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篇
有哪些酒令-

有哪些酒令?卜箕子令(原注:先取花一枝)然花行令,口唱其词,逐句指点,举动稍误,即予罚酒……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复指花),斟我紫儿酒(指自令斟酒),唯愿花似我心(指花指自心头),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满满泛金杯(指酒盏),我把花来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向下座人),付与他人手(把花付下座人去)。
浪淘沙令今日一玳筵中(指席上),酒侣相逢(指同饮人),大家满满泛金钟(指众宾指酒盏),自起自酌还自饮(自起自酌举盏),一笑春风(止可一笑),传语主人翁(持盏向主人),两目口侬(指主人指自身),侬今沉醉眼蒙眬(指自身复拭目),可怜舞伴饮(指酒),付与诸公(指酒付邻座)。
调笑令花酒(指花指酒)满筵有(指席上),酒满金杯花在手(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举杯饮),饮罢了(放下杯),高叉手(叉手),琵琶发尽相思调(作弹琵琶手势),更向当筵口舞袖(起身举两袖舞)。
花酒令(词律甘)花酒(左手把花右指酒)是我平生结为亲朋友(指自身及众宾),十朵五枝花(以手伸五指反复成十朵又将五指应五枝,乃指花),三杯两盏酒(伸三指又伸二指应三杯,盏数指酒),休问南辰共北斗(伸手作休闲状指南北),任他从鸟飞兔走(以手发退作任从状又作飞走状),酒樽金杯花在手(指酒樽、指酒盏指花),且戴花饮酒(左手插花右手持酒饮)。
细读此词,并其原注,诸样表演情态极为细腻有趣,丰富多彩。
此类手打令如何演变为今人之猜拳类酒酒令令,尚有待考证。
但古今酒令,趣味相异,一目了然。
(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总的来说,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酒令篇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3期
有家人请客,用淡酒来招待客人。
客人喝了一口,一个劲儿地赞扬主人家的烹调技术妙得很。
主人说:“菜还没有准备好,你怎么就知道我烹调技术好呢?”
客人说:“别的先不说,就这一杯白开水煮酒,已经很有味了!”
有个人,最爱喝酒。
有一次,他到酒店里去喝酒,喝的时间太长了,仆人想催他回家,见天头阴了下来,便对他说:“天阴了!快要下雨了!”
那人说:“眼看就要下雨,怎么能走?”
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雨下了许久才停。
仆人又去催他说:“雨停了!”
那人说:“既然雨停了,再喝一会儿怕啥!”。
酒令篇——中西合壁令

酒令篇——中西合壁令“中西合璧令”是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俗语酒令,它把洋里洋气的外国谚语与土生土长的中国俗语“合二为一”地作为令词进行游戏。
这种酒令最适宜在学过外语或喜爱外国文学者之间进行。
我们知道,无论是外国的谚语还是中国的俗语,它们都是运用了各种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段,形成了语言精炼、意味深长、铭刻人心、脍灸人口等特点的。
然而也是由于各国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各呈异趣,才产生了各自俗谚的鲜明的个性、风格。
今天,我们将两句含义相同,而风格迥异的中西俗谚,采撷一处,在席间以你一言我一语的方式行酒令“斗嘴”。
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既和谐,又参差,煞是有趣。
例如起令者说了一句比喻宁可在小地方作主、不愿在大地方听命于人的中国俗语:“宁为鸡口,莫为牛后”;接下来就得再说一句意思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外国谚语,如英国的“宁为驴头,不为马尾”或“宁做自由民的首领,不做绅士的随从”等。
如果彼此能用外语交谈的话,还可在说外国谚语时,先用外语口述一下,尔后用汉语译出,这样能使这个游戏更具“洋”味,倘若敬罚之酒能以“香槟”、“白兰地”、“威士忌”等充任的话,一定会更富魅力,令参加者醉心。
虽然这酒令名之“中西合璧”,其实也适用于东方各国俗谚,如果席间酒友有熟谙日文者,不妨用日本谚语应令,也可用印度俗语参赛,使这个酒令能让在座者领略到异域语言的风味。
[令例1]起令者:今天我起一个中外俗谚合二而一的“中西合璧令”,必须先说一句中国俗谚,再说一句与它同义或近义的外国俗语(不限国家),能说外语的可先用外语说一下,不能说的可免说外语,如不能完成者看罚“威士忌”一小杯。
我这一令是:“石头朝山上搬”(中国俗语,意为多此一举);“Pepper to hindustan——:往印度运胡椒”(英国谚语)。
请各位应令。
