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相关共41页
历史学毕业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范文一:《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魏书》创设《序纪》,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有利于其从文化上认祖归宗。
《魏书》没有纠缠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否列入正统这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而是转换一个角度,提出了正统不是根据族称,而是以德相承的理论。
《魏书》为三国两晋和十六国的历史画出一个历史发展统序,即汉——魏——西晋——北魏,客观上起到了淡化夷夏之防的历史作用,为多民族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中国历史发展看,《魏书》不仅是西晋末年以降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也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总结。
《魏书》中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魏书》开篇的《序纪》,是12篇帝纪的引言,也是全书的总纲,作者的匠心和微旨贯彻其间。
从历史编撰角度看,史书体例不仅是史书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表述形式问题,也是通过一定的编撰体例,表达史家一定的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
在华夏正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鲜卑拓跋氏进入中原并依靠军事征服统一北方,他们既有战胜者的优越感,也有因华夏正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夷狄民族的自卑感。
如何有效说明像鲜卑拓跋氏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和统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就成为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从历史上论证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根同源,同宗共祖,论证汉人与长期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是夷夏关系而是兄弟关系,从血统论上找到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和统治中原地区既合理又合法的历史根据。
《魏书》创设《序纪》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从文化上认祖归宗,并以此论证北魏政权在中国历史发展序列中的正统地位。
黄帝被确立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魏书·序纪》开篇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
史学论文的撰写(精选)PPT共66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史学论文的撰写(精选)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又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过去的框架。
因此,历史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论文将通过一个范例展示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要点,以期对即将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研究背景历史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应该从一个特定的研究背景开始。
这个背景应该清晰地描述你选择该课题的原因和目的。
例如,如果我们选择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提到科举制度在中国千余年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它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方面产生了广泛的讨论。
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为读者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研究目标和问题在确定了研究背景后,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研究目标是我们希望实现的结果,而问题则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以我们前面提到的科举制度为例,我们的研究目标可能是探究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而我们的问题则可能是“科举制度是如何选拔优秀人才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对社会阶层和政治稳定有何影响?”等等。
通过明确目标和问题,我们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文献综述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对已有的研究和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我们可以查阅关于科举制度和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著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引述前人的研究结论,评述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并提出我们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五、研究方法在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清楚地描述我们将采用的研究方法,以确保我们的研究是科学和可靠的。
对于历史学专业的研究,我们可能会使用文献研究、档案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
在描述方法时,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定义和步骤,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来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
历史学的论文范文.doc

历史学的论文范文历史学的论文范文篇1浅论历史学教育专业创新教学目标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共识。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个国家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的蓄积与合理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充分涌现、得到持续开发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创新精神的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才能落到实处。
笔者就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进行论述,认为明确创新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一、历史学教育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不仅作为一种微观层面上获得经济效益的工具性行动的效应越来越突出,而且其作为一种宏观层面上当代世界之本质特征的演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的发展已进入创新的热潮之中。
创新是当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种积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功能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还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要立足于学科优势,从培育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高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运用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品格,增强实践能力。
二、明晰历史学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总量成倍增长,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预测一个人潜在成就的高低,不只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量,而更重要的是看他获取与处理新知识的能力有多高。
历史学知识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倾其毕生精力也难遍览无遗。
因此,历史教学要把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包括学会阅读、学会记忆、学会检索、学会考证、学会分析综合和学会归纳对比,即掌握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历史学毕业论文范文

