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交通运输部目录前言 (1)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第一节发展需求 (1)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第三节发展目标 (4)第二章综合运输 (7)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 (7)第二节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8)第三节加强城市客运管理 (9)第四节提高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10)第三章公路交通 (11)第一节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11)第二节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13)第三节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 (14)第四节完善公路市场管理 (15)第四章水路交通 (16)第一节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 (16)第二节加快发展内河水运 (17)第三节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和水平 (19)第四节加强水运市场管理 (20)第五章民用航空 (20)第一节增强机场保障能力 (21)第二节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 (22)第三节提高民航服务能力 (23)第四节加快发展通用航空 (24)第五节确保航空持续安全 (25)第六章邮政业 (26)第一节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 (26)第二节构建快递服务体系 (27)第三节加强邮政行业管理 (28)第四节促进交通邮政协同发展 (28)第七章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29)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29)第八章绿色交通 (33)第一节强化节能减排 (33)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35)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36)第四节加强节能环保监管 (36)第九章安全与应急保障 (37)第一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7)第二节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38)第三节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 (39)第十章保障措施 (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的指导性 (40)第二节加强资金保障,完善投融资政策 (41)第三节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1)第四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2)第五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 (43)附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指标汇总 (44)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

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7月5日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前言《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以《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对《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目标予以具体化、阶段化。

它是“十二五”期间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范围包括长江干流湖北沿线武汉、黄石、宜昌、荆州、鄂州、黄冈、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

本规划的时限为2011-2015年。

本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1)《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4)《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发展环境2008年12月,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两圈一带”战略,即在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同时,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并于2009年7月正式出台《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以下简称《决定》)。

“两圈一带”战略是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对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0年8月,《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正式发布,标志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进入了实施阶段。

一、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一五”时期发展概况湖北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全长1061公里,国土面积54168.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9.1%;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自提出至实施以来,各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湖北长江经济带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武汉历史

武汉历史

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1949年5月中旬,国民党军队仓惶逃离武汉。

武汉三镇也进入了“非常”时期。

中共武汉地下市委投入了保护武汉,迎接解放的斗争。

1949年5月16日下午3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八师从江岸区刘家庙进入汉口,受到市民热烈欢迎;5月17日,一五三师沿武治公路进入武昌;不久,江汉军区独立一旅也进入了汉阳。

这时,武汉三镇全部得以解放。

武汉兵不血刃得以和平解放,是里应外合的结果,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获得了新生。

1979年9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当年就有100多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

至1982年,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458户。

至目前,汉正街个体经营户已达到13200户,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商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各类贸易市场登场,开创全新商业时代1984年第一位“洋厂长”。

这位1920年出生的德国老先生,1984年11月至1986年月11月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28•【字号】鄂政发[2012]81号•【施行日期】2012.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12]8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9月28日湖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交通发展基本评价“十一五”时期,全省交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263亿元,建成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交通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铁路建设力度空前。

全省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通道能力大幅提升,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高速铁路突飞猛进,基本形成了“四纵三横”铁路主骨架。

建成了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武汉至合肥客运专线、宜昌至万州铁路、天兴洲大桥、武汉站货车外绕线、武汉北编组站、武汉集装箱中心站、武汉动车基地等项目,增建了武汉至安康铁路二线,电气化改造了北京至九龙、武汉至九江、焦柳铁路洛阳至张家界湖北段以及长江埠至荆门等既有铁路,提速改造了北京至广州铁路信阳至孝感花园段,改扩建了汉口站、武昌站、黄州站、舵落口货场,开工建设了武汉至宜昌、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重庆至利川、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和谐号大功率检修基地、滠口货场和武汉至咸宁、孝感、黄石、黄冈4条城际铁路等项目。

全省铁路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36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4.8倍;营运里程达到3319公里,电气化率和复线率分别达到91.5%、81.3%。

武汉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武汉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十二五”武汉轨道交通规划一览“十二五”武汉轨道交通规划一览根据武汉地铁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分三期目标。