应令者:①“好死不如赖活” (中国)“松树在斧子砍到根上的时候,真恨自己不是灌木” (英国)②“一钱逼死英雄汉” (中国)“在紧要关头,一便士可顶一镑” (英国)③“看人挑担不吃力” (中国)“朋友的不幸好忍受” (英国)④“一颗老鼠屎,带坏一锅粥”(中国)“一滴毒药坏一桶酒” (英国)⑤“一山不能容二虎” (中国)“一棵樱桃树容不下两只鸟” (英国)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中国)“在一周中星期一是关键的一天” (英国)⑦“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中国)“篱笆哪里矮,人从哪里过” (英国)⑧“知人知面不知心” (中国)“人心像一面神秘的镜子” (英国)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中国)“输的人总是错的” (英国)⑩“吃白食不要嫌咸淡” (中国)“对别人送的马不要看马齿” (英国)“一个巴掌拍不响” (中国)“要有两个拳头才能打起架来” (英国)“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中国)“勤劳是好运的右手,节俭是好运的左手” (英国)。
酒令大全[酒令]
![酒令大全[酒令]](https://img.taocdn.com/s3/m/d2393ae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a.png)
酒令大全[酒令]甲:马志明先生乙:苏文茂先生丙:王佩元先生甲:象您这个演员。
丙:啊?甲:也经常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吧?丙:唉,一般呢,有的公司啊开张啊或者搞个什么纪念活动,我们都邀请,一请都要去的。
甲:甭问这宴会少不了?丙:啊是。
人家有招待嘛,呵呵呵呵。
甲:你爱喝酒吗?丙:我呀?甲:啊。
丙:呵,反正每顿饭都得来点儿。
甲:来多少?丙:嗯?二两三两,不拘数儿。
呵呵呵。
甲:就这么干喝?丙:唉,怎么也有点儿菜呀。
甲:我没说这意思。
丙:啊?甲:我是说呀,就也不行个令儿啊?助一助兴?丙:哦,您是说酒令儿啊?甲:啊。
丙:啊,有时也搞这个。
甲:有?丙:划拳行令。
甲:哦,都会什么啊?丙:击鼓传花。
甲:嗯。
丙:猜迷、杠子、老虎、鸡、日本拳我都会。
甲:嗨呀,你这个都老掉牙了!丙:哦,那您?甲:还来这,没劲没劲。
丙:不是,您说的这酒令儿什么酒令儿?甲:新鲜的!丙:什么呀?甲:咱来个找节日。
丙:找节日?甲:啊。
丙:怎么个找节日啊?甲:一年多少月?丙:十二个月呀。
甲:十二个月。
丙:嗯。
甲:咱俩人啊?丙:嗯嗯。
甲:一个人占单月儿,一个人占双月儿。
丙:啊。
甲:要找出十二个民族传统的节日来,行不行?丙:哦,找这个节日。
甲:找出这个节日。
大伙儿一听,嗯——丙:啊?甲:承认!丙:哦,承认。
甲:就算赢了。
丙:这就算赢啦?甲:唉。
找出这节日一听,没那么个节,完,算输!丙:哦,是这么个游戏。
甲:行吗?丙:不是(笑)甲:咱来来?丙:不是您说这个找节日啊?甲:啊。
丙:他这个。
他是怎么着。
他这个。
我那(音内)个。
我那(音内)个。
呵甲:看这意思你没把握?丙:也不是他这个。
甲:啊?丙:生疏一点儿,我这个头一次。
甲:那没关系。
丙:啊?甲: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人儿帮忙。
丙:能找人帮忙?甲:唉可以。
丙:找谁呀?甲:我看刚苏文茂在那儿蹲着呢。
丙:啊来了?甲:叫他帮你不一样嘛!丙:请。
请他?甲:啊。
丙:不是,你一个人儿我们俩人儿,这玩意儿行吗?甲:嗨呀,这是玩儿!丙:哦,呵呵呵。
酒令诗词大全

酒的'诗句1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柳永《蝶恋花》 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客中行》 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杜甫《登高》 9、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高适《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10、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眺》 11、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杜甫》赠卫八处士 1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
——李商隐《龙池》 16、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17、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李白《山中对酌》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20、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谴》 2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 2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24、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酒令篇——女儿令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女儿令
作者:徐寒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1期
此令有数种行法,如“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之类,一法也。
凡女儿之性情盲动、举止执事,皆可言之。
下7字用成句更妙。
又,法用经、史、子、古文、骚、诗、赋、词、曲,挨坐顺行之,亦一法也。
又尝与同人试行,2字用美人名,挨坐顺行一周;3字用曲牌名,顺行一周;4字用戏名;5字用五古;6字用词牌;7字用唐诗;8字用词;9字用曲。
