中间向外围轻轻擦拭。

擦拭后检查印版,如有缺损应及时修补,修补后可重新开始印刷。

应注意的就是,版膜每擦一次,就变薄一些、二、油墨在材料上固着不牢1、材料印刷前应对随印材料进行印前处理的检查。

当材料表面附着油脂类、粘接剂、尘埃物等物质时,会造成油墨与材料粘接不良。

2材料在印刷时为提高与油墨的粘着性,必须进行表面处理,须除尘后才印刷、三、锯齿丝印出现锯齿(包括残缺或断线)。

影响丝网印刷质量的因素及常见故障分析

影响丝网印刷质量的因素及常见故障分析

影响丝网印刷质量的因素及常见故障分析作为目前发展前景广阔的印刷工艺,丝网印刷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纸张、纸板、瓦楞纸、金属材料、建材、包装装潢材料、办公用品、智能标签、纺织品、衣服、T恤、仪表盘、测量设备、控制面板、电路板、广告、海报、玻璃、陶瓷制品和塑料等。

同时,丝网印刷可以在平面上、各种规则和各种不规则曲面上实现。

根据不同的承印物和印刷活件,丝网印刷能够选用不同的油墨类型和工艺,从而使得丝网印刷品在与柔性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的竞争中具备独特的优势,扩大了其市场占有率。

丝网印刷及工艺过程丝网印刷属于孔板印刷(porous printing),是一种直接印刷的方式。

丝网印刷采用滤过性印版,印版的空白部分没有孔洞不能透过油墨,印刷部分却由大小不同或大小相同但单位面积数量不等的孔洞组成,从而油墨可以透过,在承印物上面形成图文区域和非图文区域。

类似凹版印刷,印刷丝网印刷活件时,先在印版的一侧涂墨,再用刮墨板在印版上轻刮,同时回墨板在刮墨刀滑架上交替起落,将油墨送回起始端并均匀地在印版上敷一层油墨。

通过刮墨板的压力,油墨穿过印版,转移到印版下的承印材料上,完成印刷过程。

丝网印刷压力小,能在各种易碎的承印物(玻璃、陶瓷、丝绸)上进行印刷。

丝网印刷的墨层厚实,能转移12μm或者更高的油墨厚度,约为平版印刷的5~10倍,甚至比凹版印刷还厚,增强印刷图文立体感,同时印品层次丰富,图文突起,有浮凸的立体感,色彩鲜艳,质感强,还可以实现多种防伪功能文 刘东 王建华和特殊效果。

丝网印刷能够使用多种油墨进行印刷,包括光固干燥型、挥发干燥型等多种油墨。

丝网印刷工艺要经过以下的步骤:原稿、图文信息处理、绷网、印版制作、印刷、印后加工。

图文信息处理部分是对代表图像信息的电信号根据制版分色工艺的要求完成色差校正、层次校正、黑版计算、底色去除、清晰度强调、计算、调整颜色等,使之达到印刷的要求。

绷网是利用压缩空气牵动,形成一定的张力,将丝网粘贴到网框上。

丝网印刷中常见的133个问题及解答

丝网印刷中常见的133个问题及解答

丝网印刷中常见的133个问题及解答丝网印刷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丝印印版、丝印刮版、丝印油墨、丝印设备,丝印材料以及操作技术等诸多因素。

丝印故障的产生,有单一方面的原因的,但更多的则的错综复杂的诸原因的交叉影响的结果。

这是操作者在判定故障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时要特别注意的。

1.糊版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糊版亦称堵版,是指丝网印版图文通孔部分在印刷中不能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印刷质量,严重时甚至会无法进行正常印刷。

丝网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糊版现象的原因的错综复杂的。

糊版原因可从以下各方面进行分析。

①承印物的原因。

丝网印刷承印物是多种多样的,承印物的质地特性也是产生糊版现象的一个因素。

例如:纸张类、木板类。

织物类等承印物表面平滑度低,表面强度较差,在印刷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掉粉、掉毛现象,因而造成糊版。

