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3.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5.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2. 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演奏的方式,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特点以及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2. 听力训练: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3. 小组讨论:结合教学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分析。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区别;2.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1. 汉族音乐及代表作品;2. 蒙古族音乐及代表作品;3. 藏族音乐及代表作品;4. 壮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续)1. 朝鲜族音乐及代表作品;2. 侗族音乐及代表作品;3. 满族音乐及代表作品;4. 哈萨克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四课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1.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 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第五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弹拨乐器音乐;2. 吹管乐器音乐;3. 打击乐器音乐;4. 弦鸣乐器音乐。
第六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及分析1. 杨洪基《红旗颂》;2. 崔健《一无所有》;3. 林忆莲《雨蝶》;4. 姚贝娜《遥远的她》。
六、教学资源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用于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3. 乐器演奏示范。
民间音乐教案

民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究民间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
3. 掌握一段民间音乐曲目的演奏技巧。
4.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录制好的民间音乐样本,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音乐。
2. 乐器,如吉他、琴、笛子等。
3. 与民间音乐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4. 课堂展示工具,如电脑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准备民间音乐的录音样本,播放一段供学生聆听,并引导学生讨论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民间音乐?它在你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 讲解民间音乐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指出其表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
2. 利用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展示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和创作背景。
三、实践探究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民间乐器,鼓励他们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民间音乐曲目。
2. 提供基础乐器演奏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演奏技巧和节奏感。
3. 分组合作,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民间乐器或使用已学习到的乐器,共同演奏一段民间音乐曲目并互相交流进步。
四、欣赏与评价1. 播放多个民间音乐样本,要求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演奏技巧等方面评价民间音乐曲目。
3.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民间音乐的喜爱与理解。
五、总结与展示1. 与学生一起总结民间音乐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查找并分享一位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或乐团,介绍其代表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找到本地区或其他国家的传统民间音乐,了解其特色和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音乐演出,可以是班级内部的小型演出或是学校文化活动中的演出。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编写的学习笔记或心得体会。
3. 学生的乐器演奏和民间音乐曲目的表现水平。
注意事项: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课堂内容和难度。
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探究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掌握民歌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够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
3.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 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1. 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理解其风格形成的因素。
2.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民族民间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音乐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收集该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资料。
2. 学生分析资料,总结该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
三、课堂展示1. 各组代表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本民族的音乐风格。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作品鉴赏1. 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等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民族风格特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探究其民族风格形成的原因。
2. 各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其他民族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初中音乐教案了解中国民间音乐

初中音乐教案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初中音乐教案: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导语: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魅力。