一期目标至2012年,建成2号线和4号线一期,串联起武汉三大火车站。

二期目标至2017年,建成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基本覆盖武汉市区。

这一阶段,地铁2号线将从光谷广场延伸至江夏流芳,地铁3号线将从沌口体育中心延伸至蔡甸区的文岭,8号线修进黄陂区的盘龙城。

第三期目标是远景规划,武汉将建设12条地铁线路,其中1号线(轻轨)从堤角至黄陂;7号线连通黄陂天河机场和江夏的纸坊;8号线在黄陂继续延伸,从盘龙城延伸至横店;地铁4号线从武汉火车站穿越长江延伸至新洲区的阳逻;10号线连接汉南和新洲;11号线进蔡甸城区。

武汉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40公里,共12条线路(如图一),其中1号线(图一中的U1)为轻轨,其它均为地铁,其中主城340公里;过江通道7条,其中主城6条,轨道交通线网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

3条市域快线连城郊E1——由蔡甸向东沿汉蔡公路、四新大道过长江,经雄楚大街至豹澥(xie),实现汉阳与武昌的快速直达联系。

线路全长61公里,设站24座。

E2——由黄陂向南,经天河机场、王家墩,沿三阳路过长江,然后转向武昌火车站、经南湖组团至纸坊,实现汉口与武昌的快速直达联系。

线路全长76公里,设站21座。

E3——由蔡甸常福向北沿318国道,经沌口沿芳草路过汉江,沿发展大道、二七路过长江,之后沿友谊大道至武汉站、经化工新城到阳逻。

全线贯通武汉三镇,连接了汉口站、武汉站。

线路全长80公里,设站28座。

5条骨架线路跨两江 跨长江线路3条分别为U2(金银潭—鲁巷)、U7(黄家湖大学城—盘龙城)和U4(永安堂—武汉站)。

跨汉江线路2条分别为U3(吴家山—博览中心)与U6(军山—三金潭)。

镇间骨架线路进一步加强三镇之间的紧密联系,均衡三镇发展格局,重点解决跨江交通问题。

4条主干线路串城区汉口2条 分别为U1(吴家山—堤角)和U8(古田—阳逻);武昌2条 分别为U5(青菱—青山)和U9(鲁巷—东湖高新)。

武汉市汉阳区举办“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

武汉市汉阳区举办“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
区政 协举 办 的汉 阳 区“ 十二 五” 展 战略 与规 划研 讨 会 , 同 为汉 阳的 发 共 城 区发展 “ 脉 问诊 ” 建 言献 策 。省政 协副 主席 仇小 乐 , 把 . 市政协 主席 叶 金 生等省 、 市领 导出席研 讨 会 。城 市规 划 、 区建 设 、 新 低碳 经济 、 打造 国 家级 生态 文化旅 游示 范区和 现代 服务业 中心等 成为热 议 的话 题 。 此次研讨 会 采取 多党 合 作 、 区联 手 、 市 虚实结 合 、 条块习 协秭县宣部书日世以内分 归为、 国午俗 合辑版全映午 俗 中 县主《 端习》 近出。书容 ~
为 端午 习俗 、 端午 传说 、 端午诗 文三 大板块 , 是一 部展示 研究端 午文 化不 可多得 的典籍 。 ( 洪楠 ) 房
塞 始县茅田乡新场坪村是县政协机关双联双争对日帮扶
号提 案 ,及 时摘 报领 导 予 以重视 。县政 府 分 管领 导 当即批
旅游产业 有重要 意义 。 湖北省 政协副 主席 、 省
海峡 两岸 交流 促进 会名誉 会长 陈春林 为该 书作序 。此 书的出版 发行 受 到社 会各 界广 泛荚 注 , 华 网 、 天都 市报等 知 名 网站 、 新 楚 报纸 、 台 、 电 电
政 协离 退休 干 部处 、活 动 中心 党支 部在 纪 念建 党 8 9周
I 堰市政 协积极 为对 口帮扶 联系点 十堰 市张湾 区柏林 镇鲍
1| 前 . 党日 动 形 邀 省 老 部 金 副 耋 年 夕 以 活 的 式, 请 委 干 局 勇
局 长和一 处 、 处 的领导 到机 关为 支部 的 同志 作 了一场 “ 何 做好 二 如 新形 势下 离退 休干部 1 作 ” . 的专题 讲座 , 对大 家 在平 时工 作 中经 并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的通知-武交〔2015〕39号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的通知-武交〔2015〕39号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市交通运输委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的通知武交〔2015〕39号各区交通运输局,委属各单位:现将《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2015年3月16日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发展蓝图的谋划之年,做好全年交通运输工作意义重大。

