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知识

合集下载

酒令

酒令

简介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是筵宴上一种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

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酒令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物下酒,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

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

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分类据清代俞敦培著<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四大类,即:古令、雅令、通令、筹令。

<中国酒令大观>(麻国钧麻叔云编著)则分为:覆射猜拳类68种;口头文字类348种;骰子类128种;骨(牙)牌类38种;筹子类78种;杂类56种等六大类,计726种。

几种重点酒令春秋战国:投壶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

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因其最具封建礼仪教仁意义,所以沿袭最久。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

投壶源自于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

”又司马光《投壶新格》云:“其始必于燕饮之间,谋以乐宾,或病于不能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

”由此可知,投壶是由于场地因素或个人因素的限制不能举行射礼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作为礼仪的一种,投壶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己修身的礼义,正如清徐士恺《投壶仪节》云:“投壶乃射礼之变也。

”《礼记·投壶经》曰:“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

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

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

中国古代的酒令

中国古代的酒令

中国古代的酒令中国古代的酒令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

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

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

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见于史籍的酒令有雅令、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始见于唐代的雅令,是文人学子在酒宴上使用的酒令。

唐代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

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

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

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

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

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四书令,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四书令大行其时,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

中国酒令

中国酒令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常用的酒令:1.两只蜜蜂令口令: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嘿!石头,剪刀、布,然后猜赢的一方就做打人耳光状,左一下,右一下,同时口中发出“啪、啪”两声,输方则要顺手势摇头,作挨打状,口喊“啊、啊”;如果猜和了,就要做出亲嘴状还要发出两声配音、动作,声音出错则饮!适合两个人玩,有点打情骂俏的味道,玩起来特别逗!2.虎棒鸡虫令分别有四种动物,老虎、棒子、鸡、虫,一物克一物,两人相对,各用一根筷子相击,同时口喊“棒棒棒棒……”或喊老虎,或喊棒,或喊鸡,或喊虫。

规定:以棒击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棒;负者饮酒,若棒子与鸡,虎与虫同时喊出,则不分胜负。

此游戏适合两个人玩,因为出口很快,老虎,棒子,鸡,虫都是脱口出的,所以玩起来速度很快!可一人当庄,多人轮流玩。

3.玩骰子酒桌上,将两颗骰子装于一玻璃杯,摇骰子的人为首,在座各位依次排序,骰子摇到几就该几号人喝,喝酒的人又当庄为首,继续摇。

两颗骰子的点数一样,喝酒数加倍,各地以不同的规则定喝酒数量。

4.猜骰子猜骰子可以2个人玩,可以三个人玩,或者多人玩,本处只举出2人玩的例子,三人以上依次类推。

利用骰子6面不同点数的数量来比胜负。

每个人用一个盖碗,盖碗里面装上5个骰子(也可更多)。

两个人晃动盖碗,将骰子打乱以后,自己看自己杯中的骰子点数,根据杯子中骰子的点数,来猜测对方骰子的点数,让后报出一个数字。

对方根据自己盖碗中骰子的点数,以及自己报出的点数,来决定自己报出的点数,或者看对方的点数确定输赢家。

一般点数从二说起,则骰子的一点什么都顶替的。

如果先报一方报出了1点(例如说5个1),则1点不能顶替其他点数。

在猜骰子时,先从小的说起,比如一方说2个1,对方说出的数字必须比这个大,如果也说2个,则只能报2以上的数字(如2个2或2个6),如果要说1数字,则只能报3个以上(如3个1或6个1)。

有哪些酒令-

有哪些酒令-

有哪些酒令?卜箕子令(原注:先取花一枝)然花行令,口唱其词,逐句指点,举动稍误,即予罚酒……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复指花),斟我紫儿酒(指自令斟酒),唯愿花似我心(指花指自心头),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满满泛金杯(指酒盏),我把花来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向下座人),付与他人手(把花付下座人去)。

浪淘沙令今日一玳筵中(指席上),酒侣相逢(指同饮人),大家满满泛金钟(指众宾指酒盏),自起自酌还自饮(自起自酌举盏),一笑春风(止可一笑),传语主人翁(持盏向主人),两目口侬(指主人指自身),侬今沉醉眼蒙眬(指自身复拭目),可怜舞伴饮(指酒),付与诸公(指酒付邻座)。

调笑令花酒(指花指酒)满筵有(指席上),酒满金杯花在手(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举杯饮),饮罢了(放下杯),高叉手(叉手),琵琶发尽相思调(作弹琵琶手势),更向当筵口舞袖(起身举两袖舞)。

