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大学 民族音乐概论

一、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流行的场所和流行的人群阶级的分类。
答: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的分类答: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说唱音乐。
三、民歌的艺术的特点1. 诗与乐的高度结合:音乐将诗的内涵、情感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2. 长予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的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变异性。
四、汉族民歌的分类角度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按民歌体裁和按民歌产生所在地的色彩区分类。
五、劳动号子定义及劳动号子的功能,劳动号子的分类及音乐特征。
答:定义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男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配合的名歌。
产生于体力劳动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的反应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功能1、实用性: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令号、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趣的实用性功能。
2、表现性: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
劳动号子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音乐特征1、音乐具有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和自然朴实的表现手法2、在集体劳动中,常由领唱者即兴编词,以提醒注意事项和劳动的质量要求或鼓舞情绪。
3、劳动号子的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号子的曲调也视工种而异。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以一领众和最多,最具有特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
5、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
六、山歌的在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叫法。
山歌按照两种不同角度的分类。
答:北方: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青海的、宁夏、甘肃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等。
南方: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
分类 1. 按歌唱场合的分类: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简答论述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简答论述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种民族团体中流传并经营音乐素材的音乐形式。
它是一种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方式,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民族民间音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传统,每个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
当时的音乐通常是口头传统的,由较小的社区或家庭群体进行,以传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的增加,一些民族音乐开始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各地的表演形式各异,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民间音乐节。
这些音乐节通常是为了庆祝特定的传统或纪念日,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
这些音乐节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音乐和文化,增强了人们对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除了音乐节,民族音乐还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歌谣、舞蹈和口头传统来表达。
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可能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例如中国的二胡、非洲的非洲鼓和爱尔兰的风笛等。
这些乐器经常与特定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形式结合使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
它还可以在社会中起到一种凝聚力的作用,使民族团体更加团结和自豪。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化遗产。
因此,民族音乐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民族音乐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
通过音乐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音乐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化。
民族音乐不仅是娱乐,还是一种凝聚力和教育工具,它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民族音乐学概论”资料汇总

“民族音乐学概论”资料汇总目录一、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二、关于民族音乐学定义及其修订——《民族音乐学概论》教学与自学辅导之二三、民族音乐学的田野本性——《民族音乐学概论》教学与自学辅导之五四、《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世界各地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伍国栋先生于1997年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成为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该书籍进行述评及有感。
在评价《民族音乐学概论》时,我认为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伍国栋先生在书中对民族音乐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他不仅介绍了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同时,伍国栋先生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得这本书更具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伍国栋先生在书中重点探讨了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他认为,民族音乐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更是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这种观点对于理解民族音乐学的本质和意义非常重要,也为我们研究民族音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民族音乐学概论》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视野非常开阔。
伍国栋先生不仅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也充分考虑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
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
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本土化视角。
总体来说,《民族音乐学概论》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同时,这本书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对民族音乐学感兴趣的读者,并给它打出9分的高分。
在阅读《民族音乐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不禁对伍国栋先生的学术造诣深感敬佩。
他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有着广泛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xx民族音乐概论一、民歌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xx时期的民歌: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xx和xx的异同点: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
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xx: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
