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酒文化
关于中国酒文化探讨

关于中国酒文化探讨中国酒文化诞生于上古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酒文化涵盖了广泛的层面,包括酒的种类、饮酒方式、饮酒礼仪、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一、酒的种类中国酒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
其中白酒是中国独有的酒种,被认为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
白酒的酿造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口感独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色和文化。
黄酒则更注重口味和口感,酿造过程中注重传统工艺和文化传承。
二、饮酒方式中国酒文化中的饮酒方式也很重要,不同的饮酒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敬酒不吃饭,吃饭不敬酒”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重视礼节”的价值观念。
除了这种传统的饮酒方式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饮酒方式,例如,酒吧、酒会、酒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传承和推广中国酒文化,更好地推动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三、饮酒礼仪中国的饮酒礼仪也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饮酒礼仪中,主人应该提前准备好酒品,并邀请来宾品尝,同时注重礼仪,例如敬酒、干杯、客套等。
这些礼仪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尊重和关怀,更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文学艺术中国酒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中国古诗词中,许多都与酒有关,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表达了思乡之情,同时也与酒相关,“忽闻春尽强登楼,仍看李花如雪飞。
也有暗恨生前不得见,愿把相思托付谁。
浮名十五年,飘忽如烟灰。
想得杯中物,应知许我二重来”。
李白的《将进酒》中则表现了豪迈的情感,作者自比“天生我材必有用”,并提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酒文化的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酒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方面。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国酒文化的价值,并积极发扬和传承此一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和融合。
对酒文化的理解

对酒文化的理解酒,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饮料之一,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
酒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饮酒的方式与礼仪,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的体现。
对酒文化的理解,不仅可以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饮酒礼仪等方面进行探索,更需要从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角度加以理解。
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酿酒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的兴盛密切相关,人们在生产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利用水果、谷物等进行酿酒。
酒作为一种饮料,不仅可以提供热量和水分,更能够带来人们的情感交流与社交活动。
因此,酒文化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既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文化的追求。
酒文化在不同的地域与民族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中国,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对酒的热爱与崇尚,体现在酒的制作工艺、饮酒礼仪、酒器文化等方面。
例如,中国的陶瓷酒器、酒令、酒文化节日等都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西方国家,酒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魅力。
例如,法国的葡萄酒文化、苏格兰的威士忌文化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酒文化。
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的体现。
从古代到现代,酒文化一直与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
无论是李白的《将进酒》还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表达了人们对酒的热爱与追求。
酒文化也成为了文人雅士品味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然而,酒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争议。
酗酒问题是酒文化中的一大隐患。
过量饮酒不仅会对个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在理解酒文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酒的合理饮用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饮酒的理念,倡导文明、理性、健康的饮酒文化。
对酒文化的理解不仅仅是对酒的制作与饮用方式的了解,更是对人类社会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认识。
酒文化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体,更滋养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对酒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类文明的魅力与智慧,也可以更好地品味生活的乐趣与情感交流。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是人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浅谈中国酒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海苍茫,谁主沉浮。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把酒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使人陶醉其中。
酒文化源远流长,从黄酒到白酒的演变,从活血化瘀到杯酒释兵权的转变,直到今天成为名贵的奢侈品。
月转星移,酒还是原来的酒,味道没变,却配上交易的色彩。
令人深思,今天,人们喝的是酒还是千年的文化,为何如此醉人?酒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改头换面,披花戴星,逐渐成为交易圈里的主食。
谈生意,无酒不成席,没那个味不行,对国人来说酒是渗到骨子里去了,饭桌上说的色香味的味就是酒。
外国人谈生意不是咖啡厅就是电影院,舒适、浪漫的情调,国人谈生意非得上桌子喝酒,带着文化,一边说着,一边品着,才觉得够味道,能显出美酒英雄,胆气相依。
琼浆玉液的美称只有酒配得上。
酒让英雄有了豪气,赌徒有了,歌妓有了妩媚,书法家、诗人有了灵感与洒脱,酒,让整个历史变的雄浑而赋有魅力。
酒,是漫步云端的感觉,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切不可烂醉了沟渠。
篇二:浅谈中国酒文化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
