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概论
音乐学概论

音乐学概论音乐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音乐学总论一.学科名称的由来1,最早米茨勒1738年德国“音乐学协会”意思为音乐的科学2,音乐学确立于德国克里桑德1863年《音乐学年鉴》:“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的研究,应该提高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长期采用的那种严肃而精准的标准上来”。
(音乐学年鉴是一本工具书,用来记录那年发生了什么例如音乐会,或记录发表了什么内容)他还认为音乐学应与实证科学相联系。
3,1885年奥地利阿德勒《音乐科学的范围方法及目的》音乐学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对象有特定,范围有时间和空间断层)1,19世纪60 德国赫尔姆霍尔茨认为音乐学属自然科学领域“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音乐传播的物理过程与人感知它的生理过程为对象”2,音乐学以西方音乐历史为中心课题,这个观点是偏颇的。
这里的西方音乐史指的是西方艺术音乐史,是不包含西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的。
音乐史是强调时间发展,而民间音乐是强调地域性3,1980 《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是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当做它的对象的。
”4,日本1977 《新音乐词典》“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的总称”5,音乐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what 这些音乐是什么样的?要对从古至今的音乐成品进行研究,探索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how这些音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why这些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对人类各种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对人类自身(主观方面)进行研究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是一般方法论)1,实证性——资料与文献——利用科学手段和器械进行量化测定——或通过经验(人的心理感受)间接获得认识2,思辨性——理论与模型——利用理性与逻辑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思考,归纳,以求得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学科的性质(特点,意义)1,音乐学现在属于人文学科2,音乐学分支学科很多音乐学要处理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音乐学中音乐是中心),3.音乐学概论第二节,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是为了便于研究不同的对象角度方法之间的关联)一,古罗马体系——理论,实践部门二,阿德勒体系——1885年《音乐学的范围方法与目的》,提出以纵向时间发展的历史音乐学和以横向学科交叉的体系音乐学。
音乐学概论六号

1管仲《管子·地员篇》数理“三分损益律”。
2.汉代,京房提出“六十律”,依照三分损益法,得“执始”、“去灭”等律,直到六十律“南事”为止3.汉代何承天创制新律,在十二律本身内调整各律的高度。
创造最早十二平均律。
4.乐律学方面,宋代蔡元定提出“十八律”根据三分损益法。
适应十二律旋相为宫。
5.明代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
6.中国音乐哲学发展史:1.远古时期:崇尚自然,对自然的模仿2.西周春秋: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为统治者服务3战国:儒墨道 4.秦汉 5.魏晋南北朝隋唐6.宋元明清7近代音乐{20世纪左右}7.《乐记》是“中国音乐学的始祖”,8.《声无哀乐论》是玄学他针对声无哀乐开创“自律”。
嵇康竹林七贤《广陵散》9. 《蹊山琴况》,明代的琴论著作,徐上瀛,“二十四况”。
前八则论述风格,中间十二则论述取音,运指的音色与技巧,后四则论述音乐处理。
10. 元万倾《乐书要录》、崔令钦《教坊记》、南卓《羯鼓录》、段安节《乐府杂录》作者提出“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种重视声乐,推荐声乐的音乐哲学观。
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元芝庵《唱论》“声要园熟,腔要徹满”。
.王光祈《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音乐史》11. 从古希腊至20世纪:a.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提出“数”的概念。
b.早期基督教与中世纪c.文艺复兴d.巴罗克e.古典主义f.浪漫主义7近代时期12.拉莫认为和声比旋律重要,这成为音乐自律的新基础,使器乐占据中心位置13.贝多芬是谢林的崇拜者,黑格尔受谢林影响。
类似贝多芬的奏鸣曲乐章。
二、简答1、嵇康与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比较自律与他律他们反对从音乐以外的内容来解释音乐,试图探索音乐自身的内部发展规律;他们反对用音乐外部事物来阐释音乐,试图总结音乐的艺术规律;他们试图探索情感与音乐创作,演奏,欣赏之间的特点关系;嵇康受老庄“大音希声”影响,赞美“无声之乐”“至和之音。
音乐学概论期末总结

音乐学概论期末总结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
在本学期的音乐学概论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了更高的欣赏和鉴赏水平。
首先,我们学习了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音乐起源于人类生活的本能需求,是一种天然的语言形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流派。
我们学习了古代音乐发展的历史,了解了古代音乐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同时,我们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习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与代表作品。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素养,也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
其次,我们学习了音乐的元素与结构。