本教案旨在让初中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演奏方式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音乐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 中国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民间音乐的演奏方式;3. 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b. 掌握中国民间音乐的常见演奏方式;c. 了解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c.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交流能力;c.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与演奏方式;b. 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 教学难点:a. 如何准确描述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b.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本教案分为三个环节:导入与概念引入、实践与体验、反思与拓展。
1. 导入与概念引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例如播放民间音乐片段、展示相关图片等。
)2. 实践与体验(设计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演奏方式、特点和表达方式,例如合奏、合唱、舞蹈等。
)3. 反思与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深入理解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开展相关拓展活动,如制作手工乐器、创作民间音乐等。
)五、教学评估1. 定性评估:a. 记录学生在实践与体验环节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b. 观察学生在反思与拓展环节中的思考和创作表现。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1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主要以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如民间歌曲、
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为主,同时兼及一部分 文人音乐中的古琴音乐、琵琶音乐。以及20 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再民间音乐基础上经过职 业音乐工作者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具有专业 音乐特点的一部分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如 二胡音乐、民族管弦乐等形式。
二、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我国当代民族音乐学者杜亚雄,概括如下: (一)中国乐系 包括汉族和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其特点: 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二)欧洲乐系
在我国采用此乐系的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
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近几十年来维吾 尔族和锡伯族产生了若干属于此乐系的作品 1、音的固定性 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具有功能和 声的表层意义。 3、节拍上均分律动的功能性。
(一)历史悠久、流传面广 (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 (三)旋律动听、风格各异 (四)感情真挚,表演灵活 (五)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三、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
(一)民间歌曲 (二)民间歌舞 (三)说唱音乐 (四)戏曲音乐 (五)民族器乐
(一)民间歌曲的分类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它在分类上有多
总 论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一是帮助同学们认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主要形式; 二是熟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音乐语言; 三是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传承的优秀曲目; 四是进一步掌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五是提高自己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为将来进一步 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打下基础。
思考题
你将以什么态度来学好民族音乐概论课? 什么叫传统音乐?它包括哪些类别?各有什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音乐学院教案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任课教师:***系部:音乐学系教研室:理论专业班级:2008级1-3班及音表、音教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规划)授课教师:职称:系部: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授课学期考核方式学分专业班级学生人数总学时数学时理论学时学时实践学时学时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指定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讲授的大纲章节名称、教学重点学时测验及作业数1 2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章节、专题第一、二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了解民歌、歌舞音乐的定义,掌握民歌、歌舞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民歌不同体裁的特点及歌舞音乐的特征。
要求学生至少学唱30首民歌,对民歌、歌舞音乐的理论有一定把握。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民歌、歌舞音乐的定义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及民歌学唱。
教学难点难点:把握民歌、歌舞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各自的特点演唱民歌时对“音腔”的把握。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第一章民歌 22第二章歌舞音乐12复习2(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1 次课授课章节绪论任课教师及职称张来敏、讲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讲授与模唱相结合课时安排 2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概念的由来、中国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教学内容:(可增加页)中国传统音乐概念的由来几个概念:中国音乐、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包含的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及分类2、中国民族新音乐3、中国流行音乐4、中国现代音乐一、民族民间音乐1、民族2、民间音乐3、民族民间音乐分类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1、形态特征(1)、音的带腔性(2)、音调的五声性(3)、节拍、节奏的灵活性4、织体思维的单声性(二)审美特征(1)“和”的精神(2)“线“的形态(3)“虚”的意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
民族民间音乐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教案(提纲式) 72学时一.总论1.我国的民族音乐及传统音乐:1)总定义:2)传统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2.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1)民间音乐品种2)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3)民间音乐的特殊优势3.民间音乐的类别:1)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2)更低一层次的分类:民歌——题材分类、年代分类、民族分类、地域分类、体裁分类(艺术形式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民间歌舞——舞歌、舞乐。
说唱音乐——评话、鼓曲、快板、相声。