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
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
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
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于是疏远了仪狄。
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两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证明圣人的话。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专供夜里饮酒。
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
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
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
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
酒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酒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一、引言酒文化是指与酒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包括酿造、品尝、礼仪、历史、传说等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强,酒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酒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酒文化的历史1. 酒的起源和发展据考古学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开始自行采集果实制作果汁发酵成为最原始的“酒”。
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开始成为主要的原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和啤酒的国家之一,而欧洲则是葡萄酒和葡萄白兰地等高档次产品的发源地。
2. 酒在不同文明中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茶、品茗、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
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品尝葡萄酒,并将其视为一种艺术。
中东地区则以阿拉伯咖啡文化为主,而日本则以清酒和日式鸡尾酒文化为主。
三、酒文化的种类1. 酒的种类根据原料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将酒分为葡萄酒、啤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多个种类。
每一种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尝方式。
2. 饮酒礼仪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品尝不同类型的酒都有其独特的礼仪。
如在中国,喝茶时需要用手指敲杯底表示感谢;而在西方国家,则注重使用适合不同类型葡萄酒的杯子,并且注重倾斜杯子来欣赏葡萄酒的颜色。
四、酒文化与人生哲学1. 饮食文化中的“美食家”在现代社会中,“美食家”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美酒家”。
品尝美食和美酒都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也是对于人生质量和品位追求的体现。
2. 酒文化与人际交往在不同场合和社交活动中,饮酒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交方式。
通过分享美酒,人们可以更好地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而在商务活动中,则更注重对于酒的品质和品牌的认识。
五、酒文化与艺术1. 酒文化与音乐、绘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都将美酒与音乐、绘画相联系。
如在西方国家,经常会有葡萄酒艺术展览,并且会配以优美的音乐来营造氛围。
2. 酒文化与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很多关于美酒佳肴的描写。
浅谈中国的酒文化

祝酒词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祝酒词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俄语祝酒词通常以祝福、感谢、尊敬等情感和意义为核心。在祝福方面,祝 酒词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感谢方面,祝酒词表达了 对亲人、朋友、同事等陪伴与支持的感激之情;在尊敬方面,祝酒词则体现了对 长辈、领导、老师的敬意与尊崇。
俄语祝酒词中的文化特色
三、日本酒文化的文化内涵
此外,日本酒文化还是社交润滑剂。在日本社会中,商业交往和私人聚会都 离不开酒。在商业谈判中,日本商人常常会邀请客户一起饮酒,以增进彼此之间 的感情和信任。在私人聚会中,日本人也会通过饮酒来放松身心,促进交流。
四、日本酒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 新发展
四、日本酒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发展
结语
结语
俄语祝酒词作为俄罗斯酒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凝聚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 色和情感表达。通过赏析俄语祝酒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风 土人情,还能深刻感受到祝酒词所传达的祝福、感谢、尊敬等情感与意义。作为 世界上重要的酒文化之一,俄罗斯酒文化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欣赏不同地区的酒文化,以丰富 我们的人生阅历。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俄罗斯酒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祝酒词作为 酒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传承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次演示将从酒文 化概述、祝酒词分类、祝酒词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俄语祝酒词中的文化特色以及 结语五个方面探讨俄语祝酒词中的俄罗斯酒文化。
酒文化概述
基本内容
总之,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酒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 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我们 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 作用。
深入了解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风味

深入了解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风味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作为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酒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风味,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酒文化的特点和独特风味。
一、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酒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祖先就开始了酿酒活动,并且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酿酒工艺和风味。