每加一字,通席遍行一周,则行之颇久,乃此令之变也。
女儿悲——横卧乌龙作妒媒。
女儿欢——花须终发月须圆。
女儿离——化作鸳鸯一只飞。
(此旧法)
女儿夸——颜如舜华。
女儿权——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女儿色——知其白。
(又一法)
女儿歌——韩娥。
女儿听——莺莺。
女儿文——左芬。
女儿腰——《步步娇》。
女儿悲——《懒画眉》。
女儿归——《鲍老催》。
女儿灾——《花报瑶台》。
女儿冤——《卖子投渊》。
女儿供——《佳期拷红》。
酒令篇——回文酒令饮食与成语——瓮中之鳖瓮中捉鳖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回文酒令/饮食与成语——瓮中之鳖/瓮中捉鳖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3年第10期
酒令篇——回文酒令
文/徐寒
回文,也叫“回环”,本是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
运用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表现两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
如,“骄傲不进步,进步不骄傲。
”更有一些回文刻意追求文字形式上的回绕,使同一语句顺读逆读均可。
旧时的回文诗是它的先河。
如,宋苏轼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读亦是一首七律: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回文酒令没有回文诗那样难,只是择一些较为容易寻找的词语、地名的回文以行酒令,使参加者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回文游戏。
例如起令者先行一常用词语的回文酒令时,要求每人说一词,其回文亦当为一词,而二词的意义迥异,说出后并以这二词略加说明。
起令者如说“故事”(讲故事的“故事”),再说其回文“事故”(出事故的“事故”)。
那么应令者就要学说,如说“下地”(下地劳动的“下地”),再说其回文“地下”(地下宝藏的“地下”)。
又如起令者行地名回文酒令时,先说一个地名,再说其回文,必须亦成一个地名。
要求每人如此轮流应令。
起令者如。
酒文化 第五讲 酒令

诗含干支字 忽见陌头杨柳(卯)色。玉盘倾泻真珠 (未)滑。 薛(辛)王沉醉(酉)寿王醒。”
今行此令,可不必限于偏旁,直用干支本字更妙,试举例如下:
桂子中天落(骆宾王)。丁壮在南岗(白居易)。 不知辛苦为谁甜(罗隐)。 云淡风轻近午天(朱熹)。 客心悲未央(谢眺)。 海内存知己(王勃)。 诗分真假令 门泊东吴万里舟旨(真船)。 葡萄美酒夜光杯(真酒)。 耿耿银河欲曙天(真银河)。
石头剪子布令、 ④石头剪子布令、
⑤葫芦令、 ⑥飞禽择木令
红楼人镜令
说笑话,免饮
史太君:有福之人。合席饮,多子孙者饮一杯。 贾宝玉:我多情早被无情恼。新科得捷者、得子者、善书者,各饮一杯。 林黛玉:多半是相思泪。宝玉代饮一杯。善琴者、喜花者、烧香炉者、二月 生日者,各饮一杯。 薛宝钗:大人家举止端详。谈家务者、熟曲文者、体丰者,各饮一杯。 王熙凤:忒虑过心。说不笑,仍饮。当家者、放债者,各饮一杯。 薛宝琴:做迷令宝玉猜,不中者罚。服新衣者、未娶者各饮一杯。 妙 玉:新剃头者、最善围棋者,各饮一杯。 晴 雯:执扇者、贴头风膏药者、长指甲者、闻鼻烟者,各饮—杯。 袭 人:能度一曲,免饮。爱优伶者,饮一杯。 平 儿:与宝玉、宝琴、岫烟吃同庚酒各一杯。带金镯,带钥匙者、席中同 庚者,各饮一杯。 刘姥姥:真是积世老婆婆。饮一大杯,说故事或新闻,免饮。
穷书生投宿
a、雨浇行人,谁做行人士? b、天留过客,君为过客东。 a、唤儿童,即捧绿茶到手; b、求老夫,需要美酒谈心。 a、市离十里,难备佳肴待客; b、家有五德,自当为黍杀鸡。 a、樵楼上,叮叮咚咚,鼓打三更三点。 b、灯光下,你你我我,正好一口一杯。 a、树大不站无名鸟; b、高山能住有斑鹿。 c、渔女梳妆波作镜; b、书生耕种砚为田。 c、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b、南来孤雁,月中浮影共双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
作者:徐寒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清初文学家黄周星(字九烟)首创以“廋词”(即灯谜)入酒令笺中,每一笺载人名“廋词”4条并标明饮者,另外规定“中者赏,不中者罚”。
其笺首所标皆与谜面或谜底文字有某种关联,如猜女人名的廋词笺中每有“女客陪干”、“女郎陪饮”。
如第二笺,因谜底有“宫”(五音之一)、有听音乐的“耳”及表演者“伶”等字眼标示“敬善音律客”。
总之,每笺标示饮者文字皆与“廋词”照应,并非无的放矢地信笔而写。
第一笺奉首座及高年者
金仙捧露万年长(上古人一)盘古
泰伯避周为纣王(战国人一)豫让
不是桂花即菊花,梅莲兰蕙不如他(汉人一)黄香
娄金到午宫,木德甚葱茏(宋人一)狄青
第二笺敬善音律客
寂寂长门有异人(春秋人一)宫之奇
危峰犹在望,缓步已山腰(战国人一)高渐离
两人名同姓各别,姓虽各别也相连,汉家子弟隶梨园(六朝人一)刘伶
第六笺奉苦吟客
他家做知县,与我有何干(三代人一)伊尹
丹砂染就一猪儿朱亥
东海有树荫十洲,兽群三百大于牛(汉人一)桑弘羊
寅卯合戊己,人称美男子(唐人一)杜甫
第七笺住近神庙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