历史学毕业论⽂范⽂ 历史学是⼈类对⾃⼰的历史材料进⾏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毕业论⽂的范⽂,欢迎⼤家阅读参考! 历史学毕业论⽂范⽂篇1 历史⽂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利⽤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如何保护和利⽤历史⽂化保护区是城市发展道路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城市过快的发展会忽视对历史⽂化保护,城市发展与历史⽂化保护之间的⽭盾⽇渐突出,本⽂从经营的⾓度看历史⽂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利⽤,分析历史⽂化保护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历史⽂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营;历史⽂化保护区;保护;利⽤ 历史⽂化保护区是⼀座城市记忆的沉淀,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但在我国很多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破坏历史⽂化保护区为代价,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历史⽂化保护区的保护与了利⽤问题必须提上⽇程,相关政府必须重视和解决历史⽂化保护区与城市发展进程之间的⽭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历史⽂化保护区之间的主要⽭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历史印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规模不断扩⼤,很多⽼街区被现代化的⼤楼所取代,城市逐渐失去了历史的印记,失去了具有传统特⾊的建筑和特⾊,导致传统⽂化不能得到传承。
在很多城市的发展中,历史⽂化保护区的建筑缺乏有效的管理,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与维修,更有很多城市的历史街区被重建。
(⼆)传统⽂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 传统⽂化是⼀个民族、⼀座城市的精神⽂化的传承,但是城市化进程的⾼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化有⼀定程度的冲击。
⼈们的⽣活习惯逐渐改变,传统⽂化逐渐被⼈们遗忘和忽视,⼤量的民俗、民间⼯艺等正⾯临失传,⼈们的传统⽂化保护意识淡薄,⼤多数年轻⼈都不愿意学习传统的民间⼯艺,这是导致传统⽂化的逐渐失传的⼀⼤部分原因,同时也是历史⽂化保护区管理问题必须重点关注的⼀⽅⾯。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篇1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摘要: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繁荣发展,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永续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历史人文的传承和创新。
在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历史人文进行传承,把历史文化当中优秀的成分充分的吸收过来转换为可供现代化的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已经成为时代的焦点。
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作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历史人文;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传承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在大学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一: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分析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宏观上来说当前对于教学评价的过程仍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来自应试教育的阻碍仍是制约现代素质教育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所要探索的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来自应试教育压力,还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
本文就从近几年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工作出发,探索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到教学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当前很多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足是制约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学科相对其他的学科来说有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历史都是确实发生过的事件,如果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到位,就会将历史的教育变成了历史史实的教育过程,这样的话学生在历史学科中也就仅仅学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没有获得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过程是制约当前历史学科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
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的理解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的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的,从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发展成因、过程和规律,只有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重视历史在素质教育中的教育意义,从课堂改革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历史学科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方法。
二、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于当前中国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制约,对于历史教学的评价仍然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已经实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选择采用沿用多年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不会“冒险”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历史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讲一节课,学生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笔记以及习题的联系来完成历史学习。
有关历史学的论文范文

有关历史学的论文范文论高中历史学导式课堂教学“不激发学生的的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
美国学者贺拉期曼的这名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激情,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实施高中学导式历史教学法,即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什么是学导式教学“学”是指导学生自学“导”是指老师引导。
也就是指在强调老师主导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法。
它含以下环节1自学;2解感;3精讲;4演练。
2 学导式教学的依据学导式教学符合高中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提高,他们能独立思考,不盲从,喜欢表面自我,实施学导式教学正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发表创见的教学环境。
其实,由于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的出现,一些学生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也大大加强,学导式教学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和上讲台发表创见的做法巧妙地将这股强大的心理定势转化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学导式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达到双赢的效果,传统填鸭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被动承授,这样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学导式教学,老师可心随时随地接收学生信息的反馈,并以解疑精讲设疑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动态监控,使学生向着能力培养目标迈进。
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为学导式教学创造了条件,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地图、插图和文献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成为可能,而传统的教学不能与时俱进。
3 学导式教学的具体操作1 自学:自学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整个学导式教学的成败也在此一举。
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就可谈化知识的讲授,实施其他三个环节的教学,否则,仍不能脱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窠臼。
当然,学生对自学方法的掌握要渐进的,要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自学方法与技巧。
自学方法之一是阅读。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重视一般阅读方法指导外,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强调阅读每章前的引言和文中资料、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