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祝百年
各美其美 各优其优——两本《民族音乐学概论》之比较

各美其美各优其优——两本《民族音乐学概论》之比较
周金元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民族音乐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逐步确立起独立的学科地位,随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版了大量的著述。
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与杜亚雄著《民族音乐学概论》是仅有的两本概论型著作。
两者在总体思路、内容安排及写作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本文对两本著作的上述几方面作了简要比较。
进行比较的目的不在于评判孰优孰劣,而是在于更好的认识和学习。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周金元
【作者单位】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4
【相关文献】
1.寓教于美以美优学--谈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 [J], 林永斌
2.浅谈中美医学专业课堂比较——以美国督优维尔学院与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J], 白琳; 郑长民; 郭占京
3.基于SCP范式的电商企业竞争策略比较分析——以聚美优品和天猫美妆为例[J], 王小涵
4.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观江苏省第九届小学音乐优课评比有感 [J], 张利
5.丑恶怪谲各尽其美——中西古典美学中“丑”的比较 [J], 莫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祝百年

民族音乐学概论总结第一章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其定义;有比较音乐学发展而来,奠基人是吉卜·金斯特。
最初证明欧洲文化中心论,反应殖民未开发落后论。
19世纪80年代,英国埃利斯《论各民族的音阶》平行叙述。
德国乐派乐器四大类(体膜气弦鸣乐器)美国从文化背景中去研究非欧洲地区及其各民族的音乐传统,他们重视实地考察和音乐与社会、经济及文化方面的联系。
中国,王光祈《东西方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三大乐制: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日本田边尚雄岸边成雄1980年6月南京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
1954年民族音乐研究所,个案研究。
八十年代论文及大量专著(视野宽泛)译著、音响、乐谱等。
学科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选择面):非欧渊音乐对象型、民间音乐对象型、人类音乐对象型。
民族音乐学是将世界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体现其学科对象和范围的基本内容。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某一民族在固有文化传统基础上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体现该民族音乐文化基本特征、基本面貌和历史传统的音乐。
第二章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音乐理论学科: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乐理)、音乐表演理论、音乐创作理论)+非技术性理论学科(音乐学)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非音乐理论学科=非技术性理论学科(例音乐考古学、乐律学等)。
从人文角度研究音乐事实,则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我音乐本体和音乐现象的历史性、现实性、地方性和民族性。
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广义考古学、语言学;狭义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音乐学与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民族起源、生存、消亡的学科。
田野作业、实地调查。
民族音乐学与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成果上,社会学关于社会组织构成方式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加深对城市和乡村某些民间音乐社团构成及音乐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方法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建设一直就产生着重要影响。
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风格及价值探析

1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4作者简介:康晗雨(1999-),女,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耿学刚(1973-),男,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萨满艺术及其和谐生态观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XZJ010);内蒙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大学媒体艺术智能融创实验室项目《西辽河流域多元一体音乐文化数据库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MTSYSZ03)。
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风格及价值探析康晗雨 / 耿学刚摘 要: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蒙古族音乐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承载着物质、文化、生活等多元价值意义。
科尔沁草原曾产生和流传着著名的科尔沁三大叙事民歌就是——《韩秀英》《达那巴拉》《嘎达梅林》。
《达那巴拉》作为经典的蒙古族科尔沁叙事民歌,产生并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现通辽市),传唱广泛,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草原音乐特色。
本文主要对《达那巴拉》的艺术风格及价值进行探析。
关键词:《达那巴拉》;艺术风格;价值探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民歌,顾名思义“人民之歌”,它从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劳作过程中产生,经过口口相传广泛传播在百姓生活当中,由于各地气候、环境、语言、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不同,民歌也深受其影响。
它很大一部分都是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和百姓日常的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人们思想、感情、愿望等最真实的表达,是人们群体智慧的结晶,有着主题深刻、旋律婉转动听、节奏特点鲜明、情节扣人心弦、内容表达贴近真实的生活、歌曲朗朗上口等特点。
科尔沁叙事民歌始见于元代,产生并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地区,是中国音乐的一块瑰宝,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旋律优美、语言精辟,通常使用蒙古四胡、马头琴、蒙古三弦、弓弦潮尔等传统乐器进行伴奏,也有的艺人不使用乐器伴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嘎达梅林》《韩秀英》《陶格套呼》《扎那巴拉吉尼玛》等作品。
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学术——写在伍国栋教授《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出版暨南京艺术学院从教10周年之际