音乐结构分类:单曲体、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曲牌板腔混合体戏曲音乐——声腔分(昆腔、高腔、梆子腔、皮簧腔)音乐结构分(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民间器乐:独奏乐——吹、拉、弹、打。
合奏乐——丝竹乐、鼓吹乐、重奏乐、大型合奏乐。
4.我国的民族音乐的特点: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乡土性3)即兴性4)流传的变异性5)人民性6)多功能性二.汉族民间歌曲〈一〉概述:1)定义2)与专业创作的区别3)民间歌曲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及功用:1)教育与传承。
2)人生礼仪。
3)祭祀与驱邪。
4)交际。
1)我国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及艺术特征1.劳动号子:1)概况2)种类: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事号子4)船渔号子5)作坊号子3)特征:1)表现力2)节奏律动3)音乐材料重复性4)演唱方式5)曲式结构2.山歌:1)概述2)山歌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陕北\宁夏东部\晋西\内蒙西南部)特点:a.上.下句乐段反复构成b.结构关系平衡.清晰c.唱词无严格规定.但较对称.d.上句“比.兴”,下句“叙事”●山曲、爬山调(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西部)特点: a.上.下句乐段反复构成b.上.下句前半曲调常相同或只是句尾落音不同.●花儿---也称“少年”“野曲”(甘肃\青海\宁夏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特点:a曲调以“令”相称,达100多种,均以民族.地名.衬词.编唱者身份命名)b.旋律起伏大,音域宽,连续的音跳进,曲折而多层次.c.节奏宽广.自由,真假声结合.d.结构为上下两句体或其扩展形式.●江浙山歌、●闽粤赣客家山歌●西南山歌、●湘鄂山歌b.田秧山歌——也称田秧歌、田歌、秧歌、秧号子、薅草歌、薅秧歌、打闹c.放牧山歌——逗趣所唱特征:1)表现力:曲调、节奏、音乐风格2)曲式结构3.小调:1)概况2)种类:吟唱调——儿歌、摇篮曲、叫卖调、风俗仪式吟唱调谣曲——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时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茉莉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3)特征:1)表现力、2)曲式结构三.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及艺术特征1.概况2.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3.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民歌4.维吾尔族的情歌5.朝鲜族的抒情谣6.藏族山歌、剑歌、酒歌四.汉族与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音乐1.概述(定义、地位、发展脉络)2.秧歌、花灯、采茶3.维吾尔族:赛乃姆、木卡母、4.藏族:堆谐、囊玛5.朝鲜族:农乐舞、长鼓舞6.蒙古族:安代舞7.景颇族:刀舞8.艺术特点五.汉族民间器乐1.概述:1)定义及地位2)乐器的产生与发展3)民间器乐曲发展脉络4)分类与乐种5)音乐结构与发展手法2.独奏器乐1)吹奏类器乐:分类笛箫笙简介及赏析唢呐管子埙简介及赏析2)弹拨类器乐:分类古琴古筝简介及赏析琵琶三弦阮柳琴月琴简介及赏析扬琴简介及赏析6)拉弦类器乐:分类二胡简介及赏析高胡京胡板胡坠胡简介及赏析四胡中胡低胡革胡简介及赏析3.合奏类器乐2)定义及分类3)丝竹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曲潮州弦诗3)吹打乐:辽宁鼓乐山东鼓吹晋北鼓乐河北吹歌十番锣鼓浙江吹打陕西鼓乐4)重奏乐与大型合奏乐:民族重奏乐大型合奏乐六.少数民族民间乐器简介1)吹奏乐器:巴乌葫芦笙葫芦丝芦笙口拜2)弹拨乐器:伽倻琴卡龙热瓦普冬不拉弹布尔考母兹扎木聂3)拉弦乐器:马头琴马骨胡艾捷克萨它尔牛腿琴4)打击乐器:蜂鼓达卜长鼓萨巴依那额七.说唱音乐1.概述(定义、地位、发展)2.艺术形式:1)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群唱、走唱)2)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叙事性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3)十三撤4)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主插体)2.汉族说唱音乐代表曲种1)单弦牌子曲2)四川清音3)京韵大鼓(发展、唱词形式、唱腔形式、)4)苏州弹词:发展、唱词形式、唱腔形式:俞调、马调、陈调、杨调、蒋调、丽调八.戏曲音乐1.概述:定义、地位、发展2.戏曲的艺术形式1)戏曲艺术的综合特点2)戏曲音乐的构成因素3)戏曲的剧种与声腔4)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3.曲牌体戏曲音乐1)高腔(概述、剧种介绍:湘剧、川剧)2)昆腔(概述、艺术形式、)4.板腔体戏曲形式1)邦子腔a.概述b.艺术形式c.剧种介绍d,板式特点2)皮簧腔a.概述b.京剧的发展c.京剧的艺术形式、d.京剧唱腔(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剧种介绍(1)秦腔定义:它是流行在西北地区陕甘一带的古老剧种,也是梆子声腔系统中最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伴奏乐器,故又称“梆子腔”或“桄恍子”。音乐特点:音乐鲜明、风格朴实、情绪热烈,包含有“花音”和“苦音”两种,前者以徵调式为主,喜悦昂扬;后者以羽调式为主,委婉细腻。唱腔起伏较大,跳进多,七度及其及以上的大跳最为常见,唱法有“本音”(用真声唱)和“二音”(用假声唱)两种。伴奏乐器以板胡和梆子为主。
从剧作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写的作品表达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市民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和不满情绪,有的还对当时官场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或借戏曲的舞台表演发泄心中的不满,或在戏曲的表演中获得生活的经验,戏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代言人和精神上的引导者。
戏曲音乐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地方音调,并继承和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有不同演员来分担角色,有戏剧性的音乐表现手段,内容深刻而富于文采的词句,以及脍炙人口的故事题材。因此,戏曲唱腔的流传就有更为宽广的范围。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全国戏曲计有十二大声腔系统,三百个以上的剧种。明代有弋阳、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四大声腔,清代则正式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如下十二大声腔系统:
1、高腔(弋阳腔)系统2、昆曲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5、打锣腔系统6、梁山调系统7、调子腔系统8、滩簧调系统9、鼓腔系统10、弦索腔系统11、歌舞腔系统12、古南曲系统。
2、曲种分类中国曲艺共二百几十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为八类。(1)鼓词类(因表演者兼奏大鼓和板而得名)(2)弹词类(因表演者自弹琵琶或三弦而得名)(3)道情类(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又称渔鼓类)(4)走唱类(因边唱边舞而得名)(5)琴书类(因以扬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6)杂曲类(直接从单个的民间小曲发展而来)(7)牌子曲类(将几个曲牌联缀起来叙述故事)(8)数唱类(以类似快板念唱的方式为主要表现手段)二、说唱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1、以农民为基础。(作者、唱者和听者)2、用故事进行教化。(了解传统、学习常识)3、推广传播文学作品。(整理加工、客观评述)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战国荀子《成相篇》→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唐代说话和变文→宋代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元明词话→清代弹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与研究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 学 过 程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以演故事为主体,以代言为主要文学结构。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2)晋剧定义:它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主要流行在晋中带,故称“中路梆子”。它吸收了晋中地区的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独特。
