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历史学——史学论文如何撰写
历史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全面分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全面分析)看到"毕业论文";这几个字,同学们心里会不会感到一点点的恐惧呢?下面,给你总结出了一些写论文的基本经验,大家赶紧收藏慢慢往下看!01.历史学毕业论文基础要求第一:字体常见的统一格式是: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第二:排版1.5倍行距以及常见的或者是APA格式,Oxford格式(牛津格式)Harvard格式(哈佛格式)第三:用词不能使用的一些词汇与不用缩写的词汇。
不能使用的词汇包括:I/WE/OUR/YOU/YOUR等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保持论证的客观性,否则会造成学术论文不严谨。
不能缩写的词汇包括:can"t/don' t/didn' t/wouldn' t应该写成cannot/do not/did not/would not.02.历史学毕业论文的整体结构1. 首先是CoverPage,即封面(自成一页)包括论文的题目,作者,所在学院、字校、字数、学生号和上交时间等信息,每个大学要求的格式会不一样,同字们要根据自己的老师要求来写。
2. Declaration,也就是声明(自成一页),"我声明,所有成果除了我已注释的参考目录,其他均为我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剽窃他人的";,之后是个人签名,这里需要再次强调自己所研究的和调查是自己完成没有Copy他人成果,如果老师发现了非常相似的结果可能会直接判定为抄袭作为零分处置,在英国每一个学生提交Dissertation 必须要有一份声明,甚至你在申请学校的时候也需要一个真实材料证明。
3. Acknowledgement,写要感谢的人(自成一页),导师是必须感谢的,还可以感谢父母,感谢同学,感谢某公司提供的信息和技术等等,这几点可以根据字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4. Content,目录(自成一页),这个要两端对齐,整体格式一致,用Word中的目录索引功能自动生成。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 基本结构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基本结构历史小论文作为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在历史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撰写一篇优秀的历史小论文,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结构。
本文将介绍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历史学领域的论文写作。
1. 引言引言部分是历史小论文的开端,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意义。
在引言中,作者需要明确阐述研究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假设或观点。
此外,引言部分还可以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进行简要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一个论文内容的导向。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历史小论文中的重要部分,用于总结和分析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文献综述中,作者需要系统地介绍历史学界对于研究主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各种观点和学术争论,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文献支持。
同时,作者还可以指出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切入点。
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撰写历史小论文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作者需要明确描述研究的对象、资料来源、研究手段等内容,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研究方法中,作者还可以解释为何选择此种方法以及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过程。
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历史小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了作者的研究发现、数据分析和论证过程等内容。
在论文正文中,作者需要清晰地呈现自己的研究结论,并通过具体的事实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作者还可以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解释,展示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启示,为读者提供新的历史视角和认识。
5. 结论结论部分是历史小论文的总结与展望,作者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研究的重点和贡献,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结论部分应该简洁明了,突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结束语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结构对于构建一个清晰、有条理的学术论文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现出学术的严谨性和深度。
有关历史论文怎么写

有关历史论文怎么写写历史论文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方法:1. 确定主题: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历史主题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
2. 收集资料: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的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包括书籍、期刊、报纸、文章等多种来源的资料。
3. 确定观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确定论文的观点和立场,明确自己对该主题的看法和观点。
4. 构建结构:按照历史论文的常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合理安排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5. 撰写论文:根据确定的观点和结构,开始撰写论文,注意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和论证严谨。
6. 修改润色:完成初稿后,进行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质量和严谨性。