音乐的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不同类型音乐的旋律特点与节奏形式,并通过作曲分析的实践课程锻炼了我们对音乐结构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学习音乐的元素与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水平。
此外,我们学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音乐类型。
音乐是不同文化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不同文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我们学习了非洲音乐、亚洲音乐、美洲音乐以及俄罗斯音乐等不同地域的音乐类型。
这些音乐类型各具特色,有的强调节奏感,有的注重和声,有的突出情感表达,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类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此外,在课堂上我们还学习了音乐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
我们学习了音乐史学、音乐分析学、音乐心理学等音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了音乐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音乐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恰当地进行音乐分析和音乐评价。
最后,本学期的音乐学概论课程还通过讲座、现场听课等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音乐鉴赏机会。
音乐学概论论文范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范文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维、情感和表达的体现。
音乐学作为研究音乐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将从音乐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音乐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音乐学的定义音乐学是对音乐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音乐的创作、演奏和听觉等方面,还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多个分支学科。
音乐学的目标是揭示音乐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以及它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二、音乐学的历史发展音乐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
古希腊音乐学家对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音乐的音高、节奏和和声等概念。
古印度的音乐学家创立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形成了印度古典音乐的基础。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音乐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基督教的发展推动了宗教音乐的研究,著名的音乐学家布拉赫塔引入了五线谱的概念,奠定了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为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音乐学家开始对音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将音乐创作与科学原理相结合。
19世纪以来,音乐学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如音乐哲学、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等。
三、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音乐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获取音乐的客观数据。
这种方法主要涉及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的研究。
音乐心理学试图揭示音乐对人类心理和情感的影响,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来探讨音乐的感知、记忆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音乐教育研究则关注音乐对教育和人类发展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来优化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理论研究是基于理性推理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涉及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研究。
音乐理论试图总结音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对音乐结构、和声和作曲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来推测音乐的内在规律。
音乐史研究则追溯、分析和评价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音乐作品和实践,以及它们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它的鲜明特性很好的反映了整个人类的思想情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概论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学概论论文篇1浅析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价值体现1 音乐能够增强舞蹈表演的外在节奏韵律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需要音乐的节奏充分配合来增强表演外在的节奏韵律感,以更好地表达内在感情与情绪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使舞蹈的节奏韵律产生多层次的美感效应。
在我国古代就有“舞者,乐之容也”、“乐在耳曰声,在目者曰容”的说法,即把舞蹈看作是音乐的外形,而把音乐视为舞蹈的内容。
舞蹈艺术表演中也是如此,舞蹈大多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产生出来,在音乐的情感中展现出来,并与音乐共生共存。
