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篇——回文酒令饮食与成语——瓮中之鳖瓮中捉鳖
瓮中之鳖_瓮中之鳖的意思_成语词典

瓮中之鳖
瓮中之鳖
拼⾳wèng zhōng zhī biē简拼wzzb
近义词瓮中捉鳖反义词漏⽹之鱼感情⾊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解
释
⽐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杜⼗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
成语⽤
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1)等我军控制了全部制⾼点和⼭⼝,敌⼈就成了瓮中之鳖。
(2)敌⼈已成了瓮中之鳖,不好攻,暂时围着算了。
英⽂翻
译
be bottled up like a turtle trapped in a jar <be hopeless like a rat in a hole>
成语正
⾳
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辩
形
瓮,不能写作“翁”。
成语辩
析
瓮中之鳖和“瓮中捉鳖”;都涉及被包围的⼈或动物:“瓮中捉鳖”偏重在“捉”;⽐喻⼲轻⽽易举或很有把握的事情。
产⽣年
代
古代
常⽤程
度
常⽤。
一些特殊成语

附1:易望文生义而误的成语三人成虎、不足为训、不刊之论、间不容发、罪不容诛、意兴阑珊、不名一文、噤若寒蝉、五风十雨、大方之家、细大不捐、七月流火、明日黄花、登高自卑、不速之客、对簿公堂、如履薄冰、不可理喻、差强人意、火中取栗、令人发指、目无全牛、不假思索、登堂入室、望洋兴叹、曾经沧海、付之一笑、偃旗息鼓、集腋成裘、车载斗量、炙手可热、毁家纾难、杯弓蛇影、十室九空、感同身受、不知所云、文不加点、不负众望、侧目而视、微言大义、惨淡经营、屡试不爽、附2:多义和两用语境成语: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如虎添翼: 既可以比喻强大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强大,也可以比喻凶恶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凶恶。
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
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难兄难弟: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
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附2、多义和两用语境成语:龙飞凤舞、不绝如缕、功败垂成、平铺直叙、见仁见智、应接不暇、先天不足、暗送秋波、豁然开朗、枝繁叶茂、堂而皇之、赤膊上阵、两袖清风、朝秦暮楚、战战兢兢、处之泰然、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眉来眼去、剑拔弩张、指手画脚、附3、形近义近成语: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狼狈为奸-朋比为奸、息息相关-休戚相关、日积月累-长年累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瓮中捉鳖-瓮中之鳖、骇人听闻-耸人听闻、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微不足道-微乎其微、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深思熟虑-深谋远虑、俯拾皆是-触目皆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刮目相看-另眼相看、乐不思蜀-乐而忘返、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瑕不掩瑜-瑕瑜互见、销声匿迹-偃旗息鼓、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一文不名-一文不值、附4、感情色彩鲜明的成语:守株待兔、无所不为、洗心革面、无所不至、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党同伐异、连篇累牍、好为人师、师心自用、附庸风雅、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震撼人心、目无全牛、信誓旦旦、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成风、危言危行、处心积虑、殚精竭虑、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始作俑者、开山鼻祖、倾巢而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炙手可热、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前呼后拥、暴虎冯河、翻云覆雨、评头论足、为所欲为、一团和气、粉墨登场、飞黄腾达、颐指气使、买椟还珠、口若悬河、有口皆碑、耳提面命、叹为观止、不负众望、蔚然成风、胸无城府、在所难免、势在必行、甚嚣尘上、粉墨登场、兴风作浪、丧心病狂、无独有偶、班门弄斧、半斤八两、陈词滥调、大言不惭、附庸风雅、飞黄腾达、侧目而视、物以类聚、虎视眈眈、浑水摸鱼、趋之若骛、朝秦暮楚、痴心妄想、夸夸其谈、明火执仗、色厉内荏、盛气凌人、冠冕堂皇、粗枝大叶、变本加厉、身败名裂、沽名钓誉、矫揉造作、舞文弄墨、匹夫之勇、改头换面、附5、可褒可贬的成语: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按图索骥、暗送秋波、独善其身、规行矩步、冷眼旁观、另起炉灶、绵里藏针、形若无事、瞻前顾后、附6、需注意适合范围与对象的成语:豆蔻年华、破镜重圆、美轮美奂、炙手可热、鳞次栉比、登堂入室、弱不禁风、妄自菲薄、洗心革面、草长莺飞、偃旗息鼓、车水马龙、悬壶济世、两小无猜、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天作之合、汗牛充栋、天花乱坠、不吝赐教、敝帚自珍、藕断丝连、青梅竹马、石破天惊、目光如炬、妙手回春、涣然冰释、励精图治、风声鹤唳、下里巴人、下车伊始、大快人心、相濡以沫、脍炙人口、附7、需注意谦敬对象的成语:鼎力相助、耳提面命、不耻下问、虚怀若谷、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抛砖引玉、蓬荜生辉、如坐春风、附8、需注意使用语境的成语:莘莘学子、生灵涂炭、车水马龙、鳞次栉比、贻笑大方、瓮中捉鳖、当务之急、妄自菲薄、酒囊饭袋、求全责备、方兴未艾、津津乐道、恣意妄为、接踵而至、骨鲠在喉、洛阳纸贵、感同身受、和衷共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附9、需注意语法功能(词性与成分搭配)的成语:漠不关心老百姓疾苦、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中国古代酒令及其分类