2.xx: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
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北方——吆号子。
南方——喊号子。
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2.根据歌曲: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陕北——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花儿。
山西——山曲。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的功能为主,兼有抒情的功能。
按照艺术风格,汉族的曲艺种类分评话,鼓曲,快板,相声;说唱音乐部分根据主奏器乐、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宋元时期,曲艺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曲艺音乐的特点:1在唱词与曲调方面,说与唱相结合,形成口语化的说唱风格。
(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半说半唱、数唱、数板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2在表演形式方面,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唱(峡北说书、浙江道情)、对口唱(河南坠子)、帮唱、拆唱(广东粤曲)、群唱、走唱(二人转)。
3在唱腔结构方面,分为板式变化体,曲牌连套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结构。
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采用板式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
它具有对比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板眼速度和腔调的变化,能够表现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
曲牌连套体有多种不同的唱腔组成。
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
主插体是在板式变化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形成。
4在调性结构方面,大多数作品为单一调式或同宫系统转调,也有移宫犯调现象。
5在伴奏乐器方面数量一般较少,多数为弦乐器与节奏性乐器,而且由演唱者自己掌握。
曲艺音乐的类型:1鼓词类,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极为特点。
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
琵琶等。
2弹词类,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一带。
如苏州弹词。
伴奏以琵琶,三弦多弹拨乐器为主,有演唱者兼操。
其音乐曲调性很强,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情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又叫渔鼓道情,源于唐代。
后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与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
曲种有湖北渔鼓,河南坠子等。
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
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课件

跨文化交流
民族音乐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 广泛的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 内进行着跨文化交流。
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世界文化的 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 要的价值。
结束语
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发 展、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PPT课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是一门探讨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的学科。从起源到发 展,从特点到流派,本课程将带你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概述
1 什么是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2 民族音乐的地位与特点
民族音乐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包括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
2
特点与形式
汉族音乐特点包括悠扬的旋律、独特的音色和多样的乐器组合。形式包括歌曲、 器乐和舞蹈音乐。
3
流派与代表作品ຫໍສະໝຸດ 汉族音乐有多种流派,如京剧音乐、广东音乐等,代表作品包括《梁祝》、《红 楼梦》等。
少数民族音乐
1
特点与形式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如藏族的嗓音特色和壮族的锣鼓音乐。
3 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
汉族音乐
作为中国主要民族之一的汉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代表着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汉族音乐
1
起源与发展
汉族音乐起源于古代汉族的音乐传统,经过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戏曲: 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 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 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 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一) 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二) 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三)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切自然状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 趟马 走边 自报家门 跑龙套 档一、 昆腔: 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 带,是南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衍变而成。
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 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 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腻,人称‘水磨腔'。
两人合作 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 引子+正曲 +尾声。
节拍形式: 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选段 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 《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一、 高腔: 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
弋阳腔以不用丝竹 乐,仅用锣鼓铙钹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
行腔灵活 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
属戏曲声腔的剧种 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 中国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1 综合性:2 写意性:3 程式性: 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规整的戏剧(起霸 子 对子 刷下场 抬轿 跑圆场)。
4 虚拟性: 对时间的虚拟 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高腔的剧种有川剧、湘剧、赣剧、滇剧、辰河戏、腔调等。
高腔的特点:1 滚唱——即在唱词之前加叙,或唱词之后加以补明,使唱词通俗易懂。
2帮腔——帮腔源于民间秧歌中的‘一领众和'形式。
3 仅用打击乐伴奏。
4高腔的唱腔结构属曲牌体。
川剧高腔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
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喷火》《变脸》。
二、梆子腔:清代产生于陕西民间音乐基础上的一种戏曲声腔,初见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故名同州梆子,又名秦腔或陕西梆子。
是中国戏曲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腔体。
结构严谨,较规整。
唱词属诗赞体系的整齐句式,以对偶性的七字句,十字句为主。
音乐分为‘欢音'(花音、硬音)和‘苦音'(哭音、软音)二者属不同的音阶组织。
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枣木梆剧种: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西梆子(晋剧)、山东梆子等。