7. 参考文献:在论文的末尾列出所使用的参考文献,包括书目和引用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总之,写历史论文需要深入研究和扎实的功底,同时还要遵循学术规范和方法,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
8. 审阅和校对:在完成最终版本之前,对论文进行仔细审阅和校对,确保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无误。
9. 提交与发表:在完成所有修改和润色之后,按照期刊或教授的要求,提交论文并等待审阅意见。
一旦论文得到接受,可以选择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分享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写历史论文需要耐心和细致的研究,合理的论证和结构安排,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提升,可以撰写出高质量的历史论文,为学术研究和历史学知识的传播做出贡献。
10. 回顾和未来展望: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可以对研究过程进行一些回顾,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同时,也可以展望未来,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1. 反思和讨论:在撰写历史论文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研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讨论部分,还可以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和比较,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
12. 精益求精:历史论文是一个长期持续完善的过程,作者可以不断地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与同行进行讨论交流,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干货)历史学——史学论文如何撰写

• 注释又可分为: • 题目注释:如朱英《重评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 电”风波》(《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题目注释为:“本 文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 助的研究成果。”又如:谢放《“绅商”词义考析》(《历 史研究》2001年第2期)题目注释为:“本文初稿承蒙章开沅 先生和马敏先生教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为笔者查阅 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 题目注释往往是针对论著的题名而言的,也可对该题目 的研究和写作活动作必要的交待。题目注释往往以脚注方式 出现,其基本形式是在题目后面加一个“星号”作注,或者 和正文释义性注释一起编号作注。
12
•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章作者的学术功力和人品。因为 从你注释的情况,就可看出作者研究这个问题时所查阅过、 使用过的资料、论著,学界同行一看便知你是否看到过新材 料,是否比前人发掘过更多的资料,如果没有,文章的价值 就会打折扣。 • 注释为何又能反映作者的人品呢?因为有的作者在论文 中的一些重要资料,或个别观点,明明是引自其他人的论著, 或受到某位学者的启发和帮助,但却有意回避,不加注释, 不加说明,这就是故意掠人之美,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学术道 德。所以注释也反映了作者的人品,有的学术道德高尚的作 者,在他所写论文的注释中也能闪现道德的光辉。
10
• 这第七部分即附论,为什么要附论“大蕃”名号问题呢? 因为在1976年在北京房山县清理一座辽塔塔基中,出土了一 块辽代纪年文字砖,上有墨书“大蕃天显岁次戊戌五月拾三 日已未”共15字。其中“大蕃”二字,有人认为很可能是辽 朝曾经使用的国号之一,而作者又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正 文完全是按年代来考证辽朝国号的,关于“大蕃”的论述不 便在正文中表述。而这个问题如果避而不谈,又显得不完全, 必然会引起学界的疑问,故作为“附论”的形式放在最后论 述,最为适宜。作者认为“大蕃”应是“当地汉人对辽朝的 尊称,意若‘大朝’,而非正式的国号。”
历史论文要怎么写?

历史论文要怎么写?历史小论文写作要领一、立论。
立论就是确定历史小论文的中心论点。
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或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考虑中心论点时应注意:1.立论的科学性所谓立论的科学性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搜集的资料信息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
即作者的观点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讲述的史实要有依据或明确的出处,不可以想当然,更不应该凭空臆造。
只有这样的立论才有价值。
2.立论的前卫性立论的前卫性就是超前意识。
立论要新,就是要写没有人写过或很少有人写过的题材。
这就要求学生对近几年的学术动态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车,还有人云亦云之嫌。
3.立论的指导性立论的指导性又称立论的实用性。
论文出来是给别人看的,作品要能给读者以启迪,对读者有所帮助、有所鼓舞、有所收获。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论文的价值。
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颂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或者为反面人物歌功颂德,这类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题论文的中心论点决定以后,给论文定一个新颖、明确、有吸引力的题目,用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十分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命题比论文写作更难。
1.题目要新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2.题目要奇命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的论文命题,以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
3.题目要小历史论文题,宜小不宜大。
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目的结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乱。
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1.开头、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开头十分重要,第一段应该力求开门见山,直接接触主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与研究方法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与研究方法历史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重要项目,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在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技巧和研究方法。
