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塑胶类品质标准WI-824-01-022(最新)
电源适配器检验标准

目视
AQL
4.SR压伤,破损。
不允许
目视
AQL
5.SR装在CASE内有左右晃动现象。
不允许
目视,手感
AQL
6.SR破损铜线外露。
不允许
目视,手感
AQL
核准
研发
审核
编制
成品检验规范
编制依据:XX检验规范
料号
品名
电源适配器
规格
12V/2A
制订日期
2004.05.12
型号
颜色
外壳黑色
材质
PC+ABS
制订部门
品管部
标准
GB2828-87
AQL
CRI
0.01
MAJ
0.40
MIN
0.65
版本
01
页数
1/2
略图:
检验
项目
检验内容
图样要求
检验工具
缺陷等级
抽样数
备注
CRI
MAJ
MIN
外
壳
1.外壳目视有刮伤、裂痕、污损。
不允许
目视(30cm)
AQL
2.外壳表面污点,大于∮0.3mm。
不允许
目视(30cm)
AQL
文件编号
TRE-QP -014
制订部门
品管部
标准
GB2828-87
AQL
CRI
0.01
MAJ
0.40
MIN
0.65
版本
00
页数
2/2
检验
项目
检验内容
图样要求
检验工具
缺陷等级
抽样数
备注
CRI
塑料材料测试国标大全

塑料材料测试国标大全1.GB/T1040-2024《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这个国标规定了用来测试塑料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2.GB/T8802-2024《塑料绝缘材料中介电强度的测定》该国标规定了测试塑料绝缘材料中介电强度的方法和要求,用来评估塑料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
3.GB/T9341-2024《塑料材料热变形温度和热变形塑料强度指数的测定》这个国标规定了测定塑料材料热变形温度和热变形塑料强度指数的方法,用于评估塑料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GB/T9639-2024《塑料材料熔融流动速率的测定》该国标规定了测试塑料材料熔融流动速率的方法和要求,可以评估塑料材料的流动性能和加工性能。
5.GB/T8804-2024《塑料材料硬度试验方法》这个国标规定了测定塑料材料硬度的试验方法,包括洛氏硬度和巴氏硬度,用来评估塑料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6.GB/T1231-2024《塑料条件下的环境应力开裂(ESCR)试验方法》该国标规定了测试塑料材料在环境应力下开裂的试验方法,用来评估塑料材料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这个国标规定了测试塑料材料可燃性的试验方法和要求,用于评估塑料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性能。
该国标规定了测试塑料材料暴露于光源下的耐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用来评估塑料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
这个国标规定了测定塑料材料色差的方法和要求,用来评估塑料材料的颜色质量。
该国标规定了测定塑料材料中污染物总量的方法和要求,用来评估塑料材料的环境友好性。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塑料材料测试国标的介绍,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国标,用来评估不同方面的塑料材料性能和质量。
这些国标的实施和执行,可以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移动电源外观检验标准资料

塑料件因内应力,成型时冷却速度等原因而造成的变形
凸点/凹点
因模具的模仁表面被碰伤或带有杂质造成的局部细小的塑胶凸点或凹点
亮点
因模具表面有润滑油,或模具成型局部温度,材料中杂质等原因,而造成产品表面上有局部发亮的现象
4.4.2不可量化的不良缺陷:
不良缺陷
