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大学 民族音乐概论

一、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流行的场所和流行的人群阶级的分类。
答: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的分类答: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说唱音乐。
三、民歌的艺术的特点1. 诗与乐的高度结合:音乐将诗的内涵、情感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2. 长予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的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变异性。
四、汉族民歌的分类角度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按民歌体裁和按民歌产生所在地的色彩区分类。
五、劳动号子定义及劳动号子的功能,劳动号子的分类及音乐特征。
答:定义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男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配合的名歌。
产生于体力劳动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的反应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功能1、实用性: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令号、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趣的实用性功能。
2、表现性: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
劳动号子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音乐特征1、音乐具有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和自然朴实的表现手法2、在集体劳动中,常由领唱者即兴编词,以提醒注意事项和劳动的质量要求或鼓舞情绪。
3、劳动号子的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号子的曲调也视工种而异。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以一领众和最多,最具有特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
5、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
六、山歌的在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叫法。
山歌按照两种不同角度的分类。
答:北方: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青海的、宁夏、甘肃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等。
南方: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
分类 1. 按歌唱场合的分类: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简答论述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简答论述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种民族团体中流传并经营音乐素材的音乐形式。
它是一种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方式,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民族民间音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传统,每个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
当时的音乐通常是口头传统的,由较小的社区或家庭群体进行,以传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的增加,一些民族音乐开始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各地的表演形式各异,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民间音乐节。
这些音乐节通常是为了庆祝特定的传统或纪念日,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
这些音乐节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音乐和文化,增强了人们对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除了音乐节,民族音乐还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歌谣、舞蹈和口头传统来表达。
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可能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例如中国的二胡、非洲的非洲鼓和爱尔兰的风笛等。
这些乐器经常与特定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形式结合使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
它还可以在社会中起到一种凝聚力的作用,使民族团体更加团结和自豪。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化遗产。
因此,民族音乐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民族音乐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
通过音乐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音乐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化。
民族音乐不仅是娱乐,还是一种凝聚力和教育工具,它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xx民族音乐概论一、民歌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xx时期的民歌: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xx和xx的异同点: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
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xx: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
2.xx: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
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北方——吆号子。
南方——喊号子。
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2.根据歌曲: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陕北——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花儿。
山西——山曲。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的功能为主,兼有抒情的功能。
按照艺术风格,汉族的曲艺种类分评话,鼓曲,快板,相声;说唱音乐部分根据主奏器乐、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宋元时期,曲艺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曲艺音乐的特点:1在唱词与曲调方面,说与唱相结合,形成口语化的说唱风格。
(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半说半唱、数唱、数板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2在表演形式方面,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唱(峡北说书、浙江道情)、对口唱(河南坠子)、帮唱、拆唱(广东粤曲)、群唱、走唱(二人转)。
3在唱腔结构方面,分为板式变化体,曲牌连套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结构。
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采用板式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
它具有对比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板眼速度和腔调的变化,能够表现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
曲牌连套体有多种不同的唱腔组成。
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
主插体是在板式变化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形成。
4在调性结构方面,大多数作品为单一调式或同宫系统转调,也有移宫犯调现象。
5在伴奏乐器方面数量一般较少,多数为弦乐器与节奏性乐器,而且由演唱者自己掌握。
曲艺音乐的类型:1鼓词类,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极为特点。
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
琵琶等。
2弹词类,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一带。
如苏州弹词。
伴奏以琵琶,三弦多弹拨乐器为主,有演唱者兼操。
