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概论 要点版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大学民族音乐概论考点

一、民歌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西曲和吴歌的异同点: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
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西曲: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
2.吴歌: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
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北方——吆号子。
南方——喊号子。
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2.根据歌曲: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陕北——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花儿。
山西——山曲。
内蒙古——爬山调。
4《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4《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4、《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族音乐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内涵教育,加强美的人文教育,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美的熏陶。
培养医学生熟悉和热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尊、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促进医学生全面全面发展。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艺术形式,熟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音乐语言,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传承的优秀曲目,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
课程性质:选修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欣赏法、提问法等教材:《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2022年)课时安排:18学时(理论课10学时、讨论及及音乐赏析8学时)1学分考核方式:考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主要参考书目: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引论民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王耀华于2001年6月创作《中国传统音乐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由郭翔怡全集收录的山西民族教育歌曲《教育出版社》,吴国东于2022年7月撰写的《民族音乐学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刘正维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课程内容:引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引言,初步学习和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贯通的了解民族音乐概论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
要求学生掌握包括民族音乐的定义及音乐类别、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特点,熟悉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经典。
第一章民歌与古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民歌的起源、民歌和古歌的起源、新民歌的定义,了解民歌的社会背景、民歌的演变和发展,以及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古歌。
教学重点:民歌的产生和艺术特征;民歌的类型;教学要点:第一节民间歌曲概述第二节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第三节古代歌曲第四节新民歌音乐欣赏:经典民歌赏析第二章歌舞舞蹈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歌舞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强烈的历史文化渲染艺术特征,学会掌握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音乐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征。
民族音乐概论知识点

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科学,人文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只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音乐,其中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 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只有本 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牧童短笛——是钢琴演奏的,不属于传统音乐)…词曲)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1,2,汉代“诗经”(孔子编)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为四言体。
战国后期:《楚辞》楚国屈原汉武帝《乐府》、《相和歌》加伴奏、代表作《孔雀东南飞》220-589)湖北“西曲”、江苏“吴歌”、“徒歌”(无伴奏) 618-907)曲子,渐脱民歌雏形,是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艺术。
宋(960-1279).“宋词” 1、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2、 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的镜子。
3、 民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按体裁和样式:(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4)唱歌以及多声部歌曲界定: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用于劳动的歌曲分类: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工号子 捕鱼号子特征:(1)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2)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3)音乐表现受劳动强度限制 一领众合 表演形式:多无伴奏 一领众合 曲式结构:(1)趋势短小,在劳动中反复歌唱。
(2)曲调起伏较大,节奏自由,音域宽,拖腔长。
(3)曲调起伏较大,复调性质 界定:泛指“劳动号子”之外的一切田野民间歌曲 分类:(1)高原山歌——高亢、嘹亮、粗犷、有力。
(2)平原山歌——明快、流畅。
(3)草原山歌——开阔、热情、奔放。
一般特征: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情感,节奏较自由,演唱伸缩性较大,抒情性强。
形式:(1)高腔山歌:流行于高原区,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多跳进,拖长腔,节奏富有变化。
如:青海“花儿” 苗族“山歌” (2)平腔山歌(3)矮腔山歌(4)多声部山歌 畲族:双音 侗族:双音 壮族:山歌结构曲式(1)二句体、四句体,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
民族音乐概论

戏曲音乐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难点:把握和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以演故事为主体,以代言为主要文学结构。
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全国戏曲计有十二大声腔系统,三百个以上的剧种。
明代有弋阳、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四大声腔,清代则正式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如下十二大声腔系统:1、高腔(弋阳腔)系统2、昆曲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5、打锣腔系统6、梁山调系统7、调子腔系统8、滩簧调系统9、鼓腔系统10、弦索腔系统11、歌舞腔系统12、古南曲系统。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歌舞)→先秦(乐舞)→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金(说唱)→元明(杂剧)→清(戏曲)简要讲述戏曲音乐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曲牌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高腔的特点。
难点:把握昆曲的特点。