缺陷定义
缩水
当塑料熔体通过厚薄不均的过渡层,其压力损失及收缩率一定,从而形成厚薄不均过渡层的周围在厚度偏厚的部分形成凹陷
2014-3-11
审核:
批准:
4.4.3模具及成型产生的不良缺陷:
顶白
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须要较大的顶出压力才可顶出,在顶出时顶出力破坏分子局部结构而形成
顶凸
当产品未充分冷却却被顶出时,因塑料变形而导致在顶出位置的外表面产生凸起
填充不足
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模具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达到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划伤
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划痕
露基材
由于油漆的粘度过大或喷漆时速度偏高时间偏短而造成局部露出素材
多喷或漏喷
未按照喷漆图面而喷漆超出喷漆区域或喷漆区域未喷全
毛絮
油漆中含有的或产品表层油漆未干时外来的毛状纤维或细状物
龟裂
油漆表层或电镀层,由塑料零件喷漆前残余的内应力,在环境作用下而裂开
制定:
刘军林
5.1.4每批出货必须提供出货检验报告,其内容包括外观,结构尺寸,包装,可靠性按照5.1.3执行。
5.2检验条件及方法:
作为表面和外观的装饰面要有一种整体的美观印象,这种评价是根据外观的质量标准,在一定距离和条件下,用眼睛的目视检验,适宜在非直射日光或相似条件的灯光
5.2.1视距与工时:
国内首个移动电源标准8月1日实施 含30多项指标

国内首个移动电源标准8月1日实施 含30多项指标
移动电源首个国标8月1日起实施
移动电源首个国标8月1日起实施
新浪科技讯 1月15日上午消息,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2014年12月5日国内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已经出台,并将于2015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的标准号为GB 31241-2014,全称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包含30多项数据指标。
根据通告中的内容,该标准包含30多项数据指标。
其中电池组的测试项目除了包含安全工作参数、标识要求、警示说明、耐久性等常规安全要求,还包含电池组环境试验、电安全试验以及保护电路等系统性等测试。
该标准由工信部主管,起草单位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
目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新能源处已经开始受理GB31241-2014标准认证。
(尚紫)。
移动电源成品出货检验标准

移动电源成品出货检验标准三阶文件文件名称: 移动电源成品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A/0制定部门: 质控部制定日期:发布日期:制定审核批准文件编号:版本/修订码: A/0生效日期: 2011.08.20文件名称:移动电源成品检验标准页码: 第 1 页共 2 页1.目的提供本公司移动电源成品在检验时的判定标准,以达到公司的品质要求,并能符合客户的品质需求。
2.范围本公司所有移动电源均适用。
检验条件 3.2.11照明:灯光垂直产品距离1米,使用40W日光灯2.12距离:外观检验距离为30cm.4.名词定义4.1 CR:制品凡具有危害使用者、携带者的生命或安全之缺失。
4.2 MA:制品单位使用性能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或显著的减低其实用性质的缺点。
4.3 MI:实际上不影响制品的使用目的之缺点。