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两会”精神,围绕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中心目标,以“武汉交通改革创新年”为主题,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转型发展,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巩固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推动武汉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迈进。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交通投资330亿元以上;完成交通运输周转量42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4%;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7.7%;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一、推动交通项目大建设按照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城际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建设。

支持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积极推动沿江高铁、武西高铁规划建设。

建成天河机场第二跑道,T3航站楼、天河机场交通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8•【字号】武政[2010]2号•【施行日期】2009.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2010〕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二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化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在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规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一)规划编制原则1.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突出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既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武汉特色。

3.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

要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要做到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4.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既要重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规划编制程序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应当履行前期工作、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武汉轨道交通规划一览“十二五”武汉轨道交通规划一览根据武汉地铁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分三期目标。

一期目标至2012年,建成2号线和4号线一期,串联起武汉三大火车站。

二期目标至2017年,建成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基本覆盖武汉市区。

这一阶段,地铁2号线将从光谷广场延伸至江夏流芳,地铁3号线将从沌口体育中心延伸至蔡甸区的文岭,8号线修进黄陂区的盘龙城。

第三期目标是远景规划,武汉将建设12条地铁线路,其中1号线(轻轨)从堤角至黄陂;7号线连通黄陂天河机场和江夏的纸坊;8号线在黄陂继续延伸,从盘龙城延伸至横店;地铁4号线从武汉火车站穿越长江延伸至新洲区的阳逻;10号线连接汉南和新洲;11号线进蔡甸城区。

武汉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40公里,共12条线路(如图一),其中1号线(图一中的U1)为轻轨,其它均为地铁,其中主城340公里;过江通道7条,其中主城6条,轨道交通线网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

3条市域快线连城郊E1——由蔡甸向东沿汉蔡公路、四新大道过长江,经雄楚大街至豹澥(xie),实现汉阳与武昌的快速直达联系。

线路全长61公里,设站24座。

E2——由黄陂向南,经天河机场、王家墩,沿三阳路过长江,然后转向武昌火车站、经南湖组团至纸坊,实现汉口与武昌的快速直达联系。

线路全长76公里,设站21座。

E3——由蔡甸常福向北沿318国道,经沌口沿芳草路过汉江,沿发展大道、二七路过长江,之后沿友谊大道至武汉站、经化工新城到阳逻。

全线贯通武汉三镇,连接了汉口站、武汉站。

线路全长80公里,设站28座。

5条骨架线路跨两江 跨长江线路3条分别为U2(金银潭—鲁巷)、U7(黄家湖大学城—盘龙城)和U4(永安堂—武汉站)。

跨汉江线路2条分别为U3(吴家山—博览中心)与U6(军山—三金潭)。

镇间骨架线路进一步加强三镇之间的紧密联系,均衡三镇发展格局,重点解决跨江交通问题。

4条主干线路串城区汉口2条 分别为U1(吴家山—堤角)和U8(古田—阳逻);武昌2条 分别为U5(青菱—青山)和U9(鲁巷—东湖高新)。

地铁规划图(U1为轻轨,其它为地铁)武汉“十二五”交通规划建设目标5年后,武汉市城区或将告别如今饱受诟病的交通拥堵。

在武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出台“十二五”交通规划设想中,到2015年,主城内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的网络格局,二环线内90%机动车出行时间不超30分钟,90%居民乘公交出行不超60分钟。