这些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酒文化的特点1. 多样的酿酒原料中国酒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多样的酿酒原料。
中国的酿酒原料可以分为五大类:粮食类、果类、蔬菜类、茶类和多种草本植物。
这些原料的选择不仅赋予了中国酒以独特的风味,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和对丰收的祈福之意。
2. 精湛的酿酒工艺中国酒文化以其精湛的酿酒工艺而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发酵、酿造到现代的精细加工技术,中国人民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将酿酒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保留了传统的酿造方法,同时融入了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使中国酒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3. 丰富多样的酒文化礼仪中国酒文化还与丰富多样的酒文化礼仪密不可分。
无论是传统的宴席礼仪还是酒文化节庆,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酒的热爱和对友情、亲情的重视。
例如,敬酒礼仪中的行令、酒碗的高低、应酬的迭举等,都是中国酒文化礼仪的独特表现。
三、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风味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风味源于其特有的酿酒原料和精湛的工艺。
不同地域的酒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特点,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种著名的中国酒。
1. 白酒白酒是中国最重要的酒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酒。
白酒以高粱、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
白酒质地柔和、香味独特,既适合饮用,也可以用于烹饪。
2. 黄酒黄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发酵酒,以稻米、糯米等为原料。
黄酒具有浓郁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尤以绵柔、酒香馥郁著称。
关于中国酒文化3篇

关于中国酒文化3篇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传统文化的酒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的酒文化传统酒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人们的情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酒被视为一种凝聚和传承情谊的象征,与丰富多样的礼仪、文学艺术以及哲学思想相互交融,成为独特的酒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酒的历史渊源、酒的礼仪与文学艺术、酒的哲学思想。
一、酒的历史渊源酒作为人类最早的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开始制作并饮用酒。
酒的制作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万物之感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酒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祝仪式、社交交往的象征。
无论是古代的祭祀活动还是现代的宴会聚会,酒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酒的礼仪与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酒文化传统中,礼仪与文学艺术占据重要地位。
在古代的酒宴上,人们通常会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斟酒、敬酒等礼仪活动,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与友好。
这些酒宴礼仪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人际关系处世之道,更是酒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的诗词、歌谣和戏曲中常常描绘了酒的情景,使用了大量与酒相关的意象和比喻。
诸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名篇伟作中,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载体,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和美感。
同时,酒也成为戏曲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酒的喜怒哀乐,歌唱出人物的复杂心情和命运的转折。
三、酒的哲学思想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各种思想流派,都对酒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诠释。
儒家强调酒的节制与克己,酒成为了培养自律和修养内在品质的一种手段;道家则将酒看作是与自然相合的载体,通过酒的醉意来追求超脱尘俗的境界;佛教视酒为慾望的象征之一,强调要超越欲望的束缚以达到内心的宁静。
综上所述,酒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酒的历史渊源、酒的礼仪与文学艺术、酒的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了酒文化传统的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酒文化
内容摘要:酒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酒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饮料,它的历史完全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最远端。
而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所以酒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文学艺术、社会政治生活乃至人的审美情趣、人生态度等诸多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饮酒就不再只是饮酒,它更是在饮文化。
关键词:酒,酒文化,文学,酒令
目录
第1章引言 (1)
第2章酒 (1)
第3章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
第4章酒文化与文学创作 (4)
第5章酒令 (4)
第1章引言
酒,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其存在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而伴随着酒发展的繁荣昌盛,酒文化也渐渐进入人们是视野。
酒渗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在烹饪饮食,保健养生,文娱创作,文化发展中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2章酒
2.1 酒的定义
2.1.1 酒的分类
一般来说,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将酒分为三类:
(1)蒸馏酒
蒸馏酒,一般是指在发酵原液的基础上将高纯度的酒精提取出来,后期再进行一些辅助处理工艺制作而成的酒精类饮料。
代表有白酒、白兰地、日本烧酒、金酒等。
(2)发酵酒
发酵酒,又叫酿造酒。
此类酒未进行过蒸馏处理,但在发酵和陈酿这两个关键步骤中所做的处理却比蒸馏酒多很多。
代表有黄酒、啤酒、水果酒、清酒等
(3)配制酒
配制酒是在各种成品酒的基础上进行了后期的一些加色、加味、加香等处理制作而成。
代表有利口酒、马德拉酒、马尔萨拉酒等。
2.1.2 酒的性质
一般来说,以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为主料,进行发酵处理后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就是我们所说的酒。
但就是这普普通通的饮料却能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
2.2 酒的作用