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是靠乐音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来构成艺术形象的,节奏是音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必然需要将节奏作为最核心的艺术表现手段。
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的变化组合,构成音乐的节奏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沉重的节奏使人压抑,欢快的节奏使人陶醉。
不同节奏的音乐能够给人给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或情感体验。
因此,舞蹈表演中的音乐节奏,在赋予舞蹈外在节奏韵律感的同时,也将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转移到舞蹈欣赏当中。
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必须紧密结合,完美意义上的舞蹈更要建立在完美的音乐基础上。
而节奏感正是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的最好纽带,它使舞蹈动作富有韵律美。
同时,又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形象地展现出音乐的内在节奏,最终使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成就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舞蹈艺术作品。
例如,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朱红院长编创的傣族民间舞《春的律动》中的音乐,以洒脱、纯朴的音调节奏特征,增强了舞蹈外在的节奏旋律特色,赋予了舞蹈以浓厚而强烈的傣族民间色彩,从而成功的刻画出活泼、可爱的傣家女在赶摆路上的热闹景象,使观者无不印象深刻。
音乐学概论 音乐哲学

音乐学概论姓名:徐萌专业:14音乐学座位号:44一:怎样理解中国音乐哲学发展的历程?1:远古时期,中国音乐哲学思想滥觞于史前。
2:西周春秋时期,这时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打破了王室独尊的局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为统治者服务。
3:战国时期的哲学,逐渐摆脱西周我来的天命神学的控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我国文化思想空前灿烂的时代。
4:秦汉时期它们基本讲的是关于宇宙的认识之学,统治者建立神学经学,利用神权来巩固它们的政治统一。
这对音乐哲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5: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阀统治时期,这时期哲学上主要是唯物主义反对佛教唯心主义,反对占支配地位的“清淡”和或称“玄学”的思想。
二:中国音乐哲学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影响是什么?1. 20世纪前的成果(1)周至清重要的专著1.《乐记》是“中国音乐学的始祖”,是我国第一部音乐哲学专著,有着完整的理论结构,形成了中国的音乐学理论体系。
2.《声无哀乐论》是一部玄学的音乐哲学论著,他针对儒家的声有哀乐,提出声无哀乐,开创了我国“自律”音乐足额学论的体系。
3.《山琴况》中国明代接触的琴论著作,徐上瀛在学习,研究古人琴论的基础上,结合演奏实践,提出“二十四况”(2)子书及其他文集中的音乐哲学思想,在六经意外,说成一家言的统称子书,它们提出的音乐学哲学命题,范畴,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二十五史》中乐志律志的音乐哲学思想,是一部系统完整的音乐史,它们记载了历代大量的音乐史料等。
还保藏了一些有哦价值的音乐哲学思想。
三:什么叫经验主义与语言?“美学”这一术语源于希腊语,本意“凭感官感知”从理论上思考音乐一门艺术和一种富有意思的表现方式的地位,便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谓的“音乐的美学”人们发现语言联系着自然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也是音乐的基础。
《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音乐学概论》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在读《音乐学概论》一书时,着重看了第一二章,书中在介绍各个分学科时遵从了唯奥拉的分类法将音乐学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三个部分来谈。
其中历史音乐学是音乐学的历史研究领域,以音乐学为主体,同时包括与它相关的一些学科。
从历史观点出发研究音乐以及与它相关联的现象首先,阿德勒1919年在《音乐史的方法》中给出的音乐史的定义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音乐作品,并且要对其进行分类。
但是如何进行分类,将什么作为分类的标准和依据。
在研究这些音乐作品时通常要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乐谱,聆听音乐作品,之后再研究作曲家本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再这一环节中,应收集到全部资料。
而且由于地域的关系我们又不能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和环境,这同西方国家的音乐史研究相比可能会处在劣势。
尤其在对作曲家进行研究时,如果不了解当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历史传承也会对作曲家在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曲解从而不能准确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此外在谈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时,书中指出应分析作品的形式,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和声、旋律、调式等对作品的形式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作品的内容。
但也不仅限于此,我认为除了从有关的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外,还应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毕竟相对来说西方音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民歌、戏曲普通人一听就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梗概。
但是在听交响乐时如果不看文献的注释或已给出的音乐所载负的内容便很难理解和欣赏,更不用说听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观情感。