花酒令(词律甘)花酒(左手把花右指酒)是我平生结为亲朋友(指自身及众宾),十朵五枝花(以手伸五指反复成十朵又将五指应五枝,乃指花),三杯两盏酒(伸三指又伸二指应三杯,盏数指酒),休问南辰共北斗(伸手作休闲状指南北),任他从鸟飞兔走(以手发退作任从状又作飞走状),酒樽金杯花在手(指酒樽、指酒盏指花),且戴花饮酒(左手插花右手持酒饮)。

细读此词,并其原注,诸样表演情态极为细腻有趣,丰富多彩。

此类手打令如何演变为今人之猜拳类酒酒令令,尚有待考证。

但古今酒令,趣味相异,一目了然。

(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总的来说,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酒令大全[酒令]

酒令大全[酒令]

酒令大全[酒令]甲:马志明先生乙:苏文茂先生丙:王佩元先生甲:象您这个演员。

丙:啊?甲:也经常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吧?丙:唉,一般呢,有的公司啊开张啊或者搞个什么纪念活动,我们都邀请,一请都要去的。

甲:甭问这宴会少不了?丙:啊是。

人家有招待嘛,呵呵呵呵。

甲:你爱喝酒吗?丙:我呀?甲:啊。

丙:呵,反正每顿饭都得来点儿。

甲:来多少?丙:嗯?二两三两,不拘数儿。

呵呵呵。

甲:就这么干喝?丙:唉,怎么也有点儿菜呀。

甲:我没说这意思。

丙:啊?甲:我是说呀,就也不行个令儿啊?助一助兴?丙:哦,您是说酒令儿啊?甲:啊。

丙:啊,有时也搞这个。

甲:有?丙:划拳行令。

甲:哦,都会什么啊?丙:击鼓传花。

甲:嗯。

丙:猜迷、杠子、老虎、鸡、日本拳我都会。

甲:嗨呀,你这个都老掉牙了!丙:哦,那您?甲:还来这,没劲没劲。

丙:不是,您说的这酒令儿什么酒令儿?甲:新鲜的!丙:什么呀?甲:咱来个找节日。

丙:找节日?甲:啊。

丙:怎么个找节日啊?甲:一年多少月?丙:十二个月呀。

甲:十二个月。

丙:嗯。

甲:咱俩人啊?丙:嗯嗯。

甲:一个人占单月儿,一个人占双月儿。

丙:啊。

甲:要找出十二个民族传统的节日来,行不行?丙:哦,找这个节日。

甲:找出这个节日。

大伙儿一听,嗯——丙:啊?甲:承认!丙:哦,承认。

甲:就算赢了。

丙:这就算赢啦?甲:唉。

找出这节日一听,没那么个节,完,算输!丙:哦,是这么个游戏。

甲:行吗?丙:不是(笑)甲:咱来来?丙:不是您说这个找节日啊?甲:啊。

丙:他这个。

他是怎么着。

他这个。

我那(音内)个。

我那(音内)个。

呵甲:看这意思你没把握?丙:也不是他这个。

甲:啊?丙:生疏一点儿,我这个头一次。

甲:那没关系。

丙:啊?甲: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人儿帮忙。

丙:能找人帮忙?甲:唉可以。

丙:找谁呀?甲:我看刚苏文茂在那儿蹲着呢。

丙:啊来了?甲:叫他帮你不一样嘛!丙:请。

请他?甲:啊。

丙:不是,你一个人儿我们俩人儿,这玩意儿行吗?甲:嗨呀,这是玩儿!丙:哦,呵呵呵。

劝酒令大全

劝酒令大全

劝酒令朋友聚会,总会被人劝酒,见招拆招,一些经典劝酒令和挡酒词也因此逐渐流行在酒桌上。

女士劝男士——攻: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美女,我该喝多少?给中年人劝酒——攻: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

守: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请客吃饭,主人劝酒——攻: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守: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劝妻子严加管教丈夫——攻: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守: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朋友之间劝酒——攻: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守:危难之处显身手,兄弟替哥喝杯酒。

劝喝白酒——攻: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劝喝白酒--攻: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互相劝酒--攻:屁股一抬,喝了从来.守:屁股一动,表示尊重.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男人不喝酒,不如变条狗; 男人不抽烟,不如变太监。

男人不喝酒活的象条狗,男人不抽烟活的象太监,女人不化妆白活在世上,男人不抽烟白活在人间。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革命小酒天天醉..............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甘为革命献肠胃革命的小酒天天醉。

辣酒涮牙,啤酒当茶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主人举杯对在座的说道:"女人大点口,男人全进去。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你要不喝酒,精神不抖擞,喝了这杯酒,咱俩是朋友!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小姐说了算。