板腔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梆子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梆子腔的代表性剧种了解戏曲声腔中梆子腔的定义、音乐特点与代表性剧种。
一、梆子腔概述:1、联曲体:它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织起来,变成整套的乐曲,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
2、板腔体:它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这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
一、梆子腔1、概述梆子腔是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和民间小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形成最早、最典型的板腔体结构形式。
因伴奏打击乐器是梆子而得名。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
二、皮簧腔重点:掌握皮黄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
了解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和代表性剧种。
简要讲述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及其代表性剧种?一、概述“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兴起于湖北、安徽一带。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1)中国独奏音乐的主要类别有(吹奏乐类)(擦弦乐类)和(弹弦乐类)。
2)我国传统乐种划分为五个类别,这个五个类别是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锣鼓乐。
3)中国笙的种类有圆笙、方笙、丝竹笙、排笙、键盘笙等。
4)在中国的胡琴类型中,皮膜的胡琴有:二胡、京胡、高胡、二弦、四胡、提胡等。
5)《碣石调幽兰》是中国最早唯一一份古琴文字谱。
6)中国古筝流派有: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等。
7)著名古琴琴人郭楚望创作的琴曲有《潇湘水云》《泛沧浪》《秋游》。
8)在中国的胡琴类型中,板面的胡琴有:板胡、椰胡、大椰胡等。
9)隋末唐初赵耶利辑录《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
10)京剧音乐共由三个部分构成:打击音乐、曲牌音乐、唱腔音乐。
11)民间舞蹈的体裁形式,可根据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划分为歌舞、乐舞和歌舞小戏三种类型。
判断题(正确√,错的×)1)晚唐曹柔创造古琴的减字谱(√)2)著名古琴琴人郭楚望创作的古琴曲有《潇湘水云》《泛沧浪》《秋游》(√)3)筝曲《寒鸦戏水》在乐曲结构上属于60板体。
(×)4)《敦煌琵琶谱》(933年),是原藏语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琵琶曲20首(×)5)秦琴原是潮州音乐乐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常用于广东音乐的合奏,以六片琴框合上俩面琴板形成梅花状的琴身。
音色圆润、柔和,为老少皆宜,可爱中和的乐器。
(√)6)盔头是传统戏曲剧中人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
大体分冠、盔、巾、帽四类。
(√)7)藏族囊玛、象脚鼓舞、维吾尔族木卡姆歌舞均属于器乐类舞蹈音乐。
(×)名词解释潮州笛答:潮州笛,也叫“28节横吹笛”,长约80cm外径3cm筒音为A它是潮阳笛套乐,潮州大锣鼓主奏乐器。
高胡答:吕文成先生把二胡的丝弦外弦改为钢弦,定弦高四或五度,故名高胡。
演奏时俩腿夹持琴筒;音色甜、亮。
《十面埋伏》答:《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秋萍编的《琵琶行》。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其次学期复习提纲范围1、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的曲种,也称“扬琴”。
2、走唱:走唱类曲种是说唱音乐曲种中最独具颜色的一类艺术形态,表演者边唱边舞,具有独特的表演技巧。
如东北的“二人转” ,湖北的“三棒鼓”等。
3、京韵大鼓:以前也称为“京音大鼓” ,是用北京语言声调演唱的一种北方鼓曲。
形成于天津、北京两地,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
4、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为刘宝全的代表唱段;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为骆玉笙的代表唱段。
5、北京单弦为“牌子曲”类代表说唱曲种。
6、苏州弹词:为弹词类代表曲种。
7、以第三人称讲唱故事称为“说唱” ;以第一人称表演故事称为“戏曲”。
8、戏曲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
它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它传统文化的根底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一种综合有文学、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9、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小生〔名词解释〕:是戏曲的艺术角色当中生行的分支之一,主要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
演唱时多用真假嗓音结合。
青衣〔名解〕:“正旦”,是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中旦行的分支之一。
泛指旦行中的主角,主要扮演先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
留意唱功、多用韵白。
因常穿青素褶子,又称“青衣”。
10、戏曲音乐的两种唱腔构造形式是什么?〔填空〕:曲牌体、板腔体。
11、戏曲传统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
近代戏曲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12、越剧为浙江省代表剧种。
13、秦腔为梆子腔代表剧种,亦称“陕西梆子” ;京剧为皮黄腔代表剧种,而且是多声腔剧种。
14、昆曲是承受“昆腔”为单一声腔的剧种,音乐构造为曲牌联缀。
15、黄梅戏: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16、川剧:为高腔的代表性剧种。
17、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18、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内容要点

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是因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
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特征:共同性、延续性。
内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民族音乐(原义:少数民族音乐。
广义: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简述文化脉络中的音乐音乐作为人类文化得一个种类,它必然与文化的各个方面紧相关联。
(1)音乐与自然环境(2)音乐与社会环境(3)音乐与宗教(4)音乐与语言(5)音乐与历史(6)音乐与政治形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同样也对音乐给予各种各样的影响。
其中,各民族所使用的乐器尤其可以看出与当地风土的密切关系。
(2)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围绕着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多种社会性关系与音乐的关联之中。
它不仅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且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
(3)以宗教观和宇宙观为背景的人们的意识和感觉,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不是决定因素,但在文化共同点方面也给音乐以各种各样的影响。
(4)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因素,语系是区别民族的系统指标之一。
语言因素对音乐音乐的影响也十分深刻】*试述世界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1)扩大视野,人类音乐的多样性,理解以使用乐音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理解音乐在文化中的特殊性;(2)掌握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为的普遍性;(3)掌握双重视角的方法,既充分了解局内人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又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还原到一张白纸的状态来进行客观的记述和分析,从而能领悟到音乐美的尺度是根据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4)只有在全面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把中国音乐放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在与各民族音乐的比较对照之中,才能真正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是根据刘大坚老师上课时的要点总结的!基本都在里面~~O(∩_∩)O~~加油背啊!)
