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司马光砸缸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司马光砸缸教案与反思1. 教案描述1.1 教学目标1.知道《资治通鉴》中的“司马光砸缸”故事;2.了解“感同身受”的教育理念;3.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1.2 教学准备1.《资治通鉴》;2.相关的图片、视频或绘本等简单易懂的素材。
1.3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出示相关素材,引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司马光要砸缸?”2.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资治通鉴》中的“司马光砸缸”故事背景及情节。
3.体验:要求幼儿跟随故事情节,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感同身受”的教育理念。
4.分享: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表达。
5.拓展:开展相关朗读、认字、绘画等活动,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案反思2.1 教学反思1.故事选择: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以及文化背景,选取了非常适合他们的《资治通鉴》故事,使得孩子们能够轻松地理解故事内容。
2.情感引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理解“感同身受”的教育理念,并将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孩子们对教育的认识。
3.语言表达:通过分享和拓展活动,鼓励幼儿多参与讨论,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优化1.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在教案编写之前,要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教案制定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故事更加接地气,让幼儿更容易接受。
3.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朗读、绘画等,以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感同身受”这一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中的教育意义,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所需资源
一、激趣引入新课二、播放ppt绘本故事来自三、播放动画,加深记忆
四、拓展阅读
创设情境
边播放边讲故事
1.组织观看
2.重点指导
产生兴趣
1.看图文
2.听故事
3.回顾故事内容
4.简要复述故事
1.观看故事视频
2.复述课文
读书资料
/tg/res/resShow.do?id=ff80808157e6f0410157f6aff8fd0f6a
酒泉市北关小学表格式教案
授课教师
马洪兵
科目
写字
授课班级
一(5)
课题名称
读书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案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明白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学会做事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学习司马光遇事不慌,肯动脑筋,聪明机智。
资料
/tg/res/resShow.do?id=ff80808157e6f0410157f6ae4ffc0f60
如何突出
通过教师讲解,启发思考:小朋友掉到缸里后,其它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如何突破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图片,图文并茂,增强记忆,然后指名当小老师讲故事。
教学关键
复述故事内容
如何把握
反复观看动画故事达到记忆的目的,通过请小老师讲故事、引导理解故事梗概、梳理故事脉络等方法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从而复述故事内容。
司马光砸缸救人课文教案一等奖3篇

1、司马光砸缸救人课文教案一等奖课前透视: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
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
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司马光砸缸教案

司马光砸缸教案司马光砸缸教案「篇一」课题:音乐欣赏《司马光砸缸》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为故事的情节配音响。
2、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表演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寓故事于思想教育之中,使学生懂得遇到以外的事情要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故事情节配音响教学难点:学生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
教学准备:A教具:CAI课件,歌曲CD,场景布置,打击乐器(三角铁一个、木鱼一个、沙锤一对、铃鼓两个、镶一对、钱一对、小鼓两个、大鼓一个)呼啦圈8个,皮球一个,丝巾一条。
B学具:学生一人一张各种颜色的A4纸教学环节:主要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听故事1、导入故事:出示司马光画像,简要介绍司马光DD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动画,初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从听觉上欣赏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说故事1、讨论:A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为了救人)2、为什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孩子?3、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习什么?让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展开讨论,懂得要向司马光学习什么,能简单复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的情节。
配音响1、看书上的画面,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2、同学们喜欢捉迷臧吗?请学生上台捉迷臧[捉迷臧]A、请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的高兴的心情B、用一种乐器表现捉迷藏时的高兴。
3、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到水中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扑通扑通]A、学生用人声模仿这种声音B、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人掉到水缸中的声音。
4、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候大家着急吗?他们在干什么呢?[怎么办]A、学生用动作表现一下大家着急地想办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公开课教案司马光砸缸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公开课教案:司马光砸缸活动目标:1.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尝试创编故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
3.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两幅(①孩子掉进水缸里;②司马光砸缸)。
活动过程: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指导语: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怎么救他呢?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指导语:司马光想的是什么办法呢?3.尝试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线索图,讲述故事。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交流讲述。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尝试完整地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语:①猜猜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②他被救出来以后会怎么做?怎么说呢?(2)讨论故事名称,完整讲述故事。
附: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
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
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
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
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
怎么办呢?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
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
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
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
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活动目标:1.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尝试创编故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
司马光砸缸的说课稿