中国古代酒令及其分类酒令‚酒令‛之名,最早见于刘向的《说苑》。
后汉贾逵曾撰《酒令》一卷,《后汉书•贾逵传》说:‚逵作酒令,学者宗之。
‛他大概是创作酒令的高手,因此有人尊敬他,向他学习。
据说最初设立酒令并不是游戏,而是一个执法官。
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即著名的《酒诰》。
从此,正式宴会上,方有令官之设。
或曰‚酒令‛,或曰‚觞政‛,职责就是维护、执行周王的诰令。
战国时的滑稽大王淳於髡讽谏齐威王时说:自己原有一石的酒量,而在齐王的宴会上,前有酒执法,后有酒御使,心惊胆颤,俯伏而饮,只要喝一斗就醉了。
从中可以看出,设‚酒令‛之初,目的在于禁止酗酒。
但后来,恐怕认为宴饮之时,用不着这样正而八经,慢慢就向着游戏方向发展,此时令官的作用就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
如史书记载,梁武帝置酒赋诗,官吏臧盾因为赋诗有成,被‚罚酒一斗‛。
到隋唐时,宴请行酒令已蔚然成风,酒令的形式也多了起来,行酒令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内容。
常见的酒令有字词令、诗语令、骰令、拳令、通令、花鸟虫鱼、筹令等。
字词令车名令:每人说一种车名,说不出罚酒一杯,重复者也罚一杯。
如:火车、汽车、马车、牛车……大人小人令;每个说一字,内含大人小人(繁体字亦可),然后再说几句熟语,说不上罚酒一杯。
如‚爽字有五人,旁边列小人,中间一大人,所谓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伞字有五人,下列众小人,上立一大人,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之上有能人。
‛倒顺字令:每人说一词,倒进来又成一词,说不出或说错罚酒一杯。
如茶花―花茶;故事―事故;柴山―山柴;鼓手―手鼓等。
诗语令类成语相对令:每人说一对意思相反成语,说不出者受罚。
如理直气壮—理屈词穷;救死扶伤—落井下石;畅所欲言—吞吞吐吐。
三字同头、同边令:要求说一句顺口溜,第一句必须三字同头,第二句三字同边,并组成意思相关语句。
如‚三字同头葫芦茶,三字同边腮腺肿,要治腮腺肿,请喝葫芦茶。
酒令篇——雅俗共赏令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雅俗共赏令作者:徐寒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3年第02期“雅俗共赏令”是一种将通俗平易的俗语与雅驯简古的成语结合游戏的酒令。
它要求行令的人一次完成两句令词,一句为俗语,一句为成语,二者的含义须相同或相近,一个俗得可爱,一个雅得凝炼,撷于一处雅俗两洽,相映成趣,真个雅俗共赏。
例如起令者先说一句俗语“癞痢头儿子自己好”,再连一句成语“敝帚自珍”。
应令者便可依次轮流述说另外意思相同的一句俗语和一句成语,如“一个担里的果有酸有甜,一个娘养的孩子有好有坏”(俗语);“龙生九子”(成语)等。
行这种酒令时,由于俗语的意思明白易晓,所以成语即使含义艰深些也不会使听者莫名其妙,相反能起到注释与提示作用。
在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语文知识,不仅是“雅俗共赏”,而且能启迪智慧,所以可视参加者的文化程度或加深难度,如说一句俗语,连两句同义(或近义)的成语,也可说两句俗语连一句同义、近义的成语;或放宽尺度,只要两句话的意思有点沾边一律通过。
总之一切因人制宜,务使参加者皆大欢喜。
[令例1]起令者:我今起一个“雅俗共赏令”,先说出俗语,再说成语,但须意义相同,字数不限,两句话说得意义不一者罚一大杯。
我说的是:“鸡蛋里挑骨头”(俗话)、“吹毛求疵”成语,请下一位应令。
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俗语)“一曝十寒” (成语)②“偷鸡不成蚀把米” (俗语)“弄巧成拙” (成语)③“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俗语)“自作自受” (成语)④“金要足赤,人要完人” (俗语)“求全责备” (成语)龙源期刊网 ⑤“脸上三分笑,肚里一把刀” (俗语)“口蜜腹剑”(成语)⑥“螺蛳壳里做道场” (俗语)“立锥之地” (成语)⑦“到什么山,斫什么柴” (俗语)“因事制宜” (成语)⑧“前怕狼,后怕虎” (俗语)“畏首畏尾” (成语)⑨“众人拾柴火焰高” (俗语)“众擎易举”(成语)⑩“这山望见那山高” (俗语)“见异思迁” (成语)“马铃再多,也不能帮马拉车” (俗语)“口惠而实不至” (成语)“吃桔子不忘洞庭山,乘风凉不忘栽树人” (俗语)“饮水思源”(成语)“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俗语)“众志成城” (成语)“树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 (俗语)“众口铄金” (成语)“打老鼠怕伤了玉瓶儿” (俗语)龙源期刊网 “投鼠忌器” (成语)“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 (俗语)“害群之马” (成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俗语)“集思广益” (成语)“天下乌鸦一般黑” (俗语)“一丘之貉” (成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俗语)“分道扬镳” (成语)“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如释重负” (成语)“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俗语)“宁缺勿滥” (成语)“剥得皮的虾蟆,临死还要跳三下” (俗语)“困兽犹斗” (成语)“长舌底下压死人” (俗语)“积毁销骨” (成语)“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俗语)“破釜沉舟”(成语)。
包含“中”的成语