②车间温度、湿度及油墨性质的原因,丝网印刷车间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如果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油墨中的挥发溶剂就会很快的挥发掉,油墨的粘度变高,从而堵住网孔。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停机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糊版现象,时间越长糊版越严重。

其次是,如果环境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

③丝网印版的原因。

制好的丝网印版在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方能使用。

如果制好版后放置过久不及时印刷,在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就会粘附尘土,印刷时如果不清洗,就会造成糊版。

④印刷压力的原因。

印刷过程中压印力过大,会使刮板弯曲,刮板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不是线接触,而是面接触,这样每次刮印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而留下残余油墨,经过一定时间便会结膜造成糊版。

⑤丝网印版与承印物间隙不当的原因。

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小,间隙过小在刮印后丝网印版不能脱离承印物,丝网印版抬起时,印版底部粘附一定油墨,这样也容易造成糊版。

⑥油墨的原因。

在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及其它固体料的颗粒较大时,就容易出现堵住网孔的现象。

丝网印刷常见故障报警及处理方法

丝网印刷常见故障报警及处理方法

丝网印刷常见故障报警及处理方法丝网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故障和报警情况,下面将介绍一些丝网印刷常见的故障、报警以及处理方法。

1.丝网粘住物料或工件故障原因:丝网张力不够、墨版座歪斜或错位、工件表面不平整等。

处理方法:检查丝网张力是否调整合适,需要根据实际印刷要求调整;调整墨版座使其与工作台平行并调整合适的座位位置;如果是工件表面不平整导致的问题,则需要考虑更换工件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修整。

2.墨版压力不均匀故障原因:墨版座错位、墨罩与墨版不平行、墨罩压力调整不当等。

处理方法:调整墨版座使其与工作台平行并调整合适的座位位置;保证墨罩与墨版接触部分平行,可以调整墨罩的角度或采用补偿垫片等方法;检查、调整墨罩压力,确保墨版与工作台之间的距离均匀。

3.墨版的镀网不良故障原因:镀网均匀度不够、网眼堵塞等。

处理方法:加强对墨版镀网质量的检查和控制,确保镀网均匀、完整;定期检查网眼是否堵塞,及时清理。

4.墨水不均匀故障原因:墨罩调整不当、腐蚀沟纹不明显等。

处理方法:调整墨罩使其与墨版接触均匀,墨水能够均匀分布;定期清理腐蚀沟纹,以保证墨水流畅。

1.墨水不足报警报警原因:墨水不足。

处理方法:及时添加墨水,注意墨水的储存和使用量的控制。

2.丝网张力异常报警报警原因:丝网张力过大或过小。

处理方法:根据报警提示进行调整,适当调整丝网张力。

3.墨罩压力异常报警报警原因:墨罩压力过大或过小。

处理方法:根据报警提示进行调整,适当调整墨罩压力。

4.墨版座异常报警报警原因:墨版座错位或损坏。

处理方法:检查墨版座的位置和状态,如有必要,则进行更换或修复。

总之,丝网印刷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和报警情况很多,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及时对丝网印刷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做好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故障和报警的发生,提高印刷效率和产品质量。

丝网常见问题及处理(高级版)

丝网常见问题及处理(高级版)

插拭无效后更换网版
每300片插一次网版,发现漏浆及时插拭.
检查刮刀水平性,更换刮条,降低刮刀高 度
定期更换刮条,参数归一设限
1.降低印刷速度适当加大压力,待添完 新的浆料印刷且印刷质量恢复良好的更 1.严格按SOP执行浆料使用规范,控制一次加浆 改回原来速度.等待时间太长时,直接换 料的量.2.做好参数的点检,防止参数被误改
适当升高温度 重新烧结后效率正常,但会带来铝珠鼓