一、确定研究主题与问题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和问题。
研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选择主题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知识,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和文献支持。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解决性和针对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二、收集和筛选文献资料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
这包括图书馆、档案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以及与导师、同学和专家交流。
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可信度高的文献。
同时,还需要在文献综述中对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阐述。
三、构建研究框架和提纲在论文写作之前,需要先构建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和提纲。
这有助于整体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结构的合理性。
研究框架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讨论与结论等部分,每一部分之间需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提纲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主题来制定,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要点。
四、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历史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通常需要进行实证分析。
这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访谈、统计学方法等。
在使用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保证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具有可信度。
同时,在实证分析中还需要提供充足的案例和论据,以支持自己的研究结论。
五、合理组织论文结构和章节内容在开始正式写作之前,需要合理组织论文结构和章节内容。
每个章节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要点,要符合整体的研究框架和提纲。
在撰写章节时要注意逻辑衔接和过渡,确保全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同时,要合理运用分析、比较、论证等手法,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说服力。
六、精心编写引言和结论在写作引言时,要注意概括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研究问题和目标,以及介绍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
历史论文怎么写

历史论文怎么写写历史论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主题选择:首先确定一个历史主题或问题,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时期或者是某个历史现象。
确保选取的主题具有足够的研究材料和可行性。
2. 研究和收集资料: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学术研究和资料,对选定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收集必要的资料。
这包括查阅书籍、期刊文章、历史档案、报纸等相关文献资料。
同时,也可以进行现场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3. 提出问题和假设:在研究的过程中,确定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问题可以是关于主题的解释、比较、分析、探索等,假设则是你对问题的初步答案或猜测。
4. 撰写论文大纲:根据资料和研究的分析,制定一个完整的论文大纲。
论文大纲应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
主体段落可以分成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讨论不同的观点或论证。
确保论文结构合理且逻辑清晰。
5. 开始写作:根据论文大纲开始撰写论文。
在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提出问题和假设。
主体段落会展示你对问题的分析和证据。
结论部分总结你的研究结果,并对问题进行回答或提出新的见解。
6. 引用和注释:在论文中引用所使用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注释。
使用合适的引用风格,如APA、MLA等,并确保引用格式的正确性。
7. 修订和编辑:完成初稿后,进行必要的修订和编辑。
检查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语言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对有需要的地方进行修改和完善。
8. 格式和排版:根据所需的格式要求对论文进行格式化和排版。
包括设置正确的页边距、字体、行距等,添加页眉页脚,标注标题和编号等。
9. 最终审查:最后进行一次细致的审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注意拼写、语法、标点等错误。
10. 参考文献:在论文末尾列出所有引用和参考的资料,按照正确的引用格式书写参考文献。
以上是写历史论文的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写作。
同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清晰、准确,论据的充分性和逻辑的紧密性。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不断与导师、同学或相关专家交流和讨论,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关于历史学术论文的写作

关于历史学术论文的写作历史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项既复杂又需要深入研究的任务。
为了完成这类任务,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针对所研究的主题的深入分析和考虑。
下面,本文将讨论历史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一些有用的技巧。
一、明确研究主题明确研究主题是撰写历史学术论文的第一步。