甚至在听一些作品时会觉得并不能引起听觉上的享受。
如中世纪的一些圣咏或经文歌,几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怎么去欣赏,大概听清楚都很难,更不用说欣赏。
其次,书中还提到在研究某一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时,应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把它们看作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在研究一部作品的风格时应确定它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包括与同一位作曲家的其它作品相比较,与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其他作曲家相比较,以及从更大的范围,包括与历史、文化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
复习资料 音乐学概论

名词解释1、音乐社会学答:音乐社会学把音乐活动(包括人的各种音乐行为)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利用所涉及学科的各种方法,研究音乐与社会之间各层面的相互关系,力图寻找音乐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和规律,并要对之做出评价以及要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同时将之整理、归纳成系统理论。
2、音乐形态学答: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
3、艾尔舍克体系答:艾尔舍克首次打破“历史的”、“体系的”传统划分,提出理论和地区两大部门。
这一分类最大特点是将历史与民族两大类合为一体,避免以往存在矛盾,欧洲音乐与其他地区音乐摆在同等位置。
缺点是只有地区历史,没有研究人类音乐历史进程的共同特点的学科及分支学科,如音乐考古、古谱学等,但是总体上分类标准是统一的,符合实际分工,因而也是适用的。
4、三通答:《通志》(宋代郑樵);《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作者唐朝杜佑;《文献通考》,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所撰,该书是记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
5、音乐音响学答:音乐音响学是着重从声学的角度研究音乐音响现象的科学,又称“音乐音响学”。
简答1、简述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音乐心理学是以实证研究为基本方法,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心理现象与问题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广泛涉及人类的基本听知觉特征,音乐音响结构审美特征的心理依据,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及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中的心理特征,音乐学习、教育及音乐能力相关的心理问题等。
2、简述日本记纪歌谣答:记代表《古事记》,而纪指的是《日本书纪》。
前者主要叙述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及天皇系谱等;后者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是基于政治需要,对内强化国家观念、对外树立国家形象而修的官方史书。
形式上模仿中国史书,采用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全部用汉文撰成,语言比较抽象,缺乏生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概论
1三通
答:《通志》郑樵,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史学家;《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作者唐朝杜佑;《文献通考》,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所撰,该书是记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
2音乐音响学
答:音乐音响学是着重从声学的角度研究音乐音响现象的科学,又称“音乐音响学”。
3音乐形态学
答: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
4 艾尔舍克体系
答:艾尔舍克首次打破“历史的”、“体系的”传统划分,提出理论和地区两大部门。
这一分类最大特点是将历史与民族两大类合为一体,避免以往存在矛盾,欧洲音乐与其他地区音乐摆在同等位置。
缺点是只有地区历史,没有研究人类音乐历史进程的共同特点的学科及分支学科,如音乐考古、古谱学等,但是总体上分类标准是统一的,符合实际分工,因而也是适用的。
5 《日本书记》
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该书是基于政治需要,对内强化国家观念,对外树立国家形
象而修的官方史书,形式上模仿中国史书,采用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全部用汉文撰成,语言比较抽象缺乏主动性,可与《古事记》的歌谣相媲美,二者并提为记纪歌谣。
6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7 简述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在音乐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的具体对象,角度和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分支科学。
为了把握这些分支科学相互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学科分类的问题。
其中,着眼点的不同对音乐学的不同分类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音乐学的定义: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
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
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2、学科研究方法论:实证法:第一类是通过自然手段来测量,具有精确性。
第二类是通
过对有关对象进行直接的观察、感受、调查或通过有关文献、实物而间接获得认识和知
识的经验性方法。
思辨发:运用理性的、逻辑的方法对用技术手段获得的数据或与直观的方法调查到的材
料进行综合,探索出发展规律。
3、阿德勒体系:
(1)历史音乐学:A关于时代、民族、地区、流派、艺术家个人的音乐史
B音乐古谱学
C音乐史中的基本形式研究(音乐形式的分类是)
D法则史(研究音乐各种法则的历史连续性)
E乐器学
(2)体系音乐学:A和声学(音高性的)