其音乐曲调性很强,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情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又叫渔鼓道情,源于唐代。
后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与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
曲种有湖北渔鼓,河南坠子等。
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
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课件

跨文化交流
民族音乐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 广泛的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 内进行着跨文化交流。
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世界文化的 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 要的价值。
结束语
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发 展、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PPT课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是一门探讨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的学科。从起源到发 展,从特点到流派,本课程将带你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概述
1 什么是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2 民族音乐的地位与特点
民族音乐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包括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
2
特点与形式
汉族音乐特点包括悠扬的旋律、独特的音色和多样的乐器组合。形式包括歌曲、 器乐和舞蹈音乐。
3
流派与代表作品ຫໍສະໝຸດ 汉族音乐有多种流派,如京剧音乐、广东音乐等,代表作品包括《梁祝》、《红 楼梦》等。
少数民族音乐
1
特点与形式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如藏族的嗓音特色和壮族的锣鼓音乐。
3 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
汉族音乐
作为中国主要民族之一的汉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代表着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汉族音乐
1
起源与发展
汉族音乐起源于古代汉族的音乐传统,经过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民族音乐概论

民概1、说唱也叫曲艺,是一种糅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用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形式。
说唱的特点:音乐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旋律有半说半唱和似说似唱比其他民间声乐艺术更具地域性色彩2、说唱品种:“陶真”、“涯词”、“小唱”、“货郎儿”、“鼓子词”、“诸宫调”3、说唱按音乐风格不同划分为:弹词类、鼓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
例子:弹词类:扬州弹词,长沙弹词鼓词类: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牌子曲类:单弦牌子曲、河南大调琴书类:杨调、梳妆台渔鼓道情类:山东渔鼓、湖北渔鼓走唱类:东北二人转甩手绢4、说唱的表演特点:一人一台戏,综合技艺的展示5、说唱的音乐特点:a.叙事性b.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与语言声调、语言节奏、语言音色的结合6、说唱的音乐结构:曲牌体,板腔体曲牌体:也叫联曲体,即音乐由多种的唱段组成,根据作品情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曲牌演唱。
板腔体:也叫板式变化体,唱词基本为齐言句,讲究押韵与平仄,唱腔是以简单的上下句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法来发展处大段的唱腔,同时在曲调上也有变化。
7.曲牌: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任多沿用原曲名称,如:天净沙,懒画眉等,遂成曲牌。
8.、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最初是在北京的满族八旗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艺术,主要的伴奏乐器是三弦,八角鼓。
8,、岔曲:分为小岔曲和大岔曲。
小岔曲:由于结构短小,小岔曲的内容通常为抒情写景的诗篇,单弦有八首著名的小岔曲作品,俗称“八大曲”,即春夏秋冬(景),风花雪月(赞)。
大岔曲:大岔曲是在小岔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在小岔曲的第四句后插入语言性强的数唱段落(一至三段不等)。
《春景》主要乐器:八角鼓、三弦。
这体现在唱腔中大量的切分、闪板(空前半拍)、从前一小节弱拍延至下一小节强拍的节奏,这些节奏的处理使音乐听上去摇曳、舒展、富有弹性。
这种词、曲交错的节奏打破了韵文工整、均衡的感觉,使韵文诗篇唱起来具有散文式的美感,显得自由灵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音乐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难点:把握和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以演故事为主体,以代言为主要文学结构。
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全国戏曲计有十二大声腔系统,三百个以上的剧种。
明代有弋阳、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四大声腔,清代则正式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如下十二大声腔系统:1、高腔(弋阳腔)系统2、昆曲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5、打锣腔系统6、梁山调系统7、调子腔系统8、滩簧调系统9、鼓腔系统10、弦索腔系统11、歌舞腔系统12、古南曲系统。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歌舞)→先秦(乐舞)→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金(说唱)→元明(杂剧)→清(戏曲)简要讲述戏曲音乐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曲牌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高腔的特点。
难点:把握昆曲的特点。
板腔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梆子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梆子腔的代表性剧种了解戏曲声腔中梆子腔的定义、音乐特点与代表性剧种。
一、梆子腔概述:1、联曲体:它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织起来,变成整套的乐曲,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
2、板腔体:它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这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
一、梆子腔1、概述梆子腔是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和民间小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形成最早、最典型的板腔体结构形式。
因伴奏打击乐器是梆子而得名。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
二、皮簧腔重点:掌握皮黄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
了解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和代表性剧种。
简要讲述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及其代表性剧种?一、概述“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兴起于湖北、安徽一带。
二、代表剧种:京剧是皮簧腔的代表性剧种,也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
2、说唱音乐重点:掌握说唱音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说唱音乐的特点、类型和表演形式简要讲述说唱音乐的定义、特点和类型?第一节一、说唱音乐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说唱,又叫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曲艺有341个曲种,大致有三种情况::a、只说不唱的(如相声、快板等)。
b、有说有唱的(如苏州评弹等)。
c、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
2、曲种分类中国曲艺共二百几十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为八类。