酒令文化的介绍

酒令文化的介绍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天灾人祸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有着更加 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人生苦短,更激起了人们对生的渴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而 酒水,便成为了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绝佳好药。《世说新语任诞》写到“常集于竹 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句话清晰的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在阵阵竹 林的浪涛下,人们聚集在竹林下,酣畅饮酒,忘却尘世间的烦劳。东晋的张翰更近 一步,因听闻步兵营的厨师善酿酒,自愿提请参营,以求日日皆能痛饮美酒,山涛 之子山简,在任职荆州刺史之时,常常流连于山阳池,时有歌谣“日暮倒载归,酩 酊无所知”在这些沉迷于美酒的背后,是对当时社会的离散无声的哭诉,太平盛世 的美好愿景,无缘身在其中,只能酩酊大醉,在那无边梦境中探寻。酒令因此更加
和 酒 礼 有
了 春 秋 战
热 爱 致 使
酒 的 皇 帝
都 是 中 国
王 , 曾 有
"
好 为
长 夜
王 朝 的 纣
"
, 曾
为 酒
很 喜 欢 喝
的 国 家 ,
是 一 个 具
的 发 达 有
令 的 产 生
"
戏。所国酒。历酒之王池酒中有很与
, 实 际 上 是 一
从 射 礼 转 化 而
"

当 筵 歌 诗
时 代 的 饮 酒 风
酒万各红筹具而筹层鸟骰以和培至较而内叶基,明

令化类楼和,且是,同子前筹就对强饮容子础酒代 可,酒梦象在筹指如名令古令将酒,,是戏之令时
以可令》牙明一先拳令等人四酒令也玩以,上变期
说以的中酒清直秦令等等的类令进能法历比,得,
是即玩有筹时作时、。。酒。分行多简史现还更伴
化 。

中国酒令有哪些

中国酒令有哪些

中国酒令有哪些中国酒令1、覆射猜拳类这里又分两类,即覆射和猜拳。

覆射令是由汉代的“藏钩”游戏发展而来。

藏钩到了唐代分二途发展,一为博戏,一为酒令。

其基本方法都是藏起某物,令对方猜射;或一人说出一字,以该字隐某物,令对方也以一字射此物。

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个“人”字和“窗”字,令宝钗射一物。

宝钗知道探春用了“鸡窗”、“鸡人”的典故,故射“鸡”,宝钗算射中了。

这叫“双覆一射”。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爪子,左右手一实一空,令对方猜瓜子在哪只手中。

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覆者罚酒。

也可用三枚瓜子、两故花生,叫“三红两白”,分别握右两手中,随意出一拳让对方猜。

先猜单双,后猜几枚,再猜红白,叫作“五子三猜,两手不空”。

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出拳者饮酒。

春节将临,此令不妨可在亲友酒席上施行。

划拳,它是唐代“手势令”的后裔。

划拳又作“豁拳”、“豁指头”,它又有“拇战”、“拇阵”的雅称。

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清代郎廷极丽《胜饮篇》均有记述。

它也是在现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种酒令,所以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中国酒令2、口头文字类这一类酒令没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头吟诗、作对、唱曲(现代可唱卡拉ok)、猜谜等行令,故名。

它发端甚早,春秋时代的“当筵歌诗”、“投壶赋诗”、“即席作歌”,己开后代此令的先河。

明请以后,这类酒令发展较快,各种名目层出不穷。

清代佚名《新刻时尚华筵趣禾谈笑酒令》、张潮《下酒物》,均是此类酒令的专着。

女儿令,是这类酒令的代表。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函在冯紫英家中吃酒时行的“女儿乐、喜、悲、愁”的令便是。

详情可参见我发在红梦旧梦中关于“女儿令”帖子,此处不重复了。

下面再举个“一物双说令”的例子。

一物双说令也是口头文字类酒令。

它的行令方法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

合席轮说,不成则罚酒一怀。

如:“风中腊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令知识一、什么是酒令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春秋战国时代的饮酒风俗和酒礼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

秦汉之间,承前代遗风,人们在席间联句,名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便逐渐丰富,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相应地得以长足发展。

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

清人俞敦培的《酒令丛钞》把酒令分为古今、雅令、通令、筹令四类,当代人何权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七类,今人麻国钧、麻淑云编《中国酒令大观》将酒令分为射覆猜拳、口头文字、骰子、牌、筹子、杂六类。