另外规划设想确定了今后5年武汉市交通建设十大工程。

“三环六联十二射”1.对外交通:“十二五”期间,武汉将巩固和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立1000公里范围内城市以航空和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

将促进“武汉1+8城市圈”发展,基本建成市域高速公路网和重点城市间城际轨道交通,打造城市圈内2小时高速公路和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格局。

2. 过江交通:在现有7座过长江、6座过汉江机动车通道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续建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轨道2号线和4号线过江通道;增建杨泗港大桥、黄家湖大桥、轨道8号线过江通道,形成“10桥1隧3轨”的过长江通道格局。

3. 快速路:5年打造快速路网 “三环六联十二射”实现二环以内90%机动车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基本建成主城内快速路交通网络。

至2015年快速路总里程达270公里;规划提升77公里主干道为快捷路,增加快速路系统的覆盖率,主城内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的快速路网络格局。

“三环”:一环、二环和三环线。

“六联”:6条快捷联络线:香港路-武汉长江隧道-沙湖大桥;琴台大道-长江大桥-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宝丰路-江城大道;武胜路-鹦鹉大道;东湖隧道。

“十二射”:为12条快速放射线:常青路;姑嫂树路;金桥大道;江北快速路;中北路延长线;雄楚大街;珞狮南路;武咸公路;拦江堤路;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长丰大道。

4. 主次干道:新建改建主干道29条“十二五”内,城区道路建设改善结构为主,推进三镇主次干道建设,以应对武汉三镇不同的交通格局和特征。

重点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完善结构为主,主城至2015年将新、改建主干道29条、145公里;次干道66条,167公里。

5. 支路建设: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和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每年将新建支路约75公里,至2015年形成支路总里程约936公里,支路密度将达2.1公里/平方公里。

其中,到2011年底,全市将规划微循环支路70条,总长度约46.9公里。

6. 公共交通:乘公交不超1小时在建成5条轨道线路总里程146.5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基础上,开通快速公交和公交快线,提高高效率公交设施覆盖率,实现都市发展区90%居民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其中,2012年建成轨道2、4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到72公里,2015年运营里程将达到140公里。

规划建设公交枢纽站20座,公交专用道100公里,公交运营线路305条。

实现主城区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0%以上,轨道及快速公交承担公交比例25%以上。

7. 客运站:2015年,武汉市将建成62处客运枢纽和56处货运枢纽,其中一类客运枢纽5处分别为天河机场、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流芳综合客运枢纽;一类货运枢纽7处分别为阳逻港区、白浒山港区、高桥货运站、滠口货场、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常福物流园区、大花岭货场。

8. 停车场:新建60万个停车位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每年新增车位12万个,新增停车泊位总数达60万个,将基本满足新增的停车需求。

同时,将完善鼓励建设停车场政策,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在停车问题比较突出的汉口及武昌老城区、新华路、利济路等区域新建8.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逐步弥补城市停车缺口。

9. 慢行交通:增129处过街设施至2015年将规划布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1620个,主城内建成人行立交总量达213座,满足自行车出行方式比率不低于18%,步行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35%。

尤其是要在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新华路、常青路-青年路、武珞路、雄楚大街、中山路-友谊大道、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等道路沿线新建设129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10. 交通管理:交通出了问题,原因很多,缺少对症结的科学分析。

“十二五”期间,将组建交通信息平台,不仅对全市的交通状况统一监控,还能查询到所有跟交通有关的数据信息,全方位“诊治”武汉的交通病。

到2015年,基本建成武汉市交通信息化框架,搭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和健全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和各交通行业管理信息系统。

武汉“十二五”交通规划“1+6”城市格局编者按:大武汉,印记武汉昔日的辉煌,也寄托武汉发展的梦想。

建国以来,武汉一直以“摊大饼”的模式快速长大,目前武汉确定主城区面积为678平方公里,而且仍以每年逾10平方公里的速度膨胀着,这意味着60年来武汉“膨胀”24倍多。