作者: 乔邦利
作者机构: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页码: 31-3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伍国栋 《民族音乐学概论》 生活观 学术观 教学观
摘要:伍国栋教授在生活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注重生活品质,勇于尝试新事物。
他在学术活动中坚持理论研究的实践品格,突出基础建设和资料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秉承科学、客观的理性精神,并用严格的学术规范要求自己。
在教学中,伍国栋教授特别重视方法论的培养,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伍国栋教授的生活和学术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以实际行动维护了一个音乐学家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尊严。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位置r——《民族音乐学概论》教学与自学辅导之三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位置r——《民族音乐学概论》教学与自学辅导之三伍国栋【摘要】民族音乐学学科位置的正确判断,是维护学科及相关研究者自省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科建设、学科理论阐释和学科方法运用实践等诸多层面,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估量自身优势,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到自身弱势,只有"扬长补短",才能真正进入和走向"学科健身""学术强身"的学理正道和践行目标.【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3页(P160-162)【关键词】学科位置;学科交融;学术理念;双重学科【作者】伍国栋【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7;J605当我们初步揭示出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之后,另一个需要即时加以解答的问题,就是这一学科在相关学术领域中应当如何定位。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一学科在相关学术领域中,到底居于何种位置,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特定学术环境,左邻右舍还有那些直接或间接与之相关的亲缘学科需要认知。
人类生活在这世上,无论是人物还是事理,不明白自身所处位置环境,不清楚自身大小轻重,甚至在“自恋”中不能自拔,最后必然会走向茫然、困惑、错位和孤独,作为音乐学分支学科的民族音乐学的存在,亦不例外。
况且民族音乐学学科本身,在面对需要研究的音乐事象时,就是一门倡导时间与空间需要科学定位的学科,因此它所倡导的这种“时空观”(本书在下面的章节,将专门予以论述),不仅仅要将用于外视的音乐文化研究对象,而且也需要将它用于内视的本学科理论体系完善。
一、从民族音乐学形成的学科交融层面来判断其适当位置民族音乐学的形成与建立,得力于音乐学和其它相关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影响,它是音乐学与其它相关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历史过程和事实① 参见拙文《音乐学的学科跨界研究一以民族音乐学为例》,发表于《音乐研究》2014年第1期。
“民族音乐学概论”资料汇总

“民族音乐学概论”资料汇总目录一、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二、关于民族音乐学定义及其修订——《民族音乐学概论》教学与自学辅导之二三、民族音乐学的田野本性——《民族音乐学概论》教学与自学辅导之五四、《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世界各地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伍国栋先生于1997年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成为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该书籍进行述评及有感。
在评价《民族音乐学概论》时,我认为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伍国栋先生在书中对民族音乐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他不仅介绍了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同时,伍国栋先生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得这本书更具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伍国栋先生在书中重点探讨了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他认为,民族音乐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更是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这种观点对于理解民族音乐学的本质和意义非常重要,也为我们研究民族音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民族音乐学概论》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视野非常开阔。
伍国栋先生不仅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也充分考虑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
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
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本土化视角。
总体来说,《民族音乐学概论》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同时,这本书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对民族音乐学感兴趣的读者,并给它打出9分的高分。
在阅读《民族音乐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不禁对伍国栋先生的学术造诣深感敬佩。
他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有着广泛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的异同