序言
民间音乐: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传统音乐:一般把清代以前的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入此范围。
学术界把它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
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
民间音乐的分类:5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民间音乐的特点:
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百姓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传播。
2乡土性3即兴性4 流传变异性5民众性6多功能性
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裁三大乐系: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
第一章民歌艺术
民歌的艺术特点:1)民歌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并带有各地民间语言独特的气质魅力。
2)民歌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材料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晰流畅,易于记忆。
3)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令人过耳不忘。
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产生于劳动中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体裁。
号子具有双重功能,首先,它可以鼓舞,调节精神,组织和指挥劳动,具有实用的价值。
其次,号子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号子的旋律,节奏,结构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谈情说爱),船渔号子(水陆险情)
号子的音乐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狂的音乐性格。
2)节奏富有律动性,往往由劳动的节奏特点决定的。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常使用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5)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山歌:户外演唱高亢,自由,节奏悠长
分为:一般山歌,放牧山歌和田秧山歌三大类别
一般山歌:
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
北方山歌:信天游的特点:歌词讲究“比喻”和“起兴”,富有意境和想象
花儿的特点:旋律起伏大,音域宽,有连续音程跳进,曲折多层次,节奏自由完整。
花儿在西北的陕甘宁一带,有300多年历史,漫花儿。
西北人把花儿的曲调叫“令”。
歌词特色:头尾齐式,两担水(折断腰)《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曲:《走西口》指的是渡过黄河,出长城逃荒到内蒙古的流浪生活。
南方山歌:
湖南山歌:“五句子歌”十分常见
《板栗开花一条线》用了顶针格,音域较窄,只有六度,用了5句子歌结构。
四川山歌:《跟着太阳一路来》结构“联八句”由八句构成,1 2 ,7 8 句材料相同,首尾呼应,中间的四句在音乐材料上与前后形成对比。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放牧山歌:
在田野中放牧时,为吆喝牲畜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
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有吆喝的衬词。
田秧山歌:
用于劳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功能,却在音乐风格上不同于劳动号子,音乐表现方式基本上不受到劳动强度,速度和节奏的限制,田秧山歌是以山歌体裁风格为主,又综合劳动号子和小调的体裁因素。
山歌的特征小结: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节奏一般自由,悠长。
3)曲调高亢
4)曲式结构基本上以上下两句体和四句体为主。
小调:流行于城镇,用于人们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
小调可以说是汉族民歌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类体裁。
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大类
1,吟唱调:儿歌,摇篮曲,吟诵调。
2,谣曲:分为四类: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嬉游歌:是人们闲暇时候游戏,娱乐时演唱的歌曲,内容大多是嬉游逗趣,问答启智等。
猜谜语,比心算,讽刺,逗趣。
时调:时调是小调中流传时间最悠久,传唱范围最广泛的一类。