这需要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要确定一个好的研究主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主题的兴趣点: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思考如何将其与历史相关联。
2. 主题的独特性:寻找一个独特的,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主题。
3. 主题的可行性:确定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资源来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二、收集和处理资料历史学术论文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这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在收集资料时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例如:1. 寻找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室的藏书,并浏览相关的历史文件。
2. 调查相关的历史学术期刊和出版物,以了解有关所研究的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3. 上网搜索可靠的历史学术网站,并收集和处理相关的历史学术文章和论文。
在收集和处理资料时,需要避免以下错误:1. 使用不可靠的来源,例如博客、广告和社交媒体信息。
2. 过度依赖某一个来源,导致出现偏见和不完整的信息。
三、制定论文框架和结构历史学术论文应该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框架。
通常,论文应该包含以下的内容:1. 研究主题的介绍:简单介绍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目的。
2. 文献综述:概括相关的历史学术研究和理论,并评估其对研究主题的意义和影响。
3. 研究方法: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及其价值。
4. 结果:讨论和阐述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和资料,陈述研究结论和发现。
5. 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和发现,提出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撰写介绍历史学术论文的介绍应该展现所研究的问题,并说明其重要性和意义。
要注意的是,介绍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吸引人的特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1. 研究问题:明确研究问题,说明其重要性和影响,并分析其值得研究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作者注释:就是作者介绍,一定要将最重要的基本信息 介绍给读者(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称),作者注释具 有如下功能: • a)注明著作权人:这是作者注释的首要功能。署名就是 一种特殊的作者注释,它向社会表明:署名者是该论著的作 者,应享受该论著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的作者注 释应是署名人与著作权人相一致。 • b)提高作者知名度:作者注释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者 知名度,也为读者了解作者提供了方便。以课题组名义署名 的,还可注明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主要成员以及执笔人或撰 稿人等。 • c)提高作者单位知名度:学术论著的作者注释一般要以 适当方式交待作者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 邮政编码。
14
• 注释又可分为: • 题目注释:如朱英《重评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 电”风波》(《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题目注释为:“本 文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 助的研究成果。”又如:谢放《“绅商”词义考析》(《历 史研究》2001年第2期)题目注释为:“本文初稿承蒙章开沅 先生和马敏先生教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为笔者查阅 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 题目注释往往是针对论著的题名而言的,也可对该题目 的研究和写作活动作必要的交待。题目注释往往以脚注方式 出现,其基本形式是在题目后面加一个“星号”作注,或者 和正文释义性注释一起编号作注。
3
• 下面我们摘录几篇论文的引言: • 其一,胡如雷《论唐太宗》(《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杰出政治家,开明的封建皇帝。他不 但受到古人的同声赞颂,而且在今天史学家的笔下也是一个非常受重视 和给予肯定评价的历史人物。关于他一生的政治成就和政治思想,内容 极为丰富,远非短短一篇论文所能全部涉及。在这篇文章里,仅就唐太 宗的特点。产生这个政治家的条件和他的局限性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 这段引言150字左右,三句话,三个意思。第一句话说明李世民是个 重要人物,既然是个重要人物,就有研究的价值。第二句话,表明本文 不是研究其政治成就和政治思想,因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往很多。第 三句话说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唐太宗的特点、产生条件及局限性,关于 这些方面恰恰是以往几乎没有涉及的。所以读者一看到这引言,就产生 了阅读此文的极大兴趣。
7
• 2、正文: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全文的精华部分、主要观 点、史料都要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学术价值也在这一部分 体现,所有的论证过程也在这一部分完成。正文一般都会分 好几个部分。 • 3、结论(结语):一般是全文的结束,或是总论点的归 纳,或是中心论点的再次强调,以加深读者印象。 • 例如:侯旭东《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 刻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观点而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学界一般 认为:北朝时期,乡村因实行三长制而不存在乡里编制。作 者通过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认为北朝在实行三长制的同 时,乡村仍然存在广泛的乡里制,当然这种乡里制与前代也 有一些区别。
9
• 4、余论(附论):余论所论述的内容虽然不是本文的主 题,但与主题有密切的关系,或由主题派生出来的内容,表 达出来,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 例如,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历史研究》2001年 第6期) • 本文主要阐述辽朝的国号变迁问题。全文分七个部分: 一、辽朝国号之谜。二、太祖建号“大契丹”。三、双重国 号制:“大辽”与“大契丹”并称。四、圣宗改号“大契 丹”。五、辽宗复号“大辽”。六、契丹文和女真文中的辽 朝国号。七、附论“大蕃”名号问题。