5.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5.1手机5.2游标卡尺6.抽样计划与允收水准6.1来料以抽验方式,采用GB2828.1-2003 LEVEL II正常单次抽验计划,进行随机抽样.(除电气性能测试按规定抽样外)6.2允收水准(AQL)为:CR=0.01,MAJ=0.65,MIN=2.57.检验要求/标准:故障分类检验项目缺陷名称故障描述 CRI MAJ MIN外箱严重破损,实物外露、洒落 ? 外箱损伤、破损外箱轻微受损 ?划伤表面因碰擦产生的刮花等现象 ?模印由于注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印痕 ? 外观表面破损/划伤/脱油>1mm、缺少标志或标志不符 ?外表外表有积液、触点有锈蚀、锁扣过紧或过松 ?表面脏污,标志不清晰 ?色差与样板颜色之间的偏差(标贴纸、电源端子) ?文件编号:版本/修订码: A/0生效日期: 2011.08.20文件名称:移动电源成品检验标准页码: 第 2 页共 2 页堆油表面喷涂不良、造成的油漆堆积 ? 输入与输出输出或输入点/线/头在正常挤压外壳或插拨线头时松动, 开 ? 点裂, 变形等异常是否符合规格书要求(长、宽、高、端子下陷深度) 尺寸电源插入配套的手机和充电器,出现过紧和过松电池端子氧化、发黑、划伤、有脏污导致外观不良或整机实电源端子 ? 配微跌掉电电压电压是否在此范围内;3.85v?V?4.0v ?功能充电电源接入配套的充电器是否能正常充电 ?放电电源能正常给手机充电 ?充满电后,放置30分钟,从1 米高自由跌落到18-20mm厚的木跌落测试板上,每面一次共6次;出现无输出电压、爆炸、起火、冒?烟、漏液将电源放置在70?的高温箱中4H,取出后恒温放置2H,电源应可靠性高温测试能正常充、放电;如果电源出现变形、鼓包、漏液、爆炸、? 测试贴纸变色将电源放置在-20?的低温箱中4H,取出后恒温放置2H,电源低温测试 ? 应能正常充、放电;如果电源出现变形、鼓包、漏液、爆炸8.相关表单8.1【成品出货检验报告】。
SIP移动电源外观检验标准(g)

I:塑胶壳有漏光。
9.不良现象与判定类别:
序号
不良现象
判定结果
1
封箱胶纸严重撕破,或漏贴封箱胶纸,有可能使彩盒掉出卡通箱
严重
2
封箱胶纸不很严重撕破,或贴斜封箱胶纸
轻微
3
虽有封箱胶纸,但胶纸粘贴力不足
轻微
4
漏装、漏贴、装错、贴错任何物料,配件
严重
5
充电线或其它电源线皮烂,可以看到内部之铜线
26
所有贴纸有被磨损,有污迹
严重
27
机身有脏物,有灰尘,镜片表面有异物,指纹等(易擦去)
轻微
28
机身有脏物,异物,面积较大(0.5*0.5mm以上)
严重
29
边缘批锋虽然会刮破使用者的皮肤,但严重影响外观
严重
30
批锋不影响外观,但手感差,使用者不能接受
轻微
31
机头所贴装饰片跷角、露胶
严重
32
合格证、保修卡印刷不良,字迹模糊,但可判认字迹
严重
20
按键严重歪斜、松动且按键严重损伤,按键手感严重不良
严重
21
按键及按钮不是特别严重歪斜、松动及损伤,按键手感不是严重不良及卡键
轻微
22
装饰件、按键、灯罩等安装不良或漏装、错装
严重
23
外观有轻微划伤、烫伤、磨花、同A壳的缺陷相近
轻微
24
外观有严重划伤、烫伤、磨损等
严重
25
漏贴各种贴纸或多贴贴纸
严重
严重
14
包装所有材料中有多余的其它贴纸
严重
15
贴纸有严重翘角或无粘性,位置贴错,方向贴反
严重
移动电源外壳检验规范

●
6.黑点尘点
1.A级面&≤0.3允许1个(A级面:正面或反面)
2.侧面或其它区域:0.3mm允许2个或0.5mm允许1个
3.黑点或尘点间距须大于50mm
目测
●
7.色差
对比样品,套装目视,色差不明显,批量货一致
目测
●
8.丝印
参照丝印工程图纸,丝印字体正确清晰、不重影、不模糊、不断线,丝印位置符合要求
4.S表示严重缺点AQL:0.65,A表示主要缺点AQL:1.0,B表示次要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QL:1.5
目测
●
尺寸
长*宽*高
按型号对照工程图纸
游标卡尺
●
试装
组装
易组装,整体无变形,壳体间缝隙≤0.2mm
目测/赛规
●
说明
1.使用记录:《框架来料检验报告》
2.样本资料:QA按MIL-STD-105E样本数索引之特别检验水准S-2给予记录
3.有关检验项目,本规范中未说明的,则以参照实物样品或最新资料进行检验
三阶文件
文件编号
WI-PG-003
版次
A0
文件标题
移动电源外壳检验规范
制定部门
品管部
页次
第1页,共1页
制定
审核
批准
适用范围
品管部之移动电源外壳来料检验.
检验条件
1、正常室内光线下2、30cm左右距离3、60度左右视角范围4、正常室内温湿度.