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的异同王旭峰西藏大学摘要:“民族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方面各有侧重﹑有所不同,但是也有一些相互关联之处。
本文从目前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开始,对问题的由来进行分析,从研究目标与任务﹑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研究取向方面对“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探讨“民族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的异同。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3-0013-03一、文献综述伍国栋在《民族音乐学概论》中提出:“由于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音乐理论学科,它至今仍处于发展和革新的过程,因而当今世界各国从事此门学科研究的音乐学家对它所作的定义阐释还不十分统一,其内容表述可以说是繁简各异﹑侧重各别。
尽管如此,了解和研究这些不尽相同的定义阐述,讨论其相互间的差异和一致,对我们认识这一学科的构建历程和基本性质以及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实际去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基础理论仍大有裨益。
”①管建华在《音乐人类学导引》中说:“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音乐人类学采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如整体性观点﹑实地研究﹑比较研究﹑概念发展等。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
”②洛秦在论文中提到:“一般来说,‘民族音乐学’学者侧重于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研究,注重形态的分析,从音乐本身去寻找与文化诸因素之间的联系,落脚点在研究音乐本身的构成与变化;而‘音乐人类学’学者所涉及领域相对较宽泛些,较多关注音乐(包括形态)发生﹑构成及存在的原因,从大文化中寻找影响音乐的因素,落脚点在询问‘人如何创造音乐’。
”③二﹑“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译名问题的由来1980年“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将“民族音乐学”引进我国,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口号,它成为可以涵盖“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等内容的音乐学学科,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地位。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缪志娟/安徽大学摘 要: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是众多关于民族音乐学理论著作中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
也是当代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大学生必备的理论教科书。
该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
而作者伍国栋先生对于学术的态度也极其客观、理性。
这种学术精神也使得他立足于学术前沿。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 伍国栋 田野实践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理论学科。
在20世纪之前被广泛的称为“比较音乐学”,1950年荷兰音乐学家、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吉卜·孔斯特在他出版的音乐学著作《民族音乐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并主张用它来代替以往人们习惯称呼的“比较音乐学”。
至此之后,这一学术称谓被大多音乐学家所接受和采纳,并且沿用至今。
在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比较音乐学之后的一个新学科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音乐学的外文翻译资料中。
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活动家王光祈,最先系统的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从“史学”中的“乐制”(乐律学)角度,将中国民族音乐,同西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首开东方民族音乐学之先河。
1980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召开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
会后出版了《民族音乐学论文集》,这标志着中国“民族音乐学”被视为一个独立的音乐学理论学科开始兴起并受到音乐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一书是许多关于民族音乐学研究成果中最为经典并且令人瞻目的一部论著。
这部著作是伍国栋先生于2012年在总结了1997出版的《民族音乐学概论》的漏洞和不足后,经过对初版内容和结构的修订和增订,而重新完善再版的民族音乐学基础理论著。
作为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笔者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读完了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全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通过7章23小节的内容来阐述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内容。
第一章是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定义,内容包括了学科名称的来源、学科的定义、性质、对象和范围,以及民族音乐学简史和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其定义;
有比较音乐学发展而来,奠基人是吉卜·金斯特。
最初证明欧洲文化中心论,反应殖民未开发落后论。
19世纪80年代,英国埃利斯《论各民族的音阶》平行叙述。
德国乐派乐器四大类(体膜气弦鸣乐器)美国从文化背景中去研究非欧洲地区及其各民族的音乐传统,他们重视实地考察和音乐与社会、经济及文化方面的联系。
中国,王光祈《东西方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三大乐制: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日本田边尚雄岸边成雄
1980年6月南京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
1954年民族音乐研究所,个案研究。
八十年代论文及大量专著(视野宽泛)译著、音响、乐谱等。
学科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选择面):非欧渊音乐对象型、民间音乐对象型、人类音乐对象型。
民族音乐学是将世界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体现其学科对象和范围的基本内容。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某一民族在固有文化传统基础上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体现该民族音乐文化基本特征、基本面貌和历史传统的音乐。
第二章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
音乐理论学科: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乐理)、音乐表演理论、音乐创作理论)+非技术性理论学科(音乐学)
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非音乐理论学科=非技术性理论学科(例音乐考古学、乐律学等)。
从人文角度研究音乐事实,则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我音乐本体和音乐现象的历史性、现实性、地方性和民族性。
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广义考古学、语言学;狭义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
民族音乐学与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民族起源、生存、消亡的学科。
田野作业、实地调查。
民族音乐学与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成果上,社会学关于社会组织构成方式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加深对城市和乡村某些民间音乐社团构成及音乐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方法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建设一直就产生着重要影响。
民族音乐学与民俗学:民俗学应当是研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人民大众生活、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科学。
民族音乐学与地理学:地理学是描述和研究地球面貌、自然区别、人类生产区域组合和社会区域组合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科学。
民族音乐学与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两个分支。
主要针对民歌类音乐。
谱系分类法第三章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
民族音乐学的价值观是从社会共同体的个人、集团主体的需要角度或从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的需要角度,来考察和评价各个民族音乐事象的一种观念。
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和狭义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是阻碍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价值观。
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意识的表现,行为的表现。
主体观:民族音乐学强调以人类社会共同体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中心对象来展开各民族传统音乐的考察研究。
音乐对象主题的形式:群体(民族、支系、社团等)和个体(歌手、乐手、说唱人等)。
音乐对象主体的内容:主题的自然及社会属性和主体的行动及过程显现。
音乐对象主体的意识:指人的因素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
有助于更深入、更准确地对音乐事象进行科学解释。
时空观:时间观念历时性纵向时间共时性横向时间。
音乐事象的空间观念:空间位置指音乐事象的分布流传地域和传播扩散路线。
音乐事象的空间环境依托指音乐事象在分布流传地域内所依靠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环境。
音乐事象的空间实体形式指音乐事象结构中的物化存在。
任何民族音乐学者考察研究对象的音乐事实,同时都具有位置的、环境的和实体的空间属性。
,对这些空间属性内容进行全面、有机地认识和把握。
音乐事象的时空统一观:历时构成+共时构成+空间构成。
三方面结合。
网络观:多线思维,形成一种网络联系。
整体性观点,联系和制约的观点。
有序的观点。
动态观点。
最佳观点(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
质量观:所谓音乐质量观就是充分认识和把握音乐事象构成特质和涵量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论观念。
音乐事象的质:结构特质(整体结构)、风格特质(民族地方特色)、文化属性特质(人文含义的内容、情感、功能和效用指向等)三方面。
音乐事象的量:主要包括分布面、生存密度、操纵主体数据、使用率四方面。
音乐事象的质量比较和质量转化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