传统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现代剧《朝阳沟》皮黄腔:是西皮腔和二黄腔的总称。
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起源于吹腔,高拨子演变而成。
西皮和二黄是两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声腔都是板腔体结构,但音乐性格不同。
西皮腔曲调跳动较大,各板式多采取眼起板落,节奏活跃,具有北方音乐的性格,宜表现愉快活泼或慷慨之情。
《反西皮腔》高弦低唱,宜表现凄凉悲怆之情。
二黄腔曲调以级进为多,流畅平和,各板式多采取板起板落,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具有南方音乐性格,宜表现悲伤感叹之情。
《反二黄腔》移调变化,宜表现哀怨或悲愤之情。
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北京,在乾隆五十五年已有安徽的“四大徽班” (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演出,使用的二黄腔,吸收了昆曲、弋阳腔和梆子腔。
道光八年湖北的“楚班”进京,带去了由秦腔演变的西皮腔。
徽班和楚班经常同台演出,久之合流,渐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收其他声腔、剧种之精华,形成京剧。
京剧表演中的行当:生行:老生、小生、武生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行:正净、副净、武净、毛净丑行:文丑、武丑、女丑京剧唱腔丰富,除以皮黄腔、二黄腔为主以外,还有昆腔、吹腔、高拨子、四平调、南 梆子等。
京剧发展的鼎盛期:第一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一一同光十三绝 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一一四大名旦 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四大名旦:梅兰芳——《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龙凤呈 祥》程砚秋一一《锁麟囊》《英台抗战》荀慧生——《红娘》《钗头凤》《卓文君》 尚小云 《昭君出塞》《湘江会》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其他地方剧种 越剧:产生于浙江嵊县农村,代表演员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范瑞娟(范派)、徐玉兰(徐派)、毕春芳(毕派)、陆锦花邙 、傅全香(傅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吕瑞英( 、金采风(金派)、张桂凤(张派 老生)、张云霞(张派 花旦)、竺水 招.(竺派)等。
代表剧目有《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 《红楼梦》、《西厢记》。
2、 评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是流行在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的剧种。
代表演员有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新凤霞。
代表剧目有《刘巧团 圆》、《花为媒》。
3、 黄梅戏:原是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因水旱大灾流传到安徽江西一 带,经过吸收当地艺术特色和其他声腔,形成独特风格。
代表演员有严凤英、 王少舫、吴琼、马兰、韩再芬等。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对花》、《女驸 马》、《牛郎织女》、《失刑斩》等。
戏曲音乐的音乐特征: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这种结合了戏剧、音乐、表演、杂技、舞 美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
戏曲音乐的组成:声乐部分:念白、唱腔;器乐部分:戏曲音乐的唱腔体式:曲牌(连缀)体、板腔(变化)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分类: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打击乐器一、 吹管乐器 :大部分属木管性质,具有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声音响亮、善于 演奏流畅旋律,充当独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按不同构造分为三类: 无簧哨的吹管乐器,即吹孔气鸣乐器,如笛子、箫。
带哨的吹管乐器,即哨嘴气鸣乐器,如管、唢呐。
簧管乐器,利用管端的簧片和管子配合发声,如笙、芦1、派)派可以集中的表现戏剧的内容, 文场、武场。
体、综笙。
1、笛: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笛的音色清脆明亮,有丰富的吹奏技巧,常用于独奏。
其高音区高亢明亮的音色常用来演奏悠长宽阔的旋律,表现了辽阔无际的意境,中音区甜美圆润的音色常用来演奏具有田园风味或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旋律。
富于色彩的滑奏、快速的断奏、历音、波音、顿音、垛音等丰富的技巧,能演奏快速活泼的旋律,表现热烈欢快之情。
传统笛子有梆笛和曲笛之分。
梆笛以伴奏梆子戏而得名。
形体较短小。
音色刚健明亮。
演奏上重于舌上的技巧运用,如急促雀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色彩的花舌音。
代表曲目冯子存改编的梆笛独奏曲《喜相逢》曲笛以伴奏昆曲而得名,音色较圆润柔和,形体较长。
演奏上重气息的控制,讲究运气的连绵不断和声音的悠扬曲折,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和连奏等技法润饰曲调。
力度变化细致,表现气质柔婉深情。
代表曲目陆春龄改编的曲笛独奏曲《鹧鸪飞》。
2、唢呐:又名喇叭,属哨嘴气鸣乐器,音色突出,粗犷高亢,音量极大,能与整个乐队抗衡,强奏时能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或宏伟的气魄,弱奏时能吹奏出箫一般轻柔优美的音色,其丰富的吹奏技法还能模拟鸟叫、人声等,是表现力极强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担任主奏。
代表曲目《百鸟朝凤》。
3、笙:簧管乐器,历史悠久,音色甜美、柔润、明亮,既能吹奏甜美的旋律,又能吹奏四度、五度、八度的双音和三和弦、七和弦等也能运用吐音技巧发出近似弹拨乐器的音响,模拟军鼓声、马蹄声、锣鼓声等。
是表现力极强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又以其柔润的音色起着调和的作用。
代表曲目胡天泉的《凤凰展翅》、《草原骑兵》。
二、 拉弦乐器: 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形制 各异。
拉弦乐器的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
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 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1、 二胡:是我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拉弦乐器,又称南胡、嗡子等。
有琴筒、琴 杆、弦轴、两根琴弦、千斤、弦马构成,琴弓夹在弦间擦弦发声。
二胡一般是 五度定弦,内弦音色柔和、丰满,外弦音色较明亮、刚健。
二胡适宜演奏柔和 细致的抒情性旋律,通过一些特殊演奏技巧也能演奏刚健有力或活泼欢快的旋 律,还能模拟锣鼓声、马嘶、鸟鸣、马蹄声等。
是一件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独奏 乐器。
代表曲目华彦钧(阿炳)的《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刘天华十大二胡曲《光明行》 《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 《独弦操》《烛影摇红》。
2、 京胡:又名胡琴,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琴杆和琴桶均为竹制,筒 口蒙蛇皮,琴身较短,用马尾拉奏。
早期用软弓,后改用硬弓,音色高亢嘹 亮,五度定弦,代表作《霸王别姬》中【夜深沉】。
3、 高胡:又名粤胡、南胡是广东音乐中的主奏乐器之一,也常作为民族乐队 中的拉弦乐器的高音声部,或用作伴奏和重奏 。
代表曲《双声恨》。
板胡:因琴筒蒙以木板而名,又称‘梆胡'‘秦胡',板胡音色高亢,明 滑奏等技巧别具一格。
代表曲《秦腔牌子曲》等。
弹弦乐器: 又称弹拨乐器,包括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和用琴扦击发声的弦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弹弦乐器的音色清脆明亮,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 按不同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分三类:抱握弹奏类:以琵琶为代表,有月琴、柳 琴、阮、秦琴、三弦等;平直弹奏类:古琴、筝等;打弦乐器:用琴扦击弦发声的扬 琴。
1、 古琴又名七弦琴,古代别称绿绮、丝桐等。
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已用于宫 廷乐队和声乐伴奏,春秋战国已是表现力较强的独奏乐器。
音色柔和、细腻、 清亮。
代表作十大古琴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 《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兰》 代表名家伯牙、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2、 筝:又称古筝、秦筝,筝是平置弹奏的弹拨乐器。
历史悠久。
筝低音区音 色浑厚、结实;中音区明亮优美,是演奏旋律的主要音区;高音区清脆、纤 细。
演奏技巧丰富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抒情委婉的情调,是表现力丰富4、 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