按其流行范围分,酒令中较为复杂、书卷气重的大多在书本知识较丰富的人士之间流行,称为雅令;而在广大民众之间则流行比较简单的酒令,称为俗令。

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

酒令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

最早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

在古代还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执法者,这中酒令是限制饮酒而不是劝人多饮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酒令愈来愈成为席间游戏助兴的活动,以致原有的礼节内容完全丧失,纯粹成为酒酣耳热十比赛劝酒的助兴节目,最后归结为罚酒的手段。

二、大众酒令——俗令这类酒令是指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很快操作运用的酒令,在古今宴席上这种酒令占绝对优势。

拳令又叫划拳、猜枚、猜拳、拇战,古今皆常用。

拳令的最大优点在于适用面广,不受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其技巧性较强,给划拳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而且划拳须喊叫,容易让人兴奋,极富竞争性。

拳令的花样很多,最常见的是两人对猜。

此外,还有“摆擂台令”:某人摆擂台,先自饮一大杯酒,高坐宣战,席间不拘何人,均可应战,应战者先饮一大杯酒,再与擂主划拳,败则退去,胜则擂主退位,胜者继为擂主。

百战百胜,合席再无应战者,封擂完令。

“空拳”:两人对垒,只划拳不饮酒,而席间其他人饮酒。

二人战成平局,他们的左右邻各饮一杯酒;彼此所出手指相同,口中叫的数也相同,叫“手口相逢”,合席每人饮一杯;猜中则不算。

“通关拳”:一个人分别与席中每个人划拳,犹如将军过关斩将一般,行令方法有三种:“赢通关拳”规定只有赢对方一拳才可过关,再与下一人接战,负者饮酒;“输通关拳”,规定输给守关者才许过关,赢了罚酒一杯;“无胜负通关拳”,规定双方打成平手,方准过关。

“霸王拳”:二人划拳,甲胜一拳,乙站立起来;甲再胜,乙向甲作揖;甲三胜,乙向甲深深鞠躬;甲四胜,乙一膝跪地;甲五胜,乙双膝跪地;甲六胜,乙叩头,饮酒。

乙胜同此。

有时两人对跪,竟一杯未饮。

“一字清不倒旗拳”:一般猜拳,口中所喊的字数,因各地习惯不同而不同,如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等;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等;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

本令只准叫“一、二、三”等单字,谓“一字清”;两人都必须置肘于桌上,直竖小臂,不准倾斜,叫“不倒旗”。

此处还有七星赶月拳、走马拳、状元游街拳、喜相逢拳、连环拳、一矢双雕拳等。

骰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

以骰子为行令工具,有时用一枚,有时用多枚,最多的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

此令简便快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特别受豪饮者欢迎。

骰令名目繁多,方法多样。

如“猜点令”:令官用骰筒以两枚骰子摇,摇毕置于桌上,秘而不宣,全席间一人猜所得之点数,猜毕,当众开启摇筒数点,不中,猜者自饮一杯;中,则令官饮一杯。

“六顺令”:合席用一枚骰子轮摇,每人每次摇六回,边摇边说令辞,曰:一摇自饮幺,无幺两邻桃;二摇自饮两,无两敬席长;三摇自饮川,无川对面端;四摇自饮红,无红奉主翁;五摇自饮梅,无梅任我为;六摇自饮全,非全饮少年。

“正月掷骰令”:合席依次用一枚骰子轮掷,边掷边宣,每人一掷一宣全文通知辞;“一君登位贺新年”(得幺负饮,无幺照点数饮),“两班文武排阶前”(得二负饮,无二照点数饮,余下同),“三岛神仙来祝寿”,“四方夷狄贡时鲜”,“五凤楼前齐舞蹈”,“六街声颂太平筵”。

“长命富贵令”:何席诸位用六枚骰子轮掷,以六为长命,五为富,四为贵。

凡是掷得四、五、六之味“长命富贵”,合席举杯贺掷者一杯。

如果四、五、六不全,缺什么补什么。

以缺四为例,先将已掷得五和六两骰子提出,若有幺、三、二、二,便由下家饮一杯;若得四、双“五”、双“六”,则给上家一杯,余者类推。

骰令有很多,还有“事事如意取十六令”、“歌风令”、“连中三元令”并头连令、卖酒令、赏雪令等等,不计其数。

通令实用性也很高,良友很强的随意性,只要有约在先,即可随席择项。

如猜单双,猜有无,打老虎杠子等等均属可择之列。

如“传花”:用花一朵或其它小物件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坐一人,依次顺递,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者罚酒。

罚酒者则充当下轮令官。

“拍七”:要求行令快,以便行令者忙中出错而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子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