烧结温度可控,异常时拉炉温测试 目前不好预防
到了寿命得灯管应集中更换,现有处置 方式会加速新更换上灯管的老化寿命.
定期更换和检查
报警后的片子从烧结炉内吸出来,重新 烧结用
设备定期维护检查
请设备调整探针位置
定时校准,加强对校准数据的分析,同时产线需 加强检查
定期更换网版刮条,用湿重和栅线宽度SPC来控 制,不定期抽测栅线高度.
台面有碎渣,清理台面,更换台面纸
检查台面,定期更换台面纸
调小压力
做好参数归一设限和设备定期校零
调小真空
外围做好SPC控制
适当降低翻转速度,尤其是多晶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控制添加量避免边缘堆积太多,控制压 控制添加量避免边缘堆积太多,建议还是尝试下
丝网印刷与烧结
翘曲过大
测试易碎,组件易
铝浆过厚
碎,效率易被测低
铝浆不匹配
烧结温度过高,降温速
率过慢
铝刺
不良,层压易碎
网带有机物残留
过烧
弯曲大,漏电大,效 率低
银被驱入太深
整体烧结不足
效率低
欧姆接触不好
烧结
偶尔出现一两片FF很 低,
直接经济损失
灯管可能存在频闪现 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过滤印料,调整其粘度; B 加大压力; C 印料配好后应放置一段时间,让残留气泡跑净; D 重新调整静态垂直间隙; E 清洁工件和工作场所。
图文线边毛刺缺口
A 工件表面不洁,有油污; B 网版上有赃物; C 印料颗料大或有杂质; D 印料快干,未及时回墨; E 刮印用力不匀; F 工作台不平。
A 彻底清洁工件; B 印前及过程中加强检查; C 更换或过滤,优选网目; D 重选引料或动作迅速; E 刮刀推力和压力应稳定; F 校平和选择。
丝网印刷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弊病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边影或虚影
A 印料流动性太大: B 丝网目太粗: C 待印工件不平; D 印料附着于工件太多: E 网弹开工件时机不对,丝网移动; F 网框高度不齐; G 印料调配不对; H 印刷中途停顿或重复; I 回墨时用力过大,未刮印时少量印料已挤出网孔。
丝网印刷的相关知识
A 调整刮刀压力及角度; B 调高丝网目数; C 选择或校平; D 减少刮刀的硬度、角度、压力及油墨的流性,磨锐刮刀角度; E 调整丝网张力,调整丝网与工件的垂直间隙; F 整平网框; G 重新调整适合丝印粘度; H 连续印刷; I 控制回墨时的压力。
油墨附着在工件太多
A 网目太粗; B 刮刀太软或刀口变圆; C 刮刀刀口角度太小; D 网版上印料太多; E 刮刀的推力太小。
图文边缘呈锯齿状
A 网版制作不良; B 网目太粗; C 底稿不好; D 绷网角度不适应图文。
A 重新制作,增厚涂胶厚度; B 选择更换; C 重作底稿; D 调整丝网角度或图文在网版上的位置。
麻点
A 印料粘度太大且有杂质堵孔;刮刀压力不足; C 印料配好立即用; D 丝网与工件间隙偏大; E 工件表面有灰尘。
A 正确选用丝网; B 磨锐刮刀刀口按
已印在工件的印料有气泡或附着不良
A 丝网被污染; B 工件被印面不洁; C 网目太粗; D 推动刮刀速度太快; E 印料过期; F 环境不洁; G 网框与工件间间隙偏大。
A 网彻底清洁,太旧更换; B 印件被印面彻底清洁; C 选择合适网目的丝网; D 刮刀移动的速度应配合印料的粘度和丝网的目数; E 更换; F 保持清洁; G 结合网的张力和刮刀的压力调整。
网版漏印料
A 网目太粗; B 印料太稀; C 回墨太久未及时刮印; D 网版质量差。
A 更换; B 调整其粘度; C 及时刮印,减少渗漏; D 修补或重新制版。
印后不易起网或太慢
A 印料粘度太大; B 起网力度不够,绷网不紧; C 印料过期; D 印速太快或印面太大; E 网版与工件间隙太小。
A 重新调配; B 增强起网的弹力,适合的丝网张力; C 更换; D 降低印料的粘度; E 重新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