检验方式
IQC参考MIL-STD-105E抽样检验计划,正常检验单次抽样方案,一般检验水平Ⅱ级进行抽样检验.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标准
仪器.治具
缺点类别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44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45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46 GB/T 257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47 GB/T 2574-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48 GB/T 2575-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49 GB/T 257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50 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51 GB/T 2578-1989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52 GB/T 2913-1982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53 GB/T 2914-1999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54 GB/T 2916-199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55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56 GB/T 313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57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58 GB/T 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59 GB/T 3355-2005 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60 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61 GB/T 3365-1982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62 GB/T 3366-1996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63 GB/T 3398-1982 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64 GB/T 3399-1982 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65 GB/T 3400-2002 塑料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66 GB/T 3402.1-2005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67 GB/T 3403-1982 氨基模塑料命名68 GB/T 3681-2000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69 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70 GB/T 3807-1994 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71 GB/T 3854-2005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72 GB/T 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73 GB/T 3856-2005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74 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75 GB/T 3960-1983 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76 GB/T 3961-1993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77 GB/T 4170-1984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技术条件78 GB/T 4217-200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79 GB/T 4550-2005 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制备80 GB/T 4610-1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81 GB/T 4616-1984 酚醛模塑料丙酮可溶物(未模塑态材料的表观树脂含量) 的测定82 GB/T 4944-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83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84 GB/T 