(1)鼓词类(2)弹词类(3)道情类(4)走唱类(5)琴书类(6)杂曲类(7)牌子曲类(8)数唱类二、说唱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1、以农民为基础。
2、用故事进行教化。
3、推广传播文学作品。
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战国荀子《成相篇》→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唐代说话和变文→宋代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元明词话→清代弹词第二节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一、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1、单口唱(一个演员演唱)2、对口唱(二个演员演唱)3、帮唱(一二个演员演唱,伴奏人员帮唱)4、拆唱(三五名演员分担角色)5、走唱(一到五人不等,边舞边唱)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1、综合性: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展开情节,安排布局,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辅相成。
2、叙事性:曲艺是说故事,以第三人称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比较客观。
3、抒情性:除单纯表述故事外,曲艺也有集中抒发情感的段落,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感情三、十三辙:辙是我国说唱、戏曲的韵脚,既将汉语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在一辙中。
四、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1、板腔体结构2、曲牌联缀结构3、混合结构重点:掌握京韵大鼓和单弦牌子曲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难点:把握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一、京韵大鼓1、定义:京韵大鼓是鼓词类中影响较广的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因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
2、音乐特点:旋律起伏跌宕、刚劲挺拔,常用大幅度的音程跳进,润腔常用5—7度音装饰,尤其是行腔中常惯用的4度上行跳进音程5—1,是形成京韵大鼓高亢明亮唱腔风格的特征音。
大鼓进入城市后,由于听众发生了变化,演唱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改变,除了加进三弦、四胡作为伴奏乐器外,还以小段子代替了长篇大书,艺术性日趋成熟。
当时名家辈出,有高亢挺拔的刘派、委婉缠绵的白派、粗犷豪放的张派、悲壮苍凉的少白派等。
骆玉笙的“骆派”兼收并蓄,集大家之长,加上自己浓郁深沉的女中音的发声唱法,擅长唱悲曲,以《剑阁闻铃》尤为称绝。
二、单弦牌子曲1、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地区。
2、音乐特点:它是因由一人自弦演唱而得名,后发展成由二、三人演出,演唱者兼打八角鼓,唱腔包括岔曲和曲牌。
3、结构:曲头、若干曲牌、曲尾。
三、山东琴书1、定义:它是琴书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及华北地区,因用扬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
2、音乐特点:由于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不同影响,山东琴书分为南路、东路和北路,唱腔简朴,包括凤阳歌、垛子板和民间小曲。
代表人物:南路琴书的茹兴礼、东路的商业兴和北路的邓九如。
三、山东琴书1、定义:它是琴书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及华北地区,因用扬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
2、音乐特点:由于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不同影响,山东琴书分为南路、东路和北路,唱腔简朴,包括凤阳歌、垛子板和民间小曲。
代表人物:南路琴书的茹兴礼、东路的商业兴和北路的邓九如。
汉族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重点:掌握评弹和四川清音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难点:把握福建南曲和广西文场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六、评弹1、定义:它是弹唱词话的简称,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的合称,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2、音乐特点:结构属于主插体,主要唱腔是由各种不同的流派唱腔所组成,以创造腔者的姓氏命名。
七、四川清音1、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各地。
2、音乐特点:结构属于曲牌体,唱腔清脆灵巧,委婉圆润,乐器伴奏清晰透亮,以及连续顿音的唱法。
八、福建南曲一、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主要流行于闽南方言地区。
二、音乐特点:结构属于曲牌体,风格古朴典雅、委婉柔美,旋律级进多。
九、广西文场1、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曲种,流传于桂北地区,称为文场,是因不用锣鼓只用丝弦伴奏而得名。
2、音乐特点:唱腔优美委婉、华彩流畅。
民间器乐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概述一民间器乐的定义一、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
1、独奏曲:以乐器分类,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拔等类型。
2、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清锣鼓、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等形式。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民族器乐是人民生活的亲密伴侣,从远古时代的原始舞蹈、宗教祭祀,到今日民间的迎神赛会、婚丧嫁娶等都有民族器乐的身影,它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民间乐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距今7800年左右的骨笛→距今6900年左右的骨哨→原始社会时期的鼓、磬、龠(籥)→商代的钟、铃等铜制乐器→周代的“八音”→汉唐时期的琵琶、箜篌、羯鼓等外族乐器→宋元时期的轧筝、奚琴等拉弦乐器→明清时期各种乐器形制日趋成熟。
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1、周代的“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2、清末分为“吹(吹管)、拉(拉弦)、弹(弹弦及打弦)、打(打击乐)”四类。
3、现代分为“体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四类。
五、民间器乐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独奏乐→秦汉时的鼓吹乐→汉魏的相和歌→隋唐时期以琵琶为主的独奏与合奏→宋代的丝竹乐→明清时独奏乐与合奏乐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独奏曲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独奏曲的类别。
简要讲述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合奏乐重点:掌握丝竹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吹打乐和清锣鼓的类别。
一、丝竹乐1、概述:“丝”是指弦乐,包括弹拔乐和拉弦乐,“竹”是指管乐。
“丝竹乐”是相对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
2、江南丝竹(1)定义: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
(2)音乐特点:风格清新幽雅、流畅委婉、旋律精美、织体丰满。
所用乐器有二胡、笛、琵琶、扬琴、三弦、箫等,主奏乐器是二胡与笛。
(3)代表曲目:《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等。
3、广东音乐(1)定义: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区的民族器乐合奏乐种。
(2)音乐特点:风格绮丽精致、华美光彩,性格乐观向上,早期使用“五架头”(二弦、提琴、横箫、月琴、三弦),后用“三件头”(粤胡、扬琴、秦琴),使乐队音色更为明亮。
(3)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平湖秋月》等。
4、潮洲弦诗(1)定义: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一带,原是潮洲古乐诗谱的演奏,后逐渐成为当地民间器乐的总称。
(2)音乐特点:既有纤细典雅的上层社会的“儒家乐”,又有简朴粗犷的民间的“顶棚乐”,使用的乐器有二弦、月琴、扬琴、琵琶、筝、鼓、木鱼等。
(3)代表曲目:《寒鸦戏水》、《月儿高》等。
5、福建南曲(1)定义:流行在闽南一带的民间说唱音乐。
(2)音乐特点:曲调优美,节奏许缓,风格古朴典雅、委婉深情,使用乐器以琵琶和洞箫为主。
(3)代表曲目:《八骏马》、《子夜歌》等。
二、吹打乐1、概述:“吹”指吹管乐,“打”指打击乐。
“吹打乐”是指旋律乐器和打击乐相结合的民间音乐。
2、吹打乐形式有:浙江吹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晋北鼓乐、河北吹歌、冀中管乐、十番锣鼓、潮洲锣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