B节奏学(时间性的)
C旋律学(音高与时间的相互关系)
D 音乐美学和心理学:(旨在确定音乐美的标准)
价值的比较与评价
与之直接间接相关的诸问题
E 音乐教育学和教授法:一般音乐教育学
和声法、对位法、作曲法、配器法
声乐与器乐教授法
F 音乐学(根据民族志和民俗志进行的比较研究)
阿德勒分类法可视为现代音乐学学科分类的基础
4、维奥拉体系(最实用的):音乐史、体系音乐学、音乐民族学和民俗学。
优点:便于研究
缺点:具有歧视,殖民色彩
5、★艾尔舍克体系(民族音乐学):理论音乐学、地区音乐学。
优点:将历史与民族两大类合为一体避免以往存在的矛盾,欧洲音乐与其他地区音乐摆在同一层面。
缺点:他只有地区历史没有研究人类音乐历史进程的共同特点的学科及分支学科。
总体上,分类标准是统一的,符合实际分工的,因而也是实用的。
6、★音乐学研究的历史总述:
(1)古代:音响学、音乐哲学、音乐美学(古代对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音响学和音乐美学两方面)。
(2)中世纪:教会音乐理论占统治支配地位,记谱法得到系统化发展。
(3)文艺复兴时代:古代印刷术传入,对音乐理论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4)十七、十八世纪:A音乐史料的收集和编纂B音响学(理性主义盛行) C音乐理论(拉莫提出把和声放在旋律前,为音乐自律论奠定基础,确立了主属下属和弦。
) D音乐美学(马泰松主张情绪论)。
特点:没有进行真正地学术理论研究。
(5)十九世纪:音乐史、音乐学教育和研究热潮、音乐美学(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比较音乐学。
学术性的专门化的研究。
(6)二十世纪:音响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音乐是学、国际音乐学术团体相继诞生。
7、音乐史学定义:音乐史学不仅是对过去的静态的、技术性的探讨,而且也是与现今联系的、动态的、实践
性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揭示音乐的发展的历史规律为认识当今的各种规律。
8、★中国的音乐史料状况:
(1)通史:
三通:《通志》郑樵,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史学家。
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六个第一。
a建设科学b以一个山林穷儒的身份,成为史学家。
C提倡知识分子要向劳动人民学习。
d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号召。
e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与学习儒家经典同样重要。
F建立翻译学。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典章制度专史。
唐代杜佑,他在书中把食货放在各类问题的首位,在史书中也是没有先例的。
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人才、史治、法制、军事、民族等思想。
《文献通考》宋元时期马端临所著。
该书是记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内容表现了作者主张以会通、变通的方法,记录历史。
九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典通》《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志》《清通典》《清文献通考》。
唐会要:我国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
(2)类书:《太平御览》《刑府元龟》《三才图绘》
(3)笔记杂录:《乐府杂录》又名“琵琶记”《梦溪笔谈》《碧鸡漫志》
(4)乐律典籍:乐书要录、律吕精义内外篇、律吕正义
9、日本文献史料:《古事记》全书由日本古代神话、英雄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与天皇乐谱等组成。
诗
歌则借用做日语标音。
《日本书记》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该书是基于政治需要,对内强化国家观念,对
外树立国家形象而修的官方史书,形式上模仿中国史书,采用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体
例,全部用汉文撰成,语言比较抽象缺乏主动性,可与《古事记》的歌谣相媲美,二者并提
为记纪歌谣。
10、音乐考古学的定义:根据实物史料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
11、音乐考古学与音乐史学的共性:音乐考古学目的在于为音乐史研究,特别是无文字记录或缺少文献的时
代和社会的音乐史研究提供尽可能客观、准确的实物资料,最终为揭示人类音乐发展的规律服务,就根本目的而言两者是一致的。
12、音乐考古学和音乐史学的区别音乐史学侧重对文献,乐谱的研究和阐述。
音乐考古学需要更多进行田
野作业。
考古学家无权舍弃任何发现的东西。
音乐考古学的重要性: 远古时代无文字记载,进入文在社会但文献编纂者缺乏音乐专业知识,造成文字记录肤浅,含混和失实,以及抄袭过程中的以讹传讹。
音乐考古资料体现出直观、客观、具体的优越性,可以纠正文献不足和错误。
13、音乐图像学的定义:对各种有关音乐图像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其中的各种符号、题材等加以鉴定、描述、分
类和解释的专门学科。
14、音响学的一般原理:
A音的产生(强度和音高)音的振动(分为固体和气流的震动)
B音的种类(1简单循环震动产生的纯音2复合循环震动产生乐音3非循环震动产生的噪音4乐音与噪音产生的混合杂音)
C声音传播
要素:声压、周波数、波长、音速。
声音传播过程的几种现象:声音衰减、声音反射、声音折射、声音干涉。
16、音乐心理学的定义:音乐心理学是以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心理现象与问题的科学。
17、音乐美学的定义: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18、音乐社会学的定义:音乐社会学是于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科学领域兴起、发展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19、民族音乐学定义: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学科。
它的基本特征是将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于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对该民族成员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考察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
1 简述中国音乐文献中具有通史性的重要史料?
答:1. 中国音乐历史文献初始阶段的主要形式是刻画文字的文献。
2. 继甲骨文献之后又一类重要的音乐历史文献是铸造镂刻金石文字文献。
3. 周秦汉涉乐文献的主要类型是笔刀并用写就的简策版牍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