5349-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85 GB/T 5350-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压缩性能试验方法86 GB/T 5351-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87 GB/T 5352-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88 GB/T 5470-1985 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89 GB/T 5471-1985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90 GB/T 5472-1985 热固性模塑料矩道流动固化性试验方法91 GB/T 5478-1985 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92 GB/T 5563-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液压试验方法93 GB/T 5564-1994 橡胶、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94 GB/T 5565-1994 橡胶或塑料软管及纯胶管弯曲试验95 GB/T 5566-2003 橡胶或塑料软管耐压扁试验方法96 GB/T 5567-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真空性能的测定97 GB/T 5568-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无屈挠液压脉冲试验98 GB/T 601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99 GB/T 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100 GB/T 6342-1996 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包装要求: 6.1 上下盖未镭雕,上下盖需分开包装,每一层需用珍珠棉加纸板隔开,中框则用纸板隔开即可。 6.2 外箱上面标签规定内容:供应商、型号/规格、料号、数量、状态、日期,另标签上需注明 模号及标示几类胶壳和颜色标签且送货单需注明以并仓库好入对应 ERP 仓别。 6.3 每个外包装箱上面只允许有一张与实物相对应的标签,每箱数量一致,尾数以实数包装并标 示。 6.4 每个外箱必须用较好的材质外箱包装须能承受叠五层箱子的重力,能防潮。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版本 A 版次 A1 页次 1/7 收文单位
移动电源塑胶类品质标准
发行单位
品质部
制
订
审
核
核
准
李胜才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序号 1 2 A 原版次 页数 8 7 版本 A 新版次 A A1 首次发行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版本 A 版次 A1 页次 5/7 收文单位
4.3.1 塑胶件第二次加工的检验判定 4.3.1.1 喷漆的判退标准 所有的喷凃表面均应符合本标准颜色要求; 所有的喷凃产品均应满足以下附着力测试; A)粘性测试 将 3M 胶带紧贴于产品表面,全新胶带仅限使用一次; 排出胶带与产品表面间空气; 手持胶带的尾端,并倾斜与水平面成 45°,迅速撕掉胶带; 观察胶带和产品表面油漆脱落情况; 如零部件表面的油漆、丝印脱落,则附着力测试未能通过; B) 耐醇/摩擦测试 用法码 500g 粘有酒精溶液的干净布条,擦拭产品表面;在同一表面位置,来回擦 拭 50 次; 检查布条和产品表面油漆脱落情况.具体测试标准详见《WI-824-01-029 附着力测 试-百格法、耐磨性、硬度》文件; 若部件表面的油漆被擦掉,则耐醇/摩擦测试不合格。 C)强度检验 要求:折弯时允许有发白,但不允许突然断裂;每批取 3-5PCS;AC/RE=0/1。 NO 1 2 检验标准 手折达到 100°以上时,突然崩断者。 手折达到 100°以上时,裂断者。 判定 MAJ MIN
2
酒精擦拭
每批
3
硬度测试
每月 1 批
4
跌落测试
每批
5
胶壳冲击 试验
每月 1 批
6
防火试验
每月 1 批
7
高温存储 试验 低温存储 试验 高低温 循环
每月 1 批
8
每月 1 批
-40℃,存储 48 小时,不能有变形、裂痕等不良。
9
每月 1 批
-40℃~80℃&90%RH;温变率 1℃/min.驻留 1 小时,循环 48 小时。
修改 4.3 第 14/15 条及增加 4.3.1
版次 A1 修改内容摘要
页次 2/7 修订人 严四明 李胜才
收文单位
修改时间 2013-7-15 2015-7-28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1、目的 针对 ROMOSS 品牌产品对塑胶类外观的质量要求,特制定此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 ROMOSS 品牌所有产品外壳的质量要求。 3、区域划分 3.1 3.2 3.3 A 级面:产品使用中主要直观可见、面积较大的表平面,如:顶面与底面; B 级面:产品使用中次要可见、面积较小的表平面,如侧面; C 级面:产品使用中完全看不到的平面,如:内部及隐藏的平面; 版本 A 版次 A1 页次 3/7 收文单位
限定样品
制品表面摩擦痕迹与划伤现象
名词定义