下一轮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说笑话”: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则说者受罚;若仅有一个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放炮仗令”:令官燃香,任指一人,该人须立即学爆竹声,其左邻掩右耳,右邻掩左耳,以迅速为要,动作缓慢或失误,均罚酒。

三、文人酒令—雅令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

它们大多是争奇斗巧的文字游戏,也是半机智、逞才华、比试思维敏捷与否的智力比赛。

当然,文人雅令也和其它酒令一样,目的是为了活跃饮酒气氛,求得宾主尽欢。

为达此目的,在酒令中古今新颖奇巧的文字令层出不穷,随机出令,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典故对联以及即景等文化内容都囊括到酒令中去。

有些酒令确实赏心悦目,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颇具文化物色。

古代文人宴集行酒令,虽无一定不变的规则,但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旧习惯,要推定明府(相当于酒宴的主席)、录事(纠察席上秩序及行酒令)等职司。

行酒令时的令官通常由三种人担任:一是主人,一是席中地位最高的人,一是公推一位有饮材的座客。

所谓“饮材”,就是说要精娴各种酒令,知识渊博,善会人意,并且酒量宏大。

由令官宣布行令的规则,并由令官出酒令后自己第一个应令。

文字令有捷令、限时令之分。

捷令要在令官出令后斟酒至某人(依座次顺行)处时即可应令,或掷骰子以数字指定令人及时应令。

限时令如作诗赋之类,通常点香限时,如半柱香燃尽不完就要罚酒;也有以奏乐催令的,一曲终了即须缴令。

令官行令前,须先饮干自己的“门杯”,即门前杯。

行令时用一公杯罚酒,公杯中先斟满酒备用,称“酒面”。

每行完令,又须就门杯饮干一杯,或稍稍沾唇示意,称为“酒底”。

酒底饮后如要以席上食品加一句古诗、古文结令的叫“席上生风”,依次就令者也照此办理。

字令汉语言独特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的词令上争奇半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字令”有拆析离合、移字换形、交易增损、音义异同、象形指事等项。

如“一字茂六字令”:每人举出一个字,要求能将该字分剖成包括本字在内共六个字,合席轮说,不成辄罚。

如“章”字:剖为“六”、“立”、“日”、“十”、“早”及“章”。

“一字中有反义词令”:每人举出一个字,要求这个字是由反义词或对义词构成的,合席轮说,不成罚酒。

如“俄”,“人”与“我”义相对;“捉”,“手”与“足”相对;“斌”,“文”与“武”相对;“傀”,“人”与“鬼”义相反。

“一字五行偏旁皆成字令”;每人举出一字,要求在这个字的左右上下加上“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字后,都能成另外一个字,合席轮说,不成罚酒一杯。

如“佳”可变为:锥、椎、淮、堆;“可”变成钶、柯、河、炣、坷。

“横竖均等之字令”:每人举出一个字,要求这个字的横、竖笔画相等,合席轮说,不成罚酒一杯。

如:口、止、世、田、由、占、古、同、臣、吕等。

“拆字对令”:令官将古诗一句暗写在纸上,注明姓名,交给令官收存。

逐个将句中各字对完之后,令官按所举古诗的顺序将每人所对的字排成一诗句,能与古诗成联的,合席共贺,虽不成联但能自通者免饮,根本不通者罚酒。

诗令中国的诗歌非常丰富,文人们在饮酒时,很自然会想到诗,借诗语为酒令便成为文人酒令的重要形式。

如“天字头古诗令”:要求每人吟诗一首,第一句的第一字必须是“天”字,合席诸人依次轮说,不能吟成或违背要求者,皆罚酒一杯,如“天风吹我上南楼,为报姮娥得旧游。

宝镜莹光开玉匣,桂花沉影入金瓯”;“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看来气象真喧赫,创业鸿基万万年”。

“春字诗令”:每人吟诗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轮吟,如“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城无处不飞花”。

也有要求每人吟诗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诗句必须“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后,再从头起。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新春莫误由人意”,“却疑春色在人家”,“草木知春不久归”,“十二街中春色遍”,“昨夜日日典春花”,“诗家情景在新春”。

“七平七仄令”:每人吟诗一句,要求七个字都是平声字或都是仄声字,合席轮吟,误者罚,不能者罚双杯。

如“何方圆之难周兮”(七平),“翩何姗姗其来迟”(七平),“有客有客筷子点”(七仄),“帝得圣相相曰度”(七仄)。

在诗语中令中还有雅对一格,要求更严,难度更大,一般人根本不敢问津。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提出的行令方法是“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成语。

”这么复杂的要求,非学富五车、才气过人者断难行出。

宝玉行的令是: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阁。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悉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