10
• 这第七部分即附论,为什么要附论“大蕃”名号问题呢? 因为在1976年在北京房山县清理一座辽塔塔基中,出土了一 块辽代纪年文字砖,上有墨书“大蕃天显岁次戊戌五月拾三 日已未”共15字。其中“大蕃”二字,有人认为很可能是辽 朝曾经使用的国号之一,而作者又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正 文完全是按年代来考证辽朝国号的,关于“大蕃”的论述不 便在正文中表述。而这个问题如果避而不谈,又显得不完全, 必然会引起学界的疑问,故作为“附论”的形式放在最后论 述,最为适宜。作者认为“大蕃”应是“当地汉人对辽朝的 尊称,意若‘大朝’,而非正式的国号。”
16
• c) 表达谢意:论文的致谢一般是作为题名注释来处理 (也有把致谢纳入论文主体的方式)。接受了资助应该致谢, 标明课题就是一种常见的致谢方式。更多的情况是向帮助过 自己的研究和写作的同行致谢。
• 规范的致谢不能使他人受“累”,如果一项研究涉及论 点性问题,那么致谢应该特别慎重,应表明自己是“独立研 究者”,说明自己对研究结果负责,而不应使他人看明代奴仆》(《历史研究》1985年第6期) • “明代的奴仆数量大、使用广,辨明其实际地位与作用,是正确认识明代阶 级关系的重要一环。 • 明代是我国古典小说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些作品,也是研究当时阶段级关系的重要资料。在以往关于明代奴仆的研究中, 有的历史学家已注意到这些生动、具体的论述,但总的来说,利用的还很不够。 最近,我们重新翻检了冯梦龙编辑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搜集了其中关于奴仆 的资料,并结合其他文献,做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言”中有关明代奴仆 的资料,不仅生动地印证了许多文献的记载,而且起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作用, 弥足珍贵。现将主要之点缕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 这个引言分两段写成,第一段说明研究奴仆的重要意义:“认识明代阶级关 系的重要一环。”第二段1简要说明小说中有大量资料。2以往关于明代奴仆研究 史虽然注意到了,但利用得还很不够(也许是没有专文论述,故未点出具体文 章)。3点出本文的研究角度:从小说中进行研究,而且小说中的材料对文献材料, 不仅印证,更是补充和订正,这就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4章 史学论文撰写方法
第一节 史学论文撰写方法 第二节 论证方法
1
第一节 史学论文撰写
• 一、基本结构与要求
• 史学论文要遵循基本的结构组成。一般来说,组成如 下: • 1、引言(导言、绪论)。 • 即文章开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a) 开宗明义,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让读者了解这篇 文章的基本观点; • b) 解决论题中各概念定义; • c) 说明研究背景、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d) 说明研究缘由,点出研究本专题的目的;
13
• 注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就有注、 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一是解释经书的字词, 一是阐发经书的微言大义。而学术论文的注释与此不同,它 也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论著内容、词汇的含义进行解释说明 和评论;一是交待所引经典和史料的出处。 • 根据作注者的不同,注释可分为:原注、编者注、译者 注。 • 根据排版位置的不同,注释又可分为:脚注、夹注、边 注、尾注。现在边注已经很少见了。过去,边注常用于译著 中,标明译文所对应的原著页码,便于读者进一步核对,这 的确是很必要的。
2
• e) 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f) 摆出所要批驳的“靶子”; • g) 回顾本专题的研究史,指出他们的长 处和不足,表明自己研究的角度和重点。这 一条尤为重要,大凡比较重要的课题,引文 必须交待本课题的研究史,从交待中就可发 现你对这一问题研究史掌握的情况以及认识 的高度,从你选取的角度和论述的重点,一 般就可判断出这篇文章的价值。
15
• 题目注释的功能如下: • a) 交待发表情况:一般说来,一稿多投的重复发表,改 头换面的重复发表都是不规范的行为。不过,有一种重复发 表不属此例。大家知道,一本书的形成和写作,往往有较长 的周期,把书稿的某些章节先行发表,或者在一系列已发表 的单篇论文基础上形成了书稿。这都是正常现象。这里,较 为规范的做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交待它们之间重复 发表的关系,说明是否修改等。 • b) 交待课题:交待课题可暗示其研究或论著的价值。纳 入课题管理的项目一般都是经过专家审定的,价值不高的研 究很难立项。课题和资助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受到资助 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时有义务把它标示出来(除非属于保密 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资助成效”的反映,这是科 研的基本规范。
5
• 其三,王育济《论“杯酒释兵权”》(《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 “杯酒释兵权”是宋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熟知的一则历 史典故。三十年代,著名史学家聂崇岐先生的长文《论宋太祖收兵权》, 正确区分了“杯酒释兵权”与“收藩镇之权”的不同,并着重阐述了 “收藩镇之权”的问题。四十年代,丁则良先生撰《杯酒释兵权考》, 认为“所谓杯酒释兵权”一事,全来自传闻,不可置信。八十年代以后, 徐规、方建新、顾吉辰等知名学者,亦各有讨论“杯酒”一事的专文, 但由于他们对此事的真实性仍多有怀疑,甚至断为伪造,这又不能不限 制其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杯酒释兵权” 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并着重从“杯酒”一事的政局背景,它的真实性, 成效及其意义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 这段引言对“杯酒释兵权”的研究史交待得十分清楚,从三十年代 到八九十年代,作者都注意到了,而且以往的结论基本是怀疑或否认, 而作者在本文中显然是持相反观点,并交待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杯酒” 一事的政局背景、真实性和成效及其意义。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会提 出一些新观点,这个引言写得非常清楚。
6
• 其四,顾诚《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历 史研究》99年第1期) • 作者在前言中首先就提出沈万三值得研究的理 由:富翁的代名词、民间的沈万三热。然而,史学界 对沈万三的研究严重滞后,举《辞源·沈万三》以 及近年来史学著作为例。接着作者指出研究沈万三 的重要意义。因为沈家事迹关联着元、明政治史、 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诸多领域,不可忽视。这 就阐明了作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缘由、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