制品胶位走胶不齐,有缺胶现象 在产品上留下的指纹状的纹路现象 带孔位的产品上出现的孔位堵塞或布满披锋现象 产品进胶结合部位出现的结合不良或产品表面出现明显纹路现象 两部品嵌合时配合不好或间隙过大的现象 胶件由于啤作太低或冷却时间太短或长时间变压,而形成的扭曲之现象 指部品嵌合时配合不好,在边缘处有一定的距离差异现象 有手感的凸痕或凹痕影响贴附现象 常见于料件的边缘位或缝合处,有明显的刮手感 由于胶件结构厚薄不匀等原因引起的物件表面陷痕或收缩现象 因出模不顺畅,表面出现发白现象 模具内部抛光后,打磨不良或不干净造成表面出现不规则图案的现象 由于机器、模具、工具表面的润滑而导致胶件表面变色或沾油的现象 胶件脱模时太困难,顶针顶出胶件时受力太大而在胶件上留下的痕迹
版本 A
版次 A1
页次 4/7
收文单位
4
凹凸痕不允许Fra bibliotekS≤0.7;N≤1
参照限定样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缩水 油污、污染、 指纹、缺料 顶白 气纹 盲孔 模花 余料 拉白 变形 段差 缝隙 尺寸
N≤1;H≤0.05;D ≤1.25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指难以处理的问题由责任人签字后的限定样品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4.3 判定标准 材质须严格符合产品设计规格书要求,符合 ROHS 及 UL 等标准。
序号 1 2 3 不良项目 刮伤 杂质、污点、 异色 压伤 A 级面 S≤0.2;N≤3 或 S ≤0.3;N≤1 S≤0.2;N≤2 不允许 B 级面 S≤0.5;N≤3 或 S ≤0.7;N≤2 0.2≤S≤0.5;N ≤2 S≤0.5;N≤3 或 S ≤0.7;N≤2 C 级面 S≤0.7;N≤3 或 S ≤1.0;N≤2 0.5≤S≤0.7;N ≤3 S≤1.5;N≤1 或 1 ≤S≤1.5;N≤2 D 级面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有手感的凸痕或 凹痕影响贴附或 凸痕或凹痕面积 2 >2mm 参照限定样品 不允许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4、规格要求 4.1 代码对照表
代码 N L W S 名称 数目(个) 长度(mm) 宽度(mm) 2 面积(mm ) 代码 D H DS / 名称 直径(mm) 深度(mm) 距离(mm) /
4.2 名词定义 序号 名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刮伤 缺料 指纹 盲孔 气纹 间隙 变形 断差 凹凸痕 披锋 缩水 拉白 模花 油污 顶白
N≤2;H≤0.05;D ≤1.25 不允许 不可明显看出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N≤4;H≤0.1;D ≤1.25 不允许 不可明显看出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参照限定样品
≦4/1000L(L 为长度) ≤0.10mm 缝隙内不允许任何异物,超声后无缝隙,美工线缝隙均匀≤0.4mm,R 角无缝隙, R 角缝隙≤0.15mm 需使用填充胶填满 严格按照规格书指针测量,尺寸公差以规格书所标公差为准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版本 A 版次 A1 页次 6/7 收文单位
4.3.1.2 丝印判退标准 字体位移超出字体长度 15%﹐倾斜超出 5 度不允许; 断线﹑模糊﹑移位、扩印或判读困难之不良不允许; 标签面不存在划痕长 x 宽 5*0.2 毫米以上或伤到字迹、符号; 标签不存在破损/针孔/漏漆/污点/气泡直径超过 0.76 平方毫米或伤到字迹符号; 标签边角无翘起现象; 标签上不存在不可擦拭污染物或粘贴残渣物。 4.3.1.3 镭雕判退标准 序号 1 2 3 4 缺陷 色差 烧伤 尺寸不一 扫描内容不一 判定标准
a.表面不可有沾污.油污.油渍,杂色
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824-01-022 5、可靠性实验 序号 1 实验项目
百格试验
版本 A
版次 A1
页次 7/7
收文单位
频率
每周 1 批
实验允收标准
在喷涂层面用百格刀划行距或列距都为 1mm 小格,去除残留物后用 3M 胶带贴住所划的方格,用手指重复施压约 1.5KG 的力度三次后快 速垂直拉起不可以有掉漆现象。 用沾有 95%的工业酒精的药棉施压 500gf 的力,行程 30~40mm,72 次 /min 的频率来回擦拭 50 次不可掉漆。 (针对素材外壳)用 2H 铅笔在 400﹟的沙纸上垂直磨平然后倾斜 45 度角以 500g 的力在壳体上划行一次,用软布擦净后表面只许有轻微 的痕迹,不可划破或有感划伤。 从 1.0m(针对适配器,移动电源外壳)高处跌落(自由落体,底下混 泥土板),按三个轴线方向各跌落一次,试验结束后检查应无外观缺 陷,重新进行测试各电气性能正常,具体要求按照我司检测中心标 准做。 用一个直径 50mm、重量为 500g、光滑的实心钢球,从垂直高度 130cm 自由落到样品上三次,胶壳不可发生脱离,开裂等情况,具体要求按 照我司检测中心标准做。 用 19mm 火把将胶壳烧 10 秒松开火把,10 秒钟内胶壳自动熄灭,循环 三次不可发生胶壳有自燃不灭或滴燃的情形. 必须符合 UL94V-0 指 令要求,具体要求按照我司检测中心标准做。 将胶壳放入恒温箱以 80℃湿度 90%的环境下 48 小时试验,不能有变 形、裂痕等不良。
D)油墨硬度测试 将 HB 铅笔外壳除去,要求不伤到铅笔芯; 荷重:硬度机自重(3.5g) ; 使硬度机保持水平,让铅笔成 45°角插入硬度机孔并固定铅笔; 测试物水平放置,将固定好铅笔的硬度机放至测试物上,并使铅笔芯能作用于待 测试区域; 不施加任何外力,在测试物同一区域水平推动约 20mm 长度共 10 次; 测试部件表面不可见伤痕,不可漏底材,以下喷漆缺陷判退: 气泡 色差 附着力测试不合格 手指印 光泽不一致 积油 刮伤(见上表刮伤判定标准) 杂点(见上表杂点判定标准)
颜色参照样板,不能有色差 镭雕处不能有烧伤模糊痕迹 按承认书规格 用二维码扫描枪扫描出条形码或用手机能扫描防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