司马光砸缸的说课稿司马光砸缸的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司马光砸缸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司马光砸缸的说课稿篇1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一、文章分析(1)学生从缸里装满了水,知道了当时情况很危急。
(2)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道当时其它小孩的束手无策。
司马光没有慌、搬起大石头、使劲砸是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勇敢、机智、遇事沉着的孩子。
(3)引导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缸?他当时会是怎样想的?二、品读课文,感悟内容(1)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夸夸他吗?引导学生用以下句式夸夸司马光。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的孩子!(2)你能把其它小朋友慌乱、司马光机智的表现读出来吗?你能说说读后的感受吗?(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而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三、情境表演1、你们能把当时的情境表演出来吗?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课堂表演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全身心感受,让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维:司马光救小朋友的方法好不好?假如你是当时的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办法救这个掉进水缸里的不朋友?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如果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如:在超市里和亲人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陌生人到你家里,而大人又都不在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评价,鼓励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
司马光砸缸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教案

司马光砸缸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教案一、历史背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是一个充满繁荣和发展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北宋名臣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知名人物,是北宋文化、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经担任过宰相、参知政事等高官职位,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名誉。
然而,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他砸了一口陶缸。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公元1078年,当时司马光正在外出旅行时经过了一个村庄。
在这个村庄中,他看到了一口被放在路边的陶缸,他问村民这口陶缸是用来做什么的,村民告诉他是用来贮水的。
然而,司马光却认为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因此他砸了这口缸。
二、文化内涵对于司马光砸缸的事件,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1、厉行节约从司马光砸缸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深把握了厉行节约的重要性,认为节约是一种优良的品德。
他认为国家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人们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他砸缸的行为就表明了他希望人们在生活中养成一种节约的习惯,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
2、尊重劳动从司马光砸缸的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于尊重劳动的重视。
他认为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不是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避免浪费和破坏。
在这种意义上,司马光砸缸的行为,就表明了他希望人们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要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将这些成果浪费掉。
3、维护公共利益从司马光砸缸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深把握了维护公共利益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任何事情都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忽视大局。
在他看来,这口陶缸的存在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浪费和破坏,因此他选择了砸缸并将它变成一种警醒人们的形式。
三、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对司马光砸缸事件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相关的教案。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教案标题:司马光砸缸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光砸缸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分析和理解司马光砸缸的深层含义;3.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了解司马光砸缸的历史事件;2.掌握司马光砸缸的深层含义和历史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和理解司马光砸缸背后的思想和宗旨;2.探讨司马光砸缸事件的历史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与司马光砸缸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引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与好奇心;2.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例如“司马光”、“砸缸”、“文化保护”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测,尝试猜测与这些词相关的历史事件。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司马光砸缸的历史背景,包括南宋时期的文化环境和重要事件;2.详细讲解司马光砸缸的经过和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砸缸事件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小组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和讨论司马光砸缸事件;2.每个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司马光为什么会砸缸?他的目的是什么?-砸缸事件对当时的文化保护有什么影响?-现代社会有什么类似的事件?司马光砸缸对现代类似事件的启示是什么?3.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小结和总结报告,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
第四步:课堂讨论(20分钟)1.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司马光砸缸的深层涵义,如文化保护、历史意义等;3.整理学生的回答,形成课堂讨论总结。
第五步:课堂延伸(20分钟)1.将司马光砸缸事件与其他相关事件进行比较,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破四旧运动等;2.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保护问题,并讨论现代社会对于文化保护的态度和措施。
五、教学资源准备:1.与司马光砸缸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2.组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3.显示器和电脑,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和分析司马光砸缸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教案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引读第一小节。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
花园里有什么?
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
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
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同桌合作背诵。
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指名背诵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