影响最大的有孟姜女调茉莉花调剪剪花调绣荷包调
茉莉花调也叫鲜花调,是清代十分流行的小曲。
小调的音乐特征小结: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节奏比较规整,且富有变化,
3)旋律乐汇变化丰富,曲折,多形态。
4)曲式结构多采用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并发展出多种变化形态。
少数民族民歌
蒙古族: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马头琴特殊的“呼麦”蒙古族音乐在风格体系上属于中国乐派,大多使用五声音阶,音调呈抛物线,演唱时爱用甩音,倚音等装饰。
音程跳动大。
长调:《辽阔的草原》短调《嘎达梅林》
藏族:藏族主要生活在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农业和牧业为主。
酒歌和箭歌最具特色。
箭歌《姑娘,你往天上听吧》酒歌《年轻的朋友》
维吾尔族:运用手鼓,热哇甫,都它尔,等特色民族乐器伴奏。
旋律进行呈锯齿状。
哈萨克族:与欧洲乐派有联系。
《玛依拉》《美丽的姑娘》冬不拉
朝鲜族:抒情谣和农谣最具有代表性。
《阿里郎》《桔梗谣》使用3拍子采用同音反复和小幅度内的环绕式进行。
演唱时用摇声。
长鼓,伽倻琴,洞箫,横笛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彝族: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
舞蹈阿细跳月海菜腔是最为著名的品种。
音乐为大型多段结构的套曲。
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常用真假声转换,多衬词拖腔,非常华丽,美妙。
侗族:四类大歌:1 鼓楼大歌2 叙事大歌 3 儿童大歌4 声音大歌
第二章民间器乐艺术
民间的器乐分类: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制作材料分类
演奏方式:吹拉弹打
发音体:体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4大类
民间器乐的标题:标意:与情感直接有关《十面埋伏》《雨打芭蕉》《赛龙夺锦》《海青拿天
鹅》
标名:内容与情感没有直接关联《一枝花》《满庭芳》《句句双》
《八板》《九连环》《二泉映月》《飞花点翠》
民间器乐曲有单曲和套曲两类。
联缀体和变奏体最为多见。
唢呐:嘹亮高亢雄厚欢快热烈的情绪
《百鸟朝凤》流传于华北江淮一带的民间乐曲,在河南等地经常用于婚礼当中。
采用循
环多段的原则共分为8段。
唢呐之乡山东的嘉祥县。
管子:古代称为:筚篥或茄管日本人称“尺八”
种类有:单簧,双簧,喉管3种《江河水》
笙: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拉弦乐器:
二胡:刘天华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乐曲6段为变奏曲式连锁式的旋律写法让曲调气息连贯。
板胡:刘明源
京胡:《夜深沉》运用了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大量使用上下四度音程跳进。
琵琶:是从游牧民族传来的外来乐器。
曲子风格分为“文曲”“武曲”“大曲”3种
老八板的板指的是乐句,、。
筝:又称古筝,秦筝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乐器,。
山东筝(华丽明快)河南筝(泼辣豪放)武林筝(淡雅含蓄)客家筝(古朴典雅)潮汕筝(恬淡儒雅)
山东筝:作品类型大板曲和小板曲两种
武林筝:浙江首府杭州恬淡儒雅,委婉流畅
潮州筝:二四谱催拍
客家筝:广东客家也叫汉乐筝曲调式音阶有硬线,软线之分。
硬线:5声音阶正音,色彩明朗软线:使用偏音,深沉委婉
三弦:大三弦小三弦
阮:汉代称:秦琵琶也叫阮咸音色柔美含蓄浑厚善于表现抒情,有意境的作品。
丝竹乐
是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形式。
代表品种有:江南丝竹,福建南音,潮州弦诗,广东音乐,丽江“白沙细乐”等
丝竹乐艺术特点:小,轻,细,雅。
江南丝竹:
演奏组织有:清客串和丝竹班两种乐队7—8人二胡,笛子伴奏乐器
经常演奏八大名曲的《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4种常见作品结构:1,《老六体》或《老八板》的变体
3,单曲板式变化体3,循环体4,多段联缀体
广东音乐
主要流行于珠三角一带,形成于清末民初严老烈,何柳堂是当时著名的艺人。
吕文成把二胡改为高胡,将三件头高胡,秦琴,扬琴之后增加了洞箫,椰胡成为五件头代表作《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
潮州弦诗:广东潮汕地区东南亚一带也有流传。
场合不同分为“儒家乐”和“棚顶乐”
儒:典雅棚:粗狂
二弦,横笛,唢呐为领奏乐器。
吹打乐:
是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相配合的合奏形式,俗称“锣鼓”或“鼓吹乐”乐种主要有冀中管乐,山东鼓吹,辽宁鼓乐,西安鼓乐,苏南十番锣鼓,潮州大锣鼓及浙江东锣等。
冀中管乐:代表作《放驴》
潮州大锣鼓:结构多采用器乐曲牌与锣鼓牌子相交替的方式。
《抛网捕鱼》
清锣鼓
即纯粹以打击乐器合奏的器乐形式,分为大小两种,小型乐队有4件乐器
山西绛州锣鼓《滚核桃》
打溜子土家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和马锣组成。
四个人。
弦索乐又称“弦乐”“弦诗”“细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