音乐特点: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道白清晰,唱腔包括乱弹、花腔、曲
子三部分,乱弹即梆子腔;花腔是一种用假声演唱的无词的拖腔形式;曲子是外来小调的地方化。器乐伴奏以呼胡为主。
重点:掌握皮黄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
教学
目的
了解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和代表性剧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与研究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 学 过 程
一、概述“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兴起于湖北、安徽一带。皮簧腔形成过程:清代四大徽班进京(二簧腔)→秦腔流入湖北(西皮腔)→北京的徽汉艺人合班演出(皮簧腔)→以皮簧腔为主吸收其它腔调形成“京剧”西皮的曲调刚劲有力,音程跳动较大,节奏灵活,高亢嘹亮;二簧的曲调流畅平和,节奏稳定,端庄凝重。“梆子腔”和“皮簧腔”都是“板腔体”结构,以一二种基本音乐调作不同板式变化的音乐结构。三、代表剧种:京剧是皮簧腔的代表性剧种,也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1、定义:京剧是以皮簧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剧种之一,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名家名角,如老生“三鼎甲”(余、张、程)、四大名旦(梅、尚、程、荀)、老生盖叫天、丑角肖长华等。3、京剧的艺术形式(1)京剧的行当十行(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七行(生、旦、净、 丑、武、杂、流)→四行(生、旦、净、 丑)生(庄重的老生、英勇的武生、儒雅的小生)旦(端庄的正旦、活泼的花旦、重唱做和舞蹈的刀马旦、重特技的武旦)净(重唱功的正净、重念白和做工的架子花、重武打的武净、跌扑摔打的武二花、毛手毛脚的油花)丑(诙谐的文丑、擅长武艺的武丑)(2)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以丝竹乐为主的“文场”和以打击乐为主的“武场”。(3)京剧的声腔和板式京剧的唱腔以皮簧腔为主,二簧腔苍凉深沉,擅长抒发悲愤之情,有正二簧(5—2定弦)与反二簧(1—5定弦)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擅长表现活泼喜悦之情,6—3定弦。(4)京剧的生腔、旦腔和大小嗓京剧的唱腔分为生腔与旦腔两类,生腔在二簧和西皮中分别以商、宫调式为主,旦腔均以徵调式为主。其中,有以大嗓为主的老生、老旦和花脸,也有以小嗓为主的青衣、小生和花旦。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 慧 主 讲
周 次
2
日 期
3、3-3、7
课 时 安 排
2
课 题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第三节曲牌体戏曲声腔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高腔的特点。
难点:把握昆曲的特点。
教学
目的
过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对在五四心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各种音乐社团和这些社团对中国新音乐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了解。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 慧 主 讲
周 次
1
日 期
2、25-2、29
课 时 安 排
2
课 题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第四章戏曲音乐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难点:把握和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教学
目的
了解戏曲音乐的定义,掌握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一、梆子腔 二、皮黄腔
概述:1、联曲体:它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织起来,变成整套的乐曲,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
2、板腔体:它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这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
板腔体音乐以一对上下句作为基本的结构单位,在组织形式和运用方法上比较灵活。唱词整齐,衬字自由,灵活地运用原板(二四拍)、慢板(四四拍)、流水(一四拍)、二六、散板、导板、摇板等多种节拍形式,能够充分发挥节奏变化的戏剧性功能。因此,在板腔体剧种中,节奏变化对于推动音乐形象的展开、表现戏剧矛盾冲突和剧中人思想感情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与研究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概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斗争进入到新阶段。从1919至1949的0年中,我国人民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现代音乐的发展基本上同我国这3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二节“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1、背景:“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国内出现了兴办各种新文化事业,建立各种“新式文艺学术社团”以及出版发行各种报刊和出版物的风气。新式音乐社团的主要工作①通过举办各种“音乐讲习会”等活动,组织有关中西音乐理论的学习。更广泛地传播中外音乐知识;②进行有关西洋音乐理论的介绍和翻译,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以及关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出版各种音乐书刊进行交流和推广新音乐活动;③组织和进行了许多音乐创作活动和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比较重要的音乐社团:“北大音乐研究会”(北京)、“中华美育会”、(上海)、“北京爱美乐社”(北京)、“国乐改进社”(北京)、“大同乐会”(上海)等。特别是上海的“大同乐会”,从1920年发起组建到40年代,是这些音乐社团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一个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团结和组织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家,在挖掘、整理和推广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及在民族乐器的改革方面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萧友梅简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学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建院章程中提出了“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到1928年秋,设预科、本科、专修科等。专业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声乐、国乐等。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延安“鲁艺”1938年,在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人的倡议下,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吴玉章为院长,沙可夫、赵毅敏、周扬等先后任副院长。
难点:把握说唱音乐的特点、类型和表演形式。
教学
目的
了解说唱音乐的定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与研究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 概述一、说唱音乐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说唱,又叫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曲艺有341个曲种,大致有三种情况:1、只说不唱的(如相声、快板等)。2、有说有唱的(如苏州评弹等)。3、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