成语拼音典故中冓之言zhōnggòuzhīyán中冓:内室。
内室的私房话。
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zhōnghéshīzhō,yīhúqiānjīn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中馈犹虚zhōngkuìyóuxū指没有妻子。
中立不倚zhōnglìbùyǐ倚:偏。
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中流砥柱zhōngliúdǐzhù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中流击楫zhōngliújījí击:敲打;楫:浆。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中西合璧zhōngxīhébì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
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中心摇摇zhōngxīnyáoyáo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中庸之道zhōngyōngzhīdào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原逐鹿zhōngyuánzhúlù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暗中摸索ànzhōngmōsuǒ摸索:寻求,探索。
在黑暗中寻找。
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杯中物bēi zhōng wù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此中三昧cǐzhōngsānmèi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
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从中渔利cóngzhōngyúlì渔:劳取。
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
人当中捞取好处。
从中作梗cóngzhōngzuògěng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
粗中有细cūzhōngyǒuxì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瓮中捉鳖的故事-瓮中捉鳖成语

瓮中捉鳖的故事|瓮中捉鳖成语(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瓮中捉鳖的故事|瓮中捉鳖成语【成语】:瓮中捉鳖【拼音】:wèng zhōng zhuō biē【简拼】:wzzb【解释】:从大坛子里捉王八。
酒令篇——书名令饮食与成语——【弹铗无鱼鱼与熊掌】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书名令/饮食与成语——【弹铗无鱼/鱼与熊掌】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2年第12期
酒令篇——书名令
文/徐寒
说来也奇怪,成语与书名似乎十分有缘,且不说有不少成语中藏有书名,如“半部论语治天下”(藏《论语》)、“鼎盛春秋”(藏巴金名著《春》、《秋》,古史亦有名《春秋》者),等等。
更有甚者,有不少作家(包括翻译家)径直取成语以作书名,如现代小说《暴风骤雨》、《逐鹿中原》等。
行“书名令”成语酒令时,先由起令者出令:每人说一句成语,里面一定要藏有书刊名或篇目名,甚至可以放宽到词牌、曲牌名。
接着起令者示范,各人依座次应接行酒令,说错或说不出者认罚。
[令例1]
起令者:
我先说一句成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内藏小说家姚雪垠的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名,请各位接令出句。
应令者:
(1)“老子天下第一”,内藏先秦哲学著作《老子》名。
(2)“顽石点头”,内藏明代话本集《石点头》名。
(3)“梦笔生花”,内藏清代弹词小说《笔生花》名。
(4)“三寸金莲”,内藏冯骥才的中篇小说《三寸金莲》名。
(5)“龙吟虎啸”,内藏王有华的长篇历史小说《龙吟虎啸》名。
(6)“百花齐放”,内藏郭沫若的诗集《百花齐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酒令篇——回文酒令/饮食与成语——瓮中之鳖/瓮中捉鳖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3年第10期
酒令篇——回文酒令
文/徐寒
回文,也叫“回环”,本是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
运用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表现两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
如,“骄傲不进步,进步不骄傲。
”更有一些回文刻意追求文字形式上的回绕,使同一语句顺读逆读均可。
旧时的回文诗是它的先河。
如,宋苏轼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读亦是一首七律: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回文酒令没有回文诗那样难,只是择一些较为容易寻找的词语、地名的回文以行酒令,使参加者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回文游戏。
例如起令者先行一常用词语的回文酒令时,要求每人说一词,其回文亦当为一词,而二词的意义迥异,说出后并以这二词略加说明。
起令者如说“故事”(讲故事的“故事”),再说其回文“事故”(出事故的“事故”)。
那么应令者就要学说,如说“下地”(下地劳动的“下地”),再说其回文“地下”(地下宝藏的“地下”)。
又如起令者行地名回文酒令时,先说一个地名,再说其回文,必须亦成一个地名。
要求每人如此轮流应令。
起令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