大武汉的“疯长”带来城市发展空间的急剧增加,但也同时带来系列城市病。

主城区面临交通拥堵、过江难、停车难等烦恼,近郊区则为生活配套设施不足等所困,一系列“城市病”亟待求解。

在未来5年中,如何从中部的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武汉“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武汉市民从周围环境迅速发展变化中真正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那么到了2015年,武汉的城市面貌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城市格局:中心主城+六大卫星城摒弃“摊大饼”式圈层外扩 人均住房2015达到35平方米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武汉“1+6”的城市格局,城市发展扩张将不再走层层建设环线——外扩式‘摊大饼’的老路,改为“中心主城+六大卫星城”式,来做“小笼包”。

在“十二五”规划中,主城区原则上不过三环线,在6个远城区各重点建设一个“卫星城”,在“卫星城”与主城之间,则规划了6大“绿肺”,以及地铁+快速路形成的交通走廊。

“1+6”的城市格局将于2015年基本形成,即中心城区控制在三环线以内,另外主城区人口要控制在502万人以内,避免主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6个远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新城,形成“主城+新城组群”和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城市空间总体构架,基本完成城市空间布局调整。

武汉轨道交通规划图 (来源:地铁族)中心城区:限制在三环之内 城中村改造上演开发商抢夺大战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武汉市在中心城区的将控制在三环线以内发展。

“十二五”中心城区建设将重点沿两江四岸开发建设,远城区沿轨道交通布局发展,二环以内城中村、中心城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将全面完成。

“十二五”期间,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等治湖工程将基本完成,武汉将成为一座滨江滨湖特色鲜明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同样这也意味着,未来武汉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将更加稀缺。

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将成为房地产开放商的必争之地。

今年武汉重点推进的有黄浦大街片、精武路片、东汉正街片等11个旧城改造项目,基本完成二环线以内“城中村”拆迁。

武汉市所有的城中村包括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总人口3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0万人,土地总面积200平方公里,相当于武汉市202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的四分之一。

随着大量市政建设及各类拆迁正如火如荼进行,随着城中心土地的日益减少,城中村改造项目无疑成为房地产项目的一个“加油站”。

另一方面,武汉业内人士、专家不约而同的对武汉中心城区房价未来走势的表示只会涨不会跌,因为市中心就仅剩为数不多的土地,楼盘同样卖完就没了。

2010年堪称武汉楼市的“城中村改造年”,自今年2月份到8月份武汉市已挂牌出让14宗城中村改造土地,净用地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是2008年武汉市全年土地供应量的两倍,接近去年主城区土地出让总量的一半。

进入9、10月以来,武汉土地市场更迎来了今年的供应最高峰。

其中武胜路的旧城改造和汉阳的磨山村城中村改造最引人注目。

城中村土地大规模出让吸引了知名房企的介入,其中万科半年内拿下两宗城中村改造用地,保利将南湖地块揽入怀中,福星惠誉同样拿下3宗改造用地,并砸下47.29亿改造姑嫂树片区。

到2011年,武汉二环线内56个城中村全部拆迁完毕。

目前,城中村改造已开始向二环线外扩张。

武汉旧城/城中村改造片区一览江岸区:竹叶山、新荣、胜华、二七、中胜、花桥、连城、黄浦、红桥、永红江汉区:航侧、贺家墩、鲩子湖、唐家墩、姑嫂树硚口:汉西、罗家墩、长青汉阳区:十里铺、前进、五里墩、汉桥、铁桥、龙阳、汉城、陶家岭、邓甲、渔业、鹦鹉、向阳、红卫、江堤、丰收、汉江武昌区:沙湖、紫阳洪山区:团结、徐东、洪山、井冈山、柴林头、三角路、余家头、和平、铁机、向阳、余家湖、北港、姚家岭、红旗、东亭、南湖、烽火、光霞、幸福、东湖六大卫星城:轨道交通连接中心城区 5年时间全部完工2020年时,逾千万武汉人中只有500多万人能住在市中心,其他人将分流到6大卫星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