2.2.1 酒的养生作用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将饮酒与养生保健联系在一起。
《诗经·豳风》中就曾经记载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等等诗句。
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有助于长寿,下句的意思则是举酒杯敬酒祝长寿,都将酒和长寿联系在了一起。
2.2.2 酒的社交作用
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古代,制作途径简单,而且方便储存的酒,很自然地成为了时代的宠儿,酒被广泛认为是“破冰神器”,以及情感的催化剂,可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迅速地让大家彼此认识、热闹起来。
酒在社交中起到的作用,是一个升华感情的作用。
酒的作用一个是促进情感,另一个则是灵感。
酒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个人审美,还有个人对于城市的主流生活的某种认知。
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个人在酒桌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
第3章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1 酒文化的兴起
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而对于酒的起源,民间又有多种说法:“仪狄造酒”、“杜康造酒”、“尧帝造酒”等等。
然而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能说明中华民族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现如今的诸多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3.2 酒文化在各个时代的发展
早在夏朝,酒文化便已经十分盛行。
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爵”,便是一种饮酒用的酒器。
再到商朝,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的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甚至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周代则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
酒礼便是周代最为严格的礼节。
到了秦汉时期,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却屡禁不止。
也是在此时期,酒的医用价值被发掘出来,东汉名医张仲景便曾以酒医病。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才重新拥有了合法地位,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也开始变得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
到了唐宋时期,酒开始与文人墨客挂上了钩。
唐朝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甚至出现了十分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酒与书法、酒与音乐、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
“酒催诗兴”可以说是唐朝文化最高度的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再之后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历代酒的又一个高峰,饮酒特别讲究“陈”之字,以陈作酒之姓,“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
此外,酒被推向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门,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鱼虫、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无不入令,把中国的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从名人雅士的行为普及为市井里巷的爱好。
把普通的饮酒提升到讲酒品、崇饮器的境地。
酒逐渐成了人们表达喜怒哀乐的催化剂, 人们的情感因酒而肆意奔放, 酣畅淋漓。
第4章酒文化与文学创作
4.1 酒文化与诗词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篇写到了酒,历代诗人莫不与酒结缘。
不少诗人喜爱喝酒,甚至嗜酒如命。
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 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个个爱酒, 且都会在饮酒后诗兴大发, 创作出不朽之作。
李白的诗文作品有六分之一都提及到了酒, 他一生写饮酒的诗有一百七十余首。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是“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而他自己的嗜酒也不在李白之下。
许多优秀诗篇都是诗人靠酒激发出的灵感, 在微醉中创作出来的。
白居易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长诗《琵琶行》,就是因为在醉酒之后, 听到了歌伎演奏的琵琶声, 以及她那凄惨的身世后, 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还有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就是在醉意朦胧中一气呵成的。
酒使人大脑兴奋, 激发出写诗的兴致,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 从而能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篇。
4.2 酒文化与古典小说
诗是如此,小说亦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嗜酒如命,晚年居住在香山“黄叶村”,每天著书不离酒,即使是与好友郭诚、郭敏等人聊天赋诗,也从来都是手不离杯。
后来因为家贫付不起酒钱,甚至经常“举家食粥酒常赊”。
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搜神记》,其中记载了一则“千日酒”的故事: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即此酒饮后一醉三年不醒。
有位叫刘玄石的去求取酒喝,狄希由于酒还没有酿好,先是不肯给他喝,但禁不住他再三相求,只好给了他一杯。
刘玄石只饮了这一杯,一醉三年方醒。
醒后第一句话:“快哉,醉我也。
”一些被他的酒气冲入鼻中的人,“亦各醉卧三月”。
翻遍中国文学著作(尤其是小说),几乎篇篇有酒,作者借助酒的神力,将人物性格的方方面面刻画得淋漓尽致,把日常生活和人物描写的更加真实生动。
喝酒,也成为明清小说的重要艺术手段。
第5章酒令
5.1 酒令的含义及特点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
比如春秋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酒令。
酒令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到了清代,酒令大致被分为四类:占令、雅令,通令、筹令。
其中筹令是酒令中的重头戏。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
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5.2 酒筹文化
酒筹文化是中国饮食合餐制的产物,它的本质是农业文化。
酒宴中的酒令有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参加者必须从古今名著、诗词歌赋,到天文地理、民俗俚语都要做到胸中有数才能现场发挥得好而不被罚酒。
人们在欢宴中也锻炼了才思敏捷和竞争精神;既活跃了饮食的氛围又增添了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周路红.浅谈中国的酒文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09):115-116.
[2]黄嘉敏.浅谈中国古代的